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9786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橡胶脆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汽车用橡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汽车的美观,更多的涉及到使用方便以及使用安全问题,因此汽车橡胶的性能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汽车橡胶的脆性影响着汽车橡胶的使用条件以及使用寿命,如何能分辨汽车橡胶脆性的好坏,成了车主们发愁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

一种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实验前准备:实验容器、冲撞器、半导体制冷片、放大镜、橡胶试验样本若干;

S2、利用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方式制得实验容器所需温度;

S3、将橡胶试验样本置于实验容器中,用冲撞器匀速敲击;

S4、在放大镜下观察橡胶试验样本是否出现龟裂现象;

S5、若出现龟裂现象则调高试验温度,继续试验,直至不再出现龟裂;

S6、找到龟裂与不龟裂的临界温度,龟裂温度即为橡胶的脆性温度。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为N型半导体。

优选的,所述S2中所需温度为-100-0℃。

优选的,所述S3中冲撞器重量为100-150Kg。

优选的,所述S3中敲击速度为1.5-2.5m/s。

优选的,所述S3中敲击时间为2-4min。

本发明提出的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利用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的方式获得橡胶脆性所需的最低温度,从而测试出橡胶脆性,测试方法简单可行,且测试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或其他不良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实验前准备:实验容器、冲撞器、N半导体制冷片、放大镜、橡胶试验样本若干;

S2、利用N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方式制得实验容器温度-20℃;

S3、将橡胶试验样本置于实验容器中,用140Kg冲撞器以2.5m/s的速度敲击4min;

S4、在放大镜下观察橡胶试验样本是否出现龟裂现象;

S5、若出现龟裂现象则调高试验温度,继续试验,直至不再出现龟裂;

S6、找到龟裂与不龟裂的临界温度,龟裂温度即为橡胶的脆性温度。

实施例二

S1、实验前准备:实验容器、冲撞器、N半导体制冷片、放大镜、橡胶试验样本若干;

S2、利用N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方式制得实验容器温度-40℃;

S3、将橡胶试验样本置于实验容器中,用130Kg冲撞器以2.2m/s的速度敲击3.5min;

S4、在放大镜下观察橡胶试验样本是否出现龟裂现象;

S5、若出现龟裂现象则调高试验温度,继续试验,直至不再出现龟裂;

S6、找到龟裂与不龟裂的临界温度,龟裂温度即为橡胶的脆性温度。

实施例三

S1、实验前准备:实验容器、冲撞器、N半导体制冷片、放大镜、橡胶试验样本若干;

S2、利用N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方式制得实验容器温度-60℃;

S3、将橡胶试验样本置于实验容器中,用120Kg冲撞器以2m/s的速度敲击3min;

S4、在放大镜下观察橡胶试验样本是否出现龟裂现象;

S5、若出现龟裂现象则调高试验温度,继续试验,直至不再出现龟裂;

S6、找到龟裂与不龟裂的临界温度,龟裂温度即为橡胶的脆性温度。

实施例四

S1、实验前准备:实验容器、冲撞器、N半导体制冷片、放大镜、橡胶试验样本若干;

S2、利用N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方式制得实验容器温度-80℃;

S3、将橡胶试验样本置于实验容器中,用110Kg冲撞器以1.8m/s的速度敲击2.5min;

S4、在放大镜下观察橡胶试验样本是否出现龟裂现象;

S5、若出现龟裂现象则调高试验温度,继续试验,直至不再出现龟裂;

S6、找到龟裂与不龟裂的临界温度,龟裂温度即为橡胶的脆性温度。

实施例五

S1、实验前准备:实验容器、冲撞器、N半导体制冷片、放大镜、橡胶试验样本若干;

S2、利用N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方式制得实验容器温度-100℃;

S3、将橡胶试验样本置于实验容器中,用100Kg冲撞器以1.5m/s的速度敲击2min;

S4、在放大镜下观察橡胶试验样本是否出现龟裂现象;

S5、若出现龟裂现象则调高试验温度,继续试验,直至不再出现龟裂;

S6、找到龟裂与不龟裂的临界温度,龟裂温度即为橡胶的脆性温度。

本发明提出的汽车橡胶零部件脆性测试工艺,利用半导体制冷片,采用三级串联制冷的方式获得橡胶脆性所需的最低温度,从而测试出橡胶脆性,测试方法简单可行,且测试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或其他不良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