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机的分段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5669发布日期:2019-04-29 11: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灌装机的分段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灌装机的分段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火锅是一种中国独创的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受欢迎,而火锅底料是火锅味道的关键所在。在火锅底料中,包括底油、辣椒油等多种组分,因此,在火锅底料的包装过程中,需要采用灌装机将液体油灌入盛装火锅底料的罐中。

双排式直线灌装机是将待灌装容器在传送带上布列两排,通过灌装头在两排待灌装容器间移动,实现灌装机的高效快速灌注。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66923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双排式直线灌装机,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灌装头、灌装头固定夹、换向气缸、换向滑块和换向光轴等结构,通过换向气缸驱动灌装头移动,这样在对第一输送线上的灌装容器进行灌注时,第二输送线上的灌装容器进行出瓶和进瓶,待第一输送线上的灌装容器灌注完成后,将灌装头移动至第二输送线上方,对第二输送线上的灌装容器进行灌注,第一输送线上进行已灌注灌装容器的出瓶和待灌注灌装容器的进瓶工作,这样灌注过程和进瓶、出瓶过程同时进行,有利于提高灌装机的效率。但这就需要设置两条并列的传送带,通过分别控制两条传送带的运行和停止对两条输送线上的灌装容器进行定位,使其位于灌装头的下方,这样控制传送带的程序较为复杂,两条传送带的运行会造成较大能耗,且灌装容器与灌装头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易控制,存在料油未能灌入灌装容器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机的分段灌装装置,具有节能降耗、运作高效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灌装机的分段灌装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两侧设置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设置盛装容器的输送通道。所述机架上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沿传送装置传送方向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传送装置的中央将输送通道分隔成两列。所述传送装置上方设置灌装机构,所述灌装机构包括灌装架和灌装头,所述灌装头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灌装架上设置与固定架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垂直。

还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固定架两端的挡板架,每组所述挡板架设置两个,且分别与隔板两侧的输送通道对应,所述挡板架垂直于传送装置所在平面,且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挡板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挡板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架与挡板之间设置传动机构,所述固定架沿滑槽移动带动挡板沿挡板架移动,且固定架与挡板之间的直线距离固定不变。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传送装置中间设置隔板,将输送通道分隔成两列,这样传送装置可以同时对两列盛装容器进行输送,其中,传送装置可以是传送带、传送链板等多种,只要能够实现对盛装容器的传送功能即可。在对盛装容置进行灌装的过程中,传送装置维持传送状态,固定架沿滑槽移动至一列盛装容器的上方,随着固定架的移动,该列盛装容器对应的挡板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下降,盛装容器通过挡板实现在传送装置的停留,灌装头向盛装容器中灌装,待灌装完成后,固定架向另一列盛装容器移动,挡板随固定架的远离而上升,已灌装好的盛装容器随传送装置离开,另一列盛装容器对应的挡板下降,使另一列的盛装容器停留,继而进行灌装,重复上述工作过程完成高效的灌装作业。这样只需一条传送装置即可完成两列盛装容器的灌装工作,且两列盛装容器的输送和停留由固定架的移动控制,有利于减少驱动组件的数量和对驱动组件的设定,有助于减少灌装过程的能耗,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作稳定,有利于确保灌装头对应的传送装置上有盛装容器停留。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固定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挡板上,所述连杆的数目与挡板相同。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挡板均通过连杆与固定架连接,即固定架的两个端部分别铰接有两根连杆,这样固定架在灌装架上的滑槽内滑动时,固定架上铰接的连杆随之转动,使与连杆另一端连接的挡板随之在挡板架内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滑槽平行的传动板,所述传动板沿滑槽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块,所述传动板与滑槽滑动连接,且传动板上铰接有两根连杆,两根所述连杆远离传动板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挡板铰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灌装架上设置传动板,传动板两端的传动块伸入滑槽内,这样固定架在滑槽内滑动时,会与传动块相抵,进而带动传动板沿滑槽移动,传动板上铰接的连杆随之转动,使与连杆另一端连接的挡板随之在挡板架内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所述传动板为伸缩板。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板为伸缩板时,传动板两端的两个传动块之间的距离可调,这样传动板移动的距离就能够根据滑槽的长度和两个传动块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与之通过连杆连接的挡板上下移动的距离可调,有利于增强本实用新型设备对不同高度的盛装容器的适应性。

进一步,所述传动块靠近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橡胶垫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传动块靠近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橡胶垫层,有利于减少固定架与传动块之间的摩擦和碰撞,进而有利于维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隔板上朝向灌装架的一侧设置集油槽,所述隔板上设置与集油槽连通的集油管,所述集油管远离集油槽的一端与回收油桶连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隔板上设置集油槽,当固定架从一列盛装容器的上方经过隔板向另一列盛装容器移动时,灌装头的末端残留的灌装液滴会在移动过程中被甩出,集油槽能够对甩在隔板上的灌装液滴进行收集,减少灌装液的浪费,被收集的灌装液沿集油管流至回收油桶中。

进一步,所述集油槽的底部朝向集油槽与集油管连接处倾斜。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被收集在集油槽中的灌装液沿倾斜的底部向低处流动,即灌装液向与集油管连接的位置流动,使灌装液及时的流至回收油桶中,避免灌装液长时间在集油槽中停留的情况出现,有利于减少灌装液的污染。

进一步, 所述灌装头在固定架上均匀设置多个。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灌装头同时对多个盛装容器进行灌装,有利于提高灌装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灌装机构与传送装置之间设置挡板架和挡板,并将挡板与固定架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这样仅需设置一个驱动固定架移动的驱动源即可实现固定架和挡板的同步移动,有利于减少驱动组件的数量,且传送装置也仅需设置一条即可完成两列盛装容器的传送,这样有利于减少设备运行的能耗。同时,两个输送通道上的挡板均由固定灌装头的固定架控制移动,挡板与固定架同步移动,即固定架移动至某一列盛装容器上方时,该列输送通道上的挡板下降阻止盛装容器的输送,使盛装容器停留在灌装头下方,相邻的另一列输送通道上的挡板同步上升,使已完成灌装的盛装容器随传送机构离开。这样的灌装过程运作稳定,不会出现挡板运动周期与固定架不一致的情况,进而避免盛装容器在灌装过程中移动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传动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传送装置;21、防护板;3、支撑架;31、隔板;311、集油槽;312、集油管;313、回收油桶;4、灌装架;41、灌装头;42、固定架;43、滑槽;5、挡板架;51、挡板;52、连杆;53、传动板;54、传动块;55、橡胶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灌装机的分段灌装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置传送装置2,传送装置2两侧设置防护板21,两个防护板21之间设置盛装容器的输送通道。防护板21有利于提高盛装容器在传送装置2上的输送通道中输送的稳定性,避免盛装容器从传送装置2的边缘掉落的情况出现。在机架1上设置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设置沿传送装置2传送方向延伸的隔板31,隔板31位于传送装置2的中央将输送通道分隔成两列。即隔板31通过支撑架3架设在传送装置2上,隔板31底部与传送装置2的表面并不接触,这样隔板31将输送通道分隔为两列,又不影响传送装置2的传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传送装置2上方设置灌装机构,灌装机构包括灌装架4和灌装头41,灌装头41通过固定架42安装在灌装架4上。本实施例中灌装头41的数目为五个,五个灌装头41均匀固定在固定架42上,这样五个灌装头41可同时对五个盛装容器进行灌装,有利于提高灌装效率。在灌装架4上设置与固定架42相配合的滑槽43,这里的相配合是指固定架42的端部能够在滑槽43中自由滑动,固定架42的宽度与滑槽43内的宽度相同。滑槽43的延伸方向与传送装置2的传送方向垂直,固定架42在滑槽43中滑动,即固定架42的移动方向与传送装置2的传送方向垂直,带动灌装头41在隔板31两侧的输送通道上方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隔板31上朝向灌装架4的一侧设置集油槽311,这样灌装头41在隔板31两侧的输送通道上方移动时,灌装头41上残留的灌装液能够落入集油槽311中,进而对灌装液进行回收,有利于减少灌装液的浪费。在隔板31上设置与集油槽311连通的集油管312,集油槽311的底部朝向集油槽311与集油管312连接处倾斜,这样被收集的灌装液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集油管312处流动,集油管312远离集油槽311的一端与回收油桶313连通,灌装液沿集油管312流入回收油桶313中,实现对灌装液的回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固定架42的两端还分别设置与隔板31两侧的输送通道对应的挡板架5,即挡板架5共设置四个,位于固定架42同一侧的两个挡板架5为一组,挡板架5垂直于传送装置2所在平面,且与机架1固定连接。在挡板架5上设置有挡板51,挡板51与挡板架5滑动连接,即挡板51可沿挡板架5上升或下降,挡板51下降时会拦截输送通道,使传送装置2上的盛装容器被截留,以便于对盛装容器进行灌装。在固定架42与挡板51之间设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四根连杆52,连杆5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42和挡板51铰接,每根连杆52对应一个挡板51,这样固定架42在滑槽43中滑动时,铰接在固定架42上的两个连杆52转动,带动两个连杆52另一端的挡板51上升或下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盛装容器置于传送装置2上,盛装容器被隔板31分隔为两列。如图3所示,当左侧一列空的盛装容器被传送至灌装机构下方时,固定有灌装头41的固定架42向该列盛装容器上方移动,即向左移动。与该列输送通道对应的挡板51上铰接的连杆52由倾斜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动,即左侧的连杆52由倾斜转动至竖直,连杆52下端铰接的挡板51沿挡板架5向下滑动,挡板51拦截在固定架42的两侧,使两挡板51之间的五个盛装容器被截留,由灌装头41对盛装容器进行灌装。同时,固定架42的移动会使与右侧一列输送通道对应的挡板51上铰接的连杆52由竖直状态向倾斜状态转动,带动挡板51沿挡板架5向上滑动,这样就解除了对输送通道的拦截,使已灌装好的盛装容器随传送装置2离开、待灌装的盛装容器随传送装置2向灌装架4下方移动。这样重复上述步骤,固定架42在滑槽43内反复移动,完成高效的灌装作业。整个工作过程这样只需一条传送装置2即可完成两列盛装容器的灌装工作,且两列盛装容器的输送和停留由固定架42的移动控制,有利于减少驱动组件的数量和对驱动组件的设定,有助于减少灌装过程的能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与滑槽43平行的传动板53,传动板53为伸缩板,传动板53可沿滑槽43的延伸方向滑动。传动板53沿滑槽4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块54,固定架42的端部位于传动板53两端的传动块54之间,传动块54靠近固定架42的一侧设置橡胶垫层55,使固定架42的移动带动传动板53移动,橡胶垫层55有利于减少传动块54与固定架42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如图5所示,传动板53上铰接有两根连杆52,两根连杆52远离传动板53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挡板51铰接,通过传动板53的移动连杆52的转动,进而实现挡板51的上升或下降。

传动板53两端的两个传动块54之间的距离随传送板的伸缩而改变,当传动板53的长度较长时,固定架42的移动位移与挡板51升降位移的比例较大,随之传动板53的长度缩短,固定架42的移动位移与挡板51升降位移的比例也缩小。这样传动板53的长度可根据滑槽43长度和挡板架5长度进行调整,有利于增强本实用新型设备对不同高度的盛装容器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