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灰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5755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灰锥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煤质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灰锥模具。



背景技术:

在煤质分析行业,煤灰的熔融性是一种很重要的物理性质,直接关系到电厂锅炉的烧结严重程度,对锅炉、水泥立窑等的安全使用影响极大,因此对灰熔融性的测试非常必要。现有的灰熔融性的测试是通过灰熔融测试仪进行的,测试时将灰锥放置在托板上,在炉管恒温区均匀升温,同时通入一定氛围的气体介质,直至灰锥样品达到熔融状态。在此过程中,相机对样品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不间断的取像,通过分析得出四个特征点的温度。因此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灰锥样品的质量尤为重要。

传统的灰锥,一般都是三角锥体,而针对生物质灰锥,一般要求是圆柱体。灰锥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首先需要将灰样转移到盛灰器皿中,用少量的糊精溶液将灰样润湿,并搅拌均匀,接着将灰样放置到灰锥模具上制作灰锥。但现有的制作灰锥的模具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只有一个灰锥孔用于制作灰锥,因此灰锥制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脱模装置因此造成了灰锥脱模不方便,容易导致灰锥在脱模时候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且脱模方便的灰锥模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灰锥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朝下的第一内腔,在所述第 一内腔中竖直设置多个灰锥管,各所述灰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内腔的顶面;在所述上模具上还设置有倒料装置,用于对各所述灰锥管内的灰锥进行脱模或压实;所述下模具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朝上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内腔的底面与各所述灰锥管的另一端相贴合;所述第一内腔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底面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倒料装置包括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操作杆,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端面上竖直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灰锥管相配合的推杆,各所述推杆可滑动地分别插置在各所述灰锥管中。

其中,当所述第一内腔的个数与所述第二内腔的个数为多个时,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数量相同。

其中,在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面上和所述第二内腔的外壁面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第二内腔可滑动地插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

其中,所述第一内腔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盲孔,所述第二内腔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盲孔相配合的螺钉,所述螺钉贯穿所述第二内腔并与所述盲孔连接。

其中,所述灰锥管为中空的圆柱结构或中空的多棱柱结构。

其中,在所述上模具靠近所述下模具的一侧端面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承重支柱。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灰锥模具,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装置由于在上模具的第一内腔中设置有多个灰锥管,因此可同时生产出多个灰锥,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发明装置由于在上模具上设置有倒料装置,倒料装置的各推杆分别插置在各灰锥管中,因此可以对灰锥管中的灰锥进行挤压塑形或脱模,便于灰锥的成型和取出。3、本发 明装置的第一内腔的内壁面上和第二内腔的外壁面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滑槽,因此第二内腔能够可拆卸地滑动连接在第一内腔中,便于灰锥成型后的脱模处理,避免模具对灰锥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面”、“底面”、“竖直”、“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装置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

上模具1包括开口向下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内腔3,在每一第一内腔3内均竖直设置有多个灰锥管4,各灰锥管4的一端均贯穿第一内腔3的顶面及上模具1的顶部。在上模具1上还设置有倒料装置5,倒料装置5用于对各灰锥管4内的灰锥进行脱模或压实;

下模具2包括两个开口朝上设置的第二内腔6,两第二内腔6分别位于两第一内腔3中,第二内腔6的底面与各灰锥管4的另一端相贴合,用于密封灰锥管4的另一端避免管内灰锥泄漏;

第一内腔3的顶面与第二内腔6的底面相对设置。

如图1、图3所示,倒料装置5包括固定板51,在固定板5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操作杆52,在固定板51的另一侧端面上竖直设置 有多个与灰锥管4相配合的推杆53,各推杆53可滑动地分别插置在各灰锥管4中,于对各灰锥管4内的灰锥进行脱模或压实。

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内腔3的个数与第二内腔6的个数为多个时,第一内腔3与第二内腔6的数量需保持一致。

为了保证第一内腔3和第二内腔6之间连接牢固,可在第一内腔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盲孔7,在第二内腔6上设置至少一个与盲孔7相配合的螺钉8,螺钉8贯穿第二内腔6并与盲孔7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腔3和第二内腔6之间的连接不限于螺纹连接,还可采用气缸、电缸、电磁铁、机械传动等方式实现第一内腔3和第二内腔6之间的固定。

同时,为了方便下模具2与上模具1的分离,可在第一内腔3和第二内腔6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滑槽9,使下模具2可滑动地插置到上模具1中并进一步固定,提高上模具1与下模具2的连接牢固性并方便灰锥脱模避免损坏灰锥。

上述实施例中,灰锥管4为中空的圆柱结构或多棱柱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在上模具1靠近下模具2的一侧端面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承重支柱10。

本发明在工作时,首先将下模具2的第二内腔6插置到第一内腔3中,将各灰锥管4的下端管口封闭,并通过螺钉8将下模具2与上模具1固定,然后由各灰锥管的上端管口向管中加入灰样,并通过倒料装置5的推杆53的上下移动反复挤压灰锥管4中的灰样,使灰样在灰锥管4中塑形成灰锥,当灰锥成型后抽出下模具2,最后向下按压推杆53,通过推杆53将各灰锥管4中的成型灰锥脱模,放入样品盘中进行后续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