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链长度指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815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链长度指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锚链长度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锚链是连接锚和船体之间的链条,用来传递和缓冲船舶所受的外力。

在船舶停靠时,需要进行抛锚,使锚沉入水底。若锚链放出的长度不够,则锚无法沉入泥沙中,若锚链放出的长度过长,则船体会随着风浪产生较大的晃动。因此在抛锚过程中需要准确获知放出的锚链的长度。目前的船只在进行抛锚时,放出的锚链长度通常是通过船员目测来判断,但是通过目测判断不仅误差大,而且在晚上光线不足时,会更难以判断出放出的锚链的长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通过目测判断放出的锚链的长度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锚链长度指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锚链长度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包括用于同轴设置在锚链轮的转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减速器、指针和刻度盘,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指针垂直连接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刻度盘上分布有用于表示锚链长度的刻度,所述刻度绕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呈周向布置,所述指针与所述刻度盘间设置有便于所述指针转动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指示装置还包括保护罩,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减速器均位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刻度盘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外壁上,所述指针位于所述保护罩外。

优选地,所述指示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保护罩外,且所述指针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呈管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套接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中拧有螺栓,所述指针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到所述锚链轮机的机座上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和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呈90°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减速器为锥齿轮减速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指针与所述刻度盘之间的间隙为1~1.5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锚链轮的转轴上设置第一齿轮,从而可以在锚链轮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在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第二齿轮,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置指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使得可以在锚链轮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减速器带动指针转动,通过刻度盘上分布有用于表示锚链长度的刻度,从而可以在锚链轮转动时通过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得知放出的锚链的长度,避免了通过目测判断放出的锚链的长度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现有的五星锚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锚链长度指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刻度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此处简单说明锚链轮机的结构,图1是一种现有的锚链轮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锚链轮40通过转轴41架设在锚链轮机的机座上,锚链轮40可绕转轴41自由转动,锚链42绕在锚链轮40上,通过转动锚链轮40实现锚链42的收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锚链长度指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指示装置设置在锚链轮机上,如图2所示,指示装置包括用于同轴设置在锚链轮的转轴上的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减速器23、指针25和刻度盘24,第二齿轮22设置在减速器23的输入轴上,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啮合,指针25垂直连接在减速器23的输出轴上,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刻度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刻度盘24上分布有用于表示锚链长度的刻度,刻度绕减速器23的输出轴33呈周向布置,指针与刻度盘24间设置有便于指针25转动的间隙。

减速器23可以设置在锚链轮机的机座上,刻度盘24可以固定连接在锚链轮机的机座10上。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锚链轮的转轴上设置第一齿轮,从而可以在锚链轮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在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第二齿轮,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置指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使得可以在锚链轮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减速器带动指针转动,通过刻度盘上分布有用于表示锚链长度的刻度,从而可以在锚链轮转动时通过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得知放出的锚链的长度,避免了通过目测判断放出的锚链的长度不准确的问题。

如图2所示,指示装置还包括保护罩26,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减速器23均位于保护罩26内,刻度盘24设置在保护罩26的外壁上,指针25位于保护罩26外,通过设置保护罩26可以避免杂物——例如水、灰尘等落到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上,而造成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的腐蚀、磨损。

具体地,保护罩26可以设置在锚链轮机的机座上,保护罩26上可以设有便于减速器23的输出轴与指针25连接的通孔。

实现时,保护罩26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链接到锚链轮机的机座上的连接孔,保护罩26与锚链轮机的机座通过螺栓连接,可以便于保护罩26的拆装,以方便对指示装置进行维修。

可选地,保护罩26呈棱柱状,可以便于加工和安装。

此外,刻度盘24可以通过铆钉241连接在保护罩26上。

可选地,刻度盘24可以设置为矩形,矩形的刻度盘24的四个角通过铆钉241固定在保护罩26上,避免刻度盘24松脱。

可选地,指示装置还包括连接杆27,连接杆27的一端与减速器23的输出轴连接,连接杆27的另一端伸出保护罩26外,且指针25安装在连接杆27上,通过设置连接杆27可以便于减速器23的输出轴与指针25的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杆27的另一端伸出保护罩26的长度可以为1~2mm,使得指针25与刻度盘24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指针25转动。

图4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连接杆27呈管状,连接杆27的一端套接在减速器23的输出轴上,从而可以便于连接杆27与减速器23的输出轴的连接或断开。

进一步地,连接杆27的伸出保护罩26的一端中拧有螺栓271,指针25通过螺栓271固定在连接杆27的端面上,可以便于指针25与连接杆27的连接或断开。

具体地,可以在指针25上设置与螺栓271相适配的圆环,通过螺栓271的头部和连接杆27的端面夹紧指针25上的圆环,从而使得指针25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7上。

可选地,指针25与刻度盘24之间的间隙为1~1.5mm,以便于指针25的转动。

优选地,减速器23的输入轴和减速器23的输出轴呈90°夹角设置,从而可以改变刻度盘24的位置,方便人员查看。

可选地,减速器23可以为锥齿轮减速器。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减速器23包括壳体31、输入轴32、第一锥齿轮34、输出轴33和第二锥齿轮35,输入轴32和输出轴33呈90°夹角设置在壳体31上,第一锥齿轮34同轴设置在输入轴32上,第二锥齿轮35同轴设置在输出轴33上,第一锥齿轮34和第二锥齿轮35啮合。

进一步地,壳体31通过螺栓与锚链轮机的机座10连接,以便于减速器23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减速器的结构仅作为举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的减速器。

可选地,第二齿轮22与减速器23的输入轴焊接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二齿轮22与减速器23的输入轴连接更紧密,避免第二齿轮22与减速器23的输入轴之间出现松动而导致指示结果不准确。

优选地,第二齿轮22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21的直径,由于锚链轮的转轴的直径较大,第一齿轮21套装在锚链轮的转轴上,因此第一齿轮21的直径也较大,将第二齿轮22的直径设置的比第一齿轮21直径小,有利于减小指示装置的体积。

实现时,指针25偏转的圈数和锚链轮转动的圈数满足公式(1):

其中,n2为指针25转动的圈数,n1为锚链轮转动的圈数,z1为第一齿轮21的齿数,z2为第二齿轮22的齿数,i为减速器的减速比。

锚链轮转动一周放出的锚链的长度满足公式(2):

L1=n0(L0-2d) (2)

其中,L1为锚链轮转动一周放出的锚链的长度,n0为锚链轮转动一周放出的锚链的节数,L0为锚链的链环的长度,d为链径,指链环之间连接处截面的公称直径(见图2中的d)。

对于不同的锚链轮、不同的锚链,锚链轮转动一周所放出的链环数量也不同。

由以上两式可以知道,指针25转动一周时放出的锚链长度满足公式(3)

其中,L为指针25转动一周时放出的锚链长度。

因此,每一格刻度所表示的放出锚链的长度满足公式(4)

其中,Δl每一格刻度所表示的放出锚链的长度,n为刻度盘24上一周所设置的刻度的格数,从而可以根据指针偏转的格数即可确定所放出的锚链的长度。

目前常用的锚链轮有五星锚链轮和六星锚链轮,图1中所示的锚链轮是一种现有的五星锚链轮,该锚链轮40每转动一周放出10个链环,若在刻度盘上一周设置15格刻度,则每一格刻度所表示的放出锚链的长度Δl满足公式(5)

同理,在六星锚链轮中,锚链轮每转动一周放出12个链环,若在刻度盘上一周设置15格刻度,则每一格刻度所表示的放出锚链的长度Δl满足公式(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