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21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通道模块(2)、刻度盖板(3)、长柱塞(1)、短柱塞(6)和注射器(5),微通道模块(2)和刻度盖板(3)层叠结合在一起,所述微通道模块(2)表面设有微加工而成的具有凹槽形结构的微沟道,微沟道主要依次由一条后端汇流通道(8)、两个中间段分支进液通道(9)、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接而成“Y”形沟道,后端汇流通道(8)全程的截面尺寸相同,两个所述中间段分支进液通道(9)相互垂直设置且各部分截面尺寸相同,两个所述前段储液腔(10)腔体形状、体积相同且在所述微通道模块(2)中进行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中间段分支进液通道(9)的一端分别与不同的前段储液腔(10)连通,两个所述中间段分支进液通道(9)的另一端一并与后端汇流通道(8)的一端连通形成“Y”形沟道的三通管路,后端汇流通道(8)的另一端形成溢流口,透明材料制成的刻度盖板(3)将所述微通道模块(2)表面的微沟道敞口一侧进行封装,使微沟道形成仅仅具有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开口的管路结构,后端汇流通道(8)的溢流口作为微沟道的尾端开口,两个所述前段储液腔(10)分别作为互不相溶的已知粘度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的临时储存容器,两个所述前段储液腔(10)的局部对称部位连接在一起,形成连通部,对应两个所述前段储液腔(10)的分界线位置即对称线位置处并在刻度盖板(3)上设有注射指示点(14),在临时储存参照液体的前段储液腔(10)的微沟道槽底部至少设有一个沉孔式结构的柱塞沉孔(11),柱塞沉孔(11)的位置临近指示点(14),在临近指示点(14)位置处的刻度盖板(3)上设有柱塞通孔(13),使柱塞通孔(13)的与柱塞沉孔(11)的位置对应设置,柱塞沉孔(11)和柱塞通孔(13)皆具有设定角度的锥度,柱塞通孔(13)能作为微沟道的首端开口,长柱塞(1)和短柱塞(6)皆能与柱塞沉孔(11)和柱塞通孔(13)进行密封配合使用,采用短柱塞(6)仅能将柱塞通孔(13)进行可装卸式密封,在短柱塞(6)的小头底部和前段储液腔(10)的微沟道槽底部之间保留液流通道,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通形成一体化腔体,而采用长柱塞(1)不仅能将柱塞通孔(13)进行可装卸式密封,还能使长柱塞(1)的小头塞进柱塞沉孔(11)中,能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被截断,而被隔离成独立的两部分临时储存容器,刻度盖板(3)上设有刻度线(12),所述刻度线(12)沿着后端汇流通道(8)的延伸方向进行对应设置,微通道模块(2)水平放置使用,注射器(5)的针头能穿过柱塞向前段储液腔(10)注入流体材料,或者将注射器(5)针头插进注射指示点(14)向前段储液腔(10)注入流体材料,选择采用短柱塞(6)或长柱塞(1),分别对微沟道的管路形式进行设置,形成液体压力检测体系如下:

构造对应注射方式的液体正压力检测体系:采用长柱塞(1)插入柱塞通孔(13)和柱塞沉孔(11),分隔两个前段储液腔(10),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分别充满等体积量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再将长柱塞(1)移除,然后在柱塞通孔(13)中插进短柱塞(6),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通形成一体化腔体,将注射器(5)插进注射指示点(14),将待测粘度液体从对称线位置处注入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接通道处,注入的待测粘度液体推动位于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分别从“Y”形沟道的汇流点位置处进入后端汇流通道(8)中,在后端汇流通道(8)中形成不同液体间隔排布的分段液柱或分层液柱,透过刻度盖板(3)并对应刻度线(12)形成可计量的两液体的对应液柱长度或宽度;

或者构造对应负压吸取方式的液体负压力检测体系:采用长柱塞(1)插入柱塞通孔(13)和柱塞沉孔(11),分隔两个前段储液腔(10),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分别充满等体积量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再将长柱塞(1)移除,使柱塞通孔(13)保持敞开状态,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通形成一体化腔体,将注射器(5)插进后端汇流通道(8)的溢流口处,通过拉注射器(5)的推杆将后端汇流通道(8)中的液体吸入注射器(5)内,驱动位于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分别从“Y”形沟道的汇流点位置处进入后端汇流通道(8)中,在后端汇流通道(8)中形成不同液体间隔排布的分段液柱或分层液柱,能透过刻度盖板(3)并对应刻度线(12)两液体的对应液柱长度或宽度进行计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5)为微量细头注射器,所述注射器(5)可注射体积大于一个前段储液腔(10)的体积,在所述注射器(5)的推杆上设有推杆插销孔(4),推杆插销孔(4)的位置为注入体积量等于一个储液腔(10)体积量的位置,将可插拔的推杆插销(7)插入到插销孔(4)形成限位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临时储存待测粘度液体的前段储液腔(10)的微沟道槽底部还设有沉孔式结构的第二个柱塞沉孔(11),第二个柱塞沉孔(11)的位置也临近指示点(14),在临近指示点(14)位置处的刻度盖板(3)上设有第二个柱塞通孔(13),使第二个柱塞通孔(13)的与第二个柱塞沉孔(11)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二个柱塞沉孔(11)和第二个柱塞通孔(13)也皆具有设定角度的锥度,第二个柱塞通孔(13)能作为微沟道的另一个首端开口,使两个柱塞通孔(13)对称设置在注射指示点(14)的左右两侧,即两个柱塞通孔(13)分别对应设置在不同的前段储液腔(10)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采用短柱塞(6)或长柱塞(1),分别对微沟道的管路形式进行设置,构造对应注射方式的液体正压力检测体系:

采用一个长柱塞(1)插入任意一个柱塞通孔(13)和对应位置处的柱塞沉孔(11)中,分隔两个前段储液腔(10),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分别充满等体积量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再将长柱塞(1)移除,然后采用两个短柱塞(6),同时插入到两个柱塞通孔(13)中,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通形成一体化腔体,将注射器(5)插进注射指示点(14),将待测粘度液体从对称线位置处注入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接通道处,注入的待测粘度液体推动位于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分别从“Y”形沟道的汇流点位置处进入后端汇流通道(8)中,在后端汇流通道(8)中形成不同液体间隔排布的分段液柱,能透过刻度盖板(3)并对应刻度线(12)两液体的对应液柱长度进行计量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采用短柱塞(6)或长柱塞(1),分别对微沟道的管路形式进行设置,构造对应注射方式的液体正压力检测体系:

采用两个长柱塞(1)同时插入到两个柱塞通孔(13)和对应位置处的柱塞沉孔(11)中,分隔两个前段储液腔(10),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分别充满等体积量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再将两个长柱塞(1)同时移除,然后采用两个短柱塞(6)进行替换,同时将两个短柱塞(6)插入到两个柱塞通孔(13)中,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通形成一体化腔体,将注射器(5)插进注射指示点(14),将待测粘度液体从对称线位置处注入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接通道处,注入的待测粘度液体推动位于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分别从“Y”形沟道的汇流点位置处进入后端汇流通道(8)中,在后端汇流通道(8)中形成不同液体间隔排布的分段液柱或分层液柱,能透过刻度盖板(3)并对应刻度线(12)两液体的对应液柱长度或宽度进行计量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采用短柱塞(6)或长柱塞(1),分别对微沟道的管路形式进行设置,构造对应负压吸取方式的液体负压力检测体系:

采用长柱塞(1)插入任意一个柱塞通孔(13)和对应位置处的柱塞沉孔(11)中,分隔两个前段储液腔(10),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分别充满等体积量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再将长柱塞(1)移除,至少使一个柱塞通孔(13)保持敞开状态,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通形成一体化腔体,将注射器(5)插进后端汇流通道(8)的溢流口处,通过拉注射器(5)的推杆将后端汇流通道(8)中的液体吸入注射器(5)内,驱动位于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分别从“Y”形沟道的汇流点位置处进入后端汇流通道(8)中,在后端汇流通道(8)中形成不同液体间隔排布的分段液柱或分层液柱,能透过刻度盖板(3)并对应刻度线(12)两液体的对应液柱长度或宽度进行计量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采用短柱塞(6)或长柱塞(1),分别对微沟道的管路形式进行设置,构造对应负压吸取方式的液体负压力检测体系:

采用长柱塞(1)插入任意一个柱塞通孔(13)和对应位置处的柱塞沉孔(11)中,分隔两个前段储液腔(10),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分别充满等体积量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再将长柱塞(1)移除,使两个柱塞通孔(13)皆保持敞开状态,使两个前段储液腔(10)连通形成一体化腔体,将注射器(5)插进后端汇流通道(8)的溢流口处,通过拉注射器(5)的推杆将后端汇流通道(8)中的液体吸入注射器(5)内,驱动位于两个前段储液腔(10)中的参照液体和待测粘度液体分别从“Y”形沟道的汇流点位置处进入后端汇流通道(8)中,在后端汇流通道(8)中形成不同液体间隔排布的分段液柱或分层液柱,能透过刻度盖板(3)并对应刻度线(12)两液体的对应液柱长度或宽度进行计量检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