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520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按键的可靠度和寿命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在出货之前,需要经过ー连串的可靠度测试(reliability test)及寿命测试(life test),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其中,电子产品的按键用以在使用者按压后而执行各种功能。因此,在按键的可靠度测试中,必须经过重复的按压,以预测按键在长时间使用后,是否维持一定的品质。一种传统的测试装置包括滑块、顶针及弹簧,弹簧套设于滑块上并抵持顶针,顶针对应于ー个按键。当滑块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推挤弹簧和顶针,使顶针按压按键,其后滑块通过弹簧提供的回复カ复位。然而,在测试吋,由于不同测试装置彼此独立,难以统一定位,其按压行程不一致,按压カ不精确,容易影响测试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按键测试精确度的测试装置。一种测试装置,其包括导杆、弾性件、压头、套筒及固定件,弾性件套设于导杆上,压头装配于导杆一端,导杆滑动地穿过套筒,弾性件容置于套筒内,固定件包括本体、第一延伸板及第ニ延伸板,套筒容置于本体内,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相对设置于本体上。上述的测试装置在套筒外设置固定件,便于调整多个测试装置的水平高度一致。同时本发明的测试装置通过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以便该测试装置挂持。在测试键盘时,多个测试装置的行程一致,按压カ相同,可有效地提高测试精确度。


图I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测试装置的分解图;图2是图I所示测试装置的固定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I所示测试装置的组装图;图4是图3所示测试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测试装置 100套筒10止挡件20导杆30凸缘32弹性件 40垫圈50
第一调节件62第二调节件64压头70固定件80本体82通孔820表面822第一延伸板84 固定端842卡持端844定位孔846第一^^槽848第二延伸板86固定部862卡持部864卡孔866第二卡槽868键盘200承载件300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阅图1,本发明公开了ー种测试装置100,其用于测试键盘200 (请參阅图4)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该测试装置100包括套筒10、ニ止挡件20、导杆30、弾性件40、垫圈50、第一调节件62、第二调节件64、压头70及固定件80。该套筒10为中空结构,其外周壁设置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环形凸起。该ニ个止挡件20均为中空圆柱,其分别固定于套筒10两端的内周壁上。该导杆30可滑动地穿过套筒10,导杆30的大致中下部位置环设凸缘32,该凸缘32的直径略大于导杆30的直径。当该导杆30穿过套筒10吋,该凸缘32抵持于其中ー个止挡件20,以不露出套筒10。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40为ー螺旋弹簧,其套设于导杆30上,并容置于套筒10内。当该弹性件40套设于导杆30上未被压缩吋,弾性件40的一端与凸缘32接触,另一端与止挡件20接触,以在导杆30运动时,通过与凸缘32和止挡件20相抵持以蓄积弹性势能。垫圈50套设于导杆30上,并位于弾性件40相对凸缘32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调节件62及第ニ调节件64均为螺母。第一调节件62靠近套筒10装配于导杆30的一端,用于为导杆30的行程(即第一调节件62与套筒10相对位置的改变)建立參考标准,以在测试键盘200前计算导杆30的行程与测试装置100产生的压カ的关系。第二调节件64通过与第一调节件62不同的旋转方向装配于导杆30上,并位于第一调节件62相对套筒10的一端,第一调节件62和第二调节件64通过此种装配方式可避免在测试装置100的振动过程中,第一调节件62出现松动的现象。该压头70固定于导杆30相对第二调节件64的一端,用于按压键盘200。
请參阅图2,该固定件80挂持于一个承载件300上。该固定件80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82、第一延伸板84及第ニ延伸板86。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82沿竖直方向开设通孔820,该套筒10可容置在该通孔820内。该本体82包括表面822。该第一延伸板84呈“L”形,包括固定端842及卡持端844。固定端842设于表面822的一端,其上开设定位孔846,定位孔846与通孔820相连通,以通过卡销将该本体82锁固于套筒10上。卡持端844与表面822平行设置并与表面822形成第 ^槽848。该第二延伸板86与第一延伸板84相对设置,第二延伸板86也呈“L”形,包括固定部862和卡持部864。固定部862设于表面822相对第一延伸板84的一端,其上开设卡孔866。卡持部864与表面822平行设置并与表面822形成第二卡槽868,该第二卡槽868与第一卡槽848相对设置,并与卡孔866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件300呈矩形片状,该第二卡槽868与第一卡槽848要有一定宽度以保证该承载件300能够傾斜,且在承载件300倾斜后,其一端可从卡持端844或卡持部864脱出,以便于从该承载件300上取下该固定件80。因此该承载件300的宽度仅能略大于卡持端844与卡持部864之间的距离,但要略小于固定端842与固定部862之间的距离。如此,承载件300即可穿过卡持端844与卡持部864之间,两侧分别卡持于第一卡槽848和第二卡槽868内,也可将固定件80以倾斜方式从承载件300的任意位置挂持于承载件300上。为使固定件80挂持于承载件300上时不出现松动的现象,可采用ー个调节螺母穿过固定部 862的卡孔866,以抵持承载件300。请參阅图3,组装该测试装置100吋,首先将弹性件40套设于导杆30上,并使导杆30穿过套筒10。再将ニ个止挡件20分别装配于套筒10两端,使其中一个止挡件20与凸缘32相抵持。再次将垫圈50、第一调节件62和第二调节件64依次装配于导杆30 —端,将压头70装配于导杆30的另一端。最后将固定件80套设于套筒10外周,并用卡销锁固。如此,即完成该测试装置100的组装。请结合參阅图4,当需要对键盘200测试时,首先,选择ー个振动装置(图未示),并依据不同测试需求调整振动装置产生的压力。其次将若干测试装置100挂持于承载件300上,并通过套筒10上的环形凸起使所有测试装置100保持水平高度一致。其后,将承载件300固定于振动装置上,启动振动装置使其带动承载件300作上下振动。此时测试装置100的压头70作用于键盘200上,并产生一定的按压力,导杆30受カ朝远离键盘200的方向运动,凸缘32抵持弹性件40,使弾性件40压缩直到导杆30位移一定距离后,弾性件40释放蓄积的弹性势能以使导杆30复位。最后振动装置再带动测试装置100下移并通过压头70重新按压键盘200。如此通过多次按压即可测试该键盘200的可靠度及寿命。显然由于本发明的测试装置100可通过固定件80挂持于承载件300上,在测试过程中,各个测试装置100的按压行程相同,按压カ相同,测试精确度高。在测试过程中,若其中一个测试装置100需要更换时,可先将调节螺母从卡孔866中旋出,再将测试装置100从承载件300上取下即可。显然,通过在固定件80设置第一延伸板84和第二延伸板86,可便于多个测试装置100同时挂持,且测试装置100可単独地从承载件300的任意位置取下而不影响其他测试装置100。可以理解,由于弹性件40不会伸出套筒10与第一调节件62接触,故本发明的垫圈50也可省略。本发明所述的测试装置100通过固定件80挂持于承载件300上,并通过固定件80与套筒10配合调节测试装置100的水平高度,使得在测试过程中,不同测试装置100的按 压行程相同,作用于键盘200上的压カ相同,测试精确度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测试装置,其包括导杆、弾性件及压头,弾性件套设于导杆上,压头装配于导杆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套筒及固定件,导杆滑动地穿过套筒,弾性件容置于套筒内,固定件包括本体、第一延伸板及第ニ延伸板,套筒容置于本体内,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相对设置于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包括固定端及卡持端,固定端设于本体上,卡持端与本体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延伸板包括固定部和卡持部,固定部设于本体上,卡持部与本体形成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相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挂持于一个承载件上,承 载件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发生傾斜,以从卡持端或卡持部脱出。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开设通孔,所述套筒穿过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开设定位孔,定位孔与通孔连通,以通过卡销将本体锁固于套筒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开设卡孔,卡孔与第二卡槽连通。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周设置若干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等间距设置。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调节件及第ニ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通过不同的旋转方向装配于导杆一端,第一调节件靠近套筒设置。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ニ个止挡件,所述ニ个止挡件均为中空结构,其分布装配于套筒两端的内壁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上设置凸缘,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导杆的直径,所述弹性件抵持于凸缘,所述凸缘抵持于止挡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其包括导杆、弹性件、压头、套筒及固定件,弹性件套设于导杆上,压头装配于导杆一端,导杆滑动地穿过套筒,弹性件容置于套筒内,固定件包括本体、第一延伸板及第二延伸板,套筒容置于本体内,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相对设置于本体上。该测试装置便于挂持和取下,测试精确度高。
文档编号G01R1/02GK102650680SQ2011100444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余国俊, 李元钊, 胡永兵, 黄登聪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