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减小冷却塔下边缘进风漩涡的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793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减小冷却塔下边缘进风漩涡的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节能提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减小冷却塔下边缘进风漩涡的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蒸发和对流冷却原理使热水降温以降低循环水温度的装置,热水与空气间进行着复杂的传热与传质过程,总的效果是水份蒸发,吸收汽化潜热,使水温降低。循环水温度直接影响燃煤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在设计条件下,循环水温度每降低1℃可使发电机组热耗降低0.3%~0.5%,机组发电煤耗下降1.3g/(kw·h)。循环水从塔上部向下喷淋,通过填料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受热后在塔内向上流动,塔外空气从四周进入塔内,形成空气流动。空气进入冷却塔时,在冷却塔内下边缘周围约5米左右范围内容易产生漩涡,造成该区域内空气流速降低,影响循环水在该区域的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冷却塔下边缘进风漩涡的导风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却塔下边缘进风漩涡,增加该区域向上风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能够减小冷却塔下边缘进风漩涡的导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却塔下边缘进风处的固定支架,以及一端与固定支架活动连接的导风板,其中,导风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杆与固定支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导风板的一端通过合页与固定支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固定支架通过若干安装卡扣设置在冷却塔下边缘进风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固定支架、支撑杆和导风板组合成与冷却塔外壁切线呈60°夹角的环形导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固定支架为2000×1000mm的长方形框架,采用Φ10mm钢筋对焊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支撑杆的长度为1000mm,采用Φ10mm钢筋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导风板规格为2000×1000×5mm长方形面板,采用玻璃钢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冷却塔的周向上每间距4mm布置有一个导风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冷却塔下檐下方,撑起导风板后形成与圆周切线60°夹角的环形导叶,空气进入冷却塔下檐时沿圆周方向螺旋上升,从而有效阻止冷却塔下边缘内漩涡产生,增加空气向上流动速度,加强循环水散热,并且能够减轻侧风对冷却塔散热的影响,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冷却塔循环水温可降低0.5℃左右。冬季,北方地区可将导风板放倒,可以起到防风、防冻作用,防止冷却塔结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安装布置示意图;

图3冷却塔进风速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减小冷却塔下边缘进风漩涡的导风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支撑杆2和导风板3,其中,固定支架1起固定作用,支撑杆2起支撑作用,导风板3一边用合页4固定在固定支架1上,用支撑杆2撑起。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冷却塔下边缘下方一周,支撑杆2撑起导风板3后形成沿圆周切线夹角60°的环形导叶,空气进入冷却塔下边缘时沿圆周螺旋上升,从而有效阻止冷却塔下边缘内漩涡产生,增加空气向上流动速度,加强循环水散热。

所述装置固定支架1由Φ10mm钢筋对焊而成,支撑杆2由Φ10mm钢筋制作而成,导风板3材质为玻璃钢,规格2000×1000×5mm;

参考图2,所述装置安装在冷却塔筒体6的冷却塔下边缘7下方,沿圆周按间距为4mm布置,支撑杆2撑起导风板3后形成沿圆周切线60°夹角的环形导叶。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根据火电厂大型冷却塔空气速度场的分布不均匀性,即空气进入冷却塔时,在冷却塔内下边缘周围约5米左右范围内容易产生漩涡,造成该区域内空气流速降低,该区域为边缘漩涡区8,进而影响循环水在该区域的散热。安装本实用新型后,导风板3形成与圆周切线60°夹角的环形导叶,空气进入冷却塔下边缘后沿圆周方向螺旋上升,从而有效阻止冷却塔下边缘内漩涡产生,增加空气向上流动速度,加强循环水散热,并且能够减轻侧风对冷却塔散热的影响,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冷却塔循环水温可降低0.5℃左右。冬季,北方地区可将导风板3放倒,可以起到防风、防冻作用,防止冷却塔结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