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五仁醇胶囊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成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五仁醇胶囊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五仁醇胶囊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收载的品种,标准编号为WS3 - B - 3553 一 98,为五仁醇浸膏制成的胶囊。五仁醇浸膏是由五味子仁干燥,粉碎,力口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静置48小时,吸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再加90%乙醇回流2小时,滤过,收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而制得。所以五仁醇胶囊是纯中药制成的胶囊制剂。五味子主含木脂素类成分,如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丙素、五味子醇甲、醇乙、五味子酯甲等,其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等成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肝作用,尤以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与制剂的功能主治最相吻合。它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临床用于急慢性、迁延性肝炎(GPT偏高)而具肝肾阴虚之症者,是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迁延性肝炎疾病的常用药品。但是原标准中没有对处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完善检测的方法,仅有其中部分成份的鉴别方法,对另外的部分有效成份也缺少检测手段,更没有含量测定方法。有的厂家在生产药品时就可能不严格按照处方的剂量配料或者工艺控制不严格或者工艺手段不佳而造成五仁醇胶囊中的一些有效成份不全或者其含量不够等问题,尤其是现在五味子药材被食品和保健品使用的量也大,其资源明显不足,价格也很高,不法厂商就可能偷工减料,致使药品的疗效明显下降,影响药品的安全有效,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另外,原有的检测方法也有不足,特别是薄层鉴别方法中用到氯仿,不仅图谱效果不好,同时也影响环境,影响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五仁醇胶囊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有效成份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成分的鉴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能监测不法厂商少投或不投相应原料,有效地检测五仁醇胶囊的成分含量,使该药品安全有效,从而保证了该胶囊制剂的临床疗效,维护了患者的利益,而且,该方法不使用氯仿,不影响环境,不影响实验者的身体健康。本发明一种五仁醇胶囊的检测方法,包括鉴别及含量测定项目,所述鉴别包括对胶囊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鉴别;所述含量测定包括对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
(I)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1.5 2.5g,加甲醇30 80ml,超声处理10 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I 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有Img五味子甲素、Img五味子乙素和Img五味子醇甲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7 11: 2 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70: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甲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取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加流动相制成每Iml含五味子甲素30Pg和五味子乙素IOOP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0.2 0.3克,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40 50ml,超声处理10 20分钟,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本品每粒含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C24H32O6)与五味子乙素(C23H28O6)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5mg。本发明具体的检测方法为:
(1)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2.0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有Img五味子甲素、Img五味子乙素和Img五味子醇甲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娃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9: 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70: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甲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取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加流动相制成每Iml含五味子甲素30Pg和五味子乙素IOOP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0.25克,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45ml,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IO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本品每粒含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C24H32O6)与五味子乙素(C23H28O6)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5mg。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处理其功率为250W,频率为20kHz。为了确保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科学、合理、可行,本申请人对发明中的鉴别和含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实验资料如下:
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的鉴别方法:
取本品内容物1.5 2.5g,加甲醇30 80ml,超声处理10 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I 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有Img五味子甲素、Img五味子乙素和Img五味子醇甲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7 11: 2 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进一步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2.0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有Img五味子甲素、Img五味子乙素和Img五味子醇甲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娃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9: 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
原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十九册,标准编号为WS3 — B—3553—98,原来无含量测定项目,不能很好的保证制剂的质量。鉴于五味子药材主含木脂素类成分,常见如: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丙素、五味子醇甲、醇乙、五味子酯甲等,其中法定对照品有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故本次研究增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总量,并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精密度与重现性俱佳,回收率高,能够更好保证制剂的质量,且方法科学、合理、可行。对三批试产品的含量进行测定,均能达到万分之一的最低要求,从而确定了适宜的含量限度,达到了衡量工艺的稳定性与保证制剂质量的目的。1、仪器与试药
1.1 HPllOO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为G1311A四元泵、G1313A自动进样器、G1316A柱温箱、G1314A紫外检测器、HP化学工作站。1.2 色谱柱: BDS—C18 柱 Agilent (250mmX4.6mm)。BDS—C18 柱 Phenomen (250mmX 4.6mm)。BDS—C18 柱 Macherey-Nagel (25OmmX4.6臟)。1.3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对照品(由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为0764-200107、110765-200407);乙腈(色谱纯);水为自制二次蒸馏水。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70: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峰计算均应不低于5000。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燥24小时的五味子甲素对照品0.00350g、五味子乙素对照品0.01334g于25ml量瓶内,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0ml于IO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每Iml含五味子甲素28Pg、五味子乙素106.7 P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0.25克,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2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 )15分钟,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以微孔滤膜(0.45 μ m)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即得。5、测定法精密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6、方法学考察
6.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7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l.0ml/min ;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在此条件下,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与其他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实验表明:供试品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保留时间与对照品一致,分离度R>1.5,符合药典规定。6.2线性范围的考察:
分别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干燥24小时的五味子甲素对照品0.00355g、五味子乙素对照品0.02668g于25ml量瓶内,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Iml含五味子甲素280Pg、五味子乙素1.067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该对照品溶液0.5ml、1.0 ml,2.0 ml,3.0 ml、4.0ml于IO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10μ1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处理,得五味子甲素的回归方程:A=23.9905907C+1.2638577,r=0.99995 (n=5 ),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对照品进样量在0.07 μ g— 0.56 μ 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得五味子乙素回归方程:A=16.172394C+3.9297146
r=0.99992(n=5),结果表明:五味子乙素对照品进样量在0.267 μ g— 2.134 μ 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表1、表2。表I五味子甲素线性范围考察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五仁醇胶囊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鉴别及含量测定项目,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包括对胶囊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鉴别;所述含量测定包括对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 (1)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1.5 2.5g,加甲醇30 80ml,超声处理10 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I 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有Img五味子甲素、Img五味子乙素和Img五味子醇甲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7 11: 2 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70: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甲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取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加流动相制成每Iml含五味子甲素30Pg和五味子乙素IOOP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0.2 0.3克,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40 50ml,超声处理10 20分钟,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本品每粒含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5m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仁醇胶囊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具体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项目: (1)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2.0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有Img五味子甲素、Img五味子乙素和Img五味子醇甲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娃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9: 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70: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甲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取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加流动相制成每Iml含五味子甲素30Pg和五味子乙素IOOP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0.25克,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45ml,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IO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本品每粒含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5m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五仁醇胶囊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处理其功率为250W,频率为20kHz。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五仁醇胶囊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鉴别及含量测定,所述鉴别包括对胶囊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鉴别;所述含量测定包括对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本发明提供的有效成份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成分的鉴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能监测不法厂商少投或不投相应原料,有效地检测五仁醇胶囊的成分含量,使该药品安全有效,从而保证了该胶囊制剂的临床疗效,维护了患者的利益,而且,该方法不使用氯仿,不影响环境,不影响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G01N30/90GK103149285SQ2013100404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日
发明者钟茂团, 黎勇 申请人: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