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7892发布日期:2018-06-12 19:27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加药装置,属于消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排水采气工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加注化学药剂排水采气,但加注的泡排剂发泡后,大量泡沫进入地面管线,将造成气井气液分离器不干净、无法计量、影响下游三甘醇脱水和污染环境。

目前,在向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中添加消泡剂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固体消泡剂溶解于某种溶剂中,再用高压泵将溶解有消泡剂的溶液打入管道,这种工艺不仅所需的设备结构复杂、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大,而且选用溶剂种类的不同也会影响消泡剂的消泡效率,难以发挥固体消泡剂的最大消泡能力,这些都制约着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申请发明人经长期研究,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精准消泡的一体化加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精巧、转运方便、消泡剂供给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包括:溶液罐、齿轮泵、计量泵、控制柜以及机架;

所述溶液罐、齿轮泵、计量泵和控制柜均固定在机架上;

齿轮泵,所述齿轮泵用于将药液注入所述溶液罐;

所述溶液罐下部具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连通至所述计量泵进液口,所述溶液罐上部具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通至所述计量泵的出液口;

所述计量泵的出液口设有安全阀,当出液口的压力大于所述计量泵的预设压力时,安全阀开启,一部分药液通过所述回流管回流至所述溶液罐。

进一步地,还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包括叶轮、搅拌轴和驱动机,所述叶轮通过搅拌轴延伸至所述溶液罐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罐和压力表,所述缓冲罐连通在所述回流管上,所述压力表连接在所述缓冲罐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所述导出管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溶液罐上,用于显示溶液罐的液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溶液罐底部,用于排出所述溶液罐中的废液。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焊接有梯子,所述梯子架设在所述溶液罐附近。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泵有两个,两个所述计量泵并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撬装消泡剂加注装置,包括:溶液罐4、齿轮泵2、计量泵1、控制柜14以及机架;溶液罐4中存储有消泡液,所述溶液罐4、齿轮泵2、计量泵1和控制柜14均固定在机架12上;所述齿轮泵2用于将药液注入所述溶液罐4;所述溶液罐4下部具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连通至所述计量泵1进液口,所述溶液罐4上部具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通至所述计量泵1的出液口;所述计量泵1的出液口设有安全阀8,当出液口的压力大于所述计量泵1的预设压力时,安全阀8开启,一部分药液通过所述回流管回流至所述溶液罐4,从而保证了出液口药液流量的基本恒定。为保证溶液罐4中存储有消泡液混合均匀,本装置还设有搅拌机3,所述搅拌机3包括叶轮、搅拌轴和驱动机,所述叶轮通过搅拌轴延伸至所述溶液罐中。

本装置还包括缓冲罐10和压力表11,所述缓冲罐10连通至所述回流管,所述压力表11连接在所述缓冲罐上10。

本装置还包括过滤器7,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所述导出管上,优选地,过滤器7可以为Y型过滤器。

本装置还包括液位计5,所述液位计5设置在所述溶液罐4上,用于显示溶液罐4的液位。

本装置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溶液罐4底部,用于排出所述溶液罐4中的废液。

所述机架包括底座12,所述底座12上焊接有梯子13,所述梯子13架设在所述溶液罐4附近,操作人员可借此梯子登上平台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所述计量泵1有两个,两个所述计量泵1并联设置,二者可以交替工作。

本装置安装及运行现场电器及带电装置均为防爆设备。

本装置的控制柜具有常规的控制功能,包括如下功能:

a. 计量泵定时启停控制;

b. 搅拌机定时启停控制;

c. 齿轮泵就地启停控制;

e. 过载保护;

使用过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所需投加流量和压力的大小,首次进行投加时需做标定流量测验,以后则可根据标定流量值进行投加。

计量泵1流量的调节方法:通过旋转计量泵的流量调节手轮或调节电磁泵往复频率(快慢)可改变计量泵的排出流量,请参照计量泵说明书对流量进行调节,流量调节调定以后,泵的流量约需1~2min才能稳定,行程长度变化越大,流量稳定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流量调定后应锁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