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961发布日期:2019-09-29 15:2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灌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灌药机。



背景技术: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作业中需要给农用无人机的药箱加注药水,如何快速、安全的给药箱加注药水是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一般采用自动灌药机给农用无人机的药箱加注药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灌药机的使用中,取出药箱时药液可能会滴落在控制面板上对其造成腐蚀。

另外,现有的灌药机结构复杂,用于加药的管路布置凌乱,在不使用灌药机时,用于吸取药液的管路的端部无法进行定位,只能散落放置,这就使得在灌药机的移动、工作过程中管路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灌药机,该灌药机的加药组件的控制面板由于背向药箱倾斜设置,能够防止取出药箱时药液滴落在其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药机,所述灌药机包括用于将外部的储药罐中的药液提供至外部的药箱的加药组件,所述加药组件包括安装壳体、加药泵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加药泵的操作的控制面板;所述加药泵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远离外部的药箱的一侧,并且,所述控制面板的操作面沿远离所述药箱的方向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的顶壁和侧壁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具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加药泵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加药泵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加药组件包括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的侧壁以对输液管路的一端进行卡持。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凹陷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卡持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槽段和用于容纳部分的所述输液管路的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之间形成有阶梯部,所述卡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槽段。

优选地,所述卡持件包括连接壁,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连接壁中的一者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定位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卡持件包括安装板以及弹片;所述安装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壁的上端,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结构以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槽段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上,所述弹片以及所述连接壁共同限定出用于卡持所述输液管路的一端的卡持腔体。

优选地,所述输液管路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外壳体以及基板,所述外壳体通过所述基板与所述输液管路的管体流体连通,所述外壳体能够置于卡持腔体中并被所述弹片止挡,并且,所述基板能够止抵于所述阶梯部上。

优选地,所述加药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卡持件,两个所述卡持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远离外部的药箱的一侧,并且,所述控制面板的操作面沿远离所述药箱的方向向下倾斜,这使得当取出药箱时,即使有药液从药箱的进药口甩出,也不会滴落在控制面板的操作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爆炸分解图;

图3是图1的正视图;

图4是图1除去药箱座之后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底座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底座的水平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加药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药组件的卡持件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药组件的卡持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过滤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爆炸分解图;

图12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相配合的药箱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12示出了灌药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灌药机的多个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首先对灌药机的加药组件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包括用于将外部的储药罐中的药液提供至外部的药箱60的加药组件20,加药组件20包括安装壳体201、加药泵202以及用于控制加药泵202的操作的控制面板204;加药泵202安装于安装壳体201上;控制面板204设置在安装壳体201上远离外部的药箱60的一侧,并且,控制面板204的操作面沿远离药箱60的方向向下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控制面板204设置在安装壳体201上远离外部的药箱60的一侧,并且,控制面板204的操作面沿远离药箱60的方向向下倾斜,这使得当取出药箱60时,即使有药液从药箱60的进药口甩出,也不会滴落在控制面板204的操作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当控制面板204的操作面沿远离药箱60的方向向下倾斜足够大的角度时,例如90°或者大于90°,其虽然能够获得更好的防药液溅射的效果,但是却不便于使用者对其进行操作。

因此,在将控制面板204的操作面仍然朝上设置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面板204防药液溅射的效果,控制面板204应当尽可能地远离药箱60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控制面板204设置在安装壳体201的顶壁和侧壁的连接处,即,当药箱60安装于安装壳体201的后侧时,控制面板204设置于安装壳体201的顶壁和前侧的侧壁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智能化控制,优选地,控制面板204具有控制电路2041,控制电路2041与加药泵202电连接以控制加药泵202的操作。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面板204,即可控制加药泵202的操作,例如全自动加药、半自动加药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10所示,加药组件包括卡持件203,卡持件203安装于安装壳体201的侧壁以对输液管路50的一端进行卡持。由于在安装壳体201上设置有卡持件203,卡持件203能够对输液管路50提供卡持定位,从而使输液管路50能够稳定地保持收纳状态,方便了灌药机的移动,并且使灌药机整体保持美观整洁。

具体地,输液管路50的一端用于连接储药罐,另一端用于连接加药泵202,卡持件203用于对输液管路50用于连接储药罐的一端提供定位。也就是说,在不从储药罐吸取药液时,输液管路50用于连接储药罐的一端可以卡持在卡持件203以进行定位。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持件203也可以对输液管路50的其他部位进行卡持定位。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卡持件203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也使输液管路50卡持于卡持件203时尽可能地美观,优选地,安装壳体201包括凹陷设置的安装槽,卡持件203安装于安装槽上。也就是说,输液管路50卡持于凹陷设置于安装壳体201的卡持件203中,输液管路50的被卡持部分以及卡持件203尽可能少地沿安装壳体201的外壁向外界凸出。

为使输液管路50用于连接储药罐的端部以及接近该端部的管状部分均能够被收纳、卡持,优选地,安装槽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槽段2011和用于容纳部分的输液管路50的第二槽段2012,第一槽段2011和第二槽段2012之间形成有阶梯部2013,卡持件203安装于第一槽段2011。第一槽段2011相较于第二槽段2012更多地向安装壳体201的内部延伸,也就是说,若是以安装壳体201设置安装槽的外壁为基准,第一槽段2011相较于第二槽段2012具有更多的容纳空间。这样,即使输液管路50的端部相较于管部具有更大的体积,也能够在其卡持于第一槽段2011时与管部卡持于第二槽段2012一样——尽可能少地沿安装壳体201的外壁向外界凸出,甚至不凸出。

应当理解的是,卡持件203可以设计为各种形式,只要能够对输液管路50进行卡持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卡持件203与第一槽段2011的安装、拆卸,优选地,卡持件203包括连接壁2031,第一槽段2011和连接壁2031中的一者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定位凸起2014,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2014配合的定位槽2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凸起2014设置在第一槽段2011上,定位槽2032设置在连接壁2031上。输液管路50的端部能够卡持于连接壁2031围成的卡持空间中。

为进一步使卡持件203稳固地安装于第一槽段2011,优选地,卡持件203包括安装板2033以及弹片2034;安装板203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连接壁2031的上端,安装板2033上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结构以使安装板2033与第一槽段2011通过紧固件连接;弹片2034设置在连接壁2031上,弹片2034以及连接壁2031共同限定出用于卡持输液管路的一端的卡持腔体。当然,弹片2034也可以成对设置在连接壁2031上,从而使连接壁2031以及两个弹片2034共同限定出卡持腔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件为螺钉,安装结构为与螺钉相配合的沉槽。弹片2034与连接壁2031共同限定出卡持空间,当需要对输液管路50的端部进行卡持时,将输液管路50的端部用力向卡持空间挤压,由于弹片2034具有弹性,输液管路50的端部会挤开弹片2034从而进入卡持空间,同时,弹片2034在弹性的作用下复位,以阻止输液管路50的端部从卡持空间中脱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液管路50还包括过滤装置70,过滤装置70设置在输液管路50用于连接储药罐的一端。过滤装置70包括圆柱状的外壳体701以及基板7031,外壳体701通过基板7031与输液管路50的管体流体连通,外壳体701能够置于卡持腔体中并被弹片2034止挡,并且,基板7031能够止抵于阶梯部2013上。在对过滤装置70进行卡持时,外壳体701被弹片2034止挡以卡持在卡持空间中,弹片2034的下端以及阶梯部2013共同止挡基板7031,以限制基板703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为了防止输液管路50从安装槽的第二槽段2012脱出,优选地,第二槽段2012的边沿设有用于止挡输液管路50从第二槽段2012脱出的挡片2015。

在一些使用实施方式中,由于输液管路50的长度不确定,当输液管路50的大部分收纳于加药组件20后,其一端的过滤装置70可能位于安装壳体201的左侧也可能位于安装壳体201的右侧,因此,为了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能够使过滤装置70完成定位,优选地,加药组件20包括两个卡持件203,两个卡持件203分别安装于安装壳体20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

为了方便加药泵202的操作,优选地,加药泵202包括蠕动泵2021和用于驱动蠕动泵2021运转的电机2022。蠕动泵2021凸设于安装壳体201的侧壁上,蠕动泵2021的泵体进口以及泵体出口均伸出安装壳体201。电机2022设置于安装壳体201内部,电机2022的驱动轴穿出安装壳体201的侧壁并与蠕动泵2021连接。将电机2022设置于安装壳体201内部能够较好地保护电机2022避免灰尘、药液的影响,蠕动泵2021的泵体进口以及泵体出口均伸出安装壳体201设置能够方便其与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安装连通。

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包括底座10、加药组件20、药箱座30、出液管路401、吸液管路402和输液管路50。加药组件20以及药箱座30均设置在底座10上。药箱座30用于对外部的药箱60提供支撑。

具体地,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均容纳在容纳腔101内,应当理解的是,这里的容纳是指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腔101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的一端均可伸出容纳腔101并与加药组件20连通。

药箱座30通过出液管路401与加药组件20连通,并且,加药组件20能够通过吸液管路402以及输液管路50与外部的储药罐连通。

输液管路50包括过滤装置70,过滤装置70设置在输液管路50的一端,以对储药罐中的药液进行过滤并使过滤后的药液进入输液管路50。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底座10、药箱座30、输液管路50以及过滤装置70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如图5~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包括用于向灌药机的加药组件20以及外部的药箱60提供支撑的底座10,底座10具有能够收纳用于将加药组件20连接于外部的储药罐的输液管路50的收纳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底座10的收纳部能够对输液管路50进行收纳、定位,因此,输液管路50被底座的收纳部定位之后不会再出现管路布置凌乱的情况,从而减小了灌药机的移动、工作过程中管路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应当理解的是,收纳部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例如可以在底座的侧面开设矩形的凹槽,输液管路50的部分能够收纳于该凹槽中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收纳部包括沿底座的周向延伸设置在底座的侧面的环绕槽106,输液管路50能够盘设在环绕槽106中。需要说明的是,输液管路50能够至少部分地盘设在环绕槽106中,因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液管路50的端部能够收纳于环绕槽106中从而实现输液管路50全部盘设在环绕槽106中,而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输液管路50的端部能够伸出环绕槽106并定位于灌药机的其他部件,从而实现输液管路50部分地盘设在环绕槽106中。

进一步的,底座10包括用于容纳向药箱60和外部的储药罐提供连接的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的容纳腔101,底座还包括将容纳腔101连通至外部空间的敞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底座10的容纳腔101能够容纳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这就使得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不会再暴露在灌药机之外,从而减小了灌药机的移动、工作过程中管路发生损坏的可能性。并且,容纳腔101具有连通至外部空间的敞口,维修人员能够直接通过敞口观察以及操作容纳腔101内部的管路,这样能够方便管路的维修以及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出液管路401可以如图7所示一部分为大径管路,而另一部分为小径管路,当然,也可以整体都设置为小径管路或整体都设置为大径管路,这主要药箱60的进药口或药箱座30的进口部的尺寸设计。

应当理解的是,容纳腔101连通至外部空间的敞口可以开设在底座的侧部以及底部。当开设在底座的侧部时,维修人员能够从底座的侧方直接观察以及操作容纳腔101内部的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当开设在底座的底部时,维修人员能够从底座的下方直接观察以及操作容纳腔101内部的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另外,底座以及容纳腔101也可以设计为任意形状,并不会影响底座的支撑作用以及容纳腔101的容纳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连接部102,连接部102包括连接部顶壁1021以及沿连接部顶壁1021的外周向下延伸的连接部侧壁1022,连接部顶壁1021和连接部侧壁102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01和向下开放的敞口。需要注意的是,连接部顶壁1021以及连接部侧壁1022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敞口相对于连接部顶壁1021设置以形成向下开放式敞口,这种向下开放的敞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会与放置基面用于放置底座的操作面,例如地面、操作台等接触,相对于侧方开放的敞口,灰尘、杂质更不容易进入其中,并且,在底座整体呈大致扁平状的情况下,向下开放的敞口相较于侧方开放的敞口具有更大的敞口面积,更加便于维修及更换内部的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

为了便于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的走线以及布置,需要对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的某些部分进行定位,因此,优选地,连接部102设置有管路定位装置103,管路定位装置103具有分别向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提供定位的第一定位孔1031和第二定位孔1032。如图7所示,出液管路401通过第一定位孔1031进行定位,而吸液管路402通过第二定位孔1032进行定位,这就使得出液管路401以及吸液管路402能够更加合理、更加美观地容纳在容纳腔10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出液管路401与第一定位孔1031之间、吸液管路402与第二定位孔1032之间均设置为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液管路401和/或吸液管路402的某些部分由管路定位装置103定位后,管路的端部可以穿过连接部侧壁1022伸出底座之外,或者绕过连接部侧壁1022的下端而伸出底座之外。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侧壁1022形成具有缺口的非封闭结构,管路定位装置103靠近缺口设置,管路定位装置103、连接部顶壁1021以及连接部侧壁102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01和向下开放的敞口。也就是说,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的某些部分由管路定位装置103定位时,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的端部分别直接通过第一定位孔1031和第二定位孔1032伸出底座之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吸液管路402并非直接与外部的储药罐连接,而是采用吸液管路402与输液管路50连接,输液管路50再与储药罐连接的方式,因此,连接部102设置有管路定位装置103,管路定位装置103设有向容纳腔101凹陷的凹陷部1034,凹陷部1034设有向吸液管路402与输液管路50之间提供连接的管接头1033。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输液管路50缠绕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拉扯时,由于输液管路50的一端是连接在管接头1033上的,这就使得吸液管路402不会受到外部的拉扯力的影响,而如果拉扯力过大,仅仅是将输液管路50从管接头1033上扯下来,并不会带动吸液管路402对加药组件20进行拉扯,从而保证了吸液管路402以及加药组件20的稳定性。

另外,凹陷部1034能够起到输液管路50向管接头1033转向时的缓冲作用,从而防止输液管路50因弯折过大而损坏。并且,凹陷部1034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液管路50用于连接储药罐的一端能够被卡持在灌药机的加药组件20的卡持件203上,而加药组件20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卡持件203,为了使输液管路50更自由地与左右对称的卡持件203进行卡持,即,可顺时针在环绕槽106中环绕也可逆时针在环绕槽106中环绕,优选地,管接头1033设置于凹陷部1034的中间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管路定位装置103可以设计为多种结构,只要能够对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进行定位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管路定位装置103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垂直固定连接于连接部顶壁1021,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031和第二定位孔1032。在设置固定板时,可以将固定板的顶端与连接部顶壁1021连接,固定板的两侧端均与连接部侧壁1022连接,从而可以视为:固定板、连接部顶壁1021以及连接部侧壁102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分别通过第一定位孔1031和第二定位孔1032伸出容纳腔101再与加药组件20连接,因此,为了使伸出容纳腔101的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不会对环绕槽106中的输液管路50造成干扰,优选地,第一定位孔1031和第二定位孔1032的水平高度均高于环绕槽106的水平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支承座104和安装座板105;支承座104设置在连接部102的下方,支承座104包括顶板1041以及侧板1042;顶板1041设置在连接部102的连接部侧壁1022的下端并围绕敞口向外延伸,侧板1042沿顶板1041的外周向下延伸;安装座板105设置在连接部顶壁1021上,安装座板105具有向外延伸出连接部顶壁1021的外周的延伸部分,以使安装座板105、支承座104以及连接部102共同限定出环绕槽106。

另外,可以看出,通过设置支承座104的侧板1042,容纳腔101中的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距离放置基面的高度至少存在侧板1042的高度,从而使得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距离放置基面存在一定距离,减少了放置基面对出液管路401和吸液管路402的磨损。为了使底座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支撑,在顶板1041和侧板1042的连接处可以设置加强筋。

需要注意的是,支承座104的顶板1041可以与连接部102的连接部侧壁1022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支承座104的侧板1042与顶板1041可以是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底座需要对灌药机的加药组件20以及外部的药箱60提供支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02的连接部顶壁1021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使得加药组件20和药箱60能直接安装于连接部顶壁1021。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安装座板105设置在连接部顶壁1021上,安装座板105包括第一安装座1051以及第二安装座1052,加药组件20连接于第一安装座1051,药箱60连接于第二安装座1052。需要理解的是,此处的第一安装座1051以及第二安装座1052可以是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为了使出液管路401不必绕过连接部侧壁1022的下端再与药箱60连接,而是使出液管路401能够直接从连接部顶壁1021伸出与药箱60连接,优选地,第二安装座1052具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管路插接口,出液管路401穿过管路插接口连接于药箱60。也就是说,连接部顶壁1021上也开设有与管路插接口相通的开口,出液管路401的一端从容纳腔101向上延伸,经过连接部顶壁1021的开口以及管路插接口,再与药箱60连接,能够使出液管路401以较短的路径延伸设置,并且减少伸出底座之外的部分。

为使底座放置更加稳定,优选地,底座还包括支撑脚垫107,支承座104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支撑脚垫107固定于连接柱上。

图1和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药箱座30的结构,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药箱60可以直接放置在底座10上而无需设置药箱座30,出液管路401可以直接与药箱60连通以向药箱60中提供药液。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对药箱60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如图1和2所示,灌药机包括药箱座30,药箱座30设置在底座10上,药箱座30包括进口部和出口部,进口部与泵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路401连通,出口部用于与药箱60连通。

为使药箱座30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药箱60,优选地,药箱座30包括用于容纳药箱60的配合腔301,配合腔301的腔壁上可枢转地设置有限位件302,限位件302能够绕枢接处转动以在上固定状态和下固定状态之间切换,并且,通过使限位件302的伸入配合腔301的末端与药箱60抵靠接触以容纳不同尺寸的药箱60。也就是说,在限位件302处于上固定状态时,其伸入配合腔301内的体积与限位件302处于下固定状态时伸入配合腔301的体积不同,因此,通过转动限位件302使其在上固定状态和下固定状态之间切换,以达到改变其伸入配合腔301内的体积的目的,从而使不同尺寸的药箱60在置入配合腔301后均能够与限位件302抵靠定位。

应当理解的是,限位件302不限于沿竖直方向转动,其还能够沿其他方向转动以在两个不同的固定状态之间切换,例如,限位件302可以设计为沿水平方向转动,以在左固定状态和右固定状态之间切换,同样的,在限位件302处于左固定状态时,其伸入配合腔301内的体积与限位件302处于右固定状态时伸入配合腔301的体积不同。

为了使限位件302在上固定状态以及下固定状态时伸入配合腔301内的体积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302可以设计为板状结构,在板状结构的上表面靠近枢接处设有凸块,这样,当限位件302处于上固定状态时,凸块抵靠配合腔301的腔壁而使得药箱60能够抵靠板状结构的端部定位,当限位件302处于下固定状态时,板状结构的平面与配合腔301的腔壁贴合,使得药箱60能够抵靠凸块而定位,从而,通过调整板状结构的长度以及凸块的厚度以达到对不同尺寸的药箱60进行定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配合腔301的腔壁上设有限位开槽303,限位件302枢接于限位开槽303的一端,以使限位件302配置为:在上固定状态时,限位件302的部分能够通过限位开槽303伸出配合腔301,在下固定状态时,限位件302整体处于配合腔301中。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限位件302处于上固定状态时,由于其部分通过限位开槽303伸出配合腔301,因此能够允许较大尺寸的药箱60置入配合腔30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中,加药组件20和药箱座30彼此相邻设置,卡持件203设置在加药组件20的与药箱座30相邻接的位置。

图12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相配合的药箱60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药箱60还可以设计为多种形状的结构,只要其能够通过出液管路401与加药组件20相连通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药箱60包括进药口,药箱座30的出口部能够与进药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药箱60安装于药箱座30时,需要手动打开阀门使药箱60的进药口与药箱座30的出口部连通。为了进一步节省操作步骤,优选地,药箱60包括常闭阀601,常闭阀601设置在进药口处;常闭阀601配置为:当药箱60安装于药箱座30上时,常闭阀601与出口部发生止抵动作,从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使进药口与出口部连通,当常闭阀601与出口部脱离时,常闭阀601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应当理解的是,常闭阀60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结构,对此不做赘述。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70包括外壳体701、连接接头703和过滤件702;外壳体701罩设在过滤件702外,外壳体701包括设置在端部的进药孔和/或用于对药液进行粗过滤的过滤孔7011;连接接头703具有用于连接输液管路50的连接结构,过滤件702与连接接头703连接并通过连接接头703使过滤后的药液进入输液管路50。由于外壳体701罩设在过滤件702外并包括设置在端部的进药孔和/或用于对药液进行粗过滤的过滤孔7011,使得药液能够通过进药孔和/或过滤孔7011进入过滤件702中;药液通过过滤件702的过滤之后,通过连接接头703的连接结构进入输液管路50,从而完成对药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为了使过滤装置能卡持于卡持件203中。优选地,连接接头703包括基板7031以及连接于基板7031两侧且彼此流体连通的管路接头7032和连接部7033,过滤件702以及外壳体701均连接于连接部7033,管路接头7032用于与输液管路50连接。在对过滤装置进行卡持时,外壳体701被卡持件203的弹片2034止挡以卡持在卡持空间中,弹片2034的下端以及卡持件203的阶梯部2013共同止挡基板7031,以限制基板703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为了便于外壳体701、过滤件702与连接接头703的安装,优选地,连接部7033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第一螺纹部设置于基板7031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第一螺纹部的直径大于第二螺纹部的直径,外壳体701与第一螺纹部连接,过滤件702与第二螺纹部连接。

为了便于移动及携带灌药机,优选地,加药组件20还包括提手205,提手205设置在安装壳体201上。

下面在对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各部件的装配关系进行解释。

加药组件20的安装壳体201能够安装在底座10的第一安装座1051上。卡持件203能够向下插入安装壳体201的第一槽段2011中,使得第一槽段2011的定位凸起2014伸入定位槽2032中完成定位。

电机2022设置于安装壳体201内部,电机2022的驱动轴能够穿出安装壳体201的侧壁并与蠕动泵2021连接,使得蠕动泵2021凸设于安装壳体201的侧壁,并且蠕动泵2021的泵体进口以及泵体出口均伸出安装壳体201。

药箱座30安装于底座10的第二安装座1052上。

过滤装置70安装于输液管路50的第二端部,并且过滤装置70在连接输液管路50后能够卡持于卡持件203中。输液管路50的第一端部沿安装壳体201的第二槽段2012以及底座10的环绕槽106延伸,并与容纳于容纳腔101中的吸液管路402的一端连接,吸液管路402的另一端与蠕动泵2021的泵体进口连通,从而实现过滤装置70与蠕动泵2021的流体连通。

容纳于容纳腔101中的出液管路401的一端与蠕动泵2021的泵体出口连通,出液管路40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座1052的管路插接口与药箱座30的进口部连通。

药箱60能够置于药箱座30的配合腔301中,并且药箱60的进药口与药箱座30的出口部流体连通,从而最终实现过滤装置70、输液管路50、吸液管路402、蠕动泵2021、出液管路401、药箱座30以及药箱60之间的流体连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灌药机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解释。

开始进行灌药时,首先将药箱60置入药箱座30的配合腔301中,使常闭阀601开启,然后将过滤装置70从卡持件203卸下,将过滤装置70插入储药罐中,操作控制面板204使加药泵202运行,将储药罐中的药液通过过滤装置70、输液管路50、吸液管路402、蠕动泵2021、出液管路401以及药箱座30最终吸入药箱60中。在灌药结束后,操作控制面板2043加药泵202停止工作,之后将药箱60从药箱座30拔出,常闭阀601自动关闭,将输液管路50盘绕在环绕槽106中并将过滤装置70卡持于卡持件203中,完成收纳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蠕动泵2021,将蠕动泵2021的动作反转,即可反向将药箱60中的药液抽吸至储药罐中。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