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847发布日期:2019-09-24 23:4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浆液配置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同步注浆可及时填充盾尾建筑空隙、改善管片结构防水抗渗性能、确保盾构隧道的最终稳定。粉煤灰作为同步注浆浆液的常见原料,在同步注浆浆液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粉煤灰堵塞管道、粉煤灰储量罐内部降压不彻底、效率低等现象,且现有的除尘泄压装置成本及运营费用较高,因此,设计一种用于粉煤灰储料罐且能减少粉煤灰堵塞管道现象,有效减低粉煤灰储料罐内部高压,成本较低的除尘泄压装置,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该除尘泄压装置能有效减低粉煤灰储料罐内部高压,使用便捷且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包括泄压排尘管、密封罐、密封罐盖、连通管和敞口罐,泄压排尘管的出气端与密封罐联通,密封罐与密封罐盖螺纹连接,密封罐通过连通管与敞口罐联通;密封罐和敞口罐均盛装有水,泄压排尘管的出气端及连通管的出气端均位于水液面以下,连通管的进气端位于水液面以上;泄压排尘管与密封罐盖的连接处设有套管Ⅰ,密封罐盖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气容腔和出气容腔,套管Ⅰ穿过进气容腔与密封罐盖螺纹连接,连通管与密封罐盖的连接处设有套管Ⅱ,套管Ⅱ穿过出气容腔与密封罐盖螺纹连接;敞口罐的开口处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有上下贯通的固定容腔,连通管与固定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套管Ⅲ,套管Ⅲ穿过固定容腔与固定支架螺纹连接。

为了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泄压排尘管包括有顶端至底端依次设置的上部钢管、第一橡胶软管、下部钢管和花管Ⅰ,上部钢管设有球阀Ⅰ,上部钢管下端与第一橡胶软管上端通过密封圈Ⅰ固定,第一橡胶软管下端与套管Ⅰ上端采用密封圈Ⅰ固定,套管Ⅰ下端与下部钢管法兰连接,下部钢管与花管Ⅰ法兰连接。

为了提高密封罐的密闭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密封罐的外轮廓为圆柱体,密封罐上端的承插接口处焊有内丝Ⅰ,承插接口处通过粘附剂粘贴有橡胶圈Ⅰ;密封罐盖的外侧面焊有外丝,密封罐盖的进气容腔与出气容腔内壁均焊有内丝Ⅱ,进气容腔及出气容腔的承插接口处均通过粘附剂粘贴有橡胶圈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连通管包括依次联通的套管Ⅱ、90°弯管、钢管Ⅰ、第二橡胶软管、套管Ⅲ、钢管Ⅱ及花管Ⅱ,套管Ⅱ与90°弯管法兰连接,90°弯管与钢管Ⅰ法兰连接,钢管Ⅰ上设有球阀Ⅱ,钢管Ⅰ与第二橡胶软管采用密封圈Ⅱ固定连接,第二橡胶软管与套管Ⅲ上端采用密封圈Ⅱ固定连接,套管Ⅲ下端与钢管Ⅱ上端法兰连接,钢管Ⅱ下端与花管Ⅱ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敞口罐为上端开口的圆柱体,敞口罐开口端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外轮廓为扇形,固定容腔设有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上部容腔和上部容腔均为圆柱形且上部容腔的直径大于下部容腔,上部容腔的内表面焊有内丝Ⅲ,在上部容腔与上部容腔连接处的侧壁上粘贴有橡胶圈Ⅲ。

作为优选,泄压排尘管中上部钢管、下部钢管、套管、花管材质为低碳钢,能减轻管道重量,用于输送粉末固体效果较好且造价较低;泄压排尘管中第一橡胶软管选用材质为复合PVC,具有伸缩性好,重量轻,耐腐蚀性好,重复弯曲性,挠性好的特点;密封罐、密封罐盖和敞口罐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耐疲劳性、冲击强度高、质量相对较轻,且对人体无害;橡胶圈材质为聚醚型聚氨酯,耐磨、耐水性能较好,且使用周期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粉煤灰储料罐,能有效减低粉煤灰储料罐内部高压,使用便捷且成本较低的除尘泄压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泄压装置管道之间采用螺纹、法兰连接的方式,密封性能较好,可实现管道之间的拆卸维修;

其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泄压装置选用第一橡胶软管、第二橡胶软管,便于管道与容器罐之间的拆卸、可灵活移动容器罐的所在位置;

再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泄压装置可有效减低粉煤灰储料罐内部高压,并能清除粉煤灰储料罐内部残留的粉煤灰及杂质;

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泄压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将粉煤灰储料罐内部高压空气与大气压接触,将粉煤灰储料罐内气压降低至一个较低的气压值,此外,储量罐内的粉煤灰及杂质随气压排出储料罐,起到除尘清灰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罐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敞口罐固定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粉煤灰储量罐用除尘泄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为泄压排尘管;11为上部钢管;12为球阀Ⅰ;13为密封圈Ⅰ;14为第一橡胶软管;15为套管Ⅰ;16为下部钢管;17为花管Ⅰ;2为密封罐;21为内丝Ⅰ;22为橡胶圈Ⅰ;3为密封罐盖;31为外丝;32为内丝Ⅱ;33为橡胶圈Ⅱ;34为进气容腔;35为出气容腔;4为连通管;41为套管Ⅱ;42为90°弯管;43为钢管Ⅰ;44为球阀Ⅱ;45为密封圈Ⅱ;46为第二橡胶软管;47为套管Ⅲ;48为钢管Ⅱ;49为花管Ⅱ;5为敞口罐;51为固定支架;52为内丝Ⅲ;53为橡胶圈Ⅲ;54为固定容腔;6为粉煤灰储量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粉煤灰储量罐的除尘泄压装置,该除尘泄压装置主要由泄压排尘管1、密封罐2、密封罐盖3、连通管4、敞口罐5组成。其中,泄压排尘管1最顶端为上部钢管11,上部钢管11安设有球阀Ⅰ12,上部钢管11下端与第一橡胶软管14上端采用密封圈Ⅰ13固定,第一橡胶软管14下端与套管Ⅰ15采用密封圈13固定,套管Ⅰ15与下部钢管16螺纹连接,下部钢管16与花管Ⅰ17法兰连接,套管Ⅰ15穿过进气容腔34与密封罐盖3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罐2外轮廓为圆柱体,其上端承插接口处焊有内丝Ⅰ21,采用粘附剂将橡胶圈Ⅰ22粘贴在承插接口,密封罐盖3与密封罐2螺纹连接,密封罐盖3设有进气容腔34与出气容腔35,在进气容腔34与出气容腔35内部均焊有内丝Ⅱ 32,采用粘附剂将橡胶圈Ⅱ33粘贴在承插接口,连通管4中套管Ⅱ41穿过出气容腔35,套管Ⅲ47穿过固定容腔54,与固定支架51螺纹连接。连通管4中套管Ⅱ41与90°弯管42法兰连接,90°弯管42与钢管43法兰连接,钢管43上设有球阀Ⅱ44,钢管43与第二橡胶软管46采用密封圈45固定连接,第二橡胶软管46与套管Ⅲ47上端采用密封圈45固定连接,套管Ⅲ47下端与钢管48上端法兰连接,钢管48下端与花管Ⅱ49法兰连接,敞口罐5 外轮廓为开口圆柱体,敞口罐5上端焊接有固定支架51,固定支架51外轮廓为扇形,在固定支架51上设有固定容腔54,固定容腔54上部容腔与下部容腔均为圆柱形,且上部容腔直径大于下部容腔直径,上部容腔内表面焊有内丝Ⅲ52,在上部容腔与下部容腔的连接面上涂抹粘结剂,与橡胶圈Ⅲ53粘贴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用于粉煤灰储量罐除尘泄压装置的具体安装及操作方法包括:开始运行前,打开球阀Ⅰ12、球阀Ⅱ44,高压空气掺杂粉煤灰及杂质从花管Ⅰ17流出,绝大部分粉煤灰及杂质溶解在密封罐2的水中,高压空气与少量粉煤灰杂志从水中流出,由导管41流入连通管4,后从花管Ⅱ49中流出至敞口罐5的液体中,剩余少量的粉煤灰及杂质溶解在敞口罐液体中,高压空气直接排出。当敞口罐中液体中漂浮的粉煤灰较多,则说明密封罐2中积攒了大量粉煤灰,需要将套管Ⅰ15处螺丝拧松,将套管Ⅰ15、下部钢管16、花管Ⅰ17部分从进气容腔34处取出,需要将套管Ⅱ41处螺丝拧松,将套管Ⅱ41、90°弯管 42、钢管43、球阀Ⅱ44、密封圈Ⅱ45、第二橡胶软管46、套管Ⅲ47、钢管48、花管Ⅱ49从出气容腔35处取出,取出后,将密封罐盖从密封罐接口处拧出,将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粉煤灰及液体底部杂质清理干净后,可继续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实例,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