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1723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测量装置,其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通过第一导光部向设置于测定单元中的测定室内的试样液照射,并且使来自试样液的光通过第二导光部而由受光元件检测。
背景技术
为了测定以悬浊物质、硬质成分、溶存氧及残留氯等为代表的水中的特定成分浓度,而广泛利用散射光检测型或透过光检测型的光学测量装置。通常,这些光学测量装置在设置有一对透光窗的测定单元内贮存试样水。然后,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通过一方的透光窗向该试样水照射,并且来自试样水的光通过另一方的透光窗而由受光元件检测。
另外,前述光学测量装置,在其测定动作中,通常用来自清洁的纯净水的光强度(透过光强度或散射光强度)修正来自试样水的光强度(透过光强度或散射光强度),从而消除由前述透光窗的污染或气氛温度的变动等产生的零点的漂移,确保既定的测定精度。因此,前述光学测量装置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在取水系统中设置过滤器,在测定现场生成清洁水(纯净水)。
此外,在前述光学测量装置中,若试样水包含污垢成分例如胶态物质或有机物等,则有时这些污垢成分附着到前述透光窗上,从而使从前述发光元件照射的光量或由前述受光元件检测的光量衰减,并使测定精度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在以地下水或工业用水等为对象的情况下,大多情况下试样水含有污垢成分,容易加快前述透光窗的污染。鉴于此,在前述光学测量装置中,如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提出的那样,从喷嘴向前述透光窗喷射清洁的清洗水,定期恢复光透过能力。由此,前述光学测量装置,如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在取水系统中设置过滤器,在测定现场生成清洁水(清洗水)。
专利文献1JP08-178913A专利文献2JP01-128150U
专利文献3JP05-002055U在为了利用清洁水进行光强度的修正和前述透光窗的喷嘴清洗而在取水系统中设置前述过滤器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常为下述构成,即,将旁通配管连接到向前述测定单元的试样水取样配管上,在该旁通配管上设置前述过滤器。或者,如专利文献2那样,通常为下述构成,即,将自来水等供水配管连接到向前述测定单元的试样水取样配管上,在该供水配管上设置前述过滤器。但是,这些构成中,前述各配管的连接等复杂,而且也需要在前述各配管上设置用于切换试样水的取样和清洁水的取样的阀机构。因此,使包含取水系统的前述光学测量装置大型化,向现场的安装或维修等需要时间。进而,由于从前述过滤器到前述喷嘴的流路变长,所以存在下述可能性,即,由于压力降低,使得单位时间内清洁水向前述透光窗的喷射量降低,导致污垢成分残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事情作出的,第一目的在于实现试样液的取样机构及清洁液的生成机构一体化了的紧凑的光学测量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实现不会使清洁液的供给能力降低而能进行喷嘴的清洗的光学测量装置。
本发明是为实现前述目的而作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光学测量装置,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通过第一导光部向设置在测定单元中的测定室内的试样液照射,并使来自试样液的光通过第二导光部由受光元件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流路部,形成在前述测定单元中,将试样液导入前述测定室,或从前述测定室导出;流通控制部,安装在前述测定单元中,开闭前述流路部;过滤部,与前述测定单元连接,与前述测定室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前述光学测量装置具有构成试样液的测定部的前述测定单元、与试样液的取样机构对应的前述流路部及前述流通控制部、与清洁液的生成机构对应的前述过滤部。而且,前述流路部形成在前述测定单元自身上,此外,前述流通控制部安装在前述测定单元上,进而,前述过滤部与前述测定单元连接。即,前述光学测量装置由于是将前述取样机构及前述生成机构与前述测定部一体组装,所以采用小的安装空间即可。此外,仅通过连接既定的取样线路和排出线路便能使用。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一种光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观点中,在前述测定室和前述过滤部的连通部上,配置有将来自前述过滤部的清洁液向前述第一导光部及前述第二导光部喷射的喷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由前述过滤部生成的清洁液不经由供给配管而直接向前述喷嘴供给。因此,来自前述过滤部的清洁液不会产生压力降低而到达前述喷嘴,所以可将向前述各导光部喷射的清洁液的流速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既定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试样液的取样机构及清洁液的生成机构一体化了的紧凑的光学测量装置。此外,实现了不会使清洁液的供给能力降低而能进行喷嘴的清洗的光学测量装置。其结果,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向现场的安装或维修等。进而,可有效地除去附着在透光窗的污垢成分而维持既定的测定精度。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浊度测量装置的外形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浊度测量装置的内部流向图。
图4是连接第一实施方式的浊度测量装置的过滤系统的构成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浊度测量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1的V-V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浊度测量装置的第一测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浊度测量装置的第二测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浊度测量装置的清洗工序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浊度测量装置(光学测量装置)3流通控制部
4过滤部5测定单元18测定室19流路部44第一导光部45第二导光部51发光元件56受光元件59中间室(连通室)61喷嘴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光学测量装置的浊度测量装置的外形图。图2表示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表示该浊度测量装置的内部流向图。进而,图4表示连接了该浊度测量装置的过滤系统。图1的浊度测量装置1构成为,可对多个试样水的导入进行切换,来测定各自的浊度,主要具有测定部2、流通控制部3及过滤部4。
前述测定部2是测量试样水的90°散射光的部位。前述测定部2主要具有测定单元5、第一壳体部件6及第二壳体部件7。此外,前述流通控制部3是对试样水的导入、用于生成清洁水的原水的导入、试样水的排出、或清洁水的排出进行控制的部位。前述流通控制部3具有安装在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部的第1阀8、第二阀9、第三阀10及第四阀11、这些阀8、9、10、11只要能控制流体的流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电磁阀或马达阀等各种阀机构。进而,前述过滤部4是从原水生成清洁水的部位。前述过滤部4主要具有与前述测定单元5的下部连接的第一过滤壳体12及第二过滤壳体13。
在前述测定单元5的正面侧,设置有导入第一试样水的第一试样水入口14、和导入第二试样水的第二试样水入口15。另一方面,在前述测定单元5的背面侧,设置有为了从第二试样水生成清洁水而送向前述过滤部4的试样水取入口16、和从前述测定单元5内排出试样水或清洁水的排水出口17。在前述第一试样水入口14、前述第二试样水入口15、前述试样水取出口16及前述排水出口17上,分别安装有管接头等连接器类(省略图示),可简单地连接既定的取样线路或排水线路等。此外,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安装在前述测定单元5的左侧面一侧,在其内部收容有发光元件。另一方面,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安装在前述测定单元5的背面侧,在其内部收容有受光元件。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前述测定单元5中,形成有贮存试样水的测定室18。此外,在前述测定单元5中,形成有将试样水导向前述测定室18、或从前述测定室18导出试样水的流路部19。前述流路部19由第一流路20、第二流路21、第三流路22、第四流路23、第五流路24、第六流路25、第七流路26及第八流路27构成。若详细描述,则前述第一流路20以从前述第一试样水入口14向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表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为L字状。此外,前述第二流路21以从前述测定室18的内周面向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表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为L字状。而且,前述第一流路20及前述第二流路21通过前述第一阀8打开或关闭。前述第三流路22以从前述第二试样水入口15向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表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为L字状。此外,前述第四流路23以从前述测定室18的内周面向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表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为L字状。而且,前述第三流路22及前述第四流路23通过前述第二阀9打开或关闭。进而在前述第二试样水入口15侧,在前述第三流路22内,设置有止回阀28。
前述第五流路24以从前述试样水取出口16向前述测定单元的上表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为L字状。此外,前述第六流路25与前述第三流路22连通,并且以向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表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为L字状。而且,前述第五流路24及前述第六流路25通过前述第三阀10打开或关闭。前述第七流路26以从前述排水出口17向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表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为L字状。此外,前述第八流路27形成为从前述测定室18的上部以既定角度向前述测定单元5的上表面贯通。而且,前述第七流路26及前述第八流路27通过前述第四阀11打开或关闭。
此外,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为了监视各种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而组装用于例如图4所示的过滤系统。图4中,过滤系统29主要具有原水箱30、过滤装置31及处理水箱32。前述原水箱30通过原水供给线路33而与井等供水源(省略图示)连接。此外,前述原水箱30通过原水供送线路34而与前述过滤装置31连接。在该原水供送线路34上设置有原水供送泵35。前述处理水箱32通过处理水供给线路36与前述过滤装置31连接。此外,前述处理水箱32通过处理水供送线路37而与使用点(省略图示)连接。在该处理水供送线路37上设置有处理水供送泵38。
而且,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为了将向前述过滤装置31供给前的原水、和通过前述过滤装置31后的处理水导入,而分别通过原水取样线路39及处理水取样线路40与前述原水供送线路34及前述处理水供给线路36连接。即,在前述第一试样水入口14上,连接有前述原水取样线路38,此外,在前述第二试样水入口15上,连接有前述处理水取样线路40。进而,在前述排水出口17上,连接有向排水坑(省略图示)延伸的排水线路41。
接着,基于图5及图6详细说明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的构造。图5是前述测定部3及前述过滤部4的纵剖视图。此外,图6是图1的V-V线剖视图。前述测定单元5具有前述测定室18,从防止前述测定单元5内的反射光或散射光的产生的观点出发,由非透光性材料(例如,着色为黑色的塑料材料或涂装为黑色的不锈钢材料等)形成。
在前述测定单元5中,设置有从外部沿水平贯通到前述测定室18内的第一贯通路径42及第二贯通路径43。这些各贯通路径42、43以各自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正交的方式设定。从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面侧向前述各贯通路径42、43内分别嵌装有第一导光部44及第二导光部45。在此,前述各导光部44、45是分别在透明棒状体46上安装第一密封部件47及压紧部件48而构成的。此外,在前述压紧部件48上,在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面侧,安装有第二密封部件49。即,在前述各贯通路径42、43上,设置有分别与前述第一密封部件47、前述压紧部件48及前述第二密封部件49对应的阶梯部(省略附图标记)。
前述透明棒状体46是作为透光窗而起作用的部件,是例如加工外径为3~10mm的石英玻璃制成的圆棒而形成的。前述透明棒状体46设定为从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表面到前述测定室18的既定的长度(例如20~50mm),其两端部研磨成与轴芯正交的平滑的垂直面。前述第一密封部件47是例如O形环等环状衬垫,安装在前述透明棒状体46的中央部附近。此外,前述压紧部件48是防止前述第一密封部件47松动的圆筒状的部件,设定为一端侧到达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面的长度。进而,前述第二密封部件49是例如O形状的环状衬垫。
嵌装在前述第一贯通路径42内的前述第一导光部44从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侧由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密封。具体地说,使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的发光侧表面与前述第一导光部44侧的前述第二密封部件49抵接,并且通过螺栓50、50将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与前述测定单元5紧贴结合。在该状态下,前述第一贯通路径42和前述透明棒状体46之间经由通过前述压紧部件48固定在既定位置的前述第一密封部件47保持为液密且气密状态。此外,前述透明棒状体46及前述压紧部件48通过各自位于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表面一侧的端面与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的发光侧表面紧贴,而相对于来自前述测定室18的内压防松。
另一方面,嵌装在前述第二贯通路径43内的前述第二导光部45从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侧由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密封。具体地说,使前述第一壳体部件7的受光侧表面与前述第二导光部45侧的前述第二密封部件49抵接,并且通过螺栓(省略图示)将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与前述测定单元5紧贴结合。在该状态下,前述第二贯通路径43和前述透明棒状体46之间经由通过前述压紧部件48固定在既定位置的前述第一密封部件47保持为液密且气密状态。此外,前述透明棒状体46及前述压紧部件48通过各自位于前述测定单元5的外表面一侧的端面与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的发光侧表面紧贴,而相对于来自前述测定室18的内压防松。
在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内,收容有安装了发光元件51(例如LED)的发光电路基板52。具体地说,在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的与前述透明棒状体46对应的位置,贯穿设置有第一贯通孔53,在该第一贯通孔53内收容有前述发光元件51。在此,第一贯通孔53的直径设定为比前述透明棒状体46的外径小。前述发光电路基板52通过螺钉54固定在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内。而且,前述发光电路基板52通过填充树脂材料55而封入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内。在该状态下,前述发光元件51通过收容在前述第一贯通孔53内而与外部隔绝,此外,通过前述第二密封部件49及前述树脂材料55而密闭在前述第一壳体部件6内。
另一方面,在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内,收容有安装了受光元件56(例如光敏二极管)的受光电路基板57。具体地说,在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的与前述透明棒状体46对应的位置,贯穿设置有第二贯通孔58,在该第二贯通孔58内收容有前述受光元件56。在此,第二贯通孔58的直径设定为比前述透明棒状体46的外径小。前述受光电路基板57通过前述螺钉54而固定在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内。而且,前述受光电路基板57通过填充树脂材料55而封入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内。在该状态下,前述受光元件56通过收容在前述第二贯通孔58内而与外部隔绝,此外,通过前述第二密封部件49及前述树脂材料55而密闭在前述第二壳体部件7内。
另外,在前述测定室18的下部,设置有在前述测定单元5的下表面开口的中间室59。该中间室59的直径设定为比前述测定室18的直径大。在前述中间室59的下部,形成有用于连接前述过滤部4的第一阴螺纹部60。即,前述中间室59成为前述测定室18和前述过滤部4的连通部,在该连通部上配置有喷嘴61。该喷嘴61具有圆柱状的喷嘴主体62、设置在该喷嘴主体62的下部的凸缘部63及支承部64。在前述喷嘴主体62内,形成有在前述支承部64的下表面开口的清洁水供给室65。而且,经由O形环等第三密封部件66将前述喷嘴主体62插入前述测定室18内,并使前述凸缘部63与前述测定室18和前述中间室59之间的阶梯部(省略附图标记)抵接,然后,由前述第一过滤器壳体12的上表面支承前述支承部64的下表面,从而将前述喷嘴61保持在前述测定单元5内。
在前述喷嘴61中,设置有从前述清洁水供给室65内向前述喷嘴主体62的上表面贯通的第一喷嘴孔67及第二喷嘴孔68。前述第一喷嘴孔67设定为其中心线与前述第一导光部44侧的前述透明棒状体46的端面中心交叉的角度。另一方面,前述第二喷嘴孔68设定为其中心线与前述第二导光部45侧的前述透明棒状体46的端面中心交叉的角度。而且,前述第一喷嘴孔67及前述第二喷嘴孔68分别设定为以既定流速(例如,在前述清洁水供给室65内的水压为0.1~0.49MPa时,在4~11m/s的范围内)喷出清洁水的孔径。
前述第一过滤器壳体12及前述第二过滤器壳体13是收容后述的过滤器盒的中空的部件。这些过滤器壳体12、13借助形成在前述过滤器壳体12的下部的第一阳螺纹部69、和形成在前述第二过滤器壳体13的上部的第二阴螺纹部70的结合,而构成一体化了的容器。在前述第一过滤器壳体12的上部,形成有第二阳螺纹部71,通过将该第二阳螺纹部71和前述第一阴螺纹部60结合,而使前述过滤部4和前述测定单元5连接。
在前述第一过滤器壳体12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了O形环等第四密封部件72的圆筒状的第一突起部73。该第一突起部73嵌入前述清洁水供给室65中。前述第一突起部73的第一中空部74与形成在前述第一过滤器壳体12内的连接孔75连通。此外,在前述第二过滤器壳体13的下部,设置有将来自前述试样水取出口16的原水(即,第二试样水)导入前述过滤部4内的试样水取入口76。在此,前述试样水取入口76通过软管等试样水供给线路而与前述试样水取出口16连接。
在由前述各过滤器壳体12、13形成的容器内,收容有过滤器盒78。该过滤器盒78设为倒杯状,内置有中空线过滤器或线卷过滤器等过滤体79。在前述过滤器盒78的头顶部,设置有安装了O形环等第五密封部件80的圆筒状的第二突起部81,该第二突起部81嵌入前述连接孔75。在此,前述第二突起部81的第二中空部82与前述过滤体79的透过侧连通。即,从前述试样水取入口76导入的原水由前述过滤体79清洁化后,该清洁水经由前述第二中空部82及前述第一中空部74向前述清洁水供给室65内供给。在该构成中,由前述过滤部4生成的清洁水不经由供给配管而直接向前述喷嘴61供给。因此,来自前述过滤部4的清洁水不会产生压力降低而到达前述喷嘴61,所以可将向前述各导光部44、45喷射的清洁水的流速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既定范围内。
为了维持前述过滤体79的过滤能力,而定期(例如后述的测定动作到达既定次数时)更换前述过滤器盒78。通过将前述第二过滤器壳体13从前述第一过滤器壳体12上分离,而能容易地将使用完的前述过滤器盒78取出。相反,通过将前述第二突起部81嵌入前述连接口75并将前述第二过滤器壳体13与前述第一过滤器壳体12结合,而能容易地将新的前述过滤器盒78装入。
前述各阀8、9、10、11、前述发光电路基板52及前述受光电路基板57分别与控制器(省略图示)连接,按照该控制器的指令信号动作。
在以上的构成中,将作为试样水的取样机构的前述流通控制部3及前述流路部19、作为清洁水的生成机构的前述过滤部4与前述测定部2一体组装,所以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采用小的安装空间即可。此外,仅通过连接前述原水取样线路39、前述处理水取样线路40及前述排水线路41便能使用。
下面,参照图7~图9,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方式的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的测定动作。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按照前述控制器(省略图示)设定的既定的测定间隔时间(例如30分钟~6小时)依次进行一连串的测定动作,具体地说为第一测定工序、第二测定工序及清洗工序。
如图7所示,在前述第一测定工序中,通过来自前述控制器的指令信号,分别将前述第一阀8及前述第四阀11设定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分别将前述第二阀9及前述第三阀10设定为关闭状态。流过前述原水取样线路39的原水(即,向前述过滤装置31供给前的原水)从前述第一试样水入口14经由前述第一流路20及前述第二流路21导入前述测定室18内。该原水一边将在前次的前述清洗工序中贮存在前述测定室18内的清洁水挤出,一边从前述测定室18的上部经由前述第八流路27及前述第七流路26流向前述排水出口17。然后,来自前述排水出口17的水从前述排水线路41向系统外连续排出。另外,若将升液式阀用于前述第二阀9,则有时含有悬浊物质的原水从高压侧的前述原水取样线路39向低压侧的前述处理水取样线路40漏泄,但是通过前述止回阀28的作用,防止了原水混入处理水中。
若经过前述测定室18内的清洁水全部置换成原水的既定时间(例如30秒~5分钟),则前述第一阀8及前述第四阀11分别设定为关闭状态。其结果,在前述测定室18内,既定量的原水作为试样水贮存。接着,使来自前述发光元件51的光通过前述第一发光部44向前述测定室18内的试样水照射,并且,使来自试样水的90°散射光通过前述第二导光部45而由前述受光元件56检测。然后,将此时的散射光强度作为测定值(A)存储到前述控制器内的存储部中,若得到测定值(A),则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转移到前述第二测定工序。
如图8所示,在前述第二测定工序中,通过来自前述控制器的指令信号,分别将前述第二阀9及前述第四阀11设定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分别将前述第一阀8及前述第三阀10设定为关闭状态。流过前述处理水取样线路40的处理水(即,通过前述过滤装置31后的处理水)从前述第二试样水入口15经由前述第三流路22及前述第四流路23导入前述测定室18内。该处理水一边将在前述第一测定工序中贮存在前述测定室18内的原水挤出,一边从前述测定室18的上部经由前述第八流路27及前述第七流路26流向前述排水出口17。然后,来自前述排水出口17的水从前述排水线路41向系统外连续排出。
若经过前述测定室18内的原水全部置换成处理水的既定时间(例如30秒~5分钟),则前述第二阀9及前述第四阀11分别设定为关闭状态。其结果,在前述测定室18内,既定量的处理水作为试样水贮存。接着,使来自前述发光元件51的光通过前述第一发光部44向前述测定室18内的试样水照射,并且,使来自试样水的90°散射光通过前述第二导光部45而由前述受光元件56检测。然后,将此时的散射光强度作为测定值(B)存储到前述存储部中,若得到测定值(B),则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转移到前述清洗工序。
如图9所示,在前述清洗工序中,通过来自前述控制器的指令信号,分别将前述第三阀10及前述第四阀11设定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分别将前述第一阀8及前述第二阀9设定为关闭状态。流过前述处理水取样线路40的处理水(即,通过前述过滤装置31后的处理水)作为用于生成清洁水的原水,从前述第二试样水入口15经由前述第三流路22及前述第六流路25及前述第五流路24向前述试样水取出口16供给。进而,该原水经由前述试样水供给线路77向前述试样水取入口76供给,并导入前述过滤器盒78内。在前述过滤器盒78内,原水通过前述过滤体79,从而生成清洁水。然后,该清洁水经由前述第二中空部82及前述第一中空部74向前述清洁水供给室65内供给,然后,作为清洗水经由前述喷嘴61向前述测定室18内喷射。
从前述第一喷嘴孔67以既定的流速喷射的清洗水与前述第一导光部44一侧的前述透明棒状体46的端面冲撞,一边使在前述各测定工序中附着的污垢成分剥离一边进行冲洗。另一方面,从前述第二喷嘴孔68以既定的流速喷射的清洗水与前述第二导光部45一侧的前述透明棒状体46的端面冲撞,一边使在前述各测定工序中附着的污垢成分剥离一边进行冲洗。因此,可抑制前述各透明棒状体46、46的端面被污染,并维持既定的测定精度。然后,使用完的清洗水从前述测定室18的上部经由前述第八流路27及前述第七流路26流向前述排水出口17,从前述排水线路41向系统外连续排出。
若前述各透明棒状体46、46的清洗实施既定时间(例如30秒~5分钟),则前述第三阀10及前述第四阀11分别设定为关闭状态。其结果,在前述测定室18内,既定量的清洁水作为纯净水贮存。接着,使来自前述发光元件51的光通过前述第一导光部44向前述测定室18内的纯净水照射,并且,使来自纯净水的90°散射光通过前述第二导光部45由前述受光元件56检测。然后,将此时的散射光强度作为纯净值(C),存储到前述存储器中。若得到纯净值(C),则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对原水及处理水的浊度分别进行判断处理。
首先,在前述控制器中,从前述存储器读出测定值(A)及纯净值(C),求出散射光强度的差分(A-C),然后,基于预先存储的检测线,根据该差分(A-C)的值判断原水的浊度。接着,在前述控制器中,从前述存储器读出测定值(B)及纯净值(C),求出散射光强度的差分(B-C),然后,基于前述检测线,根据该差分(B-C)判断处理水的浊度。即,在该判定处理中,用纯净值(C)分别修正测定值(A)及测定值(B),从而消除由气氛温度的变动等产生的零点的漂移,提高判断精度。然后,将判断后的原水及处理水的浊度输出到例如显示器(省略图示)等。若输出原水及处理水的浊度,则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待机到下一次的测定动作为止。在此,在前述浊度测量装置1的待机中,保持在前述测定室18内贮存了清洁水的状态,所以抑制了污垢成分附着到前述各透明棒状体46、46的端面上,维持既定的测定精度。
根据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实现了试样水的取样机构及清洁水的生成机构一体化了的紧凑的光学测量装置。此外,实现了可不会使清洁水的供给压力降低而进行喷嘴清洗的光学测量装置。其结果,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向现场的安装或维修等。进而,可有效地除去附着在透光窗的污垢成分而维持既定的测定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关于光学测量装置的构成,对根据试样水的90°散射光测定浊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光学测量装置也可构成为,通过以90°以外的既定的角度配置前述第一导光部44及前述第二导光部45,根据例如试样水的45°散射光或135°散射光测定浊度。此外,本发明的光学测量装置也可构成为,通过将前述第一导光部44及前述第二导光部45对置配置,根据试样水的透过光测定浊度。
(第三实施方式)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前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光学测量装置的构成,对测定试样水的浊度时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光学测量装置也可应用于下述情况,即,通过使用了发色试剂的比色法,测定试样水的特定成分浓度,例如硬度成分、溶存氧、残留氯、总氯、铁成分、碱成分、氢离子(pH)、或二氧化硅等的浓度。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构成为,将前述第一导光部44及前述第二导光部45对置配置,并检测试样水的透过光。此外,将药液供给装置与前述测定单元5连接,以便能向前述测定室18内的试样水添加包含发色试剂的药液。进而,为了将试样水和药液均匀混合,优选在前述测定单元5中设置搅拌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测量装置,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通过第一导光部向设置在测定单元中的测定室内的试样液照射,并使来自试样液的光通过第二导光部由受光元件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流路部,形成在前述测定单元中,将试样液导入前述测定室,或从前述测定室导出;流通控制部,安装在前述测定单元中,开闭前述流路部;过滤部,与前述测定单元连接,与前述测定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测定室和前述过滤部的连通部上,配置有将来自前述过滤部的清洁液向前述第一导光部及前述第二导光部喷射的喷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现了试样液的取样机构及清洁液的生成机构一体化了的紧凑的光学测量装置。该光学测量装置(1)使来自发光元件(51)的光通过第一导光部(44)向设置在测定单元(5)中的测定室(18)内的试样液照射,并使来自试样液的光通过第二导光部(45)由受光元件(56)检测,其中,具有流路部(19),形成在前述测定单元(5)中,将试样液导入前述测定室(18),或从前述测定室(18)导出;流通控制部(3),安装在前述测定单元(5)中,开闭前述流路部(19);过滤部(4),与前述测定单元(5)连接,与前述测定室(18)连通。
文档编号G01N21/47GK1975379SQ20061016304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日
发明者加纳克晃, 安部元, 滨田裕介 申请人: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