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光谱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79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多光谱校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光谱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集工作在不同波段的传感器为一体的系统在现代化光电平台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光轴的一致性是保证不同波段光谱光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现有的光轴校准装置体积庞大,环境适应性差,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其角度,无法满足现有的复杂光电系统使用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光谱校准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光谱校准装置,所述多光谱校准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旋转板、位于所述旋转板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右侧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电缸装置上方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前窗装置、位于所述前窗装置右侧的第一反射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装置右侧的第二反射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装置右侧的封闭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凹槽、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旋转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二支撑块、位于其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一握持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右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三弹簧,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右侧的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一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左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左侧的定位杆、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弹性杆,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右侧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右侧的第四弹簧,所述前窗装置包括前窗、设置于所述前窗上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左侧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位于所述固定板右侧的定位架及拉线,所述第一反射装置包括第一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镜左侧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左侧的第六弹簧、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上下两侧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左侧的第七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杆左侧的固定环,所述第二反射装置包括第二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镜右方上下两侧的第四固定块、卡扣架、位于所述卡扣架之间的管道、收容于所述管道内的后窗、位于所述管道右侧的挡板,所述封闭装置包括封闭板、位于所述封闭板右侧的握持杆及第三反射镜。

所述第一定位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示第一支撑块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支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握持环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握持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水平状,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弹性杆上,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定位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弹性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

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弹性杆轴转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

所述前窗呈圆柱体,所述前窗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窗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呈圆柱体,所述固定板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前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机的右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定位架呈凹字形,所述定位架的两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左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反射镜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六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贯穿所述定位架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右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镜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反射镜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左侧,所述第四固定块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卡扣架设有两个,所述卡扣架呈L型,所述卡扣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架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卡扣在所述第四固定块上,所述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呈圆柱体,所述管道的右表面与所述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后窗呈圆柱体,所述后窗与所述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封闭板呈圆柱体,所述封闭板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管道贯穿所述封闭板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握持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反射镜的上下两侧,所述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封闭板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射镜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反射镜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三反射镜的左表面与所述封闭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反射镜上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多光谱校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其角度,以便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可以在复杂的光电系统中使用,扩大其使用范围。并且可以将不同波段的光的光轴调节至相互平行,校准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光谱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多光谱校准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多光谱校准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旋转板2、位于所述旋转板2上方的支撑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装置3右侧的电缸装置4、位于所述电缸装置4上方的壳体5、收容于所述壳体5内的前窗装置6、位于所述前窗装置6右侧的第一反射装置7、位于所述第一反射装置7右侧的第二反射装置8、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装置8右侧的封闭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凹槽11、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定位板1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2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凹槽1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定位板1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1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板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旋转板2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块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21下方的第二支撑块、位于其右侧的第一支架2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2右侧的第一握持环2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上端与所述旋转板2固定连接。所示第一支撑块21呈圆台状,所述第一支撑块21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21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板1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2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支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且与所述底板1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块21与所述第二支撑块可以稳定的旋转。所述第一支架22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握持环23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握持环2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左侧的第二支架32、位于所述第二支架32下方的第二弹簧3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右侧的第一横杆34、位于所述第一横杆34右侧的第三支架35、位于所述第一横杆35上方的第三弹簧36。所述第一支撑杆3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311,所述第二凹槽3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支架3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33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33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3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支架3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横杆3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3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34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架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5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35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5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36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弹簧3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4包括电缸41、位于所述电缸41右侧的第四支架42、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42上的第一固定杆43、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42上的第二横杆44、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4左侧的第二支撑杆4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5左侧的第三横杆46、位于所述第三横杆46左侧的定位杆48、位于所述电缸41左侧的推动杆47、位于所述推动杆47左侧的弹性杆49。所述电缸4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四支架42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2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2的上端与所述电缸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4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43的上端与所述电缸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4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44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45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5的上端与所述电缸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电缸4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横杆4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4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6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杆48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47呈水平状,所述推动杆47的右端与所述电缸4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41带动所述推动杆47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47的左端顶靠在所述弹性杆49上,所述推动杆47贯穿所述定位杆48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47可以左右移动。所述定位杆4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杆48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49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杆49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6的右端与所述弹性杆49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弹性杆49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弹性杆49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491,所述弹性杆49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5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壳体5的左右表面相通。所述壳体5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固定块5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1右侧的第二固定块5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52右侧的第四弹簧53。所述第一固定块51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51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3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51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311内旋转。所述第二固定块52的上表面与所述壳体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52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491内且与所述弹性杆49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块52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491内旋转。所述第四弹簧53的上端与所述壳体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3的下端与所述电缸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前窗装置6包括前窗61、设置于所述前窗61上的固定板62、位于所述固定板62左侧的电机66、设置于所述电机66上的输出轴63、位于所述固定板62右侧的定位架64及拉线65。所述前窗61呈圆柱体,所述前窗61与所述壳体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窗6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611,所述第一通孔611呈圆形。所述固定板62呈圆柱体,所述固定板6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611内且与所述前窗6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6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621,所述第二通孔621呈圆形。所述电机66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机66的右表面与所述固定板6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63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63与所述电机66连接,使得所述电机66可以带动所述输出轴63旋转。所述定位架64呈凹字形,所述定位架64的两端与所述固定板6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65的左端与所述输出轴63固定连接,所述拉线65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21。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反射装置7包括第一反射镜71、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镜71左侧的第二固定杆7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72左侧的第六弹簧73、移动杆74、位于所述移动杆74上下两侧的第三固定块75、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75左侧的第七弹簧76、位于所述移动杆74左侧的固定环77。所述第一反射镜71的右表面为反射面。所述第二固定杆72与所述第一反射镜7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3设有两个,所述第六弹簧7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72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3的左端与所述定位架6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7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杆7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7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74贯穿所述定位架64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移动杆74可以左右移动杆。所述第三固定块75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块75与所述移动杆74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76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76的左端与所述固定板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76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75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固定环77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77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杆7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65的右端与所述固定环7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射镜71的右表面为双曲面。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反射装置8包括第二反射镜81、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镜81右方上下两侧的第四固定块82、卡扣架83、位于所述卡扣架83之间的管道84、收容于所述管道84内的后窗86、位于所述管道84右侧的挡板85。所述第二反射镜81与所述壳体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镜8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811,所述第一反射镜7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811的左侧。所述第四固定块82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固定块8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块8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镜81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卡扣架83设有两个,所述卡扣架83呈L型,所述卡扣架8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反射镜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架83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壳体5的内表面上且卡扣在所述第四固定块82上,从而可以将所述第二反射镜81固定住。所述管道84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811且与所述第二反射镜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通孔811与所述管道84的内部相通。所述挡板85呈圆柱体,所述管道84的右表面与所述挡板8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85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851,所述第四通孔851呈圆形。所述后窗86呈圆柱体,所述后窗86与所述管道8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后窗86及前窗61为平面镜,使得光线可以直线穿过,不会改变光线的光轴。所述第二反射镜81的左表面为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镜81的左表面为抛物面。

如图1所示,所述封闭装置9包括封闭板93、位于所述封闭板93右侧的握持杆92及第三反射镜91。所述封闭板93呈圆柱体,所述封闭板93与所述壳体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管道84贯穿所述封闭板93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封闭板93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封闭板93依靠其与所述壳体5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稳定的收容于所述壳体5内。所述握持杆9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反射镜91的上下两侧,所述握持杆92的一端与所述封闭板93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9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反射镜9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反射镜91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三反射镜91的右表面为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镜91的左表面与所述封闭板9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反射镜91上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五通孔911,所述第五通孔911位于所述第四通孔851的右侧,所述第三反射镜91可以将一些多余的光反射出去,剩下的光穿过第五通孔911进入到管道84内。如图1所示,图中的100为光线的反射图,从管道84进入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71及第二反射镜81反射后均相互平行的从所述前窗61穿出。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多光谱校准装置使用时,光线经过第五通孔911进入到所述第三反射镜91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管道84内,然后穿过后窗86且穿过所述第三通孔811照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镜71的反射面上,然后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镜81的反射镜面上,然后穿过所述前窗61发射出去。同时使用者可以调节反射出去的光线的位置,首先使用者可以启动电机66,使得所述输出轴63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拉线65被拉紧,使得所述固定环77及移动杆74向左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杆72及第一反射镜71向左移动,进而使得从所述电机66上方发出去的光线向上移动,使得所述电机66下方发出去的光线向下移动,当关闭电机66时,所述第一反射镜71向右移动,使得电机66上方发出去的光线向下移动,电机66下方发出去的光线向上移动,进而可以调节发出去光线的位置。当需要将所述第五通孔911对准光源时,首先握住第一握持环23,使得旋转板2旋转,以便将第五通孔911旋转至光源的方向,所述第一弹簧13可以使得使用者松开第一握持环23时旋转板2恢复至原状,然后启动电缸41,使得推动杆47向左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弹性杆49弯曲,然后使得所述壳体5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顺时针旋转,以便将第五通孔911对准光源,使用者亦可以关闭电缸1,使得所述弹性杆49逐渐的恢复至原状,进而使得所述壳体5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逆时针旋转,以便满足不同位置光源的需要,所述第二支架32可以防止所述壳体5的左端过度向下移动,对所述壳体5起到限定的作用,所述第三支架35可以防止所述弹性杆49过度向左弯曲。至此,本发明多光谱校准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