一种下降偏移注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680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降偏移注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偏移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在下降时可偏移的注油机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模式中, 为了实现自动注射液体 ,同时考虑到容置中针可插入的空间有限,且容置位置会存在一点偏差。目前采用的做法有:1、通过定做治具,减小油杯位置偏差,油针直接插入油杯指定区域内;2、使用步进电机带动油针上下移动,当油针插入油杯中时,托盘移位平台在步进电机驱动下,油杯向前移动使油针靠壁。第一种需要定做治具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还需把油杯从托盘中转到治具中,增加了周转时间。第二种多了靠壁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机器的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位精度高、装置简单、易于安装、成本低的下降偏移注油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降偏移注油机构包括基座平台,基座平台上安装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下端固定安装升降板,升降板侧边活动连接摆动平台;固定支架上还固定有抵接机构,摆动平台上固定设置有轴承随动器,轴承随动器上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与抵接机构的表面相接触。

所述升降板与摆动平台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对摆动平台施加推力使其靠向抵接机构。

所述抵接机构的接触面由三个面组成,分别是第一平面、弧面、第二平面,其中第二平面比第一平面更加靠近摆动平台的端面。

所述基座平台还设置有移位平台,移位平台的水平表面上设置有直线滑槽,托盘设置于移位平台上。

在所述托盘上设置多个孔位,在所述孔位内安置瓶子或试管,所述瓶子或试管上端具有开口,用于盛装液体。

所述摆动平台安装有横向设置的多支注油针,所述注油针通过管道连接至油桶;所述注油针的设置间距与托盘孔位的间距相等。

所述滚轮在接触面的第一平面位置时,注油针对准瓶子或试管上开口; 滚轮到达第一平面末端时,注油针已插入到瓶子或试管开口之内。

所述滚轮位于接触面的第二平面时,注油针贴住瓶子或试管内壁。

所述基座平台底部设置有滚轮以及多个高度调节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使用抵接机构加轴承随动器,使得注油针在下降的过程中,能够精准对准瓶口;在注油针伸入瓶口内后,则随着抵接机构接触面的变化,注油针自动向瓶子内壁靠拢并继续下探,这样注油时液体不会飞溅,加快了注油速度,并且不会增加成本,也不需要额外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降偏移注油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降偏移注油机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降偏移注油机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降偏移注油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降偏移注油机构图3中M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下降偏移注油机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下降偏移注油机构具有基座平台1,该基座平台1上安装有固定支架2,该固定支架2上设置有升降气缸3。基座平台1还设置有移位平台4,该移位平台4的水平表面上设置有直线滑槽41,托盘5设置于移位平台4上,移位平台4内部具有电动控制装置,可控制托盘5沿着滑槽41的方向做直线移动,以使得托盘5靠近升降气缸3。在托盘5上设置多个孔位,在前述孔位内安置瓶子或试管51,该瓶子或试管上端具有开口,用于盛装液体。

升降气缸3下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板6,该升降板6在升降气缸3的带动下可做直线升降运动。升降板6侧边设置有摆动平台7,该摆动平台7与升降板6之间为活动连接,该摆动平台7可相对于升降板6做左右方向的摆动运动。该摆动平台7上安装有一排注油针71,该多个注油针71的间距与试管51的间距相等;注油针71可伸入到试管51内部进行注油的动作。前述多个注油针71每次对一横排的试管51同时进行注油,当一排试管注油完成后,控制托盘5直线运动,直到另外一排试管处于可注油位置,以此循环对多排试管注油。

如图3-5所示,固定支架2上还固定安装有抵接机构8,摆动平台7上固定设置有轴承随动器61,该轴承随动器61上安装有滚轮62,该滚轮62与轴承随动器61为可转动连接。在工作状态,滚轮62的外表面是与抵接机构8的表面相接触的。如图5为放大示意图,抵接机构8右侧的接触面81由三个面组成,分别是第一平面、弧面、第二平面,其中第二平面比第一平面更加靠近摆动平台7的端面,按图中所示,即第二平面位于第一平面的靠右侧。在工作过程中,抵接机构8始终保持不动,滚轮62贴合接触面81,在升降气缸3的带动下,该滚轮62自上而下的运动,由于接触面81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变化,因此,滚轮62往下运动时,将被迫在水平方向上往右侧移动。此时,滚轮62带动摆动平台7的往右侧移动。

前述机构的作用在于,滚轮62在接触面81的第一平面位置时,保证注油针71对准试管51,第一平面位置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另外,滚轮62到达第一平面末端时,应保证注油针71已插入到试管51瓶口之内。此时,注油针71在试管51瓶口处悬空,如果直接注油,将导致液体飞溅。滚轮62到达接触面81的弧面时,注油针71不断向试管51的内壁靠拢。滚轮62在接触面81的第二平面运动时,注油针71不再水平移动,注油针71继续下探一定距离。然后,注油针71就可以开始注油了,由于此时注油针71已紧贴试管51内壁,因此可以缩短注油时间,并且不会引起液体飞溅。

在注油完毕后,升降气缸3带动升降板6上升,注油针71随之上升。升降板6与摆动平台7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3,复位弹簧对摆动平台施加推力使其靠向抵接机构;在摆动平台7上升时,该复位弹簧63推着摆动平台7往左侧移动,滚轮62仍然是抵住抵接机构8的接触面81的。这样,注油针71的后退过程与插入过程正好相反。

前述基座平台1上还设置有油桶9,注油针71通过管道连接至油桶9,注油针71同时连接自动控制装置,来控制注油的时间,以及注油量的大小。

前述注油仅为举例说明,其中的油可替换为一般液体。所述基座平台底部设置有滚轮,以便于将基座平台整体移动位置;基座平台还具有多个高度调节支脚,以便于调节,保证托盘5处于水平角度。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说明书为便于理解实用新型内容所列举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任何限定,也非所有可实施方案的穷举,故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或步骤所做出的任何微小改进或等效替代,均应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