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钢瓶集装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420发布日期:2019-03-08 17:44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钢瓶集装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钢瓶集装格。



背景技术:

钢瓶具有承压能力强、密封性好、运输方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气体盛装容器,无论是永久性气体、液化气体都可以用钢瓶贮存。常用钢瓶的容积一般有8L、40L、60L、80L等,以充装用80L的碳钢钢瓶高度能够达到1.9m,重量超过90公斤为例,在日常搬运过程中,人工搬运非常吃力,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搬运钢瓶安全可靠的转运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在搬运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气体钢瓶时,工作人员能够轻便的移动钢瓶,并且能够同时搬运多只钢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钢瓶集装格,所述钢瓶集装格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底板、左框架、右框架和后框架,在左框架与右框架的前面设有锁链,在左框架与右框架的外侧下部分别设有方管,在方管的外侧设有脚轮架,脚轮架的下面设有脚轮。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为花纹钢板,花纹钢板的厚度为5mm~8mm,花纹钢板通过插接的方式插接在左框架、右框架和后框架的底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花纹钢板位平面或为凹弧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左框架、右框架和后框架由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方管拼接而成。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框架结构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侧长度与钢瓶的长度相适配,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侧宽度与钢瓶的直径相适配,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侧高度大于或等于3倍钢瓶的直径。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方管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长方形尺寸与叉车的插脚尺寸相适配。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脚轮为万向轮,万向轮上带有刹车机构。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锁链的一端与在左框架或右框架的前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卡扣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后框架上设有推车手把。

本实用新型移动式钢瓶集装格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借助集装格来运输钢瓶,即减少了人工搬运钢瓶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化零为整,将多个钢瓶同时装到集装格上,在钢瓶的充装、运输过程中,既提高了效率,也方便运输。

3、在集装格两边(万向轮斜上方)焊接有300*150*6的方管,如集装格需要放到不同高度台面时,可利用叉车运输,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钢瓶集装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左框架;3、右框架;4、后框架;5、锁链;6、方管;7、脚轮架;8、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移动式钢瓶集装格,所述钢瓶集装格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底板1、左框架2、右框架3和后框架4,在左框架2与右框架3的前面设有锁链5,在左框架2与右框架3的外侧下部分别设有方管6,在方管6的外侧设有脚轮架7,脚轮架7的下面设有脚轮8。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底板1为花纹钢板,花纹钢板的厚度为5mm~8mm,花纹钢板通过插接的方式插接在左框架2、右框架3和后框架4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花纹钢板位平面或为凹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左框架2、右框架3和后框架4由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方管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框架结构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侧长度与钢瓶的长度相适配,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侧宽度与钢瓶的直径相适配,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内侧高度大于或等于3倍钢瓶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实施方案还有,所述方管6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长方形尺寸与叉车的插脚尺寸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脚轮8为万向轮,万向轮上带有刹车机构。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锁链5的一端与在左框架2或右框架3的前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后框架4上设有推车手把(图中未示)。

本实用新型移动式钢瓶集装格具体实施如下:

(1)将移动式钢瓶集装格停靠在待作业的钢瓶旁边,踩下刹车,然后将钢瓶装进集装格,挂上固定锁链。

(2)松开集装格刹车,将集装格推到充装汇流排旁边,踩下刹车,连接好充装软管,准备充装。

(3)气瓶充装完成后,关闭气源和阀门,拆掉充装软管,松开刹车,将集装格停放到指定位置,钢瓶入库,贮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