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022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利用施加于突部的力使变形部变形来检测所述 变形部的弹性应变量,从而能够进行坐标信号等的输入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个人用计算机的操作部上安装有键盘装置,同时还安装有具备棒状
突部的输入装置。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述,在这种输入装 置中,棒状的突部和沿着其周围的4方向延伸的变形部由合成树脂一体地 形成,分别在各个变形部上贴有应变检测元件。
如果用手指按倒所述突部,则根据突部倾倒的方向会对某一个变形部 施加弯曲变形,这种弯曲变形作为所述应变检测元件的电阻值变化而被检 测出。通过利用对应于四个变形部的某一个应变检测元件来检测应变量, 从而能够识别出施加于突部的力的方向和施加于突部的负荷的大小。基于 其检测输出,能够输出X—Y坐标上的操作数据。
另外,最近期待这种输入装置的小型化,在以下的专利文献l中,所 述突部和所述变形部具有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的基板部。该基板部的设 有所述突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背面是平坦面,在该平坦面上图案形成有由 银膏形成的导电体,并且在平坦面上还安装有连接在所述导电体上的应变 检测元件。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3312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31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67803号公报
如所述专利文献l所述,基板部的背面是平坦面,通过在该平坦面上 利用印刷工序等图案形成由银膏形成的导电体,由此能够实现促进小型化 和制造工序的简化。但是,在输入装置安装在安装母体上的状态下,所述
基板部需要在施加于所述突部的应力的作用下能够应变变形。因此,在专 利文献1所述的输入装置中,从基板部侧面突出的金属端子被折曲而固定 在安装母体的表面上,从而基板部在浮出于安装母体的状态下能够变形。
但是,如专利文献l所述,在只通过突出于基板部的金属制的端子而 被支承在安装母体上的结构中,在安装母体上的支承很不稳定。
另外,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等所述的现有的输入装置,大都设想 被安装在电子计算机的键盘上,至此,还没有考虑将所述输入装置安装在 手机等便携用机器上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研发的,提供一种整体能够小型 形成,通过图案形成等方法在变形部能够容易地设置导电图案和检测元 件,且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母体上的输入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适用于安装在手机等便携用机器上 的大小也能够发挥照明功能的输入装置。
第一发明是一种输入装置,其具有动作本体和检测元件,所述动作本 体具备多个变形部以及从多个所述变形部的中间立起的突部并由合成树 脂材料形成为一体,所述检测元件检测所述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该输入装 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本体的具有所述突部的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具有平坦面,在该 平坦面上设有多个所述检测元件,在所述背面上固定台座部件,在该台座 部件上形成有使多个所述检测元件露出的动作孔。
这种输入装置能够使台座部件的背面紧贴在安装母体的表面而固定, 在向动作本体的突部施加倾倒力时,动作本体的变形部能够在离开安装母
体的位置上发生变形。因此,能够将输入装置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母体上, 并且也能够使变形部自由地变形。
例如,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动作本体的侧部固定有与各个所述检测元 件导通的金属端子,该金属端子折曲,所述台座部件通过该金属端子被固 定在所述动作本体的背面上。
在该结构中,使用金属端子来定位台座部件从而能够可靠地固定。并
且,因为折叠弯曲向台座部件背面的金属端子的一部分露出,所以使该金 属端子的一部分面对于安装母体上的导电图案,从而能够通过平面安装结 构进行焊锡。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所述动作本体的背面是平坦面,所以在所述 平坦面上图案形成有所述检测元件和连接在该检测元件上的导电路中的 至少一方,之后,能够将台座部件安装在其背面。通过图案形成检测元件 和导电路,从而能够将动作本体小型化,并且将制造工序简化。
并且,本说明书中的"图案形成"的意思是指使用导电膏剂来印刷导 电路,或利用电阻体膏剂来印刷检测元件,或通过溅射工序或蒸镀工序等 来形成所述导电路和所述检测元件。
并且,本发明的结构是,在所述动作本体的所述突部上,贯通形成有 通向所述台座部件的所述动作孔内部的操作孔,在所述台座部件被固定在 安装母体的表面上时,被固定在该安装母体上的按压开关元件位于所述台 座部件的所述动作孔的内部,通过滑动自如地插通在所述操作孔内部的操 作轴,能够按压所述按压开关元件。
如上所述,在将台座部件固定在安装母体的表面上的状态下,能够将 按压开关配置在台座部件的动作孔内,在该状态下,稳定地固定输入装置, 并且利用施加于突部的应力能够容易地使变形部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结构是在所述动作本体的所述突部上嵌合有能够按压 所述操作轴并且能够对所述突部施加倾倒操作力的操作部件。在这种情况 下,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操作部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设置在所述安装母 体上的发光元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正下方相对设置。
在上述结构中,能够通过发光元件对操作部件照射各种色相的光,从 而能够适用于手机等便携用机器中。
第二发明是一种输入装置,其具有动作本体和检测元件,所述动作本 体具备多个变形部以及从多个所述变形部的中间立起的突部并由合成树 脂材料形成为一体,所述检测元件检测所述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该输入装 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作本体的所述突部上嵌合能够对该突部施加倾倒力的操作 部件,所述操作部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
在所述动作本体上形成有收纳孔或凹状的收纳缺口部,向所述操作部 件照射光的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收纳孔或收纳缺口部的内部、或者配置在 所述收纳孔或收纳缺口部的下侧。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正下方相对。
并且,在第一发明以及第二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操作部件的表面上一 体地形成有多个突起。
如果在操作部件的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突起,则能够容易地用手 指对操作部件的表面施加倾倒方向的力。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够小型地形成整体,在变形部上通过图案形成等 也能够容易设置导电图案和检测元件,且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母体上。
另外,本发明能够做成适用于安装在手机等便携用机器上的大小,并 且也能够发挥照明功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安装在安装母体上的状
态的纵剖面图2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3是将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以Y轴为中心旋转而翻转后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只将动作本体的背面与图3同样旋转的后视图; 图5是设置在动作本体的背面上的应变检测元件和导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安装在安装母体上的状 态的纵剖面图7是表示操作部件的表面的优选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l一输入装置;IO —动作本体;ll一动作本体的背面;14一收纳孔; 15X—第一X方向变形部;16X—第二X方向变形部;15Y—第一Y方向 变形部;16Y—第二Y方向变形部;17 —突部;18—操作孔;21X、 21Y、 22X、 22Y —应变检测元件;31a、 31b、 32a、 32b、 33a、 33b、 34a、 34b 一金属端子;40—台座部件;41一台座部件的背面;42 —动作孔;50、 50A 一操作部件;51、 51A—操作轴;52 —嵌合部;60 —安装母体;70 —按压 开关元件;81—发光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的纵剖面图,图2是 所述输入装置l的俯视图,图3是所述输入装置1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 设置在所述输入装置1上的动作本体10的背面的后视图,图5是设置在 所述动作本体10的背面上的应变检测元件以及导电路的电路图。并且, 在图2中,以点划线的假象线表示设置在输入装置1的外表侧上的操作部 件。另外,图3和图4表示从图2所示的俯视图绕Y轴翻转了 180度时的 背面。
该输入装置1具有由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动作本体10。如 图2的俯视图和图4的后视图所示,动作本体10的平面形状是正方形。 如图4所示,朝向动作本体10下侧(Z2侧)的背面11的整体都是平坦 面,在该背面11上设有应变检测元件21X、 21Y、 22X、 22Y以及导电路 24a、 24b、 25a、 25b、 26a、 26b、 27a、 27b。
背面ll的至少形成有所述应变检测元件21X、 21Y、 22X、 22Y以及 导电路24a、 24b、 25a、 25b、 26a、 26b、 27a、 27b的部分是平坦面。该平 坦的背面11是在动作本体10中位于最下侧(Z2侧)的面。也就是说没 有设置从背面ll向图4纸面的面前侧突出的突出部。但是,在没有形成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和导电路的部分上也可以设置从背面11向图4纸面的 里侧凹陷的凹部。
如图2所示,动作本体10的朝向Zl侧的表面12是平坦面。分别在 动作本体10的四个角部上一体地形成有从所述表面12向更上侧(Zl侧) 隆起的隆起部13。
在动作本体10中,在各个隆起部13的内侧部分形成有四个上下贯通 该动作本体10的收纳孔14。如图2所示,在动作本体10的X1侧上,形 成有Y方向的两侧被所述收纳孔14、 14夹着的第一 X方向变形部15X, 在动作本体10的X2侧上,形成有Y方向的两侧被所述收纳孔14、 14夹 着的第二X方向变形部16X。在动作本体10的Y1侧上,形成有X方向
的两侧被所述收纳孔14、 14夹着的第一 Y方向变形部15Y,在动作本体 10的Y2侧上,形成有X方向的两侧被所述收纳孔14、 14夹着的第二Y 方向变形部16Y。
第一 X方向变形部15X和第二 X方向变形部16X在被收纳孔14和 收纳孔14夹着的范围内,以大致一定的宽度尺寸向X方向延伸。第一X 方向变形部15X和第二 X方向变形部16X的Z2侧是平坦的背面11, Zl 侧是平坦的表面12,第一 X方向变形部15X和第二 X方向变形部16X的 厚度尺寸一定。第一 Y方向变形部15Y和第二 Y方向变形部16Y在被收 纳孔14和收纳孔14夹着的范围内,以大致一定的宽度尺寸向Y方向延伸。 第一 Y方向变形部15Y和第二 Y方向变形部16Y的厚度尺寸一定。
在动作本体10的外表侧中,在其中心处一体形成有突部17。如图2 所示,突部17的外周面17e是圆筒面。在突部17上一体形成有从所述外 周面17e向XI方向膨出的膨出部17a,该膨出部17a—直突出到与第一X 方向变形部15X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在突部17上一体形成向X2方向 膨出的膨出部17b,该膨出部17b —直突出到与第二 X方向变形部16X的 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同样地,膨出部17c—直突出到与第一Y方向变形部 15Y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膨出部17d —直突出到与第二 Y方向变形部 16Y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
由于在所述突部17上设有向XI方向突出的膨出部17a和向X2方向 突出的膨出部17b,所以当要推倒突部17的力作用时,该力容易从膨出部 17a、 17b向第一X方向变形部15X和第二X方向变形部16X作用,容易 给予第一 x方向变形部15X和第二 X方向变形部16X应变。这种情况对 于膨出部17c、 17d和第一 Y方向变形部15Y以及第二 Y方向变形部16Y 之间也一样。
在所述突部17的中心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操作孔18。该操作孔18的内
周面是圆筒面。
如图4所示,在平坦面的所述背面11中,在第一X方向变形部15X 上设有应变检测元件21X,在第二 X方向变形部16X上设有应变检测元 件22X。另外,在第一 Y方向变形部15Y上设有应变检测元件21Y,在 第二 Y方向变形部16Y上设有应变检测元件22Y。
另外,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上设有连接着应变检测元件21X —方 端部的导电路24a和连接着应变捡测元件21X的另一方端部的导电路24b。 同样地,还设有与应变检测元件22X的各个端部连接的导电路25a、 25b; 与应变检测元件21Y的各个端部连接的导电路26a、 26b;以及与应变检 测元件22Y的各个端部连接的导电路27a、 27b。在图4中,导电路24a、 24b、 25a、 25b、 26a、 26b、 27a、 27b分别由点划线表示,但是实际上, 这些导电路图案形成为一定宽度尺寸的带状。
由于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是平坦面,所以应变检测元件21X、 21Y、 22X、 22Y以及导电路24a、 24b、 25a、 25b、 26a、 26b、 27a、 27b能够通 过印刷工序而形成图案。应变检测元件21X、 21Y、 22X、 22Y可以通过 丝网印刷法等对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碳填充物的电阻体膏剂进行涂敷而 形成。导电路24a、 24b、 25a、 25b、 26a、 26b、 27a、 27b可以通过丝网印 刷法等对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银填充物等的导电膏剂进行涂敷而形成。
如图4所示,在动作本体10的朝向XI侧的侧面上埋设有金属端子 31a、 31b。在由合成树脂材料注射成形动作本体10时,金属端子31a、 31b 通过被插入注射模具的内部,从而与动作本体10—体化。金属端子31a、 31b的一部分被弯曲成与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成为同一面,所述导电路 24a以与金属端子31a的一部分重合的方式被印刷,导电路24a和金属端 子31a相连接。同样地,导电路24b和金属端子31b相连接。
在动作本体10的朝向X2侧的侧面上埋设有金属端子32a、 32b,导 电路25a连接在金属端子32a上,导电路25b连接在金属端子32b上。在 朝向Yl侧的侧面上埋设有金属端子33a、 33b,导电路26a连接在金属端 子33a上,导电路26b连接在金属端子33b上。并且,在朝向Y2侧的侧 面上埋设有金属端子34a、 34b,导电路27a连接在金属端子34a上,导电 路27b连接在金属端子34b上。
各个应变检测元件21X、 21Y、 22X、 22Y和各个金属端子31a、 31b、 32a、 32b、 33a、 33b、 34a、 34b的连接状态如图5的电路图所示。对金属 端子31a、 33a提供电源电压,将金属端子32b、 34b设为接地电位。在对 突部施加朝向XI方向或朝向X2方向倾倒的力时,第一 X方向变形部15X
和第二 X方向变形部16X以成为互相反向的曲率的方式弯曲变形,应变检测元件21X和应变检测元件22X的一方上作用有拉伸应变,在另一方
上作用有压缩应变。因此,能够得到与从金属端子31b和金属端子32a向 突部17作用的X方向的倾倒力的增减相对应的X输出(电压变化)。这 在朝向作用于突部17的Yl方向或Y2方向的倾倒力和从金属端子33b、 34a得到的Y输出(电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中也一样。
如图1所示,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上重叠有台座部件40。台座部 件40以与动作本体10同种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如图3的后视图所示, 台座部件40的外缘的形状与动作本体10 —样是正方形。台座部件40是 框体形状,在中央部上形成有动作孔42。该动作孔42上下贯通台座部件 40,其内侧面42a是八角形。动作孔42的内侧面42a与形成于动作本体 IO的收纳孔M、 14的朝向X1方向、X2方向、Y1方向以及Y2方向的内 侧面一致,使得大致成为同一面。即,形成于动作本体10的第一X方向 变形部15X、第二X方向变形部16X、第一Y方向变形部15Y以及第二 Y方向变形部16Y在所述动作孔42的内部能够不受约束力而弯曲变形。
另外,设置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上的应变检测元件21X、 22X、 21Y、 22Y在所述动作孔42内向Z2方向露出。
如图1所示,台座部件40的表面44顶碰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上。 如图4所示,导电路24a、 24b、 25a、 25b、 26a、 26b、 27a、 27b露出于动 作本体10的背面11,另外,金属端子31a、 31b、 32a、 32b、 33a、 33b、 34a、 34b的在背面11露出的部分、进而金属端子的露出部分和导电路的 连接部分也露出于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因此,在台座部件40的表面 44上以不直接接触这些导电路和金属端子的露出部分的方式形成有浅的 凹坑,在该凹坑以外的部分上所述表面44是平坦面。通过形成所述凹坑, 能够防止力从台座部件40直接作用在金属端子的在背面11的露出部和导 电路的连接部分上,从而可以防止金属端子和导电路的连接部分发生电接 触不良的情况。
如图3所示,台座部件40的背面41是平坦面,在四边外缘上分别形 成有从所述背面41向Zl方向凹陷的多个铆接凹部43。也如图1所示, 在台座部件40被重合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上的状态下,所有的金属 端子31a、 31b、 32a、 32b、 33a、 33b、 34a、 34b都被折弯而被铆接在所述 铆接凹部43的内部。由此,台座部件40被固定在动作本体10上。
如图1所示,操作部件50安装在动作本体10上。如图2所示,该操 作部件50的平面形状是圆形,其宽度尺寸(直径)远远大于设置在动作 本体10上的突部17的宽度尺寸,操作部件50覆盖在形成于动作本体10 上的整个所述收纳孔14的上方。
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件50的背面中心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向Z2方向 延伸的圆柱状的操作轴51,该操作轴51以向上下方向(Z方向)滑动自 如的方式被插通在形成于动作本体10突部17的中心的所述操作孔18的 内部。在操作部件50的背面,在操作轴51的周围形成有嵌合凹部52。如 图2所示,该嵌合凹部52的横截面形状是相仿于动作本体10的突部17 的截面形状的形状。在嵌合凹部52嵌合在所述突部17的外恻上时,操作 部件50不会围绕Z轴转动,可以仅向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
在操作部件50上形成有从外周面向周围全域扩张的凸缘部53。在将 该输入装置1安装在手机等便携用机器上时,操作部件50的中心部从形 成于外装体的孔向外部突出,凸缘部53与外装体的内面相对。
在操作部件50的四个部位上形成有从背面朝向上方(Zl方向)凹陷 的导光凹部54。在将操作部件50设置在动作本体10上时,各个导光凹部 54分别与形成于动作本体10上的各个收纳孔14的上方相对。
操作部件50是透光性的,是透明或半透明。例如,操作部件50是在 聚碳酸酯等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中含有乳白色的添加剂而形成为乳白色, 如果从外部给予光,则会被照得很亮。另外,操作部件50是透明的,其 表面上形成有可以透过乳白色等光的树脂层。或者在透明的操作部件50 的表面上形成有细小的凹凸面,给予操作部件50的光会被漫反射。
图1表示所述输入装置1安装在安装母体60上的状态。安装母体60 是具有不易弯曲的刚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印刷配线基板。或者,安装母体60 也可以是在金属板的表面上隔着绝缘层而印刷了导电层的基板、或由比较 容易弯曲的可挠性树脂形成的印刷配线基板。
输入装置1在将操作部件50取下的状态下,在动作本体10和台座部 件40形成一体的状态下,被自动安装机等吸附而被安装在安装母体60表 面上。此时,在设置于安装母体60表面上的导电层的接地部上,设有台
座部件40的背面41的各金属端子31a、 31b、 32a、 32b、 33a、 33b、 34a、 34b通过油状焊锡而连接。之后,在加热炉中加热使焊锡融化,各金属端 子被焊接在接地部上。
如图1所示,按压开关元件70的端子部通过油状焊锡而安装在安装 母体60表面的接地部上。动作本体10设置在该按压开关元件70之上, 按压开关元件70和动作本体10同时被加热,从而分别被焊在安装母体60 表面的接地部上。
如图1所示,按压开关元件70具有绝缘性的薄的外壳71;设置在
该外壳71中央部的反转式的金属可动接点72;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71 表面上、通过朝向Z2方向反转的金属可动接点72而相互导通的成对的固 定接点。
当输入装置1的动作本体10安装在安装母体60上时,所述按压开关 元件70被收纳在形成于台座部件40上的动作孔42的内部。但是,在动 作孔42的内部,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和按压开关元件70的上表面之 间设有空隙,当向动作本体10的突部17施加倾倒方向的力时,第一X方 向变形部15X等各个变形部不会接触按压开关元件70的上表面而可以弯 曲变形。
在将动作本体10安装在安装母体60表面上之后,在动作本体10上 设有操作部件50。此时,操作轴51被插入操作孔18内部,以操作轴51 的前端就能够对按压开关元件70的金属可动接点72进行按压。
并且,如图2所示,当动作本体10以及台座部件40被安装在安装母 体60上时,在安装母体60的表面上安装有发光元件81。发光元件81是 含有发光二极管的裸片的封装。设置于该封装的电极部经油状焊锡而被设 置在安装母体60表面的接地部上,与台座部件40的焊接工序的同时将发 光元件81也焊接在安装母体60上。
各个发光元件81位于动作本体10的各个收纳孔14的内部,或位于 收纳孔14的下侧。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处于 离开安装母体60表面的位置,发光元件81安装在安装母体60的表面上。 因此,如果发光元件81比所述背面11和安装母体60之间的间隙高,则 该发光元件81位于动作本体10的各个收纳孔14内部。另外,如果发光
元件81比所述间隙要低,则发光元件81位于各个所述收纳孔14的下侧。
如前所述,操作部件50以覆盖在整个发光元件81上的方式设置,从 发光元件81发出的光经过作为光通路孔起作用的收纳孔14内而被提供向 操作部件50的导光凹部54的内部。
并且,在动作本体10上,替代收纳孔14,在动作本体10上形成收纳 缺口部,发光元件位于该收纳缺口部的内部,或者也可以位于收纳缺口部 的下侧。该收纳缺口部的意思是指在图4的后视图出现的收纳孔14的一 部分在动作本体10的侧端面的任意位置上朝向侧面开放的形状。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适用于安装在手机等便携用机器上, 所有的部件都是小尺寸。例如,操作本体10的一边大概为5 15mm左右, 操作部件50的直径为5 15mm左右。
当图2所示的发光元件81灯亮时,该光被导向操作部件50的导光凹 部54内,从导光凹部54的壁面被提供向操作部件50的内部。因此,操 作部件50的整体都被照亮。并且,仅操作部件50表面的一部分是可以透 过光的结构,如果将该透过光的部分记上文字或数字的图案,则在操作部 件50的表面上可以明亮地照出文字或记号等。
在用手指接触操作部件50的表面,向操作部件50施加向X方向或Y 方向的力时,该力从嵌合凹部52被施加给突部17,倾倒力作用在突部17 上。在施加于突部17上的倾倒力的作用下,第一X方向变形部15X和第 二 X方向变形部16X以互相反向的曲率弯曲,以及/或者第一 Y方向变形 部15Y和第二 Y方向变形部16Y以互相反向的曲率弯曲,各个应变检测 元件21X、 21Y、 22X、 22Y的电阻值变化,如图5所示,能够得到X输 出和Y输出。
在上述输入装置1中,因为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的平坦面上能够 图案形成应变检测元件和导电路之中的至少一方,所以能够通过印刷工序 等容易地制造出薄型且小型的动作本体10。并且,由于在动作本体10的 背面11上重叠有台座部件40,所以能够将输入装置1牢固地固定在安装 母体60上。此时,动作本体10的各个变形部在离开安装母体60表面的
位置上容易产生变形。
另外,操作部件50是透光性的,由于在其正下方设有发光元件81,
所以通过该发光元件81能够将操作部件50很明亮地照出来。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1,与图1同样,也是 安装在安装母体60上的剖面图。
在图6中,与图1相同的部位记为相同符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另外, 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只对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 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1中,操作部件50A和操作轴51A分 别单独形成。操作轴51A滑动自如地被支承在动作本体10的操作孔18内, 并且在动作本体10的突部17A的上端还设有防止操作轴51A向上方脱落 的防脱环102。
与操作轴51A分体的操作部件50A是透光性的,在其中央部的下表 面上一体地形成有突曲面形状的按压部56。操作部件50A的其他结构与 图l所示的操作部件50相同。
在图6所示的输入装置101中,在动作本体10和台座部件40组合并 将操作轴51A收纳在操作孔18内的状态下,能够安装在安装母体60的表 面上。此时,操作轴51A不会从动作本体10向上方逃脱。此后,通过设 置操作部件50A使输入装置101可以动作。
由于操作部件50A与操作轴51A分体形成,所以即使在操作部件50A 外形的大小不同、或设计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动作本体10和台座部 件40以及操作轴51A的组合件作为共同的单元来使用,从而能够容易地 对应设计的变更等情况。
图7表示操作部件50的优选例。并且,也与图6所示的操作部件50A 的优选例相同。
该操作部件50中央的突部的表面58是突曲面,是曲率半径大的球面 的一部分。并且,多个突起59—体地从该表面58突出形成。各个突起59 在所述表面58中互相独立且从表面58突出。突起59可以是圆柱状或截 面是多边形的柱状,也可以是截面为长圆形状的柱或截面是椭圆形状的 柱。
突起59沿着互相正交的Ll线以一定的间隔配置,并且沿着与Ll线 正交的L2线以一定的间隔配置。突起59在Ll方向的排列间距和在L2方向的排列间距相同。
所述Ll线和L2线被设定成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呈45度的角度方 式。因此,在X方向上突起59的间距变长,在Y方向上突起59的间距 变长。在X方向和Y方向上相邻的突起59的间隔(相邻的突起59之间 的间隙的长度)优选lmm以上,更优选1.5mm以上。另外,其上限是3 至4mm左右。另外,从表面58起算的突起59的突出高度尺寸最好O.lmm 以上,优选0.3mm以上。其上限为0.5至1.5mm左右。
如上所述,在设有从表面58互相独立突出的突起59时,突起59容 易卡在手指的指纹上,利用手指操作操作部件50,相对于动作本体10的 突部17容易施加倾倒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输入装置,其具有动作本体和检测元件,所述动作本体具备多个变形部以及从多个所述变形部的中间立起的突部并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所述检测元件检测所述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该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本体的具有所述突部的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具有平坦面,在该平坦面上设有多个所述检测元件,在所述背面上固定台座部件,在该台座部件上形成有使多个所述检测元件露出的动作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在所述动作本体的侧部固定有与各个所述检测元件导通的金属端子,该金属端子折曲,所述台座部件通过该 金属端子被固定在所述动作本体的背面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在所述动作本体的背面的所述平坦 面上图案形成有所述检测元件和连接在该检测元件上的导电路中的至少一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在所述动作本体的所述突部上,贯 通形成有通向所述台座部件的所述动作孔内部的操作孔,在所述台座部件 被固定在安装母体的表面上时,被固定在该安装母体上的按压开关元件位 于所述台座部件的所述动作孔的内部,通过滑动自如地插通在所述操作孔 内部的操作轴,能够按压所述按压开关元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在所述动作本体的所述突部上嵌合 有能够按压所述操作轴并且能够对所述突部施加倾倒操作力的操作部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所述操作部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 设置在所述安装母体上的发光元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正下方相对设置。
7. —种输入装置,其具有动作本体和检测元件,所述动作本体具备多 个变形部以及从多个所述变形部的中间立起的突部并由合成树脂材料形 成为一体,所述检测元件检测所述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该输入装置的特征 在于,在所述动作本体的所述突部上嵌合能够对该突部施加倾倒力的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在所述动作本体上形成有收纳孔或凹状的收纳缺口部,向所述操作部 件照射光的发光元件配置在所述收纳孔或收纳缺口部的内部、或者配置在 所述收纳孔或收纳缺口部的下侧。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正 下方相对。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突起。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在所述操作部件的表面上一体地 形成有多个突起。
全文摘要
一种输入装置,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出动作本体的变形部的应变而得到X输出和Y输出,其能够将检测元件和导电路简单地设置在变形部上,并且能够加固对安装母体的支承强度。在合成树脂的动作本体(10)上设置有在作用于突部(17)的倾倒力的作用下变形的变形部,在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上设有检测所述变形部的应变的检测元件。由于动作本体(10)的背面(11)是平坦面,所以在该背面(11)上能够通过印刷工序等图案形成检测元素或导电路。由于在该背面(11)上重合台座部件(40),将该台座部件(40)固定在安装母体(60)上,所以能够牢固固定在输入装置(1)上,另外变形部从安装母体(60)分离,所以容易检测出其应变。
文档编号G01L5/16GK101344824SQ20081013614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
发明者伊藤英树, 平野伸儿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