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顶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6811发布日期:2018-12-14 21:5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顶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罐顶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装置生产的化工产品需要储罐暂存,但在存储过程中部分物料容易吸水,导致物料的水分超标,物料不合格。为解决这一问题,罐区采用氮气保护储罐,使储罐保持微正压,防止水分的进入,但保护气的压力控制是常见难题,若采用普通阀门控制,会导致罐内压力控制不及时,氮气浪费等问题,若采用调节阀组控制,将会导致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罐顶自动调节装置,提高储罐的自动调节能力,保证储罐压力的控制。

其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阀前截止阀、过滤器、自力式调节阀、阀后截止阀、导压管、副线截止阀,在储罐的顶部设有压力调节管线,在压力调节管线的左端设有阀前截止阀,在阀前截止阀的右端连接设有过滤器,在过滤器的右端出口处通过导压管连接自力式调节阀,在自力式调节阀的右端连接设有阀后截止阀。

上述的压力调节管线的上方设有阀组副线,在阀组副线上设有副线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巧妙的将自力式调节阀与普通截止阀相互组合,达到了精确控制罐顶压力的目的,从而使氮气压力得到良好的控制,减少氮气消耗,使储罐内的氮气压力始终处于合适的微正压状态,有效隔绝水分进入,并因为其无电、无气的特点,使火灾、爆炸的风险降到最低,有效提高了罐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阀前截止阀1、过滤器2、自力式调节阀3、阀后截止阀4、导压管5、副线截止阀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包括阀前截止阀1、过滤器2、自力式调节阀3、阀后截止阀4、导压管5、副线截止阀6,在储罐的顶部设有压力调节管线,在压力调节管线的左端设有阀前截止阀1,在阀前截止阀1的右端连接设有过滤器2,在过滤器2的右端出口处通过导压管5连接自力式调节阀3,在自力式调节阀3的右端连接设有阀后截止阀4。

其中,压力调节管线的上方设有阀组副线,在阀组副线上设有副线截止阀6,能够便于压力调节管线上阀组的维修。

储罐顶部气体通过压力调节管线上阀前截止阀进入过滤器,从过滤器出口通过导压管进入自力式调节阀检测执行机构,当气体压力超过自力式调节阀设定的压力时,自力式调节阀会利用自身压力变化来进行自动调节的阀门,多余气体通过阀后截止阀,降低储罐压力;在阀组副线上设有副线截止阀,能够便于压力调节管线上阀组的维修。

自力式调节阀是一个新的调节阀种类。相对于手动调节阀,它的优点是能够自动调节;相对于电动调节阀,它的优点是不需要外部动力。利用被调节介质自身压力变化来进行自动调节的阀门,是根据力学原理将被控介质引入执行机构产生力作用推动,控制阀芯元件上下位移达到自动调节,阀前或阀后恒压或减压的节能型产品。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在无电、无气的场所工作,压力设定值在运行中可随意调整。采用快开流量特性,动作灵敏、密封性能好,较好的控制了储罐的压力问题。巧妙的将自力式调节阀与普通截止阀相互组合,达到了精确控制罐顶压力的目的,从而使氮气压力得到良好的控制,减少氮气消耗,使储罐内的氮气压力始终处于合适的微正压状态,有效隔绝水分进入,并因为其无电、无气的特点,使火灾、爆炸的风险降到最低,有效提高了罐区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