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废液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5930发布日期:2019-06-28 23:18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废液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及方法,尤其是指一种排废液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中制作产品时常涉及化学反应工艺,这些工艺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液体通常存储在缸体内;缸体内的化学反应液体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进行补加或更换。传统的废液排放均通过高液位溢流口进行排放,排液过程中极易产生管路堵塞,最终发生倒灌现象导致缸体内液体被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化学反应的废弃液体从反应液腔体内排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废液装置,包括反应液腔体、排液腔体、气泵、电磁阀、控制器、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接有所述气泵;所述反应液腔体与所述排液腔体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排液腔体内设置有浮标和感应器,所述浮标上升至上限位时触发所述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触发所述控制器;所述排液腔体底端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气泵。

进一步的,还包括沉淀液腔体和第三管道,所述沉淀液腔体内设置有间隔板、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间隔板位于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所述沉淀液腔体通过所述流入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沉淀液腔体通过所述流出口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腔体内设置有轨道,所述浮标在所述轨道上发生位移,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所述轨道的顶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排液腔体与所述沉淀液腔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板至少设置有2块,且所述间隔板上均设置有溢流口;从所述流入口流向所述流出口的方向,所述溢流口的水平高度逐步降低。

一种采用上述排废液装置的排废液方法,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气泵,使所述反应液腔体内的液体受所述气泵抽取经由所述第一管道流入所述排液腔体内;当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液面上升,所述浮标被抬升至上限位触发所述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形成控制信号关停所述气泵,然后开启所述电磁阀,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经由所述第二管道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开启所述电磁阀后进行延时,延时结束后,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关闭所述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关闭后,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开启所述气泵。

进一步的,当排放总量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电磁阀关闭后,所述控制器停止运行;所述延时的时间根据所述排液腔体的最大排放量和通过所述电磁阀的流量的大小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排出的液体进入所述沉淀液腔体内,并通过溢流的方式流过所述溢流口,最后由所述第三管道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反应液腔体内的液体受所述气泵抽取经由所述第一管道流入所述排液腔体内。当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液面上升至最大值时,被抬升的所述浮标触发感应器,控制器接收到感应器信号后控制关停所述气泵、开启所述电磁阀并进入倒计时状态,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经由所述第二管道排出;当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被排空后,所述浮标回落。控制器倒计时结束后控制关闭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气泵。如果发生堵塞,排液腔体内的液体无法排出时,当浮标再次触发感应器,之后气泵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也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由于气泵将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所以排液腔体的液体不会倒流回反应液腔体内,即不会发生倒灌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排废液装置的结构图

其中,1-反应液腔体,2-排液腔体,3-沉淀液腔体,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气泵,8-浮标,9-电磁阀,10-控制器,11-感应器,12-轨道,13-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增加气泵、电磁阀和中间过渡的排液腔体的排液方式替代直接溢流排液方式。

为了进一步论述本发明构思的可行性,结合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排废液装置,包括反应液腔体1、排液腔体2、气泵7、电磁阀9、控制器10、第一管道4以及第二管道5;所述第一管道4上接有所述气泵7;所述反应液腔体1与所述排液腔体2通过所述第一管道4连通;所述排液腔体2内设置有浮标8和感应器11,所述浮标8上升至上限位时触发所述感应器11,所述感应器11触发所述控制器10;所述排液腔体2底端与所述第二管道4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电磁阀9,所述控制器10分别控制所述电磁阀9与所述气泵7。所述反应液腔体1内的液体受所述气泵7抽取经由所述第一管道4流入所述排液腔体2内。当所述排液腔体2内的液体液面上升至最大值时,被抬升的所述浮标8触发感应器11,控制器10接收到感应器11信号后控制关停所述气泵7、开启所述电磁阀9并进入倒计时状态,所述排液腔体2内的液体经由所述第二管道5排出;当所述排液腔体2内的液体被排空后,所述浮标8回落。控制器10倒计时结束后控制关闭所述电磁阀9、开启所述气泵7。如果第二管道5发生堵塞,排液腔体2内的液体无法排出时,当浮标8再次触发感应器11,之后气泵7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9也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由于气泵7将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所以排液腔体2的液体不会倒流回反应液腔体1内,即不会发生倒灌现象。控制器10与感应器11、电磁阀9、气泵7之间均可通过有线电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沉淀液腔体3和第三管道6,所述沉淀液腔体3内设置有间隔板13、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间隔板13位于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所述沉淀液腔体3通过所述流入口与所述第二管道5连通,所述沉淀液腔体3通过所述流出口与所述第三管道6连通。在反应液腔体1与沉淀液腔体3之间设置排液腔体2,实现间歇性排液,进一步保证不会因为第三管道6的堵塞发生倒灌现象。液体流入沉淀液腔体3内后进行沉淀,固体杂质沉入沉淀液腔体3底部,无固体杂质的液体通过溢流方式流过间隔板13,最后通过第三管道6排出。由于第三管道6排出的液体基本不会存在固体杂质,所以第三管道不会轻易发生堵塞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腔体2内设置有轨道12,所述浮标8在所述轨道12上发生位移,所述感应器11设置在所述轨道12的顶端。轨道12限定浮标8的运动轨迹,保证浮标8每次上升至上限位后一定会触发感应器11。

进一步的,还包括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排液腔体2与所述沉淀液腔体3之间。通过过滤网,方便及时清除过大过多的杂质,减少流入沉淀液腔体3内的沉淀物的量,不用经常清理沉淀液腔体3,只要经常清洗过滤网即可,便于保养装置,同时减少第三管道6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板13至少设置有2块,且所述间隔板13上均设置有溢流口;从所述流入口流向所述流出口的方向,所述溢流口的水平高度逐步降低。利用间隔板13将沉淀液腔体分隔成多个沉淀格,使沉淀效果更佳,降低第三管道6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一种采用上述排废液装置的排废液方法,所述控制器10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气泵7,使所述反应液腔体1内的液体受所述气泵7抽取经由所述第一管道4流入所述排液腔体2内;当所述排液腔体2内的液体液面上升,所述浮标8被抬升至上限位触发所述感应器11,所述感应器11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形成控制信号关停所述气泵7,然后开启所述电磁阀9,所述排液腔体2内的液体经由所述第二管道5排出。通过气泵7将反应液腔体1的液体搬运至排液腔体2,然后通过浮标8触发感应器11,感应器11发送信号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控制关闭气泵7、开启电磁阀9,实现间歇性排液。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10开启所述电磁阀9后进行延时,延时结束后,所述控制器1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关闭所述电磁阀9。通过延时的方式,在保证排液腔体2内液体彻底排放完毕的同时,自动恢复关闭电磁阀9,为下一步排液做准备。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9关闭后,所述控制器10发送控制信号开启所述气泵7。控制器10开启气泵7,做进一步的排液。

进一步的,当排放总量达到设定值时,所述电磁阀9关闭后,所述控制器10停止运行;所述延时的时间根据所述排液腔体2的最大排放量和通过所述电磁阀9的流量的大小进行设定。当排液完成后自动停止排液。对于排废液装置成品,产品成型后,排液腔体2的最大排放量固定,在粘度一致的条件下,通过电磁阀9的流量大小就固定了,可通过测试选取最佳的倒计时的时间设定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5排出的液体进入所述沉淀液腔体3内,并通过溢流的方式流过所述溢流口,最后由所述第三管道6排出。由于经过过滤和沉淀,液体中可沉淀杂质少,不易造成管道堵塞,可以通过溢流方式排放。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排废液装置,其所述反应液腔体内的液体受所述气泵抽取经由所述第一管道流入所述排液腔体内。当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液面上升至最大值时,沿着固定轨道被抬升的所述浮标触发感应器,控制器接收到感应器信号后控制关停所述气泵、开启所述电磁阀并进入倒计时状态,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经由所述第二管道排出;当所述排液腔体内的液体被排空后,所述浮标回落。控制器倒计时结束后控制关闭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气泵。如果发生堵塞,排液腔体内的液体无法排出时,当浮标再次触发感应器,之后气泵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也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由于气泵将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所以排液腔体的液体不会倒流回反应液腔体内,即不会发生倒灌现象。在反应液腔体与沉淀液腔体之间设置排液腔体,实现间歇性排液,进一步保证不会因为第三管道的堵塞发生倒灌现象。液体经过过滤网滤出过大过多的杂质后流入沉淀液腔体内后进行沉淀,固体杂质沉入沉淀液腔体底部,无固体杂质的液体通过溢流方式流过隔板,最后通过第三管道排出。由于第三管道排出的液体不会存在固体杂质,所以第三管道不会轻易发生堵塞现象。

此处第一、第二……只代表其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它们的重要程度和位置有什么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