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459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软管包装过程中,为了美化和保护软管上的图文,需要对软管上光,以使软管的印刷表面显得更加光滑,光线射到印刷表面时,入射光产生均匀反射,从而达到使油墨层更 加光亮的目的。完成印刷与上光等制作工序后,最后需要传动软管以进行灌装操作。而软管表面涂布的光油的固化程度及光油的种类等对软管的光滑度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灌装时软管的传动。为了避免软管之间不能相对滑动而影响客户的灌装操作,通常需要在客户灌装前对软管的光滑度予以检测和评估。然而,现有技术缺少一种有效检测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检测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可相对所述底板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水平基准板、测量所述水平基准板相对于水平面倾角的角度表,以及用于将待检验的软管安装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的软管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旋转轴和轴支座;所述轴支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并与所述水平基准板相对固定,而且所述旋转轴转动地设于所述轴支座内。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基准板进一步包括旋转轴松紧调节阀;所述旋转轴松紧调节阀安装在所述轴支座内,并与所述旋转轴相互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基准板进一步包括角度控制旋钮;所述角度控制旋钮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基准板进一步包括角度指针;所述角度指针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临近所述角度表的一侧处,并指向所述角度表。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表垂直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临近所述水平基准板。进一步地,所述软管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夹片、可驱动所述第一夹片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挡板运动的第一丝杠、第二夹片和可驱动所述第二夹片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挡板运动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所述第一夹片通过所述第一丝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片通过所述第二丝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杠上并与所述第二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夹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杠上并与所述第一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杠上设有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二丝杠上设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所述第二调节旋钮通过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准板角落处的调节旋钮座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临近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旋转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底板的高度小于待检测的软管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中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通过角度表测量水平基准板相对于底板的转动倾角,可判断该倾角是否处于一定的角度范围来判断软管表面光油固化后的固化程度是否合格,从而可确保软管具有合格的光滑度,避免软管光滑度不足所导致的不能相对滑动而影响客户的灌装操作。


·[0015]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检测装置安装软管后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检测装置处于检测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I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10、水平基准板120、角度表130和软管限位结构。其中,软管限位结构可用于将待检测的软管安装在水平基准板120上;水平基准板120可相对底板110转动,即相对底板110倾斜,角度表130可测量水平基准板120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具体地,底板110可通过脚支座112设置在地面或基础上,以支撑检测装置中的其他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0可大致水平地设置。水平基准板120转动地安装在底板110上,并可相对底板110在竖直面内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基准板120可通过旋转轴122和轴支座124枢接在底板110上。具体地,两个轴支座124间隔地设置在底板110上;旋转轴122穿过水平基准板120,并与水平基准板120相对固定,而且旋转轴122的两端在水平基准板120的外侧,并分别转动地设于两个轴支座124内。这样,水平基准板120可以旋转轴122为转轴相对于底板110转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旋转轴122也可以与水平基准板120 —体形成,即旋转轴122可以为形成在水平基准板120两端的凸出部。水平基准板120可进一步包括旋转轴松紧调节阀126。旋转轴松紧调节阀126可以安装在轴支座124内,并与旋转轴122相互作用以调节旋转轴122在轴支座124内受到的力。换言之,通过调节旋转轴松紧调节阀126,可以调节旋转轴122与轴支座124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控制水平基准板120相对于底板110的转动。在一实施例中,旋转轴松紧调节阀126对旋转轴122的作用力,可以令水平基准板120在未受到驱动力作用时保持与底板110的相对位置。此外,水平基准板120可进一步包括角度控制旋钮128。角度控制旋钮128设置在旋转轴122上。操作者转动角度控制旋钮128,可令旋转轴122转动,进而带动水平基准板120转动。这样,通过调节角度控制旋钮128即可调节水平基准板120相对于底板110的角度。另外,水平基准板120还可进一步包括角度指针129。角度指针129设置在水平基准板120上临近角度表130的一侧处,并指向角度表130,用以指示水平基准板120相对于底板110的角度。角度表130设置在底板110上,并且临近水平基准板120。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表130大致垂直地设置在底板110上。角度表130的刻度朝向水平基准板120设置,使得角度 指针129指向角度表130的刻度。当水平基准板120处于水平位置时,角度指针129指向角度表130上的零度。软管限位结构可包括第一挡板140、第二挡板150、第一夹片160、第一丝杠170、第二夹片180和第二丝杠190。第一挡板140固定在水平基准板120上,用以固定下方的软管(下文中将进一步说明)。第一挡板140相对于底板110的高度可小于待检测软管的直径。当检测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第一挡板140设置在水平基准板120的左侧,即可称为左挡板。第一挡板140临近旋转轴122并可与旋转轴122大致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挡板150固定在水平基准板120上,用以固定下方的软管(下文中将进一步说明)。当检测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第二挡板150在水平基准板120的后侧,即可称为后挡板。第二挡板150大致垂直于第一挡板140。第一夹片160设置在底板110上,并可相对底板110运动。具体地,第一夹片160通过第一丝杠170设置在底板110上。当检测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第一丝杠170设置在水平基准板120的右侧,并大致平行与第一挡板140 ;第一夹片160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第一丝杠170上,并与第二挡板150大致平行设置。第一夹片160可在第一丝杠170带动下朝向或远离第二挡板150运动,从而调节第一夹片160与第二挡板150之间的间距,用以夹紧或松开待测的软管(下文中将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杠170上可设有第一调节旋钮172,用以通过第一丝杠170调节第一夹片160在前后方向(当检测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上的移动,即第一调节旋钮172也可称为前后调节旋钮。第二夹片180设置在底板110上,并可相对底板110运动。具体地,第二夹片180通过第二丝杠190设置在底板110上。当检测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第二丝杠190设置在水平基准板120的前侧,并大致平行于第二挡板150 ;第二夹片180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第二丝杠190上,并与第一挡板140大致平行设置。第二夹片180可在第二丝杠190带动下朝向或远离第一挡板140运动,从而调节第二夹片180与第一挡板140之间的间距,用以夹紧或松开待测的软管(下文中将进一步说明)。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40、第二挡板150、第一夹片160和第二夹片180共同限定了一个矩形结构,而且第二夹片180的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夹片160的运动方向,从而调节矩形的大小以夹紧或松开设于矩形结构之中的软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杠190上可设有第二调节旋钮192,用以通过第二丝杠190调节第二夹片180在左右方向(当检测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上的移动,即第二调节旋钮192也可称为左右调节旋钮。另外,第一调节旋钮172和第二调节旋钮192可通过设置在水平基准板120角落处的调节旋钮座194分别与第一丝杠170和第二丝杠190连接。上述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以下进一步描述其使用方法。如图3及图4所示,当检测装置用于检验软管表面的光油固化程度时,先将水平基准板120调整到水平状态,即角度指针129指向角度表130上的零度。然后,将表面涂布的光油已固化的软管200安装在水平基准板120。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三支软管200来检测软管200表面光油固化后的固化程度。如图3中所示,三支软管200呈等边三角形排布,并限定在由第一挡板140、第二挡板150、第一夹片160和第二夹片180所共同限定的矩形结构内,并且三支软管200之间为表面接触。具体的,将两支软管200并排地放在水平基准板120上,并通过第一调节旋钮172、第二调节旋钮192分别调节第一丝杠170、第二丝杠190,使得第一夹片160、第二夹片180分别朝向第二挡板150、第一挡板140运动,进而将两支软管200夹紧。此时,两支软管200的四周分别被第一挡板140、第二挡板150、第一夹片160和第二夹片180限定,特别是被第一挡板140固定,因而,在水平基准板120倾斜的过程中不会下滑。第一挡板140相对于底板110的高度小于两支软管200的直径。同时,将第三支软管200放置在前述的两支软管200上,从而按照等边三角形排布。由于位于下方的两支软管200的直径大于第一挡板140相对于底板110的高度,因此,第三支软管200位于第一挡板140之上。在水平基准板120倾斜的过程中,第一挡板140不会阻碍第三支软管200的下滑。之后,转动角度控制旋钮128,令旋转轴122转动,使水平基准板120转动,进而带动三支软管200运动。持续转动角度控制旋钮128直至第三支软管200从装置100上完全脱落(软管滑落方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此时,查看角度指针129所指向的角度表130上的刻度值,即与水平面的夹角,并判断该刻度值是否处于一定的角度范围来判断第三支软管200表面光油固化后的固化程度是否合格。如果第三支软管200表面光油固化完全,第三支软管200可以很容易滑下,而且水平基准板120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说明滑度越好,即表面光油固化完全。在上述实施例中,三支软管200可为同一批做出的产品。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可以对比不同种类光油的光滑度。此外,软管2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为两个(如上下层叠的方形软管)或3个以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可相对所述底板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水平基准板、测量所述水平基准板相对于水平面倾角的角度表,以及用于将待检验的软管安装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的软管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旋转轴和轴支座;所述轴支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并与所述水平基准板相对固定,而且所述旋转轴转动地设于所述轴支座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基准板进一步包括旋转轴松紧调节阀;所述旋转轴松紧调节阀安装在所述轴支座内,并与所述旋转轴相互作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基准板进一步包括角度控制旋钮;所述角度控制旋钮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基准板进一步包括角度指针;所述角度指针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临近所述角度表的一侧处,并指向所述角度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表垂直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临近所述水平基准板。
7.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夹片、可驱动所述第一夹片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挡板运动的第一丝杠、第二夹片和可驱动所述第二夹片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挡板运动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所述第一夹片通过所述第一丝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片通过所述第二丝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杠上并与所述第二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夹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杠上并与所述第一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垂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上设有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二丝杠上设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所述第二调节旋钮通过设置在所述水平基准板角落处的调节旋钮座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临近所述旋转轴,并与所述旋转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底板的高度小于待检测的软管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可相对所述底板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水平基准板、测量所述水平基准板相对于水平面倾角的角度表,以及用于将待检验的软管安装在所述水平基准板上的软管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中软管表面光油固化程度检测装置通过角度表测量水平基准板相对于底板的转动倾角,可判断该倾角是否处于一定的角度范围来判断软管表面光油固化后的固化程度是否合格,从而可确保软管具有合格的光滑度,避免软管光滑度不足所导致的不能相对滑动而影响客户的灌装操作。
文档编号G01N33/00GK202433351SQ20112053424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何庆锋, 李大胜 申请人: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