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加热炉用煤气流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5373发布日期:2018-10-16 20:0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流量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冶金加热炉用煤气流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煤气流量检测过程通过取样口仪表表管进行煤气的取样,在取样过程中表管经常会发生堵塞,从而使流量检测装置的煤气流量显示不正常或数据反映迟钝,给锅炉的运行及监控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加热炉人员无法及时根据煤气流量调整与空气混合比,造成燃料的浪费,增加锅炉运行的成本,传统煤气流量检测方式不仅操作繁琐,且测量的结果精确度低,同时还容易导致加热炉堵塞,影响炉体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冶金加热炉用煤气流量检测装置,检测操作简单,且检测结果精确,便于观查,不影响加热炉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冶金加热炉用煤气流量检测装置,包括煤气输送管道,所述煤气输送管道的内管壁面上密封设置有充气气囊,且在充气气囊的中部内侧壁面与绝缘L型连杆一端固定连接,且绝缘L型连杆的同一杆段与煤气输送管道的管壁穿接,且绝缘L型连杆的另一端部与导电滑移环的外侧环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移环的环孔与电阻穿接,且导电滑移环的一侧外环面与供电电源正极电线连接,所述电阻一端与测量表电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在煤气输送管道的内管壁面上对称设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煤气输送管道的内外管壁面上设有与绝缘L型连杆穿接的导向套。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滑移环的环孔侧壁面上对称设有凸起插接部,所述电阻的两侧表面设有与凸起插接部配接的插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表与供电电源负极电线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通过在煤气输送管道的内管壁面上设置的充气气囊感应煤气气流压力变化,且通过充气气囊上的绝缘L型连杆与可变电阻检测电路连接的方式,将压力变化变成电路电阻的变化,并由可变电阻检测电路上的测量表测量煤气输送管道内煤气气流压力的时时变化,具体测量时,先煤气输送管道内管壁面上的充气气囊受到煤气气流压力变化,出现充气气囊的收缩或者膨胀运动,并带动充气气囊上的绝缘L型连杆位移,而绝缘L型连杆则带动导电滑移环在电阻上滑动,从而改变测量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测量电路进过测量表的电流,由测量表感应测量煤气输送管道的煤气气流压力变化,检测操作简单,且检测结果精确,对煤气气流实现时时监测,且便于观查,不影响加热炉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冶金加热炉用煤气流量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冶金加热炉用煤气流量检测装置的导电滑移环与电阻连接剖面图。

其中:1、煤气输送管道;2、充气气囊;3、导向套;4、绝缘L型连杆;5、导电滑移环;6、电阻;7、测量表;8、供电电源;9、凸起插接部;10、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加热炉用煤气流量检测装置,包括煤气输送管道1,所述煤气输送管道1的内管壁面上密封设置有充气气囊2,且在充气气囊2的中部内侧壁面与绝缘L型连杆4一端固定连接,且绝缘L型连杆4的同一杆段与煤气输送管道1的管壁穿接,且绝缘L型连杆4的另一端部与导电滑移环5的外侧环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移环5的环孔与电阻6穿接,且导电滑移环5一侧外环面与供电电源8正极电线连接,所述电阻6一端与测量表7电线连接,所述充气气囊2在煤气输送管道1的内管壁面上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煤气输送管道1的内外管壁面上设有与绝缘L型连杆4穿接的导向套3,所述测量表7与供电电源8负极电线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导电滑移环5的环孔侧壁面上对称设有凸起插接部9,所述电阻6的两侧表面设有与凸起插接部9配接的插接槽10。

实施例1

本检测装置通过在煤气输送管道1的内管壁面上设置的充气气囊2感应煤气气流压力变化,且通过充气气囊2上的绝缘L型连杆4与可变电阻检测电路连接的方式,将压力变化变成电路电阻的变化,并由可变电阻检测电路上的测量表7测量煤气输送管道2内煤气气流压力的时时变化,具体测量时,先煤气输送管道2内管壁面上的充气气囊3受到煤气气流压力变化,出现充气气囊3的收缩或者膨胀运动,并带动充气气囊3上的绝缘L型连杆4位移,而绝缘L型连杆4则带动导电滑移环5在电阻6上滑动,从而改变测量电路的电阻6,并改变测量电路进过测量表7的电流,由测量表7感应测量煤气输送管道1的煤气气流压力变化,检测操作简单,且检测结果精确,对煤气气流实现时时监测,且便于观查,不影响加热炉的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