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测装置安装辅助装置及其辅助调整感测范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64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感测装置安装辅助装置及其辅助调整感测范围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感测装置安装辅助装置及利用该辅助装置辅助调整感测范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感测装置的种类相当繁多,例如红外线感测装置、热感测装置等等,而这些感测装置需要装在适当的位置,才能在适当的感测距离内对所欲感测的区域进行感测。

目前感测装置的安装皆是使用人工量测距离的方式,例如使用激光测距仪来量测安装位置与所欲感测处的距离,然而,激光测距仪仅能单点量测距离以及计算角度,而感测装置的感测范围为一区域,因此,若使用激光测距仪来辅助安装感测装置,必须经过多重计算才能算出感测装置所感测的范围为何,换言之,现有技术中,安装感测装置的方法皆为量测距离并通过计算而间接判断出感测范围,此将导致感测装置的安装过程非常繁复不便。

此外,若感测装置是倾斜安装时,使用激光测距仪来进一步计算感测区域将会更加复杂,更难以算出所涵盖的范围。

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所见可投影出图形的设备,如led照地灯、舞台激光灯等,其皆为单纯投射出图形,虽可通过判断其所投射出的图像清晰与否与该设备的焦距来判断设置的位置是否于焦距处,进而得知设备与所投影处的距离是否恰当,然而,判断图像清晰与否会因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而有差异,并无一定标准,且此一方式并无法直接通过其所投射出的图像来判断感测距离及感测范围。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感测装置安装辅助装置及其辅助调整感测范围的方法,可直接投射出感测装置的感测范围及感测距离,使使用者可直觉化判断感测装置是否安装于适当位置,以简化感测装置的安装,实为本领域所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测装置安装辅助装置及其辅助调整感测范围的方法,使使用者可直觉化判断感测装置是否安装于适当位置,以简化感测装置的安装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测装置安装辅助装置,包含:本体,具有夹持机构,本体通过夹持机构夹持于一感测装置上;第一光源组,具有至少一固态光源,第一光源组设置于本体上,且以第一投射角度投射出第一图形;以及第二光源组,具有至少一固态光源,第二光源组设置于本体上,且以第二投射角度投射出第二图形;其中,第一投射角度与第二投射角度设定于适当距离时交错,借此可通过分析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判断感测装置是否安装至适当位置。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辅助装置调整感测装置的感测距离及感测范围的方法,利用辅助装置判断感测装置的感测距离及感测范围,辅助装置夹持于感测装置上,辅助装置具有本体、第一光源组及第二光源组,且第一光源组及第二光源组设置于本体上,利用辅助装置调整感测装置的感测距离及感测范围的方法至少包含:(a)利用第一光源组及第二光源组分别以一第一投射角度及一第二投射角度投射出一第一图形及一第二图形,其中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设定于一适当距离时交错;(b)分析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c)判断第一图形与第二图形是否完全重叠且大小相同,若结果为是,表示感测距离为适当距离,可直接完成感测装置的安装,且此时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所涵盖的范围即为感测装置的感测范围,若结果为否,则进入下一步骤;(d)判断第一图形是否大于第二图形且涵盖第二图形,若结果为是,表示感测距离超出适当距离,此时需调整感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以缩短感测装置与地面的距离,并在调整完感测装置的位置后回到步骤(b),若结果为否,即第二图形大于第一图形且涵盖第一图形时,表示该感测距离在该适当距离之内,则进入下一步骤;(e)决定是否接受较小的感测距离与感测范围,若决定为是,则完成感测装置的安装;若决定为否,则调整感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以增加感测装置与地面的距离,并在调整完感测装置的位置后回到步骤(b),直到完成安装。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辅助装置利用第一光源组及第二光源组分别以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投射出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且进一步将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设定于适当距离时交错,利用辅助装置与地面在不同高度时,第一图形与第二图形间会产生不同相对关的原理,达到可直接判断辅助装置与地面间的距离是否在适当距离内,并依此调整辅助装置的位置的功效,且在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完全重叠时,可直接通过所投影出的图形所涵盖的范围来判断感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即视觉化了辅助装置与地面间的距离及感测装置的感测范围,因此,不需如现有技术中需要以人为方式计算检测范围,使使用者可直觉化判断感测装置是否安装于适当位置并可进行适妥的调整,以简化感测装置的安装过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感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夹持于感测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夹持于感测装置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底视结构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底视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利用辅助装置调整感测装置的感测距离及感测范围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光源组投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大于且涵盖第二图形时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辅助装置所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与第二图形完全重叠时的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所投射出的第二图形大于且涵盖第一图形时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图形大于且涵盖第二图形时的示意 图;

图7b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的第一图形与第二图形完全重叠时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图形大于且涵盖第一图形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感测装置

10基座

11感测模块

111凸条

12感测单元

2辅助装置

20本体

20a平台

20b柱体

20b’凹槽

201夹持机构

201a轴部

201b臂件

201b’夹持端

201b”抵顶端

201c顶块

201d抵件

201e弹性元件

201f推钮

21、31第一光源组

21a、21b、21c、21d、22a、22b、22c、22d、31a、31b、31c、31d、32a、32b、32c、32d固态光源

21a’、21b’、22a’、22b’光线

22、32第二光源组

23a、23a’交会点

41、51第一图形

42、52第二图形

a1第一平面

a2第二平面

a3第三平面

a4第四平面

d适当距离

s10、s11、s12、s120、s1201、s1202、s1203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阅图1a及1b,图1a为感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夹持于感测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辅助装置2用以辅助安装感测装置1。感测装置1具有基座10、感测模块11及感测单元12,感测单元12设置于感测模块11上,感测模块11则可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本发明的辅助装置2包含本体20、第一光源组21及第二光源组22。本体20的外形为一侧设有平台20a的柱体20b,但并不以此为限,且本体20具有夹持机构201,并通过夹持机构201夹持于感测装置1的感测模块11上。第一光源组21与第二光源组22设置于本体20的平台20a上,第一光源组21及第二光源组22皆由至少一固态光源所组成,且第一光源组21与第二光源组22分别以第一投射角度与第二投射角度投射出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其中第一投射角度与第二投射角度设定于适当距离时交错,借此可通过分析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判断感测装置1是否安装至适当位置,至于详细的实施方式则将于后续说明。再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辅助装置2的本体20上还可设有凹槽20b’,且凹槽20b’设置于本体20的柱体20b上,而感测装置1上还设有凸条111,且凸条111设置于感测装置1的感测模块11上,借此,凸条111可供辅助装置2定位所用,即将感测装置1的凸条111对应卡入辅助装置2的凹槽20b’中,借以定位辅助装置2与感测装置1之间的相对关系,使第一光源组21及第二光源组22投射角度与感测单元12相对应, 才能进一步进行辅助定位,然凹槽20b’及凸条111的形态、数量皆不以此为限,只要能提供两者互相卡合的皆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说明本发明夹持机构201的作动方式,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夹持于感测装置时的结构剖面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01具有轴部201a、臂件201b、顶块201c、抵件201d、弹性元件201e及推钮201f等元件,且该些元件设置于本体20内的容置空间(未图示)中。臂件201b与轴部201a于臂件201b的中心连接,借此,臂件201b可以轴部201a为轴旋转,且臂件201b还分为夹持端201b’及抵顶端201b”,夹持端201b’伸出于本体20的柱体20b外,用以夹持感测模块11的外缘,使夹持机构201呈夹持状态,抵顶端201b”及轴部201a则设置于本体20的柱体20b内的容置空间(未图示)中,且抵顶端201b”抵顶于顶块202b。抵件201d的两侧分别与顶块201b下方的斜面及推钮201f抵顶,而弹性元件201e则用以复位推钮201f于起始位置。借此,当完成辅助感测装置1的安装作业后而欲将辅助装置2自其上脱离时,使用者可按压推钮201f,此时弹性元件201e会压缩,且由于推钮201f抵顶于抵件201d,而抵件201d还抵顶于顶块201b下方的斜面,因此,当按压推钮201f时,抵件201d会由顶外201b下方的斜面传递向上推升的力使顶块201b上升,进而顶块201b会推压臂件201b的抵顶部201b”,使臂件201b的夹持端201b’因旋转而自感测模块11的外缘脱离,并且,在夹持机构201脱离而使用者放开推钮201f后,弹性元件201e即将推钮201f复位至起始位置。至于要将辅助装置2夹持至感测装置1时,其作动方式与脱离时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a及3b,图3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底视结构图,图3b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底视结构图。如图所示,第一光源组21、31及第二光源组22、32设置于本体20的平台20a上。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即如图3a所示,第一光源组21具有四个固态光源21a、21b、21c及21d,第二光源组22同样具有四个固态光源22a、22b、22c及22d,且第一光源组21及第二光源组22的固态光源21a、21b、21c、21d、22a、22b、22c及22d为投射出实线的直线线条,且第一光源组21与该第二光源组22所投射出的光线颜色不同,但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些实施例中,投射出的直线线条还可为虚线,借此,第一光源组21所投射出的直线线条会组合形成第一 图形41(如图6a所示),第二光源组22所投射出的直线线条会组合形成第二图形42(如图6a所示),再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形41及第二图形42可为但不限为四边形。

于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第一光源组31具有一个固态光源31a,且其有加装一光罩(未图示),使第一光源组31可直接投射出第一图形,第二光源组32则具有四个固态光源32a、32b、32c及32d,且第二光源组的固态光源32a、32b、32c及32d皆可为但不限为投射出直线线条,线条可为但不限为实线,借此,第一光源组31所投射出的光线即组合为第一图形41,第二光源组32所投射出的直线线条则会组合形成第二图形42,且第一图形41及第二图形42可为但不限为四边形、圆形或三角形其中之一。接着进一步说明投射出的光线为虚线的实施例,请参阅第图7a-7c,图7a-7c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图形与第二图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形51由实线所组成,第二图形52则为虚线所组成,但同样不以此为限,因此,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第一光源组21、31及第二光源组22、32主要为达到投射图像的目的,故其固态光源的数量、颜色、线条形态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

以下说明本发明使用辅助装置调整感测距离及感测范围的方法,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的利用辅助装置调整感测装置的感测距离及感测范围的方法流程图。首先如图1所示,利用辅助装置2的夹持机构201将本发明的辅助装置2夹持至欲安装的感测装置1的感测模块11上。接着如步骤s10所示,利用第一光源组21(如图3a所示)及第二光源组22(如图3a所示)分别以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投射出第一图形41(如图6a所示)及第二图形42(如图6a所示),其中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设定于适当距离d(如图5所示)时交错。再如步骤s11所示,分析第一图形41与第二图形42之间的相对位置。接着如步骤s12所示,判断第一图形41与第二图形42是否完全重叠且大小相同,若结果为是,表示感测距离为适当距离d,此时可以直接完成感测装置1的安装,且此时第一图形41及第二图形42所涵盖的范围即为感测装置1(如图1a所示)的感测范围;若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120,判断第一图形41是否大于第二图形42且涵盖第二图形42,若结果为是,表示感测距离超出适当距离d,此时则进入步骤s1201,调整感测装置1的设置位置以缩短感测装置1 与地面的距离,并在调整完感测装置1的位置后回到步骤s11重新分析第一图形41与第二图形42之间的相对位置;若步骤s120的结果为否,即第二图形42大于第一图形41且涵盖第一图形41,表示感测距离在适当距离d之内,此时进入步骤s1202,定是否接受较小的感测距离与范围,若结果为是,则完成感测装置1的安装;若步骤s1202的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1203,调整感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以增加感测装置与地面的距离,并在调整完感测装置1的位置后回到步骤s11重新分析第一图形41与第二图形4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判断感测装置1是否安装至适当位置。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光源组投射示意图。于本图中,第一光源组21及第二光源组22仅各示出两个固态光源21a、21b、22a、22b,以便作说明所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光源组21的固态光源21a、21b以第一投射角度投射出光线21a’、21b’,第二光源组22的固态光源22a、22b以第二投射角度投射出光线22a’、22b’,且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设定于适当距离d时交错,即如图所示,第一光源组21的固态光源21b所投射出的光线21b’与第二光源组22的固态光源22a所投射出的光线22a’交会于交会点23a处。另一方面,第一光源组21的固态光源21a所投射出的光线21a’同样与第二光源组22的固态光源22b所投射出的光线22b’交会于交会点23a’处。应理解的是,此处仅说明两侧边的光线交会,于本实施例中,其余侧边实际上以相同方式投射出光线,因此,第一光源组21所投射出的光线会组成第一图形41(如图6a所示),第二光源组22所投射出的光线会组成第二图形42(如图6a所示),借此,通过调整第一光源组21的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光源组22的第二投射角度,借以将设置固态光源的水平面(第一平面a1)与光线交会点23a水平延伸面(第二平面a2)之间的距离调整为感测装置1可感测的最佳距离(即适当距离d),之后即可通过判断第一图形41与第二图形42之间的相对位置,判断感测装置1是否安装至适当位置,详细内容则说明如后。

请一并参阅图5、6a、6b及6c。图6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所投射出的第二图形大于且涵盖第一图形时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辅助装置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与第二图形完全重叠时的示意图,图6c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大于且涵盖第二图形时的 示意图。须理解的是,在这些图示中,本发明的辅助装置2已预先将第一投射角度与第二投射角度调整于适当距离d(即感测装置1可感测的最佳距离)时交错。

如图所示,在辅助安装时,若辅助装置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的适当距离d时(即为将第一平面a3视为地面的状态时),此时第一光源组21与第二光源组22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41及第二图形42之间的距离与大小如图6a所示,即第二图形42大于第一图形41且涵盖第一图形41,此时由图5所示可知,辅助装置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设定适当距离d,因此,在此状况下,感测装置1的感测距离在适当距离d之内,可直接完成感测装置1的安装。

若辅助装置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等于适当距离d时(即为将第二平面a2视为地面的状态时),此时第一光源组21与第二光源组22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41及第二图形42之间的距离与大小如图6b所示,此时第一图形41与第二图形42完全重叠,即第一图形41的四个边皆与第二图形42的四个边重叠,且各自所包围的面积大小相同,此时由图5所示可知,辅助装置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设定的适当距离d,因此,在此状况下,感测装置1的感测距离恰好等于适当距离d,可直接完成安装,且此时第一图形41与第二图形42所涵盖的范围为感测单元12所能感测的范围。

若辅助装置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适当距离d时(即为将第四平面a4视为地面的状态时),此时第一光源组21与第二光源组22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41及第二图形42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6c所示,即第一图形41大于第二图形42且涵盖第二图形42,此时由图5所示可知,辅助装置2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设定的适当距离d,因此,在此状况下,感测装置1的感测距离已超出适当距离d,若将感测装置1设置于此位置将无法有效感测,而需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借此,可供使用者直觉式地通过辅助装置2所投射出的第一图形41及第二图形42的相对位置以判断感测装置1是否设置在最适位置,并可据此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辅助装置利用第一光源组及第二光源组分别以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投射出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且进一步将第一投射角度及第二投射角度设定于适当距离时交错,利用辅助装置与地面在不同高度时,第一图形与第二图形间会产生不同相对关的原理,达到可直接判断辅助装置与 地面间的距离是否在适当距离内,并依此调整辅助装置的位置的功效,且在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完全重叠时,可直接通过所投影出的图形所涵盖的范围来判断感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即视觉化了辅助装置与地面间的距离及感测装置的感测范围,因此,不需如现有技术中需要以人为方式计算检测范围,使使用者可直觉化判断感测装置是否安装于适当位置并可进行适妥的调整,以简化感测装置的安装过程。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