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782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使两种流体进行热量交换而实现加热或冷却为目的的设备,一般是用固体间壁(传热面)将不同温度的流体隔开,也有的使两种流体在设备内直接接触而进行热量交换。根据作用原理可分为间壁式热交换器、蓄热式热交换器和混合式热交换器。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各类热交换器有近三十余种,广泛的用于家庭及商场、宾馆等地的加热设备系统中。现有普通结构的热交换器,由于受侧板结构的限制,通常体积较大,热转换率较低,热量损耗较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同时其安全性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且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因此,性价比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以解决现有热交换器受侧板结构限制,体积大、热转换效率低、热量损耗大,性价比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包括侧板本体,所述侧板本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上开有进水口、出水口,且右侧板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口相连,所述出水通道与出水口相连,所述侧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设置于左侧板上的左水流通道、设置于右侧板上的右水流通道及用于连接左水流通道、右水流通道的散热管,位于侧板本体顶端的水流通道通过散热管与进水通道相连,位于侧板本体底端的水流通道通过散热管与出水通道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水流通道、右水流通道、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均为外凸式结构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板的顶端设置有观察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右侧板的顶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左侧板顶端的左水流通道上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与左水流通道之间设置有密封面,所述密封面的顶端开有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设置多个依次相连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由左侧板上的左水流通道、右侧板上的右水流通道、散热管构成,进而加长了水流路径,增加吸热时间,提高热转换效率,能保证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实现燃气单位输出量减少,节省燃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侧板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板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侧板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侧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包括侧板本体,所述侧板本体包括左侧板2、右侧板1,所述右侧板1的底部开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且右侧板1上设置有进水通道13、出水通道14,所述进水通道13为外凸式结构,其与进水口11相连,所述出水通道14为外凸式结构,其与出水口12相连,进水通道13向上延伸至右侧板1的顶部,并与右侧板1顶部开设的流通孔1a相连,所述流通孔1a通过散热管与左侧板2上的流通孔2a相连,所述流通孔2a与流通孔2b通过左水流通道21相连,所述流通孔2b通过散热管与右侧板1上的流通孔1b相连,所述流通孔1b通过右水流通道15与流通孔1c相连,所述流通孔1c通过散热管与左侧板2上的流通孔2c相连,所述流通孔2c通过左水流通道24与流通孔2d相连,所述流通孔2d通过散热管与右侧板1上的流通孔1d相连,所述流通孔1d通过右水流通道16与流通孔1e相连,所述流通孔1e通过散热管与左侧板2上的流通孔2e相连,所述流通孔2e通过左水流通道25与流通孔2f相连,所述流通孔2f通过散热管与右侧板1上的流通孔1f相连,所述流通孔1f通过右水流通道17与流通孔1g相连,所述流通孔1g通过散热管与左侧板2上流通孔2g相连,所述流通孔2g通过左水流通道26与流通孔2h相连,所述流通孔2h通过散热管与右侧板1上的流通孔1h相连,所述流通孔1h通过右水流通道18与流通孔1j相连,所述流通孔1j通过散热管与左侧板2上的流通孔2j相连,所述流通孔2j通过左水流通道27与流通孔2k相连,所述流通孔2k通过散热管与右侧板1上的流通孔1k相连,所述流通孔1k通过右水流通道19与流通孔1m相连,所述流通孔1m通过散热管与左侧板2上的流通孔2m相连,所述流通孔2m通过左水流通道28与流通孔2n相连,所述流通孔2n通过散热管与右侧板1上的流通孔1n相连,所述流通孔1n与通过出水通道14与出水口12相连。

上述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在左侧板2的顶端设置有观察孔222,便于观察燃烧室内的情况;并在右侧板1的顶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孔111,当燃气在燃烧腔中燃烧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孔111可测量燃烧室内的温度,从而调节燃气流量阀控制燃料的进入速度;此外,左侧板2顶端的左水流通道21上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通道22,所述延伸通道22与左水流通道21之间设置有密封面,所述密封面的顶端开有出气口23,主要目的是减少传热介质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气压。

工作时,当传热介质从右侧板1的进水口11进入后,经过进水通道13进入流通孔1a,流通孔1a与散热管连接后,传热介质从散热管进入左侧板2顶端右侧的流通孔2a,流通孔2a通过左水流通道21与流通孔2b相连,传热介质从流通孔2a进入流通孔2b后,通过散热管进入右侧板1的流通孔1b,而右侧板1的流通孔1b通过右水流通道15与流通孔1c相连,传热介质进入1c后通过散热管进入左侧板2的流通孔2c,而流通孔2c通过左水流通道24与流通孔2d相连,传热介质进入流通孔2d后,通过散热管相连进入右侧板1的流通孔1d,而流通孔1d通过左水流通道16与流通孔1e相通……以此类推,最终,传热介质由右侧板1的出水口12流出。

上述一种热交换器的侧板结构,左侧板2、右侧板1均呈倒三角型,使得热交换器核心部件紧凑且实用;且通过设置多个依次相连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由左侧板2上的一个左水流通道、右侧板1上的一个右水流通道及用于连接左水流通道、右水流通道的散热管构成,有效延长水流路径,增加吸热面积,提高吸热效率;与此同时,不规则的水流路径减少了直流增加了紊流,不仅增加吸热时间还减少传热介质在流通时对散热管及左侧板2、右侧板1的冲撞,减少噪音;其次还降低了水垢的产生,减少维护次数,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