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472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以2014年9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81584、2014年9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81585、2014年9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81586、2014年9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81587、2014年10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07414、2014年12月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45280、以及2015年3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45147为基础,并通过参照将上述公开内容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例如存在通过使指针等实体对象移动来指示刻度,使显示内容变化的显示装置。对此,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显示装置通过使对上述实体对象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显示于液晶面板,容易实现显示内容的多样化。

但是,在液晶面板中,在使显示图像被立体地视觉确认方面存在物理极限,从而与使用实体对象的显示装置相比为平面式外观成为缺点。针对该缺点,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显示装置中,相对于液晶面板在视觉确认方向跟前侧,配置有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装饰环被立体地视觉确认,因此能够对液晶面板的平面式外观赋予纵深感。由此,能够使显示装置的整体形成为由液晶面板与装饰环的组合实现的立体式外观。

然而,若如上述那样在液晶面板的跟前侧配置装饰环(实体对象),则液晶面板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因此存在无法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整体的情况。

另外,若如上述那样仅仅是在液晶面板的跟前侧配置实体部件,则只能够由液晶面板的显示内容与液晶面板的跟前侧的实体部件这两个阶段来赋予纵深感。因此,存在立体式外观不充分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801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8710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组合而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整体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进一步赋予纵深感,得到更加立体的外观的显示装置。

基于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其形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背光灯,其从背面侧向液晶面板照射光;实体对象,其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并透过液晶面板被视觉确认;以及控制装置,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即,显示面中的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亦即特定像素区域中,光的透射率与其它像素区域相比较高。

根据第一方式,由于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配置有实体对象,所以能够避免液晶面板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组合而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整体。

并且,根据上述第一方式,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特定像素区域的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高,因此容易透过特定像素区域而视觉确认实体对象。另一方面,在其它像素区域中,难以视觉确认存在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物体。因此,透过特定像素区域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实体对象吸引。即,能够提高针对实体对象的视觉吸引力。

基于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其形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背光灯,其从背面侧向液晶面板照射光;装饰部件,其是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并透过液晶面板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并且对图像进行装饰;以及控制装置,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即,显示面中的装饰部件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亦即特定像素区域中,光的透射率与其它像素区域相比较高。

根据第二方式,对显示于液晶面板的图像进行装饰的装饰部件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因此能够避免液晶面板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组合而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整体。

并且,根据上述第二方式,装饰部件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特定像素区域的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高,因此容易透过特定像素区域而视觉确认实体对象。另一方面,在其它像素区域中,难以视觉确认存在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物体。因此,透过特定像素区域被视觉确认的装饰部件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装饰部件吸引。即,能够提高针对装饰部件的视觉吸引力。

基于本公开的第三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其显示图像;背光灯,其从背面侧向液晶面板照射光;实体对象,其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并透过液晶面板被视觉确认;以及反射面,其对虚像用的显示光进行反射,并使虚像在与液晶面板重叠的位置被视觉确认。反射面形成于液晶面板的表面。

根据第三方式,由于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配置有实体对象,所以能够避免液晶面板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组合而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整体。

并且,根据上述第三方式,在由液晶面板显示的图像的里侧,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虚像也被视觉确认,因此能够丰富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的变更。并且,由于在液晶面板的表面形成用于显示虚像的反射面,所以无需与液晶面板独立地具备反射面,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

基于本公开的第四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其形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背光灯,其从背面侧向液晶面板照射光;实体对象,其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并透过液晶面板被视觉确认;致动器,其使实体对象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移动;以及控制装置,其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显示面中的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亦即特定像素区域中,光的透射率与其它像素区域相比较高。

根据第四方式,透过致动器移动的实体对象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因此能够避免液晶面板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可动的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组合而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整体。

并且,根据上述第四方式,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特定像素区域的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高,因此容易透过特定像素区域而视觉确认实体对象。另一方面,在其它像素区域中,难以视觉确认存在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物体。因此,透过特定像素区域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实体对象吸引。即,能够提高针对可动的实体对象的视觉吸引力。

基于本公开的第五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其形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背光灯,其从与显示面相反的侧亦即后表面侧向液晶面板照射光;后表面侧实体部件,其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并透过液晶面板被视觉确认;以及显示面实体部件,其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的表面侧被视觉确认。

根据第五方式,能够通过显示面实体部件、显示于液晶面板的图像以及后表面侧实体部件这3种来赋予纵深感。因此,形成为具有更加立体式外观的显示装置。

基于本公开的第六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其形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背光灯,其从与显示面相反的侧亦即后表面侧向液晶面板照射光;后表面侧实体部件,其配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并透过液晶面板被视觉确认;以及放大透镜部,其设置于比液晶面板的显示面靠表面侧的位置。放大透镜部设置为经由液晶面板而使后表面侧实体部件放大。

根据第六方式,后表面侧实体部件被放大透镜部放大。伴随于此,后表面侧实体部件与显示于液晶面板的图像的纵深方向的距离被放大而被视觉确认。因此,能够更加赋予纵深感,从而形成为具有更加立体式外观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另一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对象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型计算机执行的显示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照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照明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16是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照明的状态的图。

图17是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20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2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对象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由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型计算机执行的显示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23是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24是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2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27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8是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29是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另一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30是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31是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32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3是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34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致动器使实体对象移动至与液晶面板对置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5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致动器使实体对象移动至从与液晶面板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6是本公开的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37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中的使实体对象分割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38是对本公开的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实体对象移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39是本公开的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40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1是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42是表示本公开的第十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3是本公开的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44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5是省略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壳体而示意性地表示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46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对象的示意图。

图47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的实体对象层的图。

图48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的虚像层的图。

图49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的图像层的图。

图50是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5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2是本公开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53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4是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55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致动器使实体对象移动至与液晶面板对置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6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致动器使实体对象移动至从与液晶面板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7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对象的示意图。

图58是表示由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执行的显示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9是表示本公开的第十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并且是表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图。

图60是表示第十七实施方式中的使实体对象分割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61是对本公开的第十八实施方式中的实体对象移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62是表示本公开的第十九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于车辆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63是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64是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65是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中的后表面侧实体部件的立体图。

图66是表示第二十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6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十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68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69是表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存在对于与先前的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的情况。在各方式中,在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的其它部分,能够参照并应用先前说明的其它方式。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则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是组装于车辆的仪表板的车辆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D显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或者在产生各种异常的情况下显示其主旨,又或者显示演示图像。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D构成为主要具备壳体1010、液晶面板1020、背光灯1030、装饰环1420、装饰凸起部件1430、以及电路基板1060。壳体1010为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制,其将液晶面板1020、背光灯1030以及电路基板1060等收纳于内部来进行保持。

液晶面板1020是构成为具有保持有液晶的液晶层、配置于液晶层的两侧的一对电极、滤色器基板、以及一对偏光膜的TFT液晶面板。电极是将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组合而成的矩阵电极,其由按照每个像素设置的透明电极构成,施加于电极的电压由薄膜晶体管控制。滤色器基板具有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各滤色器按照每个像素(每个电极)来配置。另外,具备对各像素进行接通和断开的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TFT)。偏光膜是通过使沿规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而将光的振动方向限制为规定方向的滤色器。一对偏光膜以振动方向错开90度的方式配置。该TFT液晶面板是公知的构造。

背光灯1030构成为具有导光板1031、反射板1032、扩散板1033以及光源1034(参照图3)。光源1034采用发光二极管而发出白色光,多个光源1034配置于与导光板1031的侧面对置的位置。从光源1034射出的光在从侧面向导光板1031入射后,被反射板1032反射的同时在导光板1031的内部行进,并从导光板1031的正面侧(图2的上侧)射出。从导光板1031射出的光被扩散板1033漫反射的同时进行透射。由此,扩散板1033的整体成为面发光的状态,对于液晶面板1020的整个面均匀且不均性较少的光从背光灯1030向液晶面板1020射出。

反射板1032紧贴地配置于导光板1031的背面侧,与此相对,扩散板1033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于导光板1031的正面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隔开该间隙。另外,液晶面板1020以隔开规定的间隙1040a的方式配置于扩散板1033的正面侧,在该间隙1040a配置有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以与扩散板1033的正面侧的面接触的状态被固定。

如图3所示,装饰凸起部件1430是以朝向液晶面板1020的侧凸出的朝向配置的圆锥形状,并且是在圆锥面实施了镀覆的树脂制。该镀覆以与后述的指针图像G1014相同的颜色进行反射着色。例如,以从装饰环1420的内周侧边缘1420a射出的LED红色光进行反射着色。装饰凸起部件1430配置于装饰环1420的中央。

装饰环1420是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的环状(环形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环1420是圆环状。装饰环1420是从与扩散板1033接触的接触面向正面侧鼓起的形状。在装饰环1420的正面侧的面形成有多个槽,这些槽是沿装饰环1420的径向延伸的条纹状,并作为指针图像G1014所指示的刻度1421发挥功能。

在装饰环1420设置有导光部1422,装饰环1420以及导光部1422通过树脂一体形成。在导光部1422的侧面安装有使用发光二极管的光源1423。从光源1423射出的光在从导光部1422的侧面入射后,在导光部1422以及装饰环1420的内部行进,并被形成刻度1421的槽反射,从装饰环1420的正面侧(图2的上侧)射出。被刻度1421反射的光透过液晶面板1020的后述的特定像素区域G1010而被用户视觉确认。

因此,若点亮光源1423,则刻度1421的部分看起来在发光。在光源1423中设置有红色、绿色、蓝色这3个种类,通过由微型计算机1061控制各个光源1423的亮度,能够调整从装饰环1420射出的光的颜色。即,能够使刻度1421以希望的颜色被视觉确认。

液晶面板1020具有可挠性布线板1021,形成于可挠性布线板1021的前端的端子1021a与安装有微型电脑(微型计算机1061)的电路基板1060连接。微型计算机1061具有中央处理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等,并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运算处理。从电路基板1060向液晶面板1020输出的图像信号经由可挠性布线板1021向液晶面板1020的电极发送。总而言之,在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显示的图像的内容由微型计算机1061控制。

电路基板1060从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设置于显示装置D的外部的电子控制装置获取各种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控制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内容。作为上述信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表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的信息、以及产生各种异常的主旨的信息。

如图2所示,壳体1010具有位于液晶面板1020的正面侧的护面板(facing plate)1011,在护面板1011形成有开口部1011a。由此,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中的位于开口部1011a的内侧的部分成为可视区域,该可视区域被护面板1011划分而确定。另外,液晶面板1020的外缘部分P1001(参照图2)被护面板1011覆盖隐藏。在壳体1010安装有从正面侧覆盖护面板1011的罩1012。罩1012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

若点亮背光灯1030的光源1034,则从扩散板1033的正面侧的面(发光面1033b)射出的光透过液晶面板1020,并经过开口部1011a以及罩1012向显示装置D的正面侧射出。由此,液晶面板1020被透射照明,从而显示于显示面1020a的图像被用户视觉确认。详细而言,根据向按照液晶面板1020中的每个像素配置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针对相应的像素的光的透射率(光透射性)产生变化。

例如,针对与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大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大。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白色。即,以扩散板1033的发光色被视觉确认。另一方面,针对与各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小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小。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黑色。

对于显示面1020a中的如上述那样透射率被设为较高的区域(特定像素区域G1010),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即装饰环1420、装饰凸起部件1430或者扩散板1033能够透过液晶面板1020而被视觉确认。具体而言,从背光灯1030射出的光中的被装饰凸起部件1430的镀覆部分反射的光、以及从装饰环1420的内周侧边缘1420a射出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1010而被用户视觉确认。并且,从光源1423射出并由刻度1421反射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1010而被视觉确认。并且,从背光灯1030中的位于装饰环1420的内周侧的部分射出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1010而被用户视觉确认为背景图像。

另一方面,在显示面1020a中的被控制为与特定像素区域G1010相比透射率较低的区域(其它像素区域G1020)中,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不能被视觉确认。换言之,从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1420或者装饰凸起部件1430朝向液晶面板1020的光由于不透过其它像素区域G1020,所以不被用户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3、图4以及图5所示的斜线不是剖面阴影线的含义,而是其它像素区域G1020、G1400或者像素区域G1410的范围的含义。

将透射率控制得越高,来自实体对象的光透过液晶面板1020的程度就越大,并且越清晰地视觉确认装饰凸起部件1430、内周侧边缘1420a以及刻度1421。另一方面,将透射率设得越低,来自装饰凸起部件1430、内周侧边缘1420a以及刻度1421的光透过液晶面板1020的程度就越小,并且视觉确认越模糊。

总而言之,通过控制基于液晶面板1020的透射率,能够在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参照图1以及图4)与实体对象不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参照图5)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也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视觉确认显示装置D。例如,能够根据基于液晶面板1020的透射率的程度来控制实体对象的清晰程度(模糊程度),因此通过调整该透射率,能够调整实体对象被模糊地视觉确认的程度。另外,能够使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1010的图像与实体对象重叠而被视觉确认。另外,通过将特定像素区域G1010中的与实体对象重叠的部分以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颜色显示,能够使人错以为实体对象为该显示颜色。

在图1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面1020a中的包括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的整体在内的区域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1010,将特定像素区域G1010的外侧整体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1020。在特定像素区域G1010中显示:指示刻度1421的指针图像G1014、表示与刻度1421对应的数值的数字图像G1013、以及阴影图像G1012。阴影图像G1012是以使雷达成像的方式表示指针的余像的图像。通过根据车速来控制指针图像G1014的显示位置,由指针图像G1014与刻度1421的组合来显示车速。

阴影图像G1012是对从指针图像G1014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延伸的阴影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由此,阴影图像G1012的显示位置也根据指针图像G1014的显示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指针图像G1014的旋转速度越快,则阴影图像G1012的旋转方向长度被设定得越长。

总而言之,在图1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1020的黑色图像作为背景,使扩散板1033、装饰环1420、装饰凸起部件1430、指针图像G1014、数字图像G1013以及阴影图像G1012组合而被视觉确认。另外,对于显示面1020a、实体对象、以及扩散板1033而言,视觉确认方向上的光路长度不同,因此产生由焦距的差异引起的视差。即,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显示面1020a的视觉确认方向里侧(背面侧),扩散板1033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实体对象的进一步里侧的位置。

在其它像素区域G102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其它像素区域G102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对方向指示器被操作的朝向进行显示的方向指示图像G1022以及对各种异常进行警告显示的警告图像G1023。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1020的所有图像、即方向指示图像G1022、警告图像G1023以及黑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为不透射(RGB全部断开)。另一方面,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1010的白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为全透射(RGB全部接通)。

在图4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面1020a中的包括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在内的区域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1300,将特定像素区域G1300的外侧整体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1400。在特定像素区域G1300中显示:表示电池电量剩余量的剩余电量图像G1320以及与装饰环1420相同的形状的环形图像G1301。通过显示为环形图像G1301以装饰凸起部件1430为中心旋转,使人错以为装饰环1420实际上在旋转。由此,使用户意识到处于充电中的主旨。

在其它像素区域G140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其它像素区域G140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1401。背景图像以及车速图像G1401被设定成透射率小于规定值。另一方面,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1300的环形图像G1301被设定成透射率在规定值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的例子中,由于将剩余电量图像G1320的透射率设定为小于规定值,所以装饰凸起部件1430不被视觉确认。由此,显示剩余电量图像G1320的区域是不使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的其它像素区域的一部分。

在图5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显示面1020a的整体被设定于以无法视觉确认实体对象的程度的低透射率显示的像素区域G1410。在像素区域G1410中,显示有被设定为小于规定值的低透射率的演示图像G1411。因此,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双方成为无法被用户视觉确认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是结束演示模式或者开始演示模式的一个例子。

图6所示的驱动电路1063安装于电路基板1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1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液晶面板1020所具有的前述的薄膜晶体管的驱动。电源电路1064安装于电路基板1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1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来控制针对背光灯1030所具有的光源1034的电力供给量。具体而言,控制针对光源1034的电力供给的接通和断开。

由安装于电路基板1060的微型计算机1061、存储器1062、输入处理电路、输出处理电路等构成控制装置1600。可以说该控制装置1600通过控制驱动电路1063来控制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图像,并通过控制电源电路1064来控制背光灯1030的接通和断开。

在存储器1062中存储有表示显示于液晶面板1020的各种图像的图像数据。微型计算机1061也作为根据车辆的状态来切换显示模式的切换装置1061a发挥功能。例如,若对点火开关(IGSW1601)进行接通操作,则接通针对背光灯1030的电力供给,使得液晶面板1020以不使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并显示演示图像的开始演示模式进行显示。在对IGSW1601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也使得液晶面板1020以不使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且显示演示图像的结束演示模式进行显示,然后断开针对背光灯1030的电力供给。

在开始演示模式结束后,在到IGSW1601被进行断开操作为止的期间,通常情况下,基于由传感器1602检测出的车速等物理量,以指示该物理量的方式控制指针图像G1014的显示位置。具体而言,以图1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显示液晶面板1020。该情况下,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布局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来变更。其中,其它像素区域G1020的透射率小于规定值。

在车载电池的电量剩余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用户请求进行显示的切换的情况等发生了满足规定的条件的事件时,切换为图4所例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在图4的例子中,为了不使装饰凸起部件1430被视觉确认,以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中的装饰凸起部件1430位于背面侧的部分为其它像素区域的方式进行显示控制。车速图像G1401被控制为表示由传感器1602检测出的车速的图像。另外,当发生了其它事件时,切换为图5所例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在图5的例子中,为了不使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双方被视觉确认,以显示面1020a的整个面为低透射率的方式进行显示控制。

图7是表示由微型计算机1061所具有的中央处理运算装置以规定周期重复执行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010中判定是否请求了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作为请求使实体对象被用户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的例子,列举出通过由指针图像G1014指示装饰环1420的刻度1421来显示物理量的情况,具体而言,列举出如图1所示显示车速的情况。另外,作为实体对象显示模式的具体例子,列举出如图4所示不使装饰凸起部件1430被视觉确认而使装饰环1420被视觉确认的情况。

另一方面,作为请求不使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双方被用户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的例子,列举出使显示于液晶面板1020的图像受到关注的情况。具体而言,列举出使显示装置D在启动时显示的开场图像(参照图5)、显示装置D在动作结束时显示的结束图像等受到关注的情况。

在步骤S1010中判定为非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1011中,执行使得液晶面板1020显示为如下而使全部的实体对象不被视觉确认的演示控制。即,在显示面1020a的整个面,显示透射率低至实体对象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图像。即,显示前述的背景图像以及演示图像G1411。在非显示模式中,无需使显示面1020a的整个面为低透射率,至少将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显示区域设为低透射率即可。

在步骤S1010中判定为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1012中,控制特定像素区域G1010的透射率,以使得液晶面板1020显示为如下而使全部的实体对象的至少一部分被视觉确认。特定像素区域G1010被设定为包括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另外,在特定像素区域G1010中,显示指针图像G1014、数字图像G1013以及阴影图像G1012。由此,通过由指针图像G1014指示刻度1421来显示车速等物理量。

在特定像素区域G1010中的不存在实体对象的区域并且不显示指针图像G1014、数字图像G1013以及阴影图像G1012的区域中,扩散板1033被视觉确认。若该区域的透射率为100%,则该情况下的扩散板1033被视觉确认为以光源1034的颜色进行面发光。即,以扩散板1033为背景,实体对象、指针图像G1014、数字图像G1013以及阴影图像G1012被视觉确认。对于其它像素区域G1020,控制为比特定像素区域G1010低的透射率。需要说明的是,执行步骤S1010的处理时的微型计算机1061相当于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与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对显示于液晶面板1020的图像进行装饰的装饰部件(实体对象)的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配置在液晶面板1020与背光灯1030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在将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1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1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部件与液晶面板1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整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1020上的图像的里侧视觉确认实体对象,进而在该实体对象的里侧视觉确认扩散板1033。因此,能够实现至少3层的图层显示,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特定像素区域G1010的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G1020高,因此容易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1010而视觉确认实体对象。另一方面,在其它像素区域G1020中,难以视觉确认存在于液晶面板1020的背面侧的物体(扩散板1033)。因此,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1010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实体对象吸引。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背光灯1030独立地具备对装饰环1420(装饰部件)进行照明的光源1423。因此,在因装饰环1420的刻度1421与显示于液晶面板1020的各种图像的视差而产生浮动感时,能够清晰地视觉确认刻度1421,因此能够加强视差来提高浮动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实体对象的刻度1421被指针图像G1014指示。因此,刻度1421在指针图像G1014的里侧被视觉确认,从而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并且,在刻度1421的里侧,构成指针图像G1014的背景的扩散板1033被视觉确认,因此能够提高纵深感。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以使其它像素区域G1020成为黑色图像的方式对液晶面板1020进行控制。因此,在其它像素区域G1020中,扩散板1033不再被视觉确认,并且特定像素区域G1010的亮度比其它像素区域G1020的亮度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的视觉吸引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装饰环1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1430双方为非显示的非显示模式(参照图5)与使装饰凸起部件1430为非显示并使装饰环1420显示的显示模式(参照图4)之间进行切换。这样,由于将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1020的背面侧,所以通过变更基于液晶面板1020的低亮度区域(其它区域),容易实现使所希望的实体对象为非显示。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以及图9所示,实体对象包括沿着显示面1020a的可视区域的外缘延伸的壁部件1400以及指针1040。可视区域的外缘由护面板1011的开口部1011a的壁面确定。壁部件1400是沿着上述外缘以环状延伸的圆柱形,并且是开口面积随着接近液晶面板1020而扩大的形状。指针1040位于壁部件1400的圆柱形内部。壁部件1400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

指针1040具有指针部1041与凸起部1042。指针部1041以及凸起部1042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一体形成。在凸起部1042固定有旋转轴1051。旋转轴1051插入配置于在导光板1031、反射板1032以及扩散板1033形成的贯通孔1031a、1032a、1033a,并通过电动马达1050旋转。电动马达1050安装于电路基板1060。通过由微型计算机1061对电动马达1050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指针1040的旋转位置。

壁部件1400的内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与凹凸对应地折射的光透过液晶面板1020而被视觉确认。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壁部件1400的内周面并列地形成有以环状延伸的4个凸部1401。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中的壁部件1400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被设定为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G1020高的特定像素区域G1100。因此,壁部件1400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1100而如图8所示被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在非显示模式中,使液晶面板1020中的与壁部件1400以及指针1040对置的位置的透射率降低,从而这些实体对象不被视觉确认。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1020的里侧视觉确认指针1040以及壁部件1400。由此,能够避免在将壁部件以及指针配置于液晶面板1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1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壁部件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作为实体对象的壁部件1400以及指针1040与液晶面板1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整体。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光灯1030(第一背光灯)与液晶面板1020之间配置有装饰板1440。装饰板1440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的板,在装饰板1440的规定区域设置有将光的透射遮挡的遮光区域P1050。图中的网点表示遮光区域P1050。例如,在装饰板1440中,将黑色等的具有不透光性的涂料涂覆于规定区域由此形成遮光区域P1050,未被涂覆的部分相当于透光区域P1050a、P1050b、P1051、P1052。

装饰板1440相对于背光灯1030平行地配置,若点亮光源1034,则装饰板1440被背光灯1030透射照明。而且,通过从正面侧(图10的上侧)观察从透光区域P1050a、P1050b、P1051、P1052射出的透射光,从正面侧视觉确认透光区域P1050a、P1050b、P1051、P1052的形状。例如,附图标记P1050a所示的透光区域形成为表示被仪表显示的物理量的数值、文字、符号等的形状。附图标记P1050b所示的透光区域形成为表示由后述的指针图像G1052a指示的刻度的形状(参照图12)。而且,装饰板1440中的透光区域P1050a、P1050b以及遮光区域P1050的部分相当于透过液晶面板1020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装饰部件)。

在装饰板1440与液晶面板1020之间,配置有从背面侧向液晶面板1020照射光的第二背光灯1300。第二背光灯1300构成为具有导光板1310以及第二光源1340。第二光源1340采用发光二极管并发出白色光,多个第二光源1340配置于与导光板1310的侧面1310a对置的位置。

导光板1310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为板形状。导光板1310配置在装饰板1440与液晶面板1020之间,并且相对于装饰板1440以及液晶面板1020平行地配置。导光板1310的背面与装饰板1440接触,导光板1310的表面与液晶面板1020分离。

在导光板1310的背面,形成有将引导至导光板1310的内部的光朝向液晶面板1020反射的反射面1310b。反射面1310b形成为进行漫反射而使光扩散的凹凸形状。例如,通过对导光板1310实施纹理加工(crimp processing)而形成反射面1310b。

由此,如图13所示,若点亮第二光源1340,则从第二光源1340射出的光在从导光板1310的侧面1310a入射后,被导光板1310的背面(反射面1310b)以及表面反射的同时在导光板1310的内部行进。然后,被反射面1310b漫反射后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板1310朝向液晶面板1020射出。由此,导光板1310的整体成为面发光的状态,对于液晶面板1020的整个面均匀且不均性较少的光从第二背光灯1300向液晶面板1020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光源1034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600的微型计算机1061控制。而且,第二光源1340也由上述微型计算机1061控制。对这些第二光源1340以及光源1034的动作进行控制时的微型计算机1061相当于“照明控制装置1061b”。照明控制装置1061b以在第二背光灯1300熄灭时点亮背光灯1030(参照图10)、在第二背光灯1300点亮时熄灭背光灯1030(参照图13)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下,将图10的显示模式称为双层显示模式,将图13的显示模式称为单层显示模式。

在双层显示模式中,使图11所示的显示图像显示于液晶面板1020,使由背光灯1030照明的装饰板1440与液晶面板1020上的显示图像进行组合而如图12所示被视觉确认。

在双层显示模式中,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中的、装饰板1440的遮光区域P1050以及透光区域P1050a、P1050b的部分(装饰部件)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相当于特定像素区域G1050。显示面1020a中的带有图11中的斜线的部分的像素区域、即装饰板1440的透光区域P1051、P1052的部分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相当于其它像素区域G1051、G1052。在双层显示模式中,控制装置1600以特定像素区域G1050与其它像素区域G1051、G1052相比光的透射率较高的方式控制液晶面板1020。

具体而言,在特定像素区域G1050中,使液晶面板1020的基于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的光的透射率为最大。由此,由背光灯1030透射照明的装饰板1440中的遮光区域P1050以及透光区域P1050a、P1050b的部分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1050而被视觉确认。

在其它像素区域G1051、G1052中,将从背光灯1030射出的光中的透过透光区域P1051、P1052而入射至液晶面板1020的光作为背光光源而进行液晶显示。在其它像素区域G1051中,各种数字、文字、符号、刻度等的图像与黑色的背景图像一同被显示。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1051的图像以装饰板1440的遮光区域P1050为背景而被视觉确认(参照图12)。

在其它像素区域G1052中,指针图像G1052a以及凸起图像G1052b与黑色的背景图像一同被显示。指针图像G1052a以指示通过装饰板1440的透光区域P1050b被视觉确认的刻度的方式,以凸起图像G1052b为中心被旋转显示。总而言之,使基于装饰板1440的透光区域P1050a、P1050b的刻度以及数字与液晶面板1020的其它像素区域G1052进行组合而被视觉确认为速度计以及转速计(参照图12)。这些测量器以装饰板1440的遮光区域P1050为背景而被视觉确认。

在透光区域P1052中的与遮光区域P1050相邻的部分,形成有透光率随着接近遮光区域P1050而逐渐降低的渐变区域P1052c。另外,控制装置1600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1020,即,在液晶面板1020中的与渐变区域P1052c对置的部分的像素区域G1052c中,使显示亮度随着接近遮光区域P1050而逐渐降低。

在从正前方观察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渐变区域P1052c的一部分与作为其它像素区域的像素区域G1052c重叠,渐变区域P1052c的一部分与特定像素区域G1050重叠。因此,渐变区域P1052c的一部分与像素区域G1052c被视觉确认为相邻,并且若视觉确认者移动头部而使视点位置移动,则看得见渐变区域P1052c的范围产生变化。

另外,在双层显示模式中,为了使装饰板1440的遮光区域P1050被视觉确认,需要设置将光的透射率设定为较高的特定像素区域G1050。换言之,在特定像素区域G1050中,背光灯1030的光被遮光区域P1050遮挡,因此导致光源缺失而无法进行液晶显示。

与此相对,在单层显示模式中,第二背光灯1300的光向液晶面板1020的整个面入射,因此能够对显示面1020a的整体进行液晶显示。需要说明的是,装饰板1440由于配置于第二背光灯1300的背面侧,所以不会被透射照明。另外,由于背光灯1030已熄灭,所以装饰板1440也不会被背光灯1030照明。由此,如图14所示,尽管装饰板1440存在于液晶面板1020的背面侧,但装饰板1440也不被视觉确认。

在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5相同,显示有以像素区域G1410为背景的演示图像G1411。其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面1020a的整体以不能视觉确认实体对象的程度的低透射率被显示。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设定为这样的透射率,即使将透射率设定得较高,装饰板1440(实体对象)如上述那样也不被视觉确认。

总而言之,通过控制第二背光灯1300以及背光灯1030的动作状态,能够在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双层显示模式)与实体对象不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单层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配置在液晶面板1020与装饰板1440(装饰部件)之间的第二背光灯1300,装饰板1440被背光灯1030透射照明。而且,第二背光灯1300具有导光板1310,该导光板1310形成有将引导至内部的光朝向液晶面板1020反射的反射面1310b。据此,利用背光灯1030对装饰板1440(实体对象)进行照明,能够透过导光板1310进行视觉确认。另外,利用第二背光灯1300对液晶面板1020进行照明,能够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使液晶面板1020进行全显示。

即,由于在背光灯1030与液晶面板1020之间存在装饰板1440(实体对象),所以若欲利用背光灯1030对液晶面板1020进行照明,则产生成为装饰板1440的阴影而无法充分地照明的部位。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液晶面板1020与装饰板1440之间具备第二背光灯1300,所以若利用第二背光灯1300对液晶面板1020进行照明,则不会产生上述阴影的部位。由此,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能够使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的整个面进行全显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装饰板1440形成透光区域P1051、P1052,在液晶面板1020中的与透光区域P1051、P1052对置的部分显示像素区域G1051、G1052。因此,能够将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1020组合而赋予纵深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照明控制装置1061b,该照明控制装置1061b以在第二背光灯1300熄灭时点亮背光灯1030、在第二背光灯1300点亮时熄灭背光灯1030的方式进行控制。据此,能够容易地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双层显示模式)与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单层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而且,由于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熄灭背光灯1030,所以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板1440具有使背光灯1030的光透过的透光区域P1050a、P1050b、P1051、P1052、以及将背光灯1030的光遮挡的遮光区域P1050。而且,在透光区域中的与遮光区域P1050相邻的部分,形成有透光率随着接近遮光区域P1050而逐渐变化的渐变区域P1052c。另一方面,对液晶面板1020以如下方式进行显示控制,即,在显示面1020a中的与渐变区域P1052c对置的部分的像素区域G1052c中,显示亮度随着接近遮光区域P1050而逐渐变化。据此,从视觉确认者看来,基于装饰板1440的渐变层与基于液晶面板1020的渐变层被视觉确认为在跟前侧与里侧重叠。而且,在视觉确认者移动头部的位置而改变视点位置来观察两个渐变层的边界的情况下,能够加强跟前侧与里侧的视差来进行视觉确认,能够加强立体感。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背光灯1300点亮时,熄灭背光灯1030。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背光灯1300点亮时,也点亮背光灯1030。其中,使背光灯1030的颜色与第二背光灯1300不同。

更详细而言,图16所示的照明控制装置1061c在第二背光灯1300熄灭时点亮背光灯1030。由此,使之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被背光灯1030照明的装饰板1440与液晶面板1020上的显示图像组合而被视觉确认。

另一方面,照明控制装置1061c在第二背光灯1300点亮时也点亮背光灯1030(参照图16)。第二背光灯1300的第二光源1340射出红色光,背光灯1030的光源1034射出白色光。结果,由光源1034发出的白色光透过装饰板1440的透光区域P1050a、P1050b、P1051、P1052,入射至液晶面板1020。另外,由第二光源1340发出的红色光从导光板1310的整个面入射至液晶面板1020。

因此,液晶面板1020中的与透光区域P1050a、P1050b、P1051、P1052对置的部分(淡红色部分)被白色光与红色光双方照明,除此以外的部分(红色部分)被红色光照明。即,液晶面板1020的整体成为带有红色的显示,特别是红色部分与淡红色部分相比以更鲜明的红色显示。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照明控制装置1061c,该照明控制装置1061c以在第二背光灯1300熄灭时以及点亮时的任一时都点亮背光灯1030的方式,控制背光灯1030以及第二背光灯1300的动作。据此,除了发挥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发挥以下的效果。即,对于显示装置中的以背光灯1030的颜色进行视觉确认的部分,能够通过背光灯1030的光来表现颜色。由此,与通过液晶面板1020的彩色滤色器来表现颜色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加鲜明的颜色来表现。

以上,对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则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优选背光灯1030的发光面1033b形成为比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大。据此,在使显示面1020a的整个面为低透射率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背光灯1030中的比发光面1033b靠外侧的部分P1002(参照图2)透过液晶面板1020被视觉确认之虞。由此,能够减少显示装置D的外观受损之虞。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刻度图像G1011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1010,但也可以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1020。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装饰环1420安装了光源1423,但也可以取消该光源1423。另外,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光源安装于指针1040,并利用该光源对指针1040进行照明。特定像素区域G1010、G1100、G1300可以被设定为使实体对象的整体可见,也可以被设定为使实体对象的一部分可见。

优选使特定像素区域G1010、G1100、G1300与其它像素区域G1020、G1400的边界为亮度逐渐变化的渐变显示的图像。

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体对象任意地进行组合并设置于显示装置D。例如,可以具备装饰环1420与指针1040双方,也可以将装饰凸起部件1430、壁部件1400任意地组合。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壁部件1400形成为环状,但壁部件1400并不限定于环状。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了实体对象,但也可以采用被着色的树脂。另外,也可以在背光灯1030所具有的反射板1032形成表示文字或者图形的印刷、凹部,并使反射板1032作为文字板发挥功能。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部件是环状的装饰环1420,但本公开所涉及的装饰部件并不限定于环状,例如也可以是沿指针图像G1014、指针1040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圆弧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1020的背景图像控制为黑色,但上述背景图像并不限定于黑色,只要是与特定像素区域G1010相比为低透射率,则可以任意地设定背景图像的颜色、亮度。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1020是全彩型,但也可以是单色型。另外,也可以不应用于具备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的矩阵型,而应用于具备规定形状的分段电极(segment electrode)并显示基于与其对应的像素的图像的分段式液晶面板。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被控制为:在液晶面板1020的显示面1020a中的装饰部件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亦即特定像素区域中,光的透射率与其它像素区域相比较高。而且,以使装饰部件的整体从特定像素区域目视可见的方式,控制特定像素区域的范围、光透射率。但当然也可以以使装饰部件局部地目视可见的方式,控制特定像素区域的范围、光透射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应用于在车辆的仪表板组装的显示装置D,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应用,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搭载在车辆的电子镜。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镜安装于前挡风玻璃、车门饰板,显示对映在镜子上的像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并显示车辆后方的影像。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搭载在车辆的显示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搭载于弹球盘、老虎机等游戏机等、家电产品的显示装置。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装饰板1440形成透光区域P1051、P1052,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时,背光灯1030的光能够向液晶面板1020入射。对此,也可以构成为在装饰板1440中的相当于透光区域P1051、P1052的部分形成贯通孔,背光灯1030的光能够经过该贯通孔向液晶面板1020入射。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渐变区域P1052c中,使透光率随着接近遮光区域P1050而逐渐降低。对此,也可以使透光率随着接近遮光区域P1050而逐渐上升。

(第五实施方式)

图17所示的显示装置D是组装于车辆的仪表板的车辆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D显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或者在产生各种异常的情况下显示其主旨,又或者显示演示图像。

如图18所示,显示装置D构成为主要具备壳体2010、液晶面板2020、背光灯2030、指针2040、电动马达2050、以及电路基板2060。壳体2010为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制,其将液晶面板2020、背光灯2030以及电路基板2060等收纳于内部来进行保持。

液晶面板2020是构成为具有保持有液晶的液晶层、配置于液晶层的两侧的一对电极、滤色器基板、以及一对偏光膜的TFT液晶面板。电极是将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组合而成的矩阵电极,其由按照每个像素设置的透明电极构成,施加于电极的电压由薄膜晶体管控制。滤色器基板具有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各滤色器按照每个像素(每个电极)来配置。另外,还具备对各像素进行接通和断开的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TFT)。偏光膜是通过使沿规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而将光的振动方向限制为规定方向的滤色器。一对偏光膜以振动方向错开90度的方式配置。

背光灯2030构成为具有导光板2031、反射板2032、扩散板2033以及光源2034(参照图19)。光源2034采用发光二极管而发出白色光,多个光源2034配置于与导光板2031的侧面对置的位置。从光源2034射出的光在从侧面向导光板2031入射后,被反射板2032反射的同时在导光板2031的内部行进,并从导光板2031的正面侧(图18的上侧)射出。从导光板2031射出的光被扩散板2033漫反射的同时进行透射。由此,扩散板2033的整体成为面发光的状态,对于液晶面板2020的整个面均匀且不均性较少的光从背光灯2030向液晶面板2020射出。

反射板2032紧贴地配置于导光板2031的背面侧,与此相对,扩散板2033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于导光板2031的正面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隔开该间隙。另外,液晶面板2020以隔开规定的间隙2040a的方式配置于扩散板2033的正面侧,在该间隙2040a配置有作为可动的实体对象的指针2040。

指针2040具有指针部2041与凸起部2042。指针部2041以及凸起部2042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一体形成。在凸起部2042固定有旋转轴2051。旋转轴2051插入配置于在导光板2031、反射板2032以及扩散板2033形成的贯通孔2031a、2032a、2033a,并通过电动马达2050旋转。电动马达2050安装于电路基板2060。通过由安装于电路基板2060的微型电脑(微型计算机2061)控制电动马达2050的驱动,控制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微型计算机2061具有中央处理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等,并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运算处理。

液晶面板2020具有可挠性布线板2021,形成于可挠性布线板2021的前端的端子2021a与电路基板2060连接。从电路基板2060向液晶面板2020输出的图像信号经由可挠性布线板2021向液晶面板2020的电极发送。总而言之,在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显示的图像的内容由微型计算机2061控制。

电路基板2060从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设置于显示装置D的外部的电子控制装置获取各种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控制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内容以及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作为上述信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表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的信息、以及产生各种异常的情况的主旨的信息。

如图18所示,壳体2010具有位于液晶面板2020的正面侧的护面板2011,在护面板2011形成有开口部2011a。由此,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中的位于开口部2011a的内侧的部分成为可视区域,该可视区域被护面板2011划分而确定。另外,液晶面板2020的外缘部分P2001(参照图18)被护面板2011覆盖隐藏。在壳体2010安装有从正面侧覆盖护面板2011的罩2012。罩2012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

若点亮背光灯2030的光源2034,则从背面侧向液晶面板2020照射光。详细而言,从扩散板2033的正面侧的面(发光面2033b)射出的光透过液晶面板2020,并经过开口部2011a以及罩2012向显示装置D的正面侧射出。由此,液晶面板2020被透射照明,从而显示于显示面2020a的图像被用户视觉确认。详细而言,根据向按照液晶面板2020中的每个像素配置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针对相应的像素的光的透射率(光透射性)产生变化。

例如,针对与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大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大。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白色。即,以扩散板2033的发光色被视觉确认。另一方面,针对与各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小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小。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黑色。

对于显示面2020a中的如上述那样透射率被控制为较高的区域(特定像素区域G2010),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即指针2040或者扩散板2033能够透过液晶面板2020被视觉确认。换言之,从背光灯2030射出的光(白色光)中的在指针2040处反射并朝向液晶面板2020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而被用户视觉确认。

另一方面,对于显示面2020a中的被控制为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相比透射率较低的区域(其它像素区域G2020),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不能被视觉确认。换言之,在指针2040处反射并朝向液晶面板2020的光由于不透过其它像素区域G2020,所以不被用户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图17、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斜线不是剖面阴影线的含义,而是其它像素区域G2020或者第二像素区域G2040的范围的含义。

使透射率越高,来自指针2040的反射光透过液晶面板2020的程度就越大,并且越清晰地视觉确认指针2040。另一方面,使透射率越低,来自指针2040的反射光透过液晶面板2020的程度就越小,越模糊地视觉确认指针2040。

总而言之,通过控制基于液晶面板2020的透射率,能够在指针2040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参照图17)与指针2040不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参照图20)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也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视觉确认显示装置D。即,能够根据基于液晶面板2020的透射率的程度来控制指针2040的清晰程度(模糊程度),因此通过调整该透射率,能够调整指针2040被模糊地视觉确认的程度。另外,能够使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图像与指针2040重叠来进行视觉确认。另外,通过将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中的与指针2040重叠的部分以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颜色显示,能够使人错以为指针2040为该显示颜色。

在图17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面2020a中的包括指针2040的旋转区域的整体的区域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2010,将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外侧整体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2020。在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中显示指针2040所指示的刻度图像G2011以及阴影图像G2012。通过根据车速来控制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由指针2040与刻度图像G2011的组合来显示车速。阴影图像G2012是对从指针部2041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延伸的阴影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由此,阴影图像G2012的显示位置也根据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指针2040的旋转速度越快,则阴影图像G2012的旋转方向长度被设定得越长。

总而言之,在图17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黑色图像作为背景,使扩散板2033、指针2040、刻度图像G2011以及阴影图像G2012组合而被视觉确认。另外,对于显示面2020a、指针2040、以及扩散板2033而言,视觉确认方向上的光路长度不同,因此产生由焦距的差异引起的视差。即,指针2040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显示面2020a的视觉确认方向里侧(背面侧),扩散板2033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指针2040的进一步里侧的位置。

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对方向指示器被操作的朝向进行显示的方向指示图像G2022以及对各种异常进行警告显示的警告图像G2023。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所有图像、即方向指示图像G2022、警告图像G2023以及黑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小于规定值。另一方面,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白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在规定值以上。

在图20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显示面2020a被划分为显示各种信息的第一像素区域G2030、以及作为第一像素区域G2030的外侧整体的区域的第二像素区域G2040。第二像素区域G2040被设定为透射率低至指针2040不被视觉确认的程度,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被控制为与第二像素区域G2040对应的位置。因此,指针2040不被用户视觉确认。

在第一像素区域G2030中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2031以及表示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的剩余电量图像G2032。第一像素区域G2030中的剩余电量图像G2032的背景部分以周期性地变化的方式被显示。例如,通过使背景图像以剩余电量图像G2032为中心旋转来表现处于充电中。

在第二像素区域G204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第二像素区域G204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对方向指示器被操作的朝向进行显示的方向指示图像G2041。

图21所示的驱动电路2063安装于电路基板2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2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液晶面板2020所具有的前述的薄膜晶体管的驱动。电源电路2064安装于电路基板2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2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来控制针对背光灯2030所具有的光源2034的电力供给量。具体而言,控制针对光源2034的电力供给的接通和断开。

由安装于电路基板2060的微型计算机2061、存储器2062、输入处理电路、输出处理电路等构成控制装置2600。可以说该控制装置2600通过控制驱动电路2063来控制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图像,并通过控制电源电路2064来控制背光灯2030的接通和断开。并且,控制装置2600通过控制电动马达2050来控制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

在存储器2062中存储有表示显示于液晶面板2020的各种图像的图像数据。微型计算机2061也作为根据车辆的状态来切换显示模式的切换装置2061a发挥功能。例如,若对点火开关(IGSW2601)进行接通操作,则接通针对背光灯2030的电力供给,使得液晶面板2020以不使指针2040被视觉确认并显示演示图像的开始演示模式进行显示。在对IGSW2601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也使得液晶面板2020以不使指针2040被视觉确认且显示演示图像的结束演示模式进行显示,然后断开针对背光灯2030的电力供给。

在开始演示模式结束后,在到IGSW2601被进行断开操作为止的期间,通常情况下,基于由传感器2602检测出的车速等物理量,以指示该物理量的方式控制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而且,以图17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显示液晶面板2020。该情况下,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图像内容能够变更为与用户的喜好相应的图像。其中,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透射率小于规定值。

在车载电池的电量剩余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用户请求进行显示的切换的情况等发生了满足规定的条件的事件时,从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切换为图20所例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在图20的例子中,以指针2040的一部分成为从与液晶面板2020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方式,控制指针2040的旋转位置。而且,为了不使指针2040被视觉确认,以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中的指针2040位于背面侧的部分成为第二像素区域G2040的方式进行显示控制。车速图像G2031被控制为表示由传感器2602检测出的车速的图像。

图22是表示由微型计算机2061所具有的中央处理运算装置以规定周期重复执行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010中判定是否请求了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作为请求使指针2040被用户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的例子,列举出通过由指针2040指示刻度来显示物理量的情况,具体而言,列举出如图17所示显示车速的情况。另一方面,作为请求不使指针2040被用户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的例子,列举出使显示于液晶面板2020的图像受到关注的情况。具体而言,列举出使图20所示的剩余电量图像G2032、显示装置D在启动时显示的开场图像、显示装置D在动作结束时显示的结束图像等受到关注的情况。

在步骤S2010中判定为非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2011中,如图20中的虚线所示执行使指针2040退避至第二像素区域G2040的背面侧的退避控制。之后,在步骤S2012中,执行使得液晶面板2020显示为如下而不使指针2040被视觉确认。即,在第二像素区域G2040中,显示透射率低至指针2040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图像。在第一像素区域G2030中,显示报告车速图像G2031、剩余电量图像G2032等物理量的图像。

在非显示模式下的第一像素区域G2030中,无需使透射率低至位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的物体亦即扩散板2033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例如,即便使第一像素区域G2030的透射率较高,指针2040由于已被进行退避控制所以不被视觉确认,而位于指针2040的背面侧的扩散板2033被视觉确认。假设透射率为100%,则该情况下的扩散板2033被视觉确认为以光源2034的颜色进行面发光。

在步骤S2010中判定为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2013中,如图17中所示,以使指针2040转动至与欲进行报告的物理量对应的旋转位置的方式控制电动马达2050。之后,在步骤S2014中,以如下方式控制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透射率,即,使得液晶面板2020显示为如下而使被进行转动控制的指针2040被视觉确认。特定像素区域G2010被设定为包括与指针2040的物理量对应的转动范围的整体。另外,在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中,显示刻度图像G2011以及阴影图像G2012。由此,通过由指针2040指示刻度图像G2011,显示车速等物理量。

在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中的不存在指针2040的区域并且不显示刻度图像G2011以及阴影图像G2012的区域中,扩散板2033被视觉确认。若该区域的透射率为100%,则该情况下的扩散板2033被视觉确认为以光源2034的颜色进行面发光。即,以扩散板2033为背景,指针2040、刻度图像G2011以及阴影图像G2012被视觉确认。对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控制为比特定像素区域G2010低的透射率。需要说明的是,执行步骤S2010的处理时的微型计算机2061相当于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与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2020与背光灯2030之间配置有指针2040(实体对象)。因此,能够避免在将指针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2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指针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作为实体对象的指针2040与液晶面板2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整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2020上的图像的里侧视觉确认指针2040,进而在该指针2040的里侧视觉确认扩散板2033。因此,能够实现至少3层的图层显示,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指针2040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G2020高,因此容易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而视觉确认指针2040。另一方面,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难以确认存在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的物体(扩散板2033)。因此,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被视觉确认的指针2040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指针2040吸引。即,能够提高针对指针2040的视觉吸引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600以其它像素区域G2020成为黑色图像的方式对液晶面板2020进行控制。因此,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扩散板2033不再被视觉确认,并且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亮度比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亮度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指针2040的视觉吸引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2020与背光灯2030之间具备使实体对象(指针2040)移动的致动器(电动马达2050)。据此,能够使实体对象的变化与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变化合为一体来进行多样显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体对象包括被致动器(电动马达2050)旋转驱动的指针2040,在液晶面板2020上,显示有由指针2040指示的多个刻度图像G2011。这里,若与本实施方式相反地将指针2040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正面侧,则需要使指针2040从显示面2020a离开相当于指针2040的凸起部2042的厚度的量。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指针2040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所以能够缩小视觉确认方向上的显示面2020a与指针部2041的间隔。由此,能够缩小刻度图像G2011与指针部2041的视线方向距离之差、即焦距之差(视差),从而提高指示任意的刻度图像G2011的可视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2020上,以使显示位置随着指针2040的旋转驱动而移动的方式,显示有表示指针2040的阴影的阴影图像G2012。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前述那样能够缩小显示面2020a与指针部2041的视差,因此在显示阴影图像G2012的情况下,能够缩小该阴影图像G2012与指针部2041的视差。由此,能够使阴影图像G2012看起来与实体对象紧密地联动,因此能够使人错以为就是实际的阴影,能够提高显示装置D的显示的真实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在使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透射率高至实体对象(指针2040)能够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与使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透射率低至实体对象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步骤S2010)。因此,通过切换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能够容易地实现使实体对象出现、消失的显示。

(第六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在特定像素区域G2010显示有数字图像G2013。数字图像G2013是表示与刻度图像G2011对应的数值的图像。而且,在数字图像G2013部分地与指针部2041重叠时,使数字图像G2013中的与指针部2041重叠的部分不显示。例如,图23所示的多个数字图像G2013中的表示“0”“40”“60”“80”“100”“120”“140”的数字图像与指针部2041不重叠,因此数字的整体被显示为数字图像。与此相对,表示“20”的数字图像部分地与指针部2041重叠,该重叠的部分不显示数字图像。

假设与本实施方式相反地也显示与指针部2041重叠的部分的数字图像,则由于指针2040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导致指针部2041中的与数字图像重叠的部分的可视性变差。由此,指针部2041指示多个刻度图像G2011的任意一个的可视性变差。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指针部2041中的与数字图像重叠的部分,使数字图像G2013部分地不显示,因此能够避免指针部2041的可视性恶化。

(第七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实体对象包括沿着显示面2020a的可视区域的外缘延伸的壁部件2400。可视区域的外缘由护面板2011的开口部2011a的壁面确定。壁部件2400是沿着上述外缘以环状延伸的圆柱形,并且是开口面积随着接近液晶面板2020而扩大的形状。指针部2041位于壁部件2400的圆柱形内部。壁部件2400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

壁部件2400的内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与凹凸对应地折射的光透过液晶面板2020而被视觉确认。具体而言,如图25所示,在壁部件2400的内周面并列地形成有以环状延伸的4个凸部2401。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中的壁部件2400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像素区域被设定为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G2020高的特定像素区域G2100。因此,壁部件2400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100而如图24所示被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0所示的非显示模式中,壁部件2400位于第二像素区域G2040的背面侧,壁部件2400不被视觉确认。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2020的里侧,壁部件2400与指针2040一同被视觉确认。由此,能够避免在将壁部件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2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壁部件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作为实体对象的壁部件2400与液晶面板2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整体。

(第八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指针2040作为实体对象而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图28所示,取消作为实体对象的指针,由液晶面板2020的图像(指针图像G2014)来表现指针。而且,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作为实体对象而配置于背光灯2030与液晶面板2020的间隙2040a。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以与扩散板2033的正面侧的面接触的状态被固定。

装饰凸起部件2430是以朝向液晶面板2020的侧凸出的朝向配置的圆锥形状,并且是在圆锥面实施了镀覆的树脂制。该镀覆以与指针图像G2014相同的颜色进行反射着色。例如,以从装饰环2420的内周侧边缘2420a射出的LED红色光进行反射着色。装饰凸起部件2430配置于装饰环2420的中央。

装饰环2420是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的环状(环形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环2420是圆环状。装饰环2420是从与扩散板2033接触的接触面向正面侧鼓起的形状。在装饰环2420的正面侧的面形成有多个槽,这些槽是沿装饰环2420的径向延伸的条纹状,并作为指针图像G2014所指示的刻度2421发挥功能。

在装饰环2420设置有导光部2422,装饰环2420以及导光部2422通过树脂一体形成。在导光部2422的侧面安装有使用发光二极管的光源2423。从光源2423射出的光在从导光部2422的侧面入射后,在导光部2422以及装饰环2420的内部行进,并被形成刻度2421的槽反射,从装饰环2420的正面侧(图27的上侧)射出。被刻度2421反射的光透过液晶面板2020的特定像素区域G2010而被用户视觉确认。

因此,若点亮光源2423,则刻度2421的部分看起来在发光。在光源2423中设置有红色、绿色、蓝色这3个种类,通过由微型计算机2061控制各个光源2423的亮度,能够调整从装饰环2420射出的光的颜色。即,能够使刻度2421以希望的颜色被视觉确认。

对于显示面2020a中的透射率被控制为较高的区域(特定像素区域G2010),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即装饰环2420、装饰凸起部件2430或者扩散板2033能够透过液晶面板2020被视觉确认。换言之,从背光灯2030射出的光(白色光)中的、被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反射或者折射而朝向液晶面板2020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而被用户视觉确认。具体而言,从背光灯2030射出的光中的被装饰凸起部件2430的镀覆部分反射的光以及从装饰环2420的内周侧边缘2420a射出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被视觉确认。并且,从光源2423射出并被刻度2421反射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被视觉确认。并且,从背光灯2030中的位于装饰环2420的内周侧的部分射出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而被视觉确认为背景图像。

另一方面,在显示面2020a中的透射率被控制为较低的区域(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不能被视觉确认。换言之,被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反射或者折射而朝向液晶面板2020的光由于不透过其它像素区域G2020,所以不被用户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图26、图28、图29以及图30所示的斜线不是剖面阴影线的含义,而是透射率被设定为低至小于规定值的像素区域的范围的含义。

使透射率越高,来自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的光透过液晶面板2020的程度就越大,并且越清晰地视觉确认装饰凸起部件2430、内周侧边缘2420a以及刻度2421。另一方面,使透射率越小,来自装饰凸起部件2430、内周侧边缘2420a以及刻度2421的光透过液晶面板2020的程度就越小,视觉确认也模糊。

总而言之,通过控制基于液晶面板2020的透射率,能够在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参照图26、图29)与实体对象不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参照图30)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也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视觉确认显示装置D。即,能够根据基于液晶面板2020的透射率的程度来控制指针2040的清晰程度(模糊程度)。通过调整透射率,能够调整实体对象被模糊地视觉确认的程度。能够使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图像与实体对象重叠而被视觉确认。通过将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中的与实体对象重叠的部分以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颜色显示,能够使人错以为实体对象为该显示颜色。

在图26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面2020a中的包括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的整体的区域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2010,将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外侧整体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2020。在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中显示:指示刻度2421的指针图像G2014、表示刻度2421的物理量的数字图像G2013以及阴影图像G2012。阴影图像G2012是以使雷达成像的方式表示指针的余像的图像。通过根据车速使指针图像G2014的显示位置旋转,由指针图像G2014与刻度2421的组合来显示车速。

指针图像G2014是从装饰凸起部件2430沿径向延伸的形状的图像,其以装饰凸起部件2430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显示。由此,使人错以为由指针图像G2014显示的指针与装饰凸起部件2430成为一体并旋转。阴影图像G2012是对从指针图像G2014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延伸的阴影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由此,阴影图像G2012的显示位置也根据指针图像的旋转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指针图像G2014的旋转速度越快,则阴影图像G2012的旋转方向长度被设定得越长。

总而言之,在图26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以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黑色图像为背景,使扩散板2033、装饰环2420、装饰凸起部件2430、指针图像G2014、数字图像G2013以及阴影图像G2012组合而被视觉确认。另外,对于显示面2020a、实体对象、以及扩散板2033而言,视觉确认方向上的光路长度不同,因此产生由焦距的差异引起的视差。即,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显示面2020a的视觉确认方向里侧(背面侧),扩散板2033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实体对象的进一步里侧的位置。

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对方向指示器被操作的朝向进行显示的方向指示图像G2022以及对各种异常进行警告显示的警告图像G2023。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所有图像、即方向指示图像G2022、警告图像G2023以及黑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为不透射(RGB全部断开)。另一方面,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白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为全透射(RGB全部接通)。

在图29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面2020a中的包括装饰环2420的区域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2300,将特定像素区域G2300的外侧整体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2400。在特定像素区域G2300中显示表示电池电量剩余量的剩余电量图像G2320以及与装饰环2420相同的形状的环形图像G2301。通过显示为环形图像G2301以装饰凸起部件2430为中心旋转,使人错以为装饰环2420实际上在旋转。由此,使用户意识到处于充电中的主旨。

在其它像素区域G240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其它像素区域G240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2401。背景图像以及车速图像G2401被设定成透射率小于规定值。另一方面,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2300的环形图像G2301被设定成透射率在规定值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9的例子中,由于将剩余电量图像G2320的透射率设定为小于规定值,所以装饰凸起部件2430不被视觉确认。由此,显示剩余电量图像G2320的区域是不使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的其它像素区域的一部分。

在图30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显示面2020a的整体被设定于以无法视觉确认实体对象的程度的低透射率显示的像素区域G2410。在像素区域G2410中,显示有被设定为小于规定值的低透射率的演示图像G2411。因此,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双方不被用户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图30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是结束演示模式或者开始演示模式的一个例子。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2020与背光灯2030之间配置有装饰环2420(实体对象)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实体对象)。因此,能够避免在将这些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2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与液晶面板2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整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在液晶面板2020上的图像的里侧视觉确认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进而在其里侧视觉确认扩散板2033。因此,能够实现至少3层的图层显示,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G2020高,因此容易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而视觉确认实体对象。另一方面,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难以视觉确认存在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的物体(扩散板2033)。因此,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2010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实体对象吸引。即,能够提高针对实体对象的视觉吸引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背光灯2030独立地具备对装饰环2420(装饰部件)进行照明的光源2423。因此,在因装饰环2420的刻度2421与液晶面板2020所显示的各种图像的视差而产生浮动感时,能够清晰地视觉确认刻度2421,由此能够加强视差而提高浮动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实体对象的刻度2421被指针图像G2014指示。因此,刻度2421在指针图像G2014的里侧被视觉确认,从而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并且,在刻度2421的里侧,构成指针图像G2014的背景的扩散板2033被视觉确认,因此能够提高纵深感。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其它像素区域G2020成为黑色图像的方式对液晶面板2020进行控制。因此,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扩散板2033不再被视觉确认,并且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亮度比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亮度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的视觉吸引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双方为非显示的非显示模式(参照图30)与使装饰凸起部件2430为非显示且使装饰环2420显示的显示模式(参照图29)之间进行切换。这样,由于将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所以通过变更基于液晶面板2020的低亮度区域(其它区域),能够容易实现使所希望的实体对象为非显示。

(第九实施方式)

在图26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中,装饰环2420固定设置于规定位置。与此相对,在图31~图3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致动器(电动马达2424)使装饰环2420可动。具体而言,如图33所示,将电动马达2424的旋转轴安装于在装饰环2420安装的托架2425。若对电动马达2424的旋转轴进行旋转驱动,则托架2425旋转,由此装饰环2420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取消图28所示的装饰凸起部件2430(参照图32),使对装饰凸起部件2430进行模拟所得的凸起图像G2015显示于液晶面板2020(参照图31)。由此,避免装饰凸起部件2430与旋转的装饰环2420产生干扰。

图21所示的控制装置2600控制电动马达2424,由此装饰环2420在与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对置的位置(参照图34)和从对置位置偏离的位置(参照图35)之间往复移动。托架2425与光源2423一同配置于从与显示面2020a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参照图34、图35)。因此,托架2425、电动马达2424以及光源2423隐藏配置于仪表板的后表面侧,因此如图31所示不会被视觉确认。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如前述那样将壳体2010组装于仪表板,但在图31中,省略了存在于壳体2010的周围的仪表板的图示。另外,在图34以及图35中,图示了从仪表板取下了显示装置D的状态。

在图34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位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装饰环2420的一部分透过液晶面板2020被视觉确认。另一方面,在图35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装饰环2420被第二像素区域G2040隐藏而不再被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装饰环2420可动,装饰环2420中的存在于与显示面2020a对置的位置的部分的面积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比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时减少。

在图31以及图34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面2020a中的包括装饰环2420的区域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2010,将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外侧整体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2020。在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中显示:指示刻度2421的指针图像G2014、表示刻度2421的物理量的数字图像G2013、阴影图像G2012以及凸起图像G2015。在该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黑色图像作为背景,使扩散板2033、装饰环2420、指针图像G2014、数字图像G2013、阴影图像G2012以及凸起图像G2015组合而被视觉确认。

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其它像素区域G202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对方向指示器被操作的朝向进行显示的方向指示图像G2022以及对各种异常进行警告显示的警告图像G2023。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小于规定值。另一方面,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的白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在规定值以上。

在图35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显示面2020a被划分为第一像素区域G2030以及第一像素区域G2030的外侧整体的区域亦即第二像素区域G2040。第二像素区域G2040被设定为透射率低至装饰环2420不被视觉确认的程度,装饰环2420的旋转位置被控制为与第一像素区域G2030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详细而言,装饰环2420的一部分存在于与第二像素区域G2040对置的位置,除此以外的部分存在于与显示面2020a对置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因此,装饰环2420不被用户视觉确认。另外,在第二像素区域G2040中,以黑色的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方向指示图像G2041。

在第一像素区域G2030中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2031以及表示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的剩余电量图像G2032。表示这些车速图像G2031以及剩余电量图像G2032的背景的第一像素区域G2030的背景图像被设定为与第二像素区域G2040的背景图像相比较高的透射率。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2020与背光灯2030之间配置有装饰环2420(实体对象)。因此,能够避免将该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2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2420与液晶面板2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整体。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所有实体对象即装饰环2420以及装饰凸起部件2430双方为非显示的非显示模式(参照图30)与使一部分的实体对象即装饰凸起部件2430为非显示的非显示模式(参照图29)之间进行切换。这样,由于将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2020的背面侧,所以通过变更基于液晶面板2020的低亮度区域(其它区域),能够实现使所希望的实体对象为非显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动马达2424使实体对象相对于显示面2020a平行地移动。因此,既能够避免使显示装置D在视觉确认方向上大型化,同时能够使实体对象可动。另外,电动马达2424使实体对象在与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对置的位置和从该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因此,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能够缩小实体对象中的与显示面2020a对置的部分的面积。由此,能够缩小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第二像素区域G2040、即用于隐藏实体对象的像素区域的面积。因此,能够缩小要求低亮度的面积,能够提高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自由度。

(第十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使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2420旋转移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装饰环2440不改变朝向地相对于显示面2020a平行移动。而且,通过使多个分割片2441、2442、2443、2444平行移动,在以下说明的图36所示的合体模式与图37所示的分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合体模式中,使多个分割片2441~2444以组合形成一个装饰环2440的方式移动。在液晶面板2020中的与装饰环2440对置的部分,显示有装饰环图像G2050。在装饰环图像G2050的外侧部分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2051以及表示燃料余量的燃料余量图像G2052。在装饰环图像G2050的内侧部分显示有:指针图像G2053、刻度图像G2054以及数值图像G2055。

在合体模式中,液晶面板2020中的显示装饰环图像G2050的区域相当于“特定像素区域”。不显示上述各图像G2050~G2055的区域相当于显示背景图像的“其它像素区域”。即,装饰环图像G2050显示于与装饰环2440重叠的位置,并且被设定为光的透射率与上述背景图像相比较高。因此,装饰环2440透过液晶面板2020被视觉确认。因此,装饰环图像G2050与装饰环2440重叠而被视觉确认,能够使人错以为装饰环2440是以装饰环图像G2050的颜色等形成的实体对象。

在分离模式中,将多个分割片2441~2444分离地配置。分割片2441~2444分别对以下说明的各个指针图像G2063以及刻度图像G2064进行装饰。位于液晶面板2020的4个角的4组指针图像G2063以及刻度图像G2064分别显示燃料余量、发动机转速、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以及油耗指标。在液晶面板2020的中央部分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2061。

在分离模式中,液晶面板2020中的显示装饰环图像G2060的区域相当于“特定像素区域”,不显示上述各图像G2060~G2064的区域是背景图像,并且相当于“其它像素区域”。即,装饰环图像G2060被设定为光的透射率与上述背景图像相比较高,分割片2441~2444透过液晶面板2020被视觉确认。因此,装饰环图像G2060与分割片2441~2444重叠而被视觉确认,能够使人错以为分割片2441~2444是以装饰环图像G2060的颜色等形成的实体对象。

总而言之,可以说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2020,即,在合体模式与分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而使分割片2441~2444移动,并随着该移动而变更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或者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将装饰环2420的旋转移动范围扩大至显示面2020a的外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割片2441~2444的移动范围限制为与显示面2020a对置的范围(内侧)。

以上,即使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装饰环2440平行移动的情况下,也发挥与上述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将装饰环2440分离成多个分割片2441~2444并使其移动,因此与使装饰环2420旋转的情况相比,提高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的自由度。由此,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以及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的任一模式下,都能够提高显示内容的自由度。

(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十实施方式中,使多个分割片2441~2444不改变朝向地平行移动。与此相对,在图3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装饰环2450的多个分割片2451、2452、2453、2454构成为以多个旋转轴2450a、2450b的每一个为中心旋转。图38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使多个分割片2451~2454以组合形成一个装饰环2450的方式移动的合体模式。

在合体模式以及分离模式中,液晶面板2020中的显示装饰环图像G2070、G2071的区域相当于“特定像素区域”。不显示装饰环图像G2070、G2071的区域相当于显示背景图像的“其它像素区域”。即,装饰环图像G2070、G2071被设定为光的透射率与上述背景图像相比较高,装饰环2450或者分割片2451~2454透过液晶面板2020被视觉确认。因此,装饰环图像G2070、G2071与分割片2451~2454重叠而被视觉确认,能够使人错以为装饰环2450是以装饰环图像G2070、G2071的颜色等形成的实体对象。

总而言之,可以说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2020,即,在合体模式与分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而使分割片2451~2454移动,并随着该移动而变更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或者形状。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装饰环2440分离成多个分割片2451~2454并使其移动,因此与不进行分离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提高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的自由度。另外,与使各个分割片2441~2444平行移动的上述第十实施方式相比,根据使分割片2451~2454旋转的本实施方式的构造,能够将使分割片2451~2454旋转的机构形成得简单且小型。

(第十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9、图40以及图41所示,相对于液晶面板2020在背光灯2030相反的侧(正面侧),具备被旋转驱动的指针2070。指针2070具有指示部2071以及罩部2072。在壳体2010形成有在相对于视觉确认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凹入的凹部2010a。在凹部2010a配置有安装有马达2081以及光源2082的基板2080。基板2080与电路基板2060连接,马达2081以及光源2082的动作由微型计算机2061控制。基板2080支承于壳体2010,马达2081支承于基板2080,指针2070支承于马达2081。

在指示部2071的旋转中心部分固定有马达2081的旋转轴2081a,若马达2081驱动,则指示部2071与罩部2072一同沿着显示面2020a旋转。光源2082例如是发光二极管,从光源2082射出的光从指示部2071的入射面2071a向指示部2071的内部入射。指示部2071是具有导光性的树脂制,向内部入射的光被反射面2071b反射,并从指示部2071的旋转中心部分朝向前端部分行进。

指示部2071中的背面侧的面作为反射面2071c发挥功能。例如,通过实施纹理加工而形成反射面2071c。或者,通过涂覆白色的涂料而形成反射面2071c。在被反射面2071b反射后,被反射面2071c反射的同时在指示部2071的内部行进的光从指示部2071的跟前侧(视觉确认者侧)的面亦即射出面2071d射出。由此,指示部2071被光源2082的光透射照明,射出面2071d的整体被视觉确认为发光。

指示部2071的旋转中心部分并且形成旋转轴2081a以及入射面2071a的部分从其跟前侧被罩部2072覆盖。罩部2072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或者,在罩部2072的表面涂覆有遮光涂料。罩部2072从其跟前侧被壳体2010覆盖。壳体2010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因此指针2070中的罩部2072被壳体2010覆盖而隐藏为无法被视觉确认。

如图39所示,当使液晶面板2020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使指针2070在指针2070指示刻度2421的范围(显示范围)内旋转。换言之,使指针2070在指针2070看起来与显示面2020a重叠的范围、即开口部2011a的内侧的范围内旋转。当使液晶面板2020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显示的情况下,如图39的点划线所示,使指针2070旋转并收纳在指针2070不与显示面2020a重叠的范围(非显示范围)、即开口部2011a的外侧的范围内。由此,指针2070的整体被壳体2010覆盖而不会被视觉确认。

总而言之,指针2070的旋转范围包括通过指示刻度而显示物理量的显示范围以及与显示范围不同的非显示范围。而且,壳体2010中的将处于非显示范围的指针2070覆盖并隐藏的部分相当于隐藏部件2010b。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装饰环2420配置在液晶面板2020与背光灯2030之间,指针2070相对于液晶面板2020配置于背光灯2030的相反侧(跟前侧)亦即液晶面板2020的目视侧。另外,构成为具备对指针2070进行照明的光源2082。因此,指针2070直接被视觉确认者视觉确认,因此提高指针2070的可视性。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液晶面板2020与背光灯2030之间配置指针以外的实体对象,能够使显示装置D为具有纵深的外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指针2070的旋转范围包括通过指示刻度而显示物理量的显示范围以及与该显示范围不同的非显示范围。而且,具备将处于非显示范围的指针2070覆盖并隐藏的隐藏部件2010b。因此,若使指针2070在作为隐藏部件2010b的背面的非显示范围内旋转移动,则能够避免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的一部分被指针2070遮挡而看不到的情况。具体而言,当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使指针2070旋转并收纳在非显示范围内,指针2070的整体被壳体2010覆盖而不被视觉确认。因此,能够避免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的一部分被指针2070遮挡而看不到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2020组合而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整体。

(第十三实施方式)

在图4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指针照明用的光源2091。光源2091安装于基板2090,基板2090与电路基板2060连接,光源2091的动作由微型计算机2061控制。在壳体2010形成有在相对于视觉确认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凹入的凹部2010c。在凹部2010c配置有安装有光源2091的基板2090。

光源2091沿着指针2040的旋转轨迹以环状配置有多个。具体而言,光源2091以及安装有该光源2091的基板2090在指针2040的旋转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指针照明用的光源2091,所以即使在背光灯2030与液晶面板2020之间配置有指针2040,也提高指针2040的可视性。

以上,对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则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优选背光灯2030的发光面2033b形成为比液晶面板2020的显示面2020a大。据此,在使显示面2020a的整个面为低透射率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背光灯2030中的比发光面2033b靠外侧的部分P2002(参照图18)透过液晶面板2020被视觉确认之虞。由此,能够减少显示装置D的外观受损之虞。

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将使指针2040旋转的旋转轴2051以及电动马达2050固定于规定位置。与此相对,也可以将旋转轴2051以及电动马达2050构成为能够与指针2040一同移动。

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刻度图像G2011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但也可以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

在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数字图像G2013中的与指针2040重叠的部分为非显示。与此相同地,针对刻度图像G2011,也可以使与指针2040重叠的部分为非显示。

在图28以及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装饰环2420安装了光源2423,但也可以取消该光源2423。另外,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光源安装于指针2040,并利用该光源对指针2040进行照明。

特定像素区域G2010、G2100、G2300也可以被设定为使实体对象的整体可见,也可以被设定为使实体对象的一部分可见。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如图30所例示的那样,也可以切换为实体对象的整体不可见的显示模式。

优选使特定像素区域G2010、G2100、G2300、G2050、G2060、G2070、G2071与其它像素区域G2020、G2400的边界为亮度逐渐变化的渐变显示的图像。

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体对象任意地进行组合并设置于显示装置D。例如,可以具备装饰环2420、2440、2450与指针2040双方,也可以将装饰凸起部件2430、壁部件2400任意地组合。

在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壁部件2400形成为环状,但壁部件2400并不限定于环状。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由透明的树脂形成了实体对象,但也可以采用被着色的树脂。另外,也可以在背光灯2030所具有的反射板2032,形成表示文字或者图形的印刷、凹部,并使反射板2032作为文字板发挥功能。

上述第四以及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部件是环状的装饰环2420,但本公开所涉及的装饰部件并不限定于环状,例如也可以是沿指针图像G2014、指针2040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圆弧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2020的背景图像控制为黑色,但上述背景图像并不限定于黑色,只要是与特定像素区域G2010相比为低透射率,则可以任意地设定背景图像的颜色、亮度。

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将指针2040的可动范围整体设定于特定像素区域G2010。与此相对,也可以将可动范围整体中的存在指针2040的部分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2010,将虽为可动范围但不存在指针2040的部分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2020并使其为低透射率。

在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将指针2040旋转控制为从与显示面2020a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时,使指针2040的一部分处于偏离的位置。与此相对,也可以使指针2040的整体处于偏离的位置。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2020为全彩型,但也可以是单色型。另外,也能够不应用于具备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的矩阵型,而应用于具备规定形状的分段电极并显示基于与其对应的像素的图像的分段式液晶面板。

在上述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从指针2040的视觉确认者侧照射光源2091的光来进行照明,但也可以将光源2091的光引导至指针2040内部来进行透射照明。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应用于在车辆的仪表板组装的显示装置D,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应用,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搭载在车辆的电子镜。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镜安装于前挡风玻璃、车门饰板,显示对映在镜子上的像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并显示车辆后方的影像。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搭载在车辆的显示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搭载于弹球盘、老虎机等游戏机等、家电产品的显示装置。

(第十四实施方式)

图43所示的显示装置D是组装于车辆的仪表板的车辆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D显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或者在产生各种异常的情况下显示其主旨,又或者或显示演示图像。

如图44所示,显示装置D构成为主要具备壳体3010、液晶面板3020、背光灯3030、指针3040、电动马达3040m、显示对象3050、电路基板3060以及虚像显示单元3070等。壳体3010是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制,其将液晶面板3020、背光灯3030、电路基板3060以及虚像显示单元3070等收纳于内部来进行保持。在壳体3010安装有从正面侧覆盖内部的收纳物的罩(未图示)。该罩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

液晶面板3020是构成为具有保持有液晶的液晶层、配置于液晶层的两侧的一对电极、滤色器基板、以及一对偏光膜的TFT液晶面板。电极是将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组合而成的矩阵电极,其由按照每个像素设置的透明电极构成,施加于电极的电压由薄膜晶体管控制。滤色器基板具有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各滤色器按照每个像素(每个电极)来配置。另外,具备对各像素进行接通和断开的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TFT)。偏光膜是通过使沿规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而将光的振动方向限制为规定方向的滤色器。一对偏光膜以振动方向错开90度的方式配置。

背光灯3030构成为具有导光板3031、反射板3032、扩散板3033以及光源3034(参照图45)。光源3034采用发光二极管而发出白色光,多个光源3034配置于与导光板3031的侧面对置的位置。从光源3034射出的光在从侧面向导光板3031入射后,被反射板3032反射的同时在导光板3031的内部行进,并从导光板3031的正面侧(图44的右侧)射出。从导光板3031射出的光边被扩散板3033漫反射的同时进行透射。由此,扩散板3033的整体成为面发光的状态,对于液晶面板3020的整个面均匀且不均性较少的光从背光灯3030向液晶面板3020射出。

反射板3032紧贴地配置于导光板3031的背面侧(图44的左侧),与此相对,扩散板3033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于导光板3031的正面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隔开该间隙。另外,液晶面板3020以隔开规定的间隙3040a的方式配置于扩散板3033的正面侧。在该间隙3040a配置有作为可动的实体对象的指针3040以及作为不可动的实体对象的显示对象3050。另外,背光灯3030相对于图4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视觉确认方向)平行地配置,与此相对,液晶面板3020相对于视觉确认方向以规定角度(例如45度)倾斜地配置。

指针3040具有指针部3041与凸起部3042。指针部3041以及凸起部3042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一体形成。在凸起部3042固定有旋转轴3041m。旋转轴3041m插入配置于在导光板3031、反射板3032以及扩散板3033形成的贯通孔3031a、3032a、3033a,并通过电动马达3040m旋转。电动马达3040m安装于电路基板3060。通过由安装于电路基板3060的微型电脑(微型计算机3061)控制电动马达3040m的驱动,控制指针3040的旋转位置。微型计算机3061具有中央处理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等,并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运算处理。

液晶面板3020具有可挠性布线板3021,形成于可挠性布线板3021的前端的端子3021a与电路基板3060连接。从电路基板3060向液晶面板3020输出的图像信号经由可挠性布线板3021而向液晶面板3020的电极发送。总而言之,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的内容由微型计算机3061控制。

如图44以及图45所示,虚像显示单元3070具有:具有导光板3071、反射板3072以及扩散板3073的虚像用背光灯、以及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虚像显示单元3070在液晶面板3020的正面侧,以与视觉确认方向平行的朝向配置。换言之,液晶面板3020与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所成的角度θ1为45度,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与背光灯3030所成的角度θ2为90度(参照图45)。

虚像显示单元3070收纳固定于位于壳体3010的上部的收纳部3011(参照图44)。另外,在收纳部3011形成有从正面侧覆盖虚像显示单元3070的隐藏部3011a。虚像显示单元3070被隐藏部3011a覆盖而以不被视觉确认的方式配置。

电路基板3060从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设置于显示装置D的外部的电子控制装置获取各种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控制液晶面板3020和虚像显示单元3070的显示内容以及指针3040的旋转位置。作为上述信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表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的信息、以及产生各种异常的主旨的信息。

若点亮背光灯3030的光源3034,则从背面侧向液晶面板3020照射光。详细而言,从扩散板3033的正面侧的面(发光面3033b)射出的光透过液晶面板3020,并经过罩向显示装置D的正面侧射出。由此,液晶面板3020被透射照明,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被用户视觉确认。详细而言,根据向按照液晶面板3020的每个像素配置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针对相应的像素的光的透射率(光透射性)产生变化。

例如,针对与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大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大。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白色。即,以扩散板3033的发光色被视觉确认。另一方面,针对与各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小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小。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黑色。

对于液晶面板3020的显示区域中的如上述那样透射率被控制为较高的区域(透光像素区域),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即指针3040、显示对象3050或者扩散板3033能够透过液晶面板3020而被视觉确认。换言之,从背光灯3030射出的光(白色光)中的、在是指针3040或者显示对象3050的实体对象处反射并朝向液晶面板3020的光透过透光像素区域而被用户视觉确认。

另一方面,对于液晶面板3020的显示区域中的被控制为与透光像素区域相比透射率较低的区域(不透光像素区域),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不能被视觉确认。换言之,在实体对象处反射并朝向液晶面板3020的光由于不透过不透光像素区域,所以不被用户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3所示的例子中,液晶面板3020的显示区域中的与指针3040的旋转范围以及显示对象3050对置的部分被设定为透光像素区域,除此以外的区域被设定为不透光像素区域。

使透射率越高,来自实体对象的反射光透过液晶面板3020的程度就越大,并且越清晰地视觉确认实体对象。另一方面,使透射率越低,来自实体对象的反射光透过液晶面板3020的程度就越小,并且越模糊地视觉确认实体对象。

总而言之,通过控制基于液晶面板3020的透射率,能够在实体对象能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参照图43)与实体对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不能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参照图50)之间进行切换。在图50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的例子中,液晶面板3020的显示区域中的与显示对象3050对置的部分被设定为透光像素区域,除此以外的区域被设定为不透光像素区域。由此,指针3040不能被视觉确认,但显示对象3050能被视觉确认。

若点亮虚像显示单元3070所具有的背光灯的光源3075(参照图46),则从背面侧向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照射光,该照射光透过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而成为显示光。详细而言,与液晶面板3020相同,根据向按照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的每个像素配置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调整针对相应的像素的光的透射率而生成显示光。该显示光被液晶面板3020的反射面3020a向视觉确认者侧反射。由此,在液晶面板3020的里侧(背面侧),从虚像显示单元3070射出的显示光被视觉确认为虚像V。而且,在虚像V的进一步里侧的位置,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在实体对象的进一步里侧的位置,扩散板3033的发光面3033b被视觉确认。

换言之,扩散板3033的层、实体对象的层(参照图47)、虚像V的层(参照图48)、以及图像G的层(参照图49)这4层重叠而被视觉确认。而且,各层的焦距不同,在视觉确认方向上,各层在不同的位置被视觉确认,因此对显示装置D的显示赋予纵深感。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述那样,液晶面板3020相对于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倾斜45度,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相对于背光灯3030倾斜90度。因此,由液晶面板3020显示的图像G的面相对于背光灯3030倾斜45度。与此相对,由虚像显示单元3070的显示光产生的虚像V的面相对于背光灯3030平行。与反射面3020a的倾斜度相配合地对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进行失真校正。例如,图像G所包括的文字、符号中的越是距视觉确认者的距离长的部分,显示得越大,由此抑制该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被视觉确认为较小,并抑制文字、符号产生失真而被视觉确认。

在液晶面板3020的视觉确认者侧的表面,利用具有规定以上的反射率的材质实施了涂层处理。由此,液晶面板3020的表面作为映出虚像的反射面3020a发挥功能。

图43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基于图47、图48以及图49所示的各层重叠并组合而成的合成影像。即,由虚像显示单元3070的显示光产生的虚像V包括指针3040所指示的刻度图像G3011、数字图像G3012以及阴影图像G3013。通过根据车速以及发动机转速来控制指针3040的旋转位置,由指针3040与刻度图像G3011的组合来显示车速以及发动机转速。

阴影图像G3013是以使雷达成像的方式表示指针的余像的图像,并且是对从指针部3041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延伸的阴影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由此,阴影图像G3013的显示位置也根据指针3040的旋转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指针3040的旋转速度越快,则阴影图像G3013的旋转方向长度被设定得越长。

并且,虚像V包括地图背景图像G3020、以地图背景图像G3020为背景显示的地图图像G23、以及与显示对象3050重叠而显示的柱状图像G3021。柱状图像G3021是以与从登记于导航装置的本车辆的行驶出发位置起的行驶距离对应的长度显示的图像。另外,将从行驶出发位置至预定到达位置的预定行驶距离设定为显示对象3050的长度,与显示对象3050的长度(预定行驶距离)对应的长度(行驶距离)相当于柱状图像G3021的长度。

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包括以下进行说明的装饰环图像G3010、整体背景图像G3030、刻度图像G3022、引导图像G3024以及引导文字图像G3025。装饰环图像G3010是包围指针3040的环状的图像,其对指针图像G301的显示内容进行装饰。刻度图像G3011以及数字图像G3012显示于与装饰环图像G3010重叠的位置。整体背景图像G3030是表示装饰环图像G3010以及地图背景图像G3020的背景的黑色的图像。

刻度图像G3022是表示成为柱状图像G3021的长度的指标的刻度的图像,其显示于与地图背景图像G3020重叠的位置。引导图像G3024是对表示右转的位置以及朝向的箭头进行表示的图像,其显示于与地图图像G23重叠的位置。引导文字图像G3025是表示对引导图像G3024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的图像,其显示于与地图背景图像G3020重叠的位置。

在图50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使实体对象中的显示对象3050显示,另一方面使指针3040为非显示。而且,代替指针3040,显示以数字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3041以及表示车载电池的蓄电量的余量的剩余电量图像G3042。车速图像G3041以及剩余电量图像G3042是包含于虚像V的图像。而且,在图43所示的整体背景图像G3030中,将指针3040的旋转范围的区域设定为透光像素区域并使其为高透射率的图像。与此相对,在图50所示的整体背景图像G3040中,将指针3040的旋转范围的区域设定为不透光像素区域并使其为低透射率的图像。由此,若从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切换至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则以不使指针3040被视觉确认的方式切换显示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任一模式下的整体背景图像G3030、G3040中,与显示对象3050对置的部分的区域都被设定为透光像素区域并使其为高透射率的图像。由此,即使为任一模式,都成为显示对象3050被视觉确认的显示内容。另外,在透光像素区域中的不存在指针3040的区域中,扩散板3033被视觉确认。若该区域的透射率为100%,则该情况下的扩散板3033被视觉确认为以光源3034的颜色进行面发光。即,以扩散板3033为背景,指针3040被视觉确认。

图46所示的驱动电路3063、3065安装于电路基板3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3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液晶面板3020以及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所具有的前述的薄膜晶体管的驱动。电源电路3064安装于电路基板3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3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针对光源3034、3075的电力供给量。具体而言,控制针对光源3034、3075的电力供给的接通和断开。

由安装于电路基板3060的微型计算机3061、存储器3062、输入处理电路、输出处理电路等构成控制装置3600。可以说该控制装置3600通过控制驱动电路3063、3065来控制液晶面板3020以及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的显示图像,并通过控制电源电路3064来控制光源3034、3075的接通和断开。并且,控制装置3600通过控制电动马达3040m来控制指针3040的旋转位置。

在存储器3062存储有表示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以及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的各种图像的图像数据。微型计算机3061也作为根据车辆的状态来切换显示模式的切换装置3061a发挥功能。例如,若对点火开关(IGSW3601)进行接通操作,则接通针对光源3034、3075的电力供给,以不使指针3040以及显示对象3050被视觉确认的方式将液晶面板3020控制为低透射率。然后,维持该低透射率的显示的同时将开始用的演示图像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在IGSW3601被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也以不使指针3040以及显示对象3050被视觉确认的方式将液晶面板3020控制为低透射率。然后,维持该低透射率的显示的同时将结束用的演示图像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之后断开针对光源3034、3075的电力供给。

在开始用的演示图像的显示结束后,在到IGSW3601被进行断开操作为止的期间,通常情况下,基于由传感器3602检测出的车速、发动机转速等物理量,以指示该物理量的方式控制指针3040的旋转位置。而且,以图43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显示液晶面板3020。在车载电池的电量剩余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用户请求进行显示的切换的情况等发生了满足规定的条件的事件时,从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切换至图50所例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

作为请求不使指针3040被用户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的例子,列举出使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受到关注的情况。具体而言,列举出使图43所示的剩余电量图像G3042、显示装置D在启动时显示的开场图像、显示装置D在动作结束时显示的结束图像等受到关注的情况。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3020与背光灯3030之间,配置有作为实体对象的指针3040以及显示对象3050。因此,能够避免将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3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3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指针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3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3020的显示区域整体。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液晶面板3020显示的图像G的里侧,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视觉确认虚像V,因此能够丰富显示装置D的显示方式的变更。例如,在将图像与指针3040组合来形成合成影像时,能够由液晶面板3020上的图像G以及由虚像显示单元3070显示的虚像V的组合来形成该图像,因此其组合模式变得丰富。

并且,在液晶面板3020的表面形成用于显示虚像V的反射面3020a,因此能够无需与液晶面板3020独立地具备反射面,能够实现显示装置D的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反射面3020a相对于针对实体对象的视线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将虚像显示单元3070配置于不被视觉确认者视觉确认的位置。另外,与反射面3020a的倾斜度相配合地对显示于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进行失真校正。因此,尽管如上述那样将液晶面板3020倾斜地配置,但也能够抑制表示图49所示的图像层的文字、符号的图像、例如引导文字图像G3025、引导图像G3024成为产生失真的图像。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虚像V包括显示于与实体对象重叠而被视觉确认的位置的部分。因此,能够使人错以为实体对象本身就是通过虚像V显示的显示内容。例如,使人错以为实体对象本身就是与该实体对象重叠的虚像V的颜色、模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柱状图像G3021显示于与显示对象3050重叠的位置。因此,使人错以为显示对象3050的一部分是柱状图像G3021的颜色、模样,从而能够立体地表现柱状图像G3021,能够使显示装置D的显示为立体式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由实体对象或者图像G与虚像V的组合被视觉确认的合成影像,报告规定的信息。例如,将液晶面板3020上的刻度图像G3011、数字图像G3012、阴影图像G3013、基于虚像V的装饰环图像G3010、以及作为实体对象的指针3040组合,从而形成车速计以及转速计的合成影像。因此,能够使车速计、转速计等为具有纵深的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虚像V的焦距设定于图像G与实体对象的中间。因此,在液晶面板3020上的图像G的里侧视觉确认虚像V,进而在该虚像V的里侧视觉确认实体对象,进一步在该实体对象的里侧视觉确认扩散板3033。因此,能够实现至少4层的图层显示,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液晶面板3020中的指针3040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区域(透光像素区域)的透射率设定为比其它区域(不透光像素区域)高。因此,容易透过透光像素区域而视觉确认指针3040。另一方面,对于不透光像素区域,难以视觉确认在液晶面板3020的背面侧存在的物体(扩散板3033)。因此,透过透光像素区域被视觉确认的指针3040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指针3040吸引。即,能够提高针对指针3040的视觉吸引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切换装置3061a,该切换装置3061a在使透光像素区域的透射率高至实体对象(指针3040)能够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参照图43)与使透光像素区域的透射率低至实体对象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参照图50)之间进行切换。因此,通过切换液晶面板3020的显示,能够容易地实现使实体对象出现、消失的显示。

(第十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如图44所示,在实体对象与液晶面板3020之间的位置设定有虚像V的焦距。因此,在视觉确认者将焦点对准实体对象来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与实体对象重叠地被显示的虚像V被模糊地看见,从而能够实现模糊且具有浮动感的外观。与此相对,在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如图51所示,使虚像V的焦距与作为实体对象的指针3040以及显示对象3050的焦距一致。因此,在视觉确认者将焦点对准实体对象来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与实体对象重叠地显示的虚像V也以被清晰地看见。因此,能够促进错以为与实体对象重叠的虚像V的颜色、模样是实体对象本身的颜色、模样。

例如,能够使人错以为与显示对象3050重叠地显示的柱状图像G3021的颜色、模样是显示对象3050本身的颜色、模样。另外,通过使虚像V与指针3040重叠,能够使人错以为该虚像V的颜色、模样是指针3040本身的颜色、模样。并且,通过使虚像V变化,能够使人错以为显示对象3050、指针3040产生了变化。

从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到反射面3020a的距离L1与从反射面3020a到虚像V的距离L2一致。因此,通过调整虚像用液晶面板3074的位置来调整距离L1,能够调整虚像V的焦距。需要说明的是,指针3040中的液晶面板3020的侧的表面与显示对象3050中的液晶面板3020的侧的表面在视觉确认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对于显示对象3050与指针3040双方,虚像V的焦距一致。

这里,在与本实施方式相反地如图44那样焦距不同的情况下,若视觉确认者将焦点对准虚像V,则实体对象被模糊地看见,若将焦点对准实体对象,则虚像V被模糊地看见。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虚像V的焦距与实体对象的焦距一致。因此,能够同时将焦点对准虚像V与实体对象双方来进行观察,能够促进如下上述第十四实施方式所产生的效果:错以为实体对象本身就是通过虚像V显示的显示内容。

例如,错以为实体对象本身就是与该实体对象重叠的虚像V的颜色、模样。具体而言,通过与指针3040重叠地显示虚像V,能够使人错以为指针3040本身就是虚像V的颜色、模样。而且,通过使虚像V的显示内容变化,能够使人错以为指针3040本身产生了变化。

同样地,使虚像V所包括的柱状图像G3021与显示对象3050重叠地显示,因此能够使人错以为指针3040本身就是柱状图像G3021的颜色、模样。而且,通过使柱状图像G3021的显示内容变化,能够使人错以为指针3040本身产生了变化。

以上,对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则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在上述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将使指针3040旋转的旋转轴3041m以及电动马达3040m固定于规定位置。与此相对,也可以将旋转轴3041m以及电动马达3040m构成为能够与指针3040一同移动。

在上述第十四实施方式中,使刻度图像G3011、数字图像G3012、地图背景图像G3020、柱状图像G3021以及地图图像G3023以虚像V显示,但也可以使它们以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显示。另外,在上述第十四实施方式中,使装饰环图像G3010、刻度图像G3022、引导图像G3024、引导文字图像G3025以及整体背景图像G3030以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显示,但也可以使它们以虚像V显示。也可以代替装饰环图像G3010,将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配置在背光灯3030与液晶面板3020之间。可以取消作为实体对象的指针3040而以图像G或者虚像V表示,也可以取消显示对象3050而以图像G或者虚像V表示。

也可以与背光灯3030独立地具备对指针3040或者显示对象3050进行照明的光源。优选使前述的透光像素区域与不透光像素区域的边界为亮度逐渐变化的渐变显示的图像。

装饰环图像G3010并不限定于环状,例如也可以是沿指针3040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圆弧形状。整体背景图像G3030并不限定于黑色,只要是与透光像素区域相比为低透射率且为实体对象不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低透射率,则也可以是其它颜色。

在上述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将指针3040的可动范围整体设定为透光像素区域。与此相对,也可以将可动范围整体中的存在指针3040的部分设定为透光像素区域,将虽为可动范围但不存在指针3040的部分设定为不透光像素区域并使其为低透射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液晶面板3020的表面进行光泽处理,使液晶面板3020的表面本身为高反射率而形成反射面3020a。与此相对,也可以将与液晶面板3020的表面相比为高反射率的片材贴附于液晶面板3020的表面而形成反射面3020a。

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也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视觉确认显示装置D。即,能够根据基于液晶面板3020的透射率的程度来控制指针3040的清晰程度(模糊程度),因此也可以通过调整该透射率来调整指针3040被模糊地视觉确认的程度。另外,也可以使液晶面板3020的图像G与指针3040重叠而被视觉确认。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3020为全彩型,但也可以是单色型。另外,也能够不应用于具备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的矩阵型,而应用于具备规定形状的分段电极并显示基于与其对应的像素的图像的分段式液晶面板。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应用于在车辆的仪表板组装的显示装置D,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应用,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搭载在车辆的电子镜。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镜安装于前挡风玻璃、车门饰板,显示对映在镜子上的像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并显示车辆后方的影像。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搭载在车辆的显示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搭载于弹球盘、老虎机等游戏机等、家电产品的显示装置。

(第十六实施方式)

图52所示的显示装置D是组装于车辆的仪表板的车辆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D显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或者在产生各种异常的情况下显示其主旨,又或者显示演示图像。

如图53所示,显示装置D构成为主要具备壳体4010、液晶面板4020、背光灯4030、装饰环4420、致动器(电动马达4424)、以及电路基板4060。壳体4010是具有遮光性的树脂制,其将液晶面板4020、背光灯4030以及电路基板4060等收纳于内部来进行保持。

液晶面板4020是构成为具有保持有液晶的液晶层、配置于液晶层的两侧的一对电极、滤色器基板、以及一对偏光膜的TFT液晶面板。电极是将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组合而成的矩阵电极,其由按照每个像素设置的透明电极构成,施加于电极的电压由薄膜晶体管控制。滤色器基板具有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各滤色器按照每个像素(每个电极)来配置。另外,具有对各像素进行接通和断开的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TFT)。偏光膜是通过使沿规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而将光的振动方向限制为规定方向的滤色器。一对偏光膜以振动方向错开离90度的方式配置。

背光灯4030构成为具有导光板4031、反射板4032、扩散板4033以及光源4034(参照图54)。光源4034采用发光二极管而发出白色光,多个光源4034配置于与导光板4031的侧面对置的位置。从光源4034射出的光在从侧面向导光板4031入射后,被反射板4032反射的同时在导光板4031的内部行进,并从导光板4031的正面侧(图53的上侧)射出。从导光板4031射出的光被扩散板4033漫反射的同时进行透射。由此,扩散板4033的整体成为面发光的状态,对于液晶面板4020的整个面均匀且不均性较少的光从背光灯4030向液晶面板4020射出。

反射板4032紧贴地配置于导光板4031的背面侧,与此相对,扩散板4033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于导光板4031的正面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隔开该间隙。另外,液晶面板4020以隔开规定的间隙4040a的方式配置于扩散板4033的正面侧,在该间隙4040a配置有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4420。

如图54所示,装饰环4420是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的环状(环形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环4420是圆环状。装饰环4420是从扩散板4033的侧朝向液晶面板4020的侧鼓起的形状。在装饰环4420的正面侧的面形成有多个槽,这些槽是沿装饰环4420的径向延伸的条纹状,并作为指针图像G4014所指示的刻度4421发挥功能。

在装饰环4420设置有导光部4422,装饰环4420以及导光部4422由树脂一体形成。在导光部4422的侧面安装有使用发光二极管的光源4423。从光源4423射出的光在从导光部4422的侧面入射后,在导光部4422以及装饰环4420的内部行进,并被形成刻度4421的槽反射,从装饰环4420的正面侧(图53的上侧)射出。被刻度4421反射的光透过液晶面板4020的后述的特定像素区域G4010而被用户视觉确认。

因此,若点亮光源4423,则刻度4421的部分看起来在发光。在光源4423中设置有红色、绿色、蓝色这3个种类,通过由微型计算机4061控制各个光源4423的亮度,能够调整从装饰环4420射出的光的颜色。即,能够使刻度4421以希望的颜色被视觉确认。

液晶面板4020具有可挠性布线板4021,形成于可挠性布线板4021的前端的端子4021a与安装有微型电脑(微型计算机4061)的电路基板4060连接。微型计算机4061具有中央处理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等,并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运算处理。从电路基板4060向液晶面板4020输出的图像信号经由可挠性布线板4021向液晶面板4020的电极发送。总而言之,在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面4020a显示的图像的内容由微型计算机4061控制。

电路基板4060从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的设置于显示装置D的外部的电子控制装置获取各种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控制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内容以及装饰环4420的旋转位置。作为上述信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等表示车辆的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的信息、以及产生各种异常的主旨的信息。

如图53所示,壳体4010具有位于液晶面板4020的正面侧的护面板4011,护面板4011形成有开口部4011a。由此,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面4020a中的位于开口部4011a的内侧的部分成为可视区域,该可视区域被护面板4011划分而确定。另外,液晶面板4020的外缘部分P4001(参照图53)被护面板4011覆盖隐藏。在壳体4010安装有从正面侧覆盖护面板4011的罩4012。罩4012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

若点亮背光灯4030的光源4034,则从扩散板4033的正面侧的面(发光面4033b)射出的光透过液晶面板4020,并经过开口部4011a以及罩4012向显示装置D的正面侧射出。由此,液晶面板4020被透射照明,从而显示于显示面4020a的图像被用户视觉确认。详细而言,根据向按照液晶面板4020中的每个像素配置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针对相应的像素的光的透射率(光透射性)产生变化。

例如,针对与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大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大。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白色。即,以扩散板4033的发光色被视觉确认。另一方面,针对与各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小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小。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黑色。

对于显示面4020a中的如上述那样透射率被设为较高的区域(特定像素区域G4010),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即装饰环4420或者扩散板4033能够透过液晶面板4020被视觉确认。具体而言,从背光灯4030射出的光中的、从装饰环4420的内周侧边缘4420a射出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4010被用户视觉确认。并且,从光源4423射出并被刻度4421反射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4010被视觉确认。并且,从背光灯4030中的位于装饰环4420的内周侧的部分射出的光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4010被用户视觉确认为背景图像。

另一方面,在显示面4020a中的被控制为与特定像素区域G4010相比透射率较低的区域(其它像素区域G4020)中,位于该区域的背面侧的物体不能被视觉确认。换言之,从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4420朝向液晶面板4020的光由于不透过其它像素区域G4020,所以不被用户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图52、图54、图55以及图56所示的斜线不是剖面阴影线的含义,而是其它像素区域G4020或者第二像素区域G4040的范围的含义。

使透射率越高,来自实体对象的光透过液晶面板4020的程度就越大,并且越清晰地视觉确认装饰环4420的内周侧边缘4420a以及刻度4421。另一方面,使透射率越低,来自内周侧边缘4420a以及刻度4421的光透过液晶面板4020的程度就越小,并且视觉确认越模糊。

总而言之,通过控制基于液晶面板4020的透射率,能够在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参照图52以及图55)与实体对象不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参照图56)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也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视觉确认显示装置D。例如,能够根据基于液晶面板4020的透射率的程度来控制实体对象的清晰程度(模糊程度),因此通过调整该透射率,能够调整实体对象被模糊地视觉确认的程度。另外,能够使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图像与实体对象重叠而被视觉确认。另外,通过将特定像素区域G4010中的与实体对象重叠的部分以与其它部分不同的颜色显示,能够使人错以为实体对象为该显示颜色。

并且,后述的控制装置4600(参照图57)控制电动马达4424,装饰环4420在与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面4020a对置的位置(参照图55)和从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参照图56)之间往复移动。托架4425与光源4423一同配置于从与显示面4020a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参照图55、图56)。因此,托架4425、电动马达4424以及光源4423隐藏配置于仪表板的后表面侧,因此如图52所示不会被视觉确认。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如前述那样将壳体4010组装于仪表板,但在图52中,省略了存在于壳体4010的周围的仪表板的图示。另外,在图55以及图56中,图示了从仪表板取下了显示装置D的状态。

在图55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位于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装饰环4420的一部分透过液晶面板4020被视觉确认。另一方面,在图56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装饰环4420被第二像素区域G4040隐藏而不再被视觉确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装饰环4420可动,装饰环4420中的存在于与显示面4020a对置的位置的部分的面积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比实体对象显示模式时减少。

在图52以及图55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显示面4020a中的包括装饰环4420的整体的区域设定为特定像素区域G4010,将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外侧整体设定为其它像素区域G4020。在特定像素区域G4010中显示:指示刻度4421的指针图像G4014、位于指针图像G4014的旋转中心并对保持指针的凸起部进行模拟所得的凸起图像G4015、表示与刻度4421对应的数值的数字图像G4013、以及阴影图像G4012。阴影图像G4012是以使雷达成像的方式表示指针的余像的图像。

阴影图像G4012是对从指针图像G4014向旋转方向相反侧延伸的阴影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由此,阴影图像G4012的显示位置也根据指针图像G4014的显示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指针图像G4014的旋转速度越快,则阴影图像G4012的旋转方向长度被设定得越长。而且,通过根据车速来控制指针图像G4014的显示位置,由指针图像G4014与刻度4421的组合来显示车速。

总而言之,在图52以及图55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中,将其它像素区域G4020所显示的黑色图像作为背景,使扩散板4033、装饰环4420、指针图像G4014、数字图像G4013、凸起图像G4015以及阴影图像G4012组合而被视觉确认。另外,对于显示面4020a、实体对象、以及扩散板4033而言,视觉确认方向上的光路长度不同,因此产生由焦距的差异引起的视差。即,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显示面4020a的视觉确认方向里侧(背面侧),扩散板4033被视觉确认为存在于实体对象的进一步里侧的位置。

在其它像素区域G4020中显示黑色的背景图像。并且,在其它像素区域G4020中,以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对方向指示器被操作的朝向进行显示的方向指示图像G4022以及对各种异常进行警告显示的警告图像G4023。在其它像素区域G4020中显示的所有图像、即方向指示图像G4022、警告图像G4023以及黑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为不透射(RGB全部断开)。另一方面,在特定像素区域G4010中显示的白色的背景图像被设定成透射率为全透射(RGB全部接通)。

在图56所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显示面4020a被划分为第一像素区域G4030以及第一像素区域G4030的外侧整体的区域亦即第二像素区域G4040。第二像素区域G4040被设定为透射率低至装饰环4420不被视觉确认的程度,装饰环4420的旋转位置被控制为与第一像素区域G4030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详细而言,装饰环4420的一部分存在于与第二像素区域G4040对置的位置,除此以外的部分存在于与显示面4020a对置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因此,装饰环4420不被用户视觉确认。另外,在第二像素区域G4040中,以黑色的背景图像为背景显示有方向指示图像G4041。

在第一像素区域G4030中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4031以及表示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的剩余电量图像G4032。表示这些车速图像G4031以及剩余电量图像G4032的背景的第一像素区域G4030的背景图像被设定为与第二像素区域G4040的背景图像相比较高的透射率。

图57所示的驱动电路4063安装于电路基板4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4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液晶面板4020所具有的前述的薄膜晶体管的驱动。电源电路4064安装于电路基板4060,并按照从微型计算机4061输出的指令信号,控制针对背光灯4030所具有的光源4034的电力供给量。具体而言,控制针对光源4034的电力供给的接通和断开。

由安装于电路基板4060的微型计算机4061、存储器4062、输入处理电路、输出处理电路等构成控制装置4600。可以说该控制装置4600通过控制驱动电路4063来控制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图像,并通过控制电源电路4064来控制背光灯4030的接通和断开。

在存储器4062存储有表示显示于液晶面板4020的各种图像的图像数据。微型计算机4061也作为根据车辆的状态来切换显示模式的切换装置4061a发挥功能。例如,若对点火开关(IGSW4601)进行接通操作,则接通针对背光灯4030的电力供给,使得液晶面板4020以不使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并显示演示图像的开始演示模式进行显示。在对IGSW4601进行了断开操作的情况下,也使得液晶面板4020以不使实体对象被视觉确认并显示演示图像的结束演示模式进行显示,然后断开针对背光灯4030的电力供给。

在开始演示模式结束后,在到IGSW4601被进行断开操作为止的期间,通常情况下,基于由传感器4602检测出的车速等物理量,以指示该物理量的方式控制指针图像G4014的显示位置。具体而言,以图52以及图55所示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显示液晶面板4020。该情况下,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布局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来变更。其中,其它像素区域G4020的透射率小于规定值。

在车载电池的电量剩余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用户请求进行显示的切换的情况等发生了满足规定的条件的事件时,从实体对象显示模式切换为图56所例示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在图56的例子中,以使装饰环4420的一部分成为从与液晶面板4020对置的位置分离的位置的方式,控制装饰环4420的旋转位置。而且,为了不使装饰环4420被视觉确认,以使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面4020a中的装饰环4420位于背面侧的部分成为第二像素区域G4040的方式进行显示控制。车速图像G4031被控制为表示由传感器4602检测出的车速的图像。

图58是表示由微型计算机4061所具有的中央处理运算装置以规定周期重复执行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4010中判定是否请求了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作为请求使装饰环4420被用户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的例子,列举出通过由指针图像G4014指示装饰环4420的刻度4421来显示物理量的情况,具体而言,列举出如图52所示显示车速的情况。另一方面,作为请求不使装饰环4420被用户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的例子,列举出显示于液晶面板4020的图像受到关注的情况。具体而言,列举出使图55所示的剩余电量图像G4032、显示装置D在启动时显示的开场图像、显示装置D在动作结束时显示的结束图像等受到关注的情况。

在步骤S4010中判定为非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4011中,如图55中的虚线所示执行使装饰环4420退避至第二像素区域G4040的背面侧的退避控制。之后,在步骤S4012中,执行使得液晶面板4020显示为如下而不使装饰环4420被视觉确认的演示控制。即,在第二像素区域G4040中,显示透射率低至装饰环4420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图像。在第一像素区域G4030中,显示车速图像G4031、剩余电量图像G4032等报告物理量的图像。

在非显示模式下的第一像素区域G4030中,无需使透射率低至位于液晶面板4020的背面侧的物体亦即扩散板4033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例如,即便使第一像素区域G4030的透射率较高,装饰环4420由于已被进行退避控制所以不被视觉确认,而位于装饰环4420的背面侧的扩散板4033被视觉确认。假设透射率为100%,则该情况下的扩散板4033被视觉确认为以光源4034的颜色进行面发光。

在步骤S4010中判定为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4013中,如图52中所示,以使装饰环4420移动至指针图像G4014所指示的位置的方式控制电动马达4424。之后,在步骤S4014中,以如下方式控制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透射率,即,使得液晶面板4020显示为如下而使装饰环4420的至少一部分被视觉确认。特定像素区域G4010被设定为包括装饰环4420。另外,在特定像素区域G4010中,显示指针图像G4014、数字图像G4013、凸起图像G4015以及阴影图像G4012。由此,通过由指针图像G4014指示刻度4421,显示车速等物理量。

在特定像素区域G4010中的不存在实体对象的区域并且不显示指针图像G4014、数字图像G4013、凸起图像G4015以及阴影图像G4012的区域中,扩散板4033被视觉确认。若该区域的透射率为100%,则该情况下的扩散板4033被视觉确认为以光源4034的颜色进行面发光。即,以扩散板4033为背景,实体对象、指针图像G4014、数字图像G4013、凸起图像G4015以及阴影图像G4012被视觉确认。对于其它像素区域G4020,控制为比特定像素区域G4010低的透射率。需要说明的是,执行步骤S4010的处理时的微型计算机4061相当于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与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对显示于液晶面板4020的图像进行装饰的装饰部件(实体对象)的装饰环4420配置在液晶面板4020与背光灯4030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将实体对象配置于液晶面板4020的正面侧的情况下产生的“液晶面板4020上的图像的一部分被实体对象遮挡而看不到”这样的问题。由此,能够将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4420与液晶面板4020组合而对显示装置D赋予纵深感,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面4020a整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液晶面板4020上的图像的里侧视觉确认实体对象,进而在该实体对象的里侧视觉确认扩散板4033。因此,能够实现至少3层的图层显示,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实体对象位于背面侧的部分的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透射率比其它像素区域G4020高,因此容易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4010而视觉确认实体对象。另一方面,在其它像素区域G4020中,难以视觉确认存在于液晶面板4020的背面侧的物体(扩散板4033)。因此,透过特定像素区域G4010被视觉确认的实体对象变得显眼,从而促进视线被实体对象吸引。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背光灯4030独立地具备对装饰环4420进行照明的光源4423。因此,在因装饰环4420的刻度4421与显示于液晶面板4020的各种图像的视差而产生浮动感时,能够清晰地视觉确认刻度4421,因此能够加强视差而提高浮动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实体对象的刻度4421被指针图像G4014指示。因此,刻度4421在指针图像G4014的里侧被视觉确认,从而能够改善具有纵深的外观。并且,在刻度4421的里侧,构成指针图像G4014的背景的扩散板4033被视觉确认,因此能够提高纵深感。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其它像素区域G4020成为黑色图像的方式对液晶面板4020进行控制。因此,在其它像素区域G4020中,扩散板4033不再被视觉确认,并且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亮度比其它像素区域G4020的亮度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装饰环4420的视觉吸引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在使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透射率高至实体对象(装饰环4420)能够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与使特定像素区域G4010的透射率低至实体对象不能被视觉确认的程度的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步骤S4010)。因此,通过切换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能够容易地实现使实体对象出现、消失的显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动马达4424使实体对象相对于显示面4020a平行地移动。因此,能够避免使显示装置D在视觉确认方向上大型化,同时能够使实体对象可动。另外,电动马达4424使实体对象在与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面4020a对置的位置和从该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因此,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中,能够缩小实体对象中的与显示面4020a对置的部分的面积。由此,能够缩小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第二像素区域G4040、即用于隐藏实体对象的像素区域的面积。因此,能够缩小要求低亮度的面积,能够提高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内容的自由度。

(第十七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十六实施方式中,使作为实体对象的装饰环4420旋转移动。与此相对,在第十七实施方式中,使装饰环4440不改变朝向地相对于显示面4020a平行移动。并且,通过使多个分割片4441、4442、4443、4444平行移动,在以下说明的图59所示的合体模式与图60所示的分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合体模式中,使多个分割片4441~4444以组合形成一个装饰环4440的方式移动。在液晶面板4020中的与装饰环4440对置的部分,显示有装饰环图像G4050。在装饰环图像G4050的外侧部分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4051以及表示燃料余量的燃料余量图像G4052。在装饰环图像G4050的内侧部分显示有:指针图像G4053、刻度图像G4054以及数值图像G4055。

在合体模式中,液晶面板4020中的显示装饰环图像G4050的区域相当于“特定像素区域”。不显示上述各图像G4050~G4055的区域相当于显示背景图像的“其它像素区域”。即,装饰环图像G4050显示于与装饰环4440重叠的位置,并且被设定为光的透射率与上述背景图像相比较高。因此,装饰环4440透过液晶面板4020被视觉确认。因此,装饰环图像G4050与装饰环4440重叠而被视觉确认,能够使人错以为装饰环4440是以装饰环图像G4050的颜色等形成的实体对象。

在分离模式中,将多个分割片4441~4444分离地配置。分割片4441~4444分别对以下说明的各个指针图像G4063以及刻度图像G4064进行装饰。位于液晶面板4020的4个角的4组指针图像G4063以及刻度图像G4064分别显示燃料余量、发动机转速、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以及油耗指标。在液晶面板4020的中央部分显示有以数值表示车速的车速图像G4061。

在分离模式中,液晶面板4020中的显示装饰环图像G4060的区域相当于“特定像素区域”,不显示上述各图像G4060~G4064的区域是背景图像,并且相当于“其它像素区域”。即,装饰环图像G4060被设定为光的透射率与上述背景图像相比较高,分割片4441~4444透过液晶面板4020被视觉确认。因此,装饰环图像G4060与分割片4441~4444重叠而被视觉确认,能够使人错以为分割片4441~4444是以装饰环图像G4060的颜色等形成的实体对象。

总而言之,可以说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4020,即,在合体模式与分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而使分割片4441~4444移动,并随着该移动而变更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或者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十六实施方式中,将装饰环4420的旋转移动范围扩大至显示面4020a的外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割片4441~4444的移动范围限制为与显示面4020a对置的范围(内侧)。

综上,即使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装饰环4440平行移动的情况下,也发挥与上述第十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将装饰环4440分离成多个分割片4441~4444并使其移动,因此与使装饰环4420旋转的情况相比,提高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的自由度。由此,在实体对象显示模式以及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的任一模式下,都能够提高显示内容的自由度。

(第十八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中,使多个分割片4441~4444不改变朝向地平行移动。与此相对,在图61所示的第十八实施方式中,构成装饰环4450的多个分割片4451、4452、4453、4454构成为以多个旋转轴4450a、4450b的每一个为中心旋转。图61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使多个分割片4451~4454以组合形成一个装饰环4450的方式移动的合体模式。

在合体模式以及分离模式中,液晶面板4020中的显示装饰环图像G4070、G4071的区域相当于“特定像素区域”。不显示装饰环图像G4070、G4071的区域相当于显示背景图像的“其它像素区域”。即,装饰环图像G4070、G4071被设定为光的透射率与上述背景图像相比较高,装饰环4450或者分割片4451~4454透过液晶面板4020被视觉确认。因此,装饰环图像G4070、G4071与分割片4451~4454重叠而被视觉确认,能够使人错以为装饰环4450是以装饰环图像G4070、G4071的颜色等形成的实体对象。

总而言之,可以说以如下方式控制液晶面板4020,即,在合体模式与分离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而使分割片4451~4454移动,并随着该移动而变更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或者形状。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装饰环4440分离成多个分割片4451~4454并使其移动,因此与不进行分离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提高特定像素区域的位置的自由度。另外,与使各个分割片4441~4444平行移动的上述第十七实施方式相比,根据使分割片4451~4454旋转的本实施方式的构造,能够将使分割片4451~4454旋转的机构形成得简单且小型。

以上,对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则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优选背光灯4030的发光面4033b形成为比液晶面板4020的显示面4020a大。据此,在使显示面4020a的整个面为低透射率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背光灯4030中的比发光面4033b靠外侧的部分P4002(参照图53)透过液晶面板4020被视觉确认之虞。由此,能够减少显示装置D的外观受损之虞。

在图5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刻度图像G4011显示于特定像素区域G4010,但也可以显示于其它像素区域G4020。

在图5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使装饰环4420旋转的电动马达4424固定于规定位置。与此相对,也可以将电动马达4424构成为能够与装饰环4420一同移动。

在图5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装饰环4420安装了光源4423,但也可以取消该光源4423。特定像素区域G4010、G4050、G4060、G4070、G4071可以被设定为使实体对象的整体可见,也可以被设定为使实体对象的一部分可见。

优选使特定像素区域G4010、G4050、G4060、G4070、G4071与其它像素区域G4020的边界为亮度逐渐变化的渐变显示的图像。

上述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部件是环状的装饰环4420,但本公开所涉及的装饰部件并不限定于环状,例如也可以是沿指针图像G4014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圆弧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在其它像素区域G4020中显示的背景图像控制为黑色,但上述背景图像并不限定于黑色,只要是与特定像素区域G4010相比为低透射率,则可以任意地设定背景图像的颜色、亮度。

在图5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实体对象非显示模式下,将装饰环4420旋转控制为从与显示面4020a对置的位置偏离的位置时,使装饰环4420的一部分处于偏离的位置。与此相对,也可以使装饰环4420的整体处于偏离的位置。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4020为全彩型,但也可以是单色型。另外,也能够不应用于具备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的矩阵型,而应用于具备规定形状的分段电极并显示基于与其对应的像素的图像的分段式液晶面板。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应用于在车辆的仪表板组装的显示装置D,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应用,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打在在车辆的电子镜。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镜安装于前挡风玻璃、车门饰板,显示对映在镜子上的像进行模拟所得的图像,并显示车辆后方的影像。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搭载在车辆的显示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搭载于弹球盘、老虎机等游戏机等、家电产品的显示装置。

(第十九实施方式)

如图6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车辆用显示装置的仪表5001设置在仪表盘5080与方向盘5090之间。

图63是从驾驶员侧即前表面侧观察仪表5001的图。若将仪表5001大致分类,则存在左侧、中央以及右侧这3个显示区域。在与左侧以及右侧的显示区域对应的表盘5016中,在作为与前表面侧相反的侧的后表面侧设置有液晶显示器5014、5015(下称LCD5014、LCD5015)。LCD5014以及LCD5015由液晶面板以及背光灯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表面侧称为跟前方向,将后表面侧称为里侧方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表盘5016所沿着的方形区域中,将接近表盘5016的中心的侧称为内侧,将接近表盘5016的端部的侧称为外侧。

另外,在与中央侧的显示区域对应的表盘5016的后表面侧设置有液晶面板5011。而且,以从液晶面板5011的后表面侧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有背光灯5021。并且,在液晶面板5011与背光灯5021之间设置有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

液晶面板5011是构成为具有保持有液晶的液晶层、配置于液晶层的两侧的一对电极、滤色器基板、以及一对偏光膜的TFT液晶面板。电极是将行电极以及列电极组合而成的矩阵电极,其由按照每个像素设置的透明电极构成,施加于电极的电压由薄膜晶体管控制。滤色器基板具有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各滤色器按照每个像素(每个电极)来配置。另外,还具备对各像素进行接通和断开的未图示的薄膜晶体管(TFT)。偏光膜是通过使沿规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而将光的振动方向限制为规定方向的滤色器。一对偏光膜以振动方向错开90度的方式配置。

若点亮背光灯5021,则从后表面侧向液晶面板5011照射光。由此,液晶面板5011被透射照明,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被驾驶员视觉确认。详细而言,根据向按照液晶面板5011中的每个像素配置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针对相应的像素的光的透射率(光透射性)产生变化。

例如,针对与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以及蓝色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大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大。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白色。另一方面,针对与各滤色器对应的电极的全部,若以使透射率为最小的方式控制施加电压,则透过各个滤色器的光的亮度为最小。结果,相应的像素被视觉确认为黑色。

对于液晶面板5011中的如上述那样透射率被控制为较高的区域,位于该区域的后表面侧的物体、即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能够透过液晶面板5011被视觉确认。

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设置在液晶面板5011与背光灯5021之间。而且,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是在内部对光进行反射的导光部件。另外,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另外,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是在中央设置有空腔的圆筒状的部件。在后面对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后表面侧实体部件,并且是后表面侧导光部件。

另外,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设置有2处的受光部5136。另外,受光部5136设置为相互对置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设置有多个部位的槽部5135。

在与液晶面板5011的显示图像的显示面5011a对应的区域的表盘5016,设置有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是在中央设置有空腔的圆筒状的部件。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是能够在内部对光进行引导的导光部件。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由丙烯酸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实体部件,并且是显示面透射部件。在后面对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进行详细描述。

表盘5016设置于LCD5014、LCD5015以及液晶面板5011的表面侧。表盘5016由透过性的部件构成。因此,驾驶员能够视觉确认存在于表盘5016的里侧的各种部件。另外,在表盘5016中,在特定的区域实施了黑色的打印。而且,在实施了黑色的打印的区域的表盘5016的里侧存在的各种部件无法被视觉确认。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LCD5014、LCD5015、以及液晶面板5011对应的区域中,未对表盘5016实施打印。另外,以形成透明的箭头5622的方式,实施了表盘打印。而且,对于除此以外的部分,对表盘5016实施了打印。因此,驾驶员在经由表盘5016的情况下,也能够视觉确认显示于LCD5014的图像5623。另外,驾驶员在经由表盘5016的情况下,也能够视觉确认显示于LCD5015的图像5623。另外,驾驶员在经由表盘5016的情况下也能够视觉确认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5624。另外,通过从后表面侧照射光而使箭头5622被驾驶员视觉确认。

图64是表示沿点划线方向将图63的仪表5001断开并从图63的箭头LXIV方向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即,表示从车辆的下方向观察仪表5001的剖视图的图。

如图64所示,在仪表5001的左侧的基板2201设置有发光二极管(LED)5221、5222。因此,若通过LED5221、LED5222向表盘5016照射光,则照亮形成于表盘5016的箭头5622所示的文字。这样,驾驶员能够视觉确认形成于表盘5016的文字。

同样地,在仪表5001的右侧的基板2202设置有LED5223。因此,若通过LED5223向表盘5016照射光,则能够照亮形成于表盘5016的箭头5622所示的文字。这样,驾驶员能够视觉确认形成于表盘5016的文字。

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设置在与液晶面板5011对应的区域的表盘5016上。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由形成空腔的内侧面5122与具有比内侧面5122的直径的长度长的直径的外侧面5124构成。另外,内侧面5122与外侧面5124相互平行。

在内侧面5122中,作为一端的里侧内周部5123b与表盘5016接触。而且,内侧面5122通过从里侧内周部5123b向跟前方向延伸面而形成。

在外侧面5124中,作为一端的里侧外周部5123a与表盘5016接触。而且,外侧面5124通过从里侧外周部5123a向跟前方向延伸面而形成。

而且,在内侧面5122与外侧面5124之间且在跟前侧的位置,设置有跟前面5121。另外,在内侧面5122与外侧面5124之间并且在与跟前面5121相反的侧,设置有里侧面5123。即,在内侧面5122与外侧面5124之间并且在里侧的位置,设置有里侧面5123。

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面中的与表盘5016接触的面亦即里侧面5123是透光性的面。而且,与驾驶员对置的面亦即跟前面5121是透光性的面。设置在跟前面5121与里侧面5123之间的内侧面5122由未图示的罩等覆盖,并且不使光透过。同样地,设置在跟前面5121与里侧面5123之间的外侧面5124被罩等覆盖,并且不使光透过。因此从液晶面板5011照射至里侧面5123的光在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内部进行反射后,从跟前面5121射出。

因此,驾驶员能够在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跟前面5121,视觉确认与液晶面板5011的透射率对应的各种颜色。

另外,内侧面5122的里侧方向的一端亦即里侧内周部5123b的直径的长度,比内侧面5122的跟前方向的一端亦即跟前侧内周部5121b的直径的长度短。同样地,外侧面5124的里侧方向的一端亦即里侧外周部5123a的直径的长度,比跟前方向的一端亦即跟前侧外周部5121a的直径的长度短。

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设置于隔着表盘5016以及液晶面板5011而与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对置的位置。另外,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设置在液晶面板5011与背光灯5021之间。

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由形成空腔的内侧面5132以及具有比内侧面5132的直径的长度长的直径的外侧面5134构成。

在内侧面5132中,作为一端的里侧内周部5133b与背光灯5021接触。而且,通过从里侧内周部5133b向跟前方向延伸面,形成内侧面5132。

在外侧面5134中,作为一端的里侧外周部5133a与背光灯5021接触。而且,通过从里侧外周部5133a向跟前方向延伸面,形成外侧面5134。

而且,在内侧面5132与外侧面5134之间且在跟前侧的位置,设置有跟前面5131。另外,在内侧面5132与外侧面5134之间且在与跟前面5131相反的侧,设置有里侧面5133。即,在内侧面5132与外侧面5134之间且在里侧的位置,设置有里侧面5133。

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面中的跟前面5131是与液晶面板5011接触的透光性的面。而且,与背光灯5021接触的面亦即里侧面5133是透光性的面。设置在跟前面5131与里侧面5133之间的内侧面5132使光透过。同样地,设置在跟前面5131与里侧面5133之间的外侧面5134使光透过。

另外,内侧面5132的里侧方向的一端亦即里侧内周部5133b的直径的长度,比跟前方向的一端亦即跟前侧内周部5131b的直径的长度短。同样地,外侧面5134的里侧方向的一端亦即里侧外周部5133a的直径的长度,比跟前方向的一端亦即跟前侧外周部5131a的直径的长度短。

这里,如上述那样,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隔着表盘5016以及液晶面板5011而设置于与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对置的位置。进一步具体而言,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里侧面5123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跟前面5131隔着表盘5016以及液晶面板5011而相互面对。

另外,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里侧外周部5123a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跟前侧外周部5131a存在于相同的位置。另外,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里侧内周部5123b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跟前侧内周部5131b存在于相同的位置。

因此,从背光灯5021照射的光首先经由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里侧面5133而照射至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然后,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进行反射。接下来,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被反射的光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跟前面5131射出。从跟前面5131射出的光经由液晶面板5011以及表盘5016而照射至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里侧面5123。从里侧面5123照射的光在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内部反射后,从跟前面5121射出。最后,从跟前面5121射出的光被驾驶员视觉确认。

另外,背光灯5021朝向隔着规定距离的液晶面板5011照射光。因此,驾驶员能够视觉确认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

另外,从背光灯5021照射并被引导至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光与直接照射于液晶面板5011的光相比,相对衰减较少。因此,与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的亮度相比,从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跟前面5131射出的光的亮度变高。

接下来,使用图65对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进一步进行说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具备从外侧面5134延伸的2处的受光部5136。在受光部5136的从外侧面5134延伸的方向上的端面,照射有来自具有RGB的发光元件的LED1361的光1362。因此,LED1361所照射的光1362向受光部5136的内部照射。然后,光1362在受光部5136的内部边进行反射的同时行进,并侵入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然后,光1362相对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外侧面5134与内侧面5132反复进行反射。然后,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反射的光1362的一部分被槽部5135反射。然后,光1362中的被槽部5135反射的光经由内侧面5132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向外部射出。然后,驾驶员视觉确认该射出的光1362。因此,驾驶员能够视觉确认槽部5135。

另外,该槽部5135由设置于外侧面5134的2个面形成。具体而言,通过从外侧面5134朝向内侧面5132沿系统方向陷入,设置有2个面。而且,槽部5135通过2个面而形成为V字形状。另外,2个面所成的角为45°。另外,槽部5135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外侧面5134,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于多处。

另外,槽部5135以光1362被槽部5135全反射的方式设置。

接下来,回到图63,对仪表500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在图63中,液晶面板5011显示指针图像5624。另外,多个槽部5135分别被LED1361照亮,并像刻度那样被驾驶员视觉确认。另外,以由驾驶员在与槽部5135相邻的位置视觉确认的方式,在液晶面板5011显示有速度图像5624。因此,速度计被视觉确认为正在显示。

驾驶员在比显示面5011a靠跟前侧的位置,视觉确认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另外,液晶面板5011位于比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靠里侧的位置。因此,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位于比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靠里侧的位置。

并且,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位于比液晶面板5011靠里侧的位置。另外,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跟前侧内周部5131b位于比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里侧内周部5133b靠跟前侧的位置。即,从跟前侧内周部5131b朝向里侧内周部5133b产生倾斜度。

这样,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液晶面板5011以及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在里侧方向上位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因此,在驾驶员视觉确认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液晶面板5011以及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时,能够赋予纵深感。进一步具体而言,在驾驶员视觉确认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跟前侧内周部5131b、里侧内周部5133b以及槽部5135时,能够赋予纵深感。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仪表5001的效果进行说明。

仪表5001具备液晶面板5011、背光灯5021、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以及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液晶面板5011形成显示图像5624的显示面5011a。背光灯5021从作为与显示面5011a相反的侧的后表面侧向液晶面板5011照射光。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配置在液晶面板5011与背光灯5021之间,透过液晶面板5011被视觉确认的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在比液晶面板5011的显示面5011a靠表面侧的位置被视觉确认。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5624以及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这3种来赋予纵深感。因此,形成具有更加立体式外观的仪表5001。

另外,光被引导至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使光透过。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将背光灯5021所照射的光经由液晶面板5011而引导至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

这样一来,引导至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光首先从背光灯5021照射,并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游走。然后,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游走的光经由液晶面板5011而被引导至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另一方面,直接照射于液晶面板5011的光从背光灯5021隔开规定距离而到达液晶面板5011。因此,被引导至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光的衰减量比直接照射于液晶面板5011的光少。另一方面,直接照射于液晶面板5011的光的衰减量比被引导至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光多。因此,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亮度比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5624的亮度高。因此,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与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5624相比较突出。

(第二十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中,使显示面实体部件为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显示面实体部件为放大透镜部5321。放大透镜部5321设置于与显示面5011a对应的区域的表盘5016。

如图66所示,通过放大透镜部5321使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放大而被视觉确认。放大透镜部5321设置在表盘5016上。具体而言,放大透镜部5321的端部与表盘5016接触。另外,放大透镜部5321是从表盘5016朝向跟前方向凸出的形状。另外,放大透镜部5321为环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6中,带点区域是设置有放大透镜部5321的区域。

另外,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射出的光经由液晶面板5011照射于放大透镜部5321。

图67是沿点划线将图66断开并从箭头LXVII方向进行观察的图。

放大透镜部5321设置为隔着液晶面板5011以及表盘5016而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对置。具体而言,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放大透镜部5321以覆盖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方式设置。更具体而言,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放大透镜部5321以覆盖跟前侧外周部5131a、跟前侧内周部5131b以及里侧内周部5133b的方式设置。即,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外侧面5134位于比放大透镜部5321的外侧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同样地,内侧面5132位于比放大透镜部5321的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

因此,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被放大而被驾驶员视觉确认。具体而言,通过放大透镜部5321使跟前侧外周部5131a、跟前侧内周部5131b、里侧内周部5133b以及槽部5135放大而被驾驶员视觉确认。

另外,在不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对置的区域,未设置有放大透镜部5321。

这里,回到图66,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仪表500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示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相同的使用例的部分,省略其说明。仪表5001在与放大透镜部5321对应的区域的液晶面板5011显示绿色的图像。即,在液晶面板5011显示绿色的环形的图像。

这样一来,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环形的图像的颜色以贴在放大透镜部5321的方式被驾驶员视觉确认。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仪表5001的效果进行说明。

仪表5001具备液晶面板5011、背光灯5021、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以及放大透镜部5321。液晶面板5011形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5011a。背光灯5021从与显示面5011a相反的侧亦即后表面侧朝向液晶面板5011照射光。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配置在液晶面板5011与背光灯5021之间,并透过液晶面板5011而被视觉确认。放大透镜部5321设置于比液晶面板5011的显示面5011a靠表面侧的位置。放大透镜部5321设置为经由液晶面板5011而使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放大。

这样一来,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被放大透镜部5321放大。伴随于此,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与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5624的纵深方向的距离被放大而被视觉确认。因此,能够更加赋予纵深感,形成具有更加立体式外观的仪表5001。

另外,如上述那样,放大透镜部5321以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的颜色被着色。因此,放大透镜部5321被驾驶员视觉确认为着色的实体对象。

因此,在里侧方向上,放大透镜部5321、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以及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在相互不同的位置被驾驶员视觉确认。据此,能够赋予纵深感。

另外,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是将光引导至内部的后表面侧导光部件。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将背光灯5021所照射的光经由液晶面板5011而引导至放大透镜部5321。

这样一来,被引导至放大透镜部5321的光首先从背光灯5021照射,并在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的内部游走,然后经由液晶面板5011被引导。另一方面,直接照射于液晶面板5011的光从背光灯5021隔开规定距离而到达液晶面板5011。因此,被引导至放大透镜部5321的光的衰减量比直接照射于液晶面板5011的光少。另一方面,直接照射于液晶面板5011的光的衰减量比被引导至放大透镜部5321的光多。因此,放大透镜部5321的亮度比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5624的亮度高。因此,放大透镜部5321与显示于液晶面板5011的图像5624相比较突出。

以上,对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所例示的那样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没有特别对组合产生妨碍,则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例如,在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中,显示面实体部件是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指针等。

同样地,在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中,后表面侧实体部件是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指针。

另外,在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中,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是显示面透射部件,但并不限定于此。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也可以是非透射性的环状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中,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是后表面侧导光部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也可以是非导光部件的环状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第二十实施方式中,在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对置的区域设置放大透镜部5321,在不与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对置的区域,未设置放大透镜部5321那样的透镜。并不限定于此,如图68所示,也可以将放大透镜部5321与平面部5421一体化形成的透镜设置在表盘5016上。

该情况下,与放大透镜部5321对置的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被放大而被驾驶员视觉确认。具体而言,跟前侧外周部5131a、跟前侧内周部5131b、里侧内周部5133b以及槽部5135被放大而被驾驶员视觉确认。

另一方面,在与平面部5421对置的液晶面板5011显示的图像不被放大。

另外,在上述第十九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的内侧面5122以及外侧面5124设置有罩,但也可以不设置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放大透镜部5321设置在表盘5016上,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放大透镜部5321设置在液晶面板5011上。该情况下,优选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放大透镜部5321与液晶面板5011接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是仪表5001,但也可以换成导航装置。即,只要是能够显示图像的装置,就能够进行应用。

另外,如图69所示,也可以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将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配置于液晶面板5011的端部附近。具体而言,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里侧面5123配置于比液晶面板5011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跟前面5121配置于比液晶面板5011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跟前面5121配置于比里侧面5123靠外侧的位置。而且,在沿着液晶面板5011的方向上,显示面环形部件5012配置于液晶面板5011的端部附近,伴随于此,后表面侧环形部件5013也配置于液晶面板5011的端部附近。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构成为跟前侧外周部5121a与跟前侧内周部5121b双方位于比液晶面板5011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也可以构成为仅跟前侧外周部5121a位于比液晶面板5011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槽部5135设置于从跟前面5131到里侧面5133的整个区域。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跟前面5131与里侧面5133之间的一部分陷入而形成槽部5135。

本公开以实施例为基准进行了描述,但应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或构造。本公开也包括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组合、方式、甚至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包括仅一个要素、或更多或更少的其它组合、方式也落在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