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885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属于检测器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汽车的驱动及其控制系统中有许多电路线束,由于汽车在日常行驶过程中的高温、电流负载、磨擦等等作用引起汽车电路线束发生老化、磨损,久而久之使得汽车线束发生短路或断路情况,但由于线束数量多而不易在短时间内判断出故障的线束。以往汽车电工检测汽车电路线束时往往凭借维修经验或简易工具如试灯来检测汽车电路线束的完整性,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试灯仅仅只能用来检测带电源或地线的线束,而用来传输信号的线束因其都为低电压所以就无法用简单的试灯来判断了。并且经常需要将从车上拆卸线束以方便检测,检测完毕再重新装回,不仅费工费时还容易由此产生新的故障,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大,且不稳定可靠。而汽车发展到现今,采用ECU的欧III或欧IV的汽车电路线束更难以用经验或简易工具来判断电路线束完整,只能凭借繁琐的配件代换法来测试ECU与终端设备或检测器之间的传输线束,无法作到准确判断且费工费时。目前车辆生产厂家采用不同的ECU和软件来检测和控制车辆运行情况,而由电路线束而引起的故障ECU和软件也无法准确检测到。因此需要一种简单而又可靠的检测设备来实现对汽车线束故障的快速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并能节约人工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电源模块、线路信号发生模块和线路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生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在被检测线束的两端,信号发生模块由信号发射器构成,信号接收模块由信号接收器构成,所述信号发生器模块是一个包含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及与其连接的多路二极管和多个电阻的信号发射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器模块是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信号接收器电路。所述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检测方式为手动,对所有电路进行单条线路逐条检测和显示从而判断单条线路有无故障。所述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检测方式为自动,对所有电路进行逐条线路按顺序检测从而判断所有线路有无故障。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具体为以下技术特点I.所述信号发射器端、或信号接收器端或两端同时设有显示模块。2.所述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采用低压信号源(3-10V)3.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电压小于5V。4.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配置有多种车用接插头,支持检测具有多种接插口的接插件(2 36个接插口),适合各种车型的电路线束5.所述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具有1-32路选择输出的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所述信号发生器端显示模块与信号发生器对应采用矩阵模式,信号发生显示模块的操控面板上包含电源按钮、模式切换按钮、4个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面板上编号为A +1>A +10> A +19、▲ +28)和8个列控制按钮(面板上编号为列I-列8),以及4个行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行I-行4)、手动模式指示灯、自动模式指示灯和32路线路状态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2-9,11-18,20-27和29-36),分别用于指示行信号、工作模式和线路工作状态。6.所述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7.上述技术特征(6)还可以具体为以下特点所述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的4个PMOS输出端各与一个电阻和8个二极管连接 作为一组检测信号发生线路用于检测一组汽车线路,所述信号发射器由一个信号源、一个信号发生芯片0313、5个电阻、两个电容和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其中第一电容Cl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信号源的两个端部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部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部同时与芯片0313的I号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部、芯片0313的2号和3号引脚同时与信号源的正极端连接;芯片0313的9号引脚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4号和8号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部连接,5号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部连接,6号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部连接,7号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与第1-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与第9-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与第17-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与第25-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I号、第9号、第17号和第25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8号引脚连接,第2号、第10号、第18号和第26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7号引脚连接,第3号、第11号、第19号和第27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6号引脚连接,第4号、第12号、第20号和第28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5号引脚连接,第5号、第13号、第21号和第29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4号引脚连接,第6号、第14号、第22号和第30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3号引脚连接;第7号、第15号、第23号和第31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2号引脚连接;第8号、第16号、第24号和第32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与芯片0313的11和10号引脚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端由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接收器端的第
1-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①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9-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⑩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17-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 共同与发射器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25-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通过线路②-⑨、(Q)-⑩、⑩-@和 -⑩与发射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具有如下优点I.信号发射器端和信号接收器端设有线路信号发生或接收显示模块,使信号发生和信号接收情况一目了然,易于判断和操作;[0018]2.通过对线束的检测和显示,增加对汽车电路线束故障判断的准确性,极大减轻电工的劳动强度;3.信号发射器端和信号接收器端同时配置与被检测汽车电路线束相匹配的车用接插头可适合各种车型,使用范围广;4.支持检测从2 36个接插口的接插件,检测范围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汽车的线束类型,使各种车型电路线束的检测和维修更为方便;5.其信号源为低压信号源,小于5V,检测时对汽车电路线路无任何不良影响,不会造成线路老化和故障;6.使用时,将发射器端的接插头与被检测汽车电路线束的一端连接,将接收器端的接插头与被检测汽车电路线束的另一端连接,无须将整个线束组拆卸下来就可检测,并且检测结束无需重新连接线束,省工省时,容易维护;7.还可以用车辆生产厂家的配套工具,市场潜力巨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一个实施例的工作示意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线路连接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的线路信号发生显示模块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的线路信号接收显示模块示意图附图I中,I为电源模块,2为线路信号发生模块,3为需检测的线束,4为线路信号接收模块,5为信号发生显示模块,6为信号发生显示模块。附图2中,A为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的信号发射器端,B为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的信号接收器端,D为发射器端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J]-[Ii为芯片0313的18个引脚。Cl为第一电容,C2为第二电容,Rl为第一电阻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电阻R1,R3为第三电阻,R4为第四电阻,R5为第五电阻。的第一端部连接,5号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部连接,信号发生器端的L1-L32为发光二极管,信号接收器端的L1-L32为发光二极管,①一 为汽车线束的线路。图3中4为电源按钮,?为模式切换按钮,赢+1、赢+10、赢+19和赢+28为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列I-列8为手动模式列控制按钮,行I-行4为4个行指示灯,2-9、11-18、20-27,29-36为32路线路状态指示灯,Dl为电源指示灯,D2为自动模式指示灯,D3为手动模式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I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包含电源模块、线路信号发生模块和线路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生模块由信号发射器构成,信号接收模块由信号接收器构成;信号发射器端和信号接收器端分别设有线路信号发生显示模块,发射端与信号发生器对应均采用矩阵模式显示如图3和图4所示。如图3所示,信号发生器显示模块的操控面板上包含电源按钮E、模式切换按钮F、4个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面板上编号为赢+1、赢+10、赢+19、赢+28)和8个列控制按钮(面板上编号为列I-列8),以及4个行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行I-行4)、电源指示灯DU自动模式指示灯D2、手 动模式指示灯D3和32路线路状态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2_9,
11-18,20-27和29-36),分别用于指示行信号、电源状况、工作模式和线路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信号接收器显示模块的操控面板上包含4个行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行I—行4)和32路线路状态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2-9,11-18,20-27和29-36),分别用于指示行信号和线路工作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2-4对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的具体线路进行详细描述。图2中,所述信号发射器由一个信号源、一个信号发生芯片0313、5个电阻、两个电容和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所述芯片0313是具有1-32路选择输出的发光二极管集成电路,具有8个NMOS和4个PMOS开漏输出端,可分别通过各自的设置端与对应的输出端直接相连选择1-8路循环和1-4路循环,本实施例中通过矩阵方式驱动可检测多达32路线路的汽车线束,8个NMOS输出端作为列控制,4个PMOS输出端作为行控制,即所述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的4个PMOS输出端各与一个电阻和8个二极管连接作为一组检测信号发生线路用于检测一组汽车线路,这里所述4个PMOS输出端作为4个行,每个PMOS端对应的8个二极管作为每个行的8个列。如图2所示,芯片0313的18、17、16、15、14、13、12、11作为行控制信号,10号引脚为行结束控制信号。7、6、5、4号引脚作为列控制信号,8号引脚为列结束控制信号。所述芯片0313的1-3号引脚与外部RC线路组成振荡电路作为信号源,其中第一电容Cl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信号源信号源的两个端部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部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部同时与芯片0313的I号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部、芯片0313的2号和3号引脚同时与信号源的正极端连接。芯片0313的9号引脚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4号和8号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部连接,5号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部连接,6号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部连接,7号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与第L1-L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作为矩阵控制模式的第一行的8个列;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与第L9-L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作为矩阵控制模式的第二行的8个列;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与第L17-L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作为矩阵控制模式的第三行的8个列;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与第L25-L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作为矩阵控制模式的第四行的8个列;第LI号、第L9号、第L17号和第L25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8号引脚连接,第L2号、第LlO号、第L18号和第L26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7号引脚连接,第L3号、第Lll号、第L19号和第L27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6号引脚连接,第L4号、第L12号、第L20号和第L28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5号引脚连接,第L5号、第L13号、第L21号和第L29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4号引脚连接,第L6号、第L14号、第L22号和第L30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3号引脚连接,第7号、第15号、第23号和第31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2号引脚连接。第8号、第16号、第24号和第32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与芯片0313的11和10号引脚连接。图2中,①一 为汽车线束的线路,其中①⑩ 为共用线路。信号接收器端由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接收器端的第1-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①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9-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⑩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17-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 共同与发射器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25-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通过线路②-⑨、和 - 与发射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图2中,①-@为汽车线束的线路,其中①⑩ 为检测行共用线路与图3所 示的信号发生器端的显示模块面板上的▲+〗、▲+10、1+1^1+28对应,②-⑨、 -@、@-@和 - 为被检测电路,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同时并联在被检测线路②-⑨、CD- 、和为的两端,并且信号发生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与图3所示的信号发生器端的显示模块面板上的32个线路指示灯对应,信号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控制方式可为自动和手动。选用自动检测模式时,由信号发射器的第7、6、5、4号引脚分别顺序发出正信号到共用线路①、⑩、 、 ,再分别由18-11号引脚顺序发出负信号到所需检测线路,在发射端信号发射正常情况通过观察接收端显示信号判断对应被检测线路的状态。具体工作状态描述如下I.自动模式工作状态描述将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的发射端与接收端分别连接在被检测线束的两端,由电源部分供电,选择自动模式。0313的第7脚发出正信号到线路I (共用)。18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I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2,则,接收端LI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2线路正常。17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2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3,则,接收端L2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3线路正常。......。11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8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9,则,接收端L8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9线路正常。第6脚发出正信号到线路10(共用)。18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9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11,则,接收端L9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11线路正常。17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lO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12,则,接收端LlO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12线路正常。......。11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16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18,则,接收端L16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18线路正常。第5脚发出正信号到线路19(共用)。18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17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20,则,接收端L17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20线路正常。17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18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21,则,接收端L18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21线路正常。 ......。11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24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27,则,接收端L24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27线路正常。第4脚发出正信号到线路28 (共用)。18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25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29,则,接收端L25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29线路正常。17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26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30,则,接收端L26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30线路正常。......。11脚发出负信号,对应的发射端L32亮(信号发射正常)到需检测线路36,则,接收端L32亮(信号接收正常),说明36线路正常。2.手动模式工作状态描述手动模式需同时按下行控制按钮和列控制按钮手动选择检测的线路逐一检测。如检测图中18号线路时,须按下行2控制按钮的同时须再按下对应的列8按钮,如果信号发生器端和信号接收器端的对应显示灯同时发亮则说明18号线路正常,如果信号发生器端显示灯发亮而信号接收器端的对应显示灯不发亮则说明18号线路故障。以此类推。此组合式汽车电路线路智能检测器除了用来汽车电工的日常检测判断工具,增加对汽车电路线束故障判断的准确性,减轻电工的劳动强度,还可以用车辆生产厂家的配套工具,市场潜力巨大。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电源模块、线路信号发生模块和线路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生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在被检测线束的两端,信号发生模块由信号发射器构成,信号接收模块由信号接收器构成,所述信号发生器模块是一个包含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及与其连接的多路二极管和多个电阻的信号发射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器模块是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信号接收器电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线路信号发生模块端、或信号接收模块端或两端同时设有显示模块。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采用3-10V的低压信号源。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信号发生器模块的信号源电压小于5V。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多个车用接插头,以支持检测具有多个接插口的接插件,适合各种车型的电路线束。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具有1-32路选择输出的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所述信号发生模块端显示模块与信号发射器对应采用矩阵模式,信号发生显示模块的操控面板上包含电源按钮、模式切换按钮、4个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和8个列控制按钮,所述4个手动模式行控制按钮在面板上编号为赢+1、A +10、A +19、A +28,所述8个列控制按钮在面板上编号为列I-列8,以及4个行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行I-行4、手动模式指示灯、自动模式指示灯和32路线路状态指示灯面板上编号为2-9,11-18,20-27和29-36,分别用于指示行信号、工作模式和线路工作状态。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是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信号发生芯片0313的4个PMOS输出端各与一个电阻和8个二极管连接作为一组检测信号发生线路用于检测一组汽车线路,所述信号发射器由一个信号源、一个信号发生芯片0313、5个电阻、两个电容和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其中第一电容Cl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信号源的两个端部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部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部同时与芯片0313的I号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部、芯片0313的2号和3号引脚同时与信号源的正极端连接;芯片0313的9号引脚与信号源的负极端连接,4号和8号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部连接,5号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部连接,6号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部连接,7号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与第1-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与第9-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与第17-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与第25-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第I号、第9号、第17号和第25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8号引脚连接,第2号、第10号、第18号和第26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7号引脚连接,第3号、第11号、第19号和第27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6号引脚连接,第4号、第12号、第20号和第28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5号引脚连接,第5号、第13号、第21号和第29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4号引脚连接,第6号、第14号、第22号和第30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3号引脚连接;第7号、第15号、第23号和第31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芯片0313的12号引脚连接;第8号、第16号、第24号和第32号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同时与芯片0313的11和10号引脚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端由32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接收器端的第1-8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①共同与发射器端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9-16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⑩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17-24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 共同与发射器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第25-32号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线路 共同与发射器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部连接,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分别通过线路②-⑨、(Q)- 、和 与发射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的①为汽车线束的线路,其中①⑩ 为检测行共用线路,与信号发生器端的显示模块面板上的赢+1、赢+10、赢+19、赢+28对应,其中②-⑨、(Q)- 、和为被检测电路,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同时并联在被检测线路②-⑨、和为的两端,并且信号发生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与信号发生器端的显示模块面板上的32个线路指示灯对应,信号接收器端的32个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汽车电路线束智能检测器,包含电源模块、线路信号发生模块和线路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生模块由信号发射器构成,信号接收模块由信号接收器构成,信号发生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在被检测线束的两端,所述信号发生器模块是一个包含多路发光二极管控制集成电路芯片和多路二极管的信号发生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器模块是一个多路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信号接收器电路,检测方式可以为自动或手动,对所有电路进行逐条线路检测从而判断所有线路有无故障,配置有多种车用接插头,以支持检测具有多种接插口的接插件(2~36个接插口),适合各种车型的电路线束。
文档编号G01R31/02GK202548266SQ20122019669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冯肖辉, 刘增坚, 周共恩, 张小专, 林增伟, 董熹, 高富强, 高建全, 黄恩仿 申请人: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