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平面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平面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平面平面度检测主要用手工测量,效率低精度差,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快速检测的要求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平面度检测装置,其目的在于自动高效测量平面度,并且能够将数据自动记录到计算机中。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平面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发射器
(6)为一字线状激光发射器,并与螺母(4)固定,CCD摄像机(5)与激光发射器(6)平行也固定于螺母⑷上,螺母⑷可以沿立柱⑴上的导轨⑵上下移动,丝杠(3)穿过轴承(7)与伺服电机(11)的轴向连接,轴承(7)固定在立柱⑴上,立柱⑴与底座(10)垂直并固定在一起,底座(10)底下装有地脚螺钉(12),调节地脚螺钉(12)可以使激光发射器(6)发射出的一字激光光束保持水平;(XD摄像机(5)和伺服电机(11)分别通过数据线与笔记本电脑(8)向连接。空心玻璃球(9)中装有水银,水银的水平面作为基准面,空心玻璃球放置于被测平面(13)上。通过笔记本电脑⑶控制伺服电机(11)旋转,带动丝杠(3)旋转,使螺母(4)沿导轨(2)上下移动,用于调整激光发射器(6)照射在玻璃球上的激光光束,使激光光束与水银面重合,立柱(I)装有光栅尺记录螺母(4)的位移,当激光光束与水银面重合时螺母(4)的位移就是空心玻璃球(9)处被测平面(13)上点的相对高度。
附图为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平面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装置采用的激光发射器¢)为一字线状激光发射器,并与螺母(4)固定,CCD摄像机(5)与激光发射器(6)平行也固定于螺母(4)上,螺母(4)可以沿立柱(I)上的导轨(2)上下移动,丝杠(3)穿过轴承(7)与伺服电机(11)的轴向连接,轴承(7)固定在立柱(I)上,立柱(I)与底座(10)垂直并固定在一起,底座(10)底下装有地脚螺钉(12),测量开始时调整地脚螺钉(12)的高度,使激光发射器(6)发射出的一字激光光束保持水平。空心玻璃球(9)中装有水银,水银的水平面作为基准面,空心玻璃球放置于被测平面(13)上。不论空心玻璃球如何放置,玻璃球中的水银水平面距离玻璃球最低点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水银水平面的高度准确反映了被检测平面上玻璃球放置位置点的高度。测量开始时螺母所在的位置为相对零位,通过笔记本电脑(8)控制伺服电机(11)旋转,带动丝杠(3)旋转,使螺母(4)沿导轨(2)上下移动,用于调整激光发射器(6)照射在玻璃球上的激光光束,在电脑屏幕上观察检测CCD摄像机采集的图像,使激光光束与水银面重合,此时螺母移动的位移即为水银面相对于零位的高度。将螺母恢复到零位的位置,移动玻璃球到被测平面上其他的点,按照以上步骤重 复测量水银面相对于零位的高度,将测量得到的所有的高度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得到被测平面的平面度。
权利要求
1.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平面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干激光发射器(6)为一字线状激光发射器,并与螺母(4)固定,CCD摄像机(5)与激光发射器(6)平行也固定于螺母(4)上,螺母⑷可以沿立柱(I)上的导轨⑵上下移动,丝杠(3)穿过轴承(7)与伺服电机(11)的轴向连接,轴承(7)固定在立柱(I)上,立柱(I)与底座(10)垂直并固定在一起,底座(10)底下装有地脚螺钉(12),调节地脚螺钉(12)可以使激光发射器(6)发射出的一字激光光束保持水平;C⑶摄像机(5)和伺服电机(11)分别通过数据线与笔记本电脑(8)向连接。
2.根据权利I所描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心玻璃球(9)中装有水银,水银的水平面作为基准面,空心玻璃球放置于被测平面(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笔记本电脑(8)控制伺服电机(11)旋转,带动丝杠(3)旋转,使螺母(4)沿导轨(2)上下移动,用于调整激光发射器(6)照射在玻璃球上的激光光束,使激光光束与水银面重合,立柱(I)装有光栅尺记录螺母(4)的位移,当激光光束与水银面重合时螺母(4)的位移就是空心玻璃球(9)处被测平面(13)上点的相对高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平面度检测装置,属于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中采用的空心玻璃球中注水银,水银面作为测量中的参照面,玻璃球与被测平面的接触为点接触,不管空心玻璃球如何放置,其内部的水银面相对于玻璃球最低点的高度保持不变,这样水银面准确反应出了工作台平面上点的高度变化。本测量方法所需硬件较少,计算量小,提高了平面度检测的精度和检测效率。
文档编号G01B11/30GK102661726SQ20121014721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刘晋浩, 孙治博, 程朋乐 申请人: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