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和试剂容器支架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961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和试剂容器支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混合样本和试剂而制备的试样进行分析的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和试剂容器支架。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对混合样本和试剂而制备的试样进行分析的样本分析装置。试剂收纳在试剂容器中,试剂容器安放在样本分析装置内的一定位置。样本分析装置使用所安放的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制备试样。由于试剂价格昂贵,人们希望尽可能地减少试剂容器内没有被使用而剩下的试剂的量,即不可用量。

特开(日本专利公开)平11-29531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为了毫无剩余地吸移试剂容器内的试剂而使试剂容器以倾斜状态安放在样本分析装置上的结构。该样本分析装置具有安放试剂容器的支架,该支架中用于载置试剂容器的面是倾斜的,以此就能以倾斜状态放置试剂容器。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临床检查中,比如在血液凝固检查中,使用收纳在高度、口径和容器底的形状等各不相同的各种的试剂容器中的、由各个不同的生产商销售的试剂进行样本分析。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只能以预先定下的角度安放试剂容器,因此,当使用如上所述的多种试剂容器进行样本分析时,受试剂容器的种类影响,用收纳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进行样本分析时,有时很难减少试剂的不可用量。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样本分析装置。本技术方案中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具有:试剂容器支架,其具有用于安放收纳有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以及用于改变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的倾斜程度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试剂分装部件,其用于分装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安放的试剂容器内收纳的试剂;检测部件,其从包括样本和试剂分装部件所分装的试剂的测定用试样中检测出用于分析的信号;控制部件,其基于检测部件检测出的信号进行样本分析。

优选地,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使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二位置用于以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所安放的所述试剂容器倾斜的状态安放所述试剂容器。

优选地,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包括:能够移动的手柄,以及随着所述手柄的移动而移动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啮合部件;所述手柄通过在所述啮合部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状态下移动来使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手柄能够移动到第三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三位置的第四位置;在所述啮合部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状态下,当所述手柄位于第三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位于第一位置,在所述啮合部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状态下,当所述手柄位于第四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位于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手柄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的移动的导向部件。

优选地,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使所述手柄因啮合而停止移动的啮合止动部件。

优选地,所述手柄能够在水平方向直线移动;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包括向与所述手柄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被所述轴支撑着且能够旋转移动,其通过沿着所述轴旋转来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上面有带标识的标识区域;所述标识区域在所述第一位置从所述试剂容器支架露出,并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所述试剂容器支架覆盖。

优选地,所述手柄能够在水平方向旋转移动;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包括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用于将所述手柄水平方向的旋转移动转换为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向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旋转移动。

优选地,所述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读取贴在所述试剂容器上且有试剂容器信息的条形码的条形码读码器,以及驱动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马达;所述马达基于所述条形码读码器所读取的试剂容器信息进行驱动,以改变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的倾斜程度。

优选地,所述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读取贴在所述试剂容器上且有试剂容器信息的条形码的条形码读码器,以及检测出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的倾斜程度的倾斜程度检测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条形码读码器所读取的试剂容器信息和所述倾斜程度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倾斜程度输出关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的倾斜程度是否合适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用于装所述试剂容器支架的试剂台。

优选地,所述样本分析装置还包括光照射单元,所述光照射单元包括光源部件和将从所述光源部件照射的光导向所述检测部件的光纤。

优选地,所述光源部件照射血液凝固时间测定用的第一波长的光、合成底物测定用的第二波长的光、以及免疫比浊测定用的第三波长的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检测部件所检测出的信号算出凝固时间。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样本分析方法。在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分析方法中,通过具有用于安放收纳有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并具有用于改变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的倾斜程度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试剂容器支架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来改变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的倾斜程度,通过样本分析装置的试剂分装部件分装被倾斜程度变更部件改变了倾斜程度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所安放的试剂容器中的试剂,从包括样本和分装的试剂的测定用试样中检测出用于分析的信号,基于检测出的信号进行样本分析。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试剂容器支架。本技术方案涉及的试剂容器支架具有用于安放收纳有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以及用于改变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的倾斜程度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

优选地,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使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二位置用于以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所安放的所述试剂容器倾斜的状态安放所述试剂容器。

优选地,所述倾斜程度变更部件包括:能够移动的手柄,以及随着所述手柄的移动而移动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啮合部件;所述手柄通过在所述啮合部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状态下移动来移动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

优选地,所述手柄能够移动到第三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三位置的第四位置;在所述啮合部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状态下,当所述手柄位于第三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位于第一位置,在所述啮合部件与所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啮合的状态下,当所述手柄位于第四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位于第二位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减少试剂的不可用量并用收纳在各种各样的试剂容器中的试剂来进行样本分析。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图1(b)、(c)分别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a)、(b)为检测部件的截面结构及光照射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a)、(b)为安装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的情况下,通过倾斜程度变更部件使试剂容器倾斜后所进行的吸移作业的侧面示意图;图3(c)、(d)为安装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高度高、口径小的试剂容器的情况下,通过倾斜程度变更部件使试剂容器倾斜后所进行的吸移作业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支架时的斜视图;

图5为从后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支架时的斜视图;

图6(a)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合器时的斜视图;图6(b)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接合器时的分解斜视图;

图7为从后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支撑体时的斜视图;

图8(a)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手柄时的斜视图;图8(b)为从后侧上方看图8(a)状态下的手柄正反翻转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9(a)为从后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时的斜视图;图9(b)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时的斜视图;

图10(a)为从前侧下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时的斜视图;图10(b)为从后侧下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时的斜视图;

图11(a)为从后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中安装了片簧的状态下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时的斜视图;图11(b)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安装了片簧的状态下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时的斜视图;

图12为从后侧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安装了手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以及试剂容器的状态下的支撑体的斜视图;

图13(a)~(c)分别为实施方式1中手柄推入后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作业的示意图;

图14为从上方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支架前侧的一部分时的斜视图;

图15(a)、(b)分别为实施方式1中用于检测出试剂容器的倾斜程度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16(a)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6(b)为实施方式1中存储在存储部件中的、规定试剂容器与倾斜程度关系的表格的结构图;

图17(a)为实施方式1中判断试剂容器的倾斜程度是否合适的处理流程图;图17(b)为实施方式1中用于输出试剂容器倾斜程度是否合适的判断结果的界面的显示例图;

图18(a)、(b)分别为实施方式2中驱动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及作业的侧面示意图;

图19(a)、(b)分别为实施方式2中驱动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及作业的侧面示意图;

图20(a)为实施方式2中的试剂容器倾斜程度校正控制的处理流程图;图20(b)为实施方式2中试剂容器倾斜程度校正控制所得到的校正结果的输出界面的显示例的示图;

图21(a)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3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分解斜视图;图21(b)为从前侧上方看实施方式3涉及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时的斜视图;

图22(a)为从后侧下方看实施方式3涉及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时的分解斜视图;图22(b)为从后侧下方看实施方式3涉及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时的斜视图;

图23(a)、(b)为实施方式3涉及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的作业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装置是血液凝固分析装置,该血液凝固分析装置用光照射通过在样本中添加试剂而制备的测定试样,并通过凝固法、合成底物法、免疫比浊法或凝集法解析所获得的透射光,以此进行血液的凝固能力的相关分析。在血液凝固分析装置中,会将装各种生产商制成的试剂的各种的试剂容器设置在装置中。因此,本发明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血液凝固分析装置。但是,本发明适用的样本分析装置不限于此,只要试剂容器会被安装在装置内即可,本发明也可用于采用了其他方法的样本分析装置。

(实施方式1)

如图1(a)所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10具有测定单元100、运送单元200和信息处理单元300。在图1(a)中,xy轴相互垂直。

运送单元200配置于测定单元100的y轴负方向一侧。运送单元200具有架装配部件201、运送路202和架回收部件203。运送单元200在运送路202上具有条形码读码器210。架装配部件201和架回收部件203分别与运送路202相连。

用户将装配了样本容器22的样本架21装到运送单元200的架装配部件201。样本架21上贴有条形码,样本容器22上也贴有条形码。运送单元200将装在架装配部件201上的样本架21送到运送路202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并进一步地将其送到条形码读码器210能够读取条形码的位置。条形码读码器210读取附在样本架21上的条形码,并进一步读取附在样本容器22上的条形码。

样本架21的条形码中存有架id,架id含有用于识别样本架21的识别信息。样本容器22的条形码中存有样本id,样本id含有用于识别收纳在样本容器22的样本的识别信息。架id和样本id被发送至信息处理单元300,以设定针对样本的测定项目。

然后,运送单元200将安放在样本架21上的样本容器22依次运送到吸移位置221。在吸移位置221从样本容器22吸移样本。针对安放在样本架21上的所有样本容器22结束样本吸移后,运送单元200将样本架21运送到架回收部件203。

测定单元100在吸移位置221从样本容器22吸移样本,将试剂混合到所吸移的样本中,进行测定。测定单元100将针对各样本的测定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单元300。信息处理单元300具有控制部件301。控制部件301基于从测定单元100接收的测定结果进行样本分析,将分析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等输出部件。

测定单元100具有样本分装部件110、试剂台120、反应容器安放台130、条形码读码器140、加热台150、试剂分装部件161和162、检测单元170、反应容器供应部件180。

样本分装部件110具有能够转动的样本分装臂112、设置在样本分装臂112端部的吸移管111。

在平面视图中,试剂台120有圆形轮廓,且其在驱动下向圆周方向旋转。三个试剂容器支架50能够安装于试剂台120的外周侧且能够卸下,此外,4个试剂容器支架60能够安装于试剂台120的内周侧且能够卸下。试剂容器支架50具有复数个用于安放试剂容器40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安放在试剂容器支架50、60的试剂容器上贴有条形码。试剂容器的条形码中存有容器id,该容器id包含装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的类别和试剂容器的类别、以及试剂有效期等试剂容器信息。贴在试剂容器上的条形码被条形码读码器140读取。通过条形码读码器140读取的试剂容器的类别辨别试剂容器的类别。

在平面视图中,反应容器安放台130为环形,且其配置于试剂台120外侧。反应容器安放台130也会在驱动下向圆周方向旋转。反应容器安放台130和试剂台120被分别驱动。反应容器安放台130有复数个容器收放部件131。容器收放部件131在圆周方向上的间距是一定的。容器收放部件131上装配从反应容器供应部件180供应的反应容器30。反应容器30是反应杯。

条形码读码器140读取装配在试剂台120上的试剂容器的条形码。如图1(a)所示,外周侧的试剂容器支架50装配在试剂台120上且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隙。条形码读码器140通过此间隙读取装配在试剂台120内周侧的试剂容器支架60上安放的试剂容器的条形码。

在平面视图中,加热台150有圆形轮廓,且其在驱动下向圆周方向旋转。加热台150有复数个加热部件151。加热部件151在圆周方向上的间距是一定的。加热台150还具有夹钳152,该夹钳152用于将安放在反应容器安放台130的容器收放部件131上的反应容器30移送到加热部件151。

试剂分装部件161、162从安放在试剂台120的试剂容器吸移试剂,并将吸移的试剂分装到装样本的反应容器30中。试剂分装部件161、162分别设置在试剂台120上方的支撑框架上。如图3(a)~(d)所示,试剂分装部件161、162分别具有用于吸移试剂的吸移管165、166。

试剂分装部件161的吸移管165能够在试剂台120与分装位置163之间移动,试剂分装部件162的吸移管166能够在试剂台120与分装位置164之间移动。在吸移试剂时,吸移管165、166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从试剂容器吸移了试剂后,试剂分装部件161将吸移管165移送到分装位置163,并在分装位置163将吸移的试剂分装到反应容器30。从试剂容器吸移了试剂后,试剂分装部件162将吸移管166移送到分装位置164,并在分装位置164将吸移的试剂分装到反应容器30。试剂分装部件161用于分装激发试剂,试剂分装部件162用于分装第一试剂。

也可以与样本分装部件110同样地,设置一种转动的臂的端部配置有吸移管的试剂分装部件并由此取代试剂分装部件161、162。此时,同样地,试剂分装部件具有吸移管,试剂分装部件的吸移管吸移试剂时在铅直方向移动。

检测单元170具有复数个检测部件171、夹钳172、废弃口173。检测部件171有用于装反应容器30的孔,用光照射装在该孔的反应容器30,获取用于分析的信号。即,检测部件171通过受光部件接受透过反应容器30的光,并基于所接受的检测光输出检测信号。如上所述,通过检测部件171获得的检测信号输出到信息处理单元300并进行解析。

如图2(a)、(b)所示,检测部件171具有用于安放反应容器30的试样容器安放部件171a、用于用光照射安放在试样容器安放部件171a上的反应容器30的光照射部件171b、向光照射部件171b供应光的光照射单元190、以及接受透过试样的光的光检测器171c。光照射部件171b由聚光透镜构成,其安装在圆形的孔171d的试样容器安放部件171a一侧的侧面。孔眼171e连通孔171d与试样容器安放部件171a。由光照射部件171b聚集的光通过孔眼171e并被导向反应容器30。光照射部件171b除了聚光透镜以外还可以具有准直透镜等其他光学元件。

在此,设置了连通光检测器171c和试样容器安放部件171a的孔眼171f。光照射部件171b所聚集的光透过反应容器30和试样后,在光检测器171c聚集。光检测器171c向图1(a)的信息处理单元300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信号。信息处理单元300的控制部件301基于光检测器171c输出的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来分析试样。比如,控制部件301基于光检测器171c输出的信号算出试样的吸光度、浊度和吸光度下降到一定阈值所需要的时间等。

光照射单元190具有光源部件191、光耦合器192和光纤193。光源部件191具有光源191a和波长转换部件191b。为方便起见,在图2(a)、(b)中省略光源部件191和光耦合器192以外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图示。

光源191a具有卤素灯等发光灯。波长转换部件191b由色环等过滤器单元构成。从光源191a射出的光被波长转换部件191b时分转换成各种波长的光。比如,波长转换部件191b分时输出5种波长的光。以此,光源部件191以一定的顺序重复输出5种波长的光。光源部件191输出的各波长的光通过光耦合器192收进光纤193。

光纤193的端部193a插入孔171d。端部193a的背面被片簧171g压住,以此,端部193a固定在孔171d。光从光照射单元190通过光纤193供应到光照射部件171b。如上所述,复数种波长的光从光照射单元190分时供应到光照射部件171b。控制部件301基于从光检测器171c输出的信号来针对各波长的光分别生成时间序列数据。然后,控制部件301基于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样本。具体而言,基于光检测器171c就一定测定项目所对应的波长的光所输出的信号,控制部件301通过对该测定项目进行试样分析来进行样本分析。

比如,在凝固时间法中,向试样照射光源部件191射出的660nm波长的光,即血液凝固时间测定用光。然后,用光检测器171c检测出透过试样的光,以此分析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凝固时间法的测定项目有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bg(纤维蛋白原量)等。在合成底物法中,向试样照射光源部件191射出的405nm波长的光,即合成底物测定用光,并用光检测器171c检测出透过试样的光。合成底物法的测定项目有atiii、α2-pi(α2-纤溶酶抑制物)、plg(纤溶酶原)等。在免疫比浊法中,向试样照射光源部件191射出的800nm波长的光,即免疫比浊测定用光,并用光检测器171c检测出透过试样的光。免疫比浊法的测定项目有d二聚体、fdp等。在血小板凝集法中,向试样照射光源部件191射出的575nm波长的光,即血小板凝集测定用光,并用光检测器171c检测出透过试样的光。

比如,控制部件301基于从光检测器171c输出的检测信号算出试样的吸光度,并将算出的吸光度超过一定阈值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出来作为该试样的凝固时间。控制部件301也可以根据检测信号求出浊度并以此取代吸光度,算出浊度超过一定阈值所需要的时间来作为该试样的凝固时间。此外,控制部件301也可以算出检测信号超过一定阈值所需要的时间,并将其作为该试样的凝固时间。

图2(a)、(b)中显示了检测透过试样的光时的检测部件171的结构,但也可以用光检测器171c接受因试样而散射的光,并基于以散射光为基础的检测信号,用上述各方法进行分析。此时,修正检测部件171的光检测器171c和孔眼171f的配置。即,将光检测器171c和孔眼171f配置在光照射部件171b所聚集的光的前进方向的交叉方向上,比如,与该光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

返回图1(a),夹钳172从加热部件151取出反应容器30,并将其移送到分装位置163。夹钳172将在分装位置163分装了试剂的反应容器30移送到检测部件171。此外,夹钳172从检测部件171取出完成测定的反应容器30,并将其移送到废弃口173。

反应容器供应部件180将存放在存放部件的反应容器30供应到能够被夹钳181安放的位置。夹钳181将供应的反应容器30移送至反应容器安放台130的容器收放部件131并将其装配在其中。

运送单元200将样本容器22运送到吸移位置221后,样本分装部件110从样本容器22吸移样本,并向反应容器安放台130的容器收放部件131上安放的空的反应容器30分装样本。反应容器安放台130将分装了样本的反应容器30移送到加热台150附近的取出位置。加热台150的夹钳152从反应容器安放台130取出移送到取出位置的反应容器30,并将其装配在加热台150的加热部件151。

向该反应容器30分装第一试剂时,加热台150的夹钳152将加热台150加热后的反应容器30移送到分装位置164。试剂分装部件162从安放在试剂台120上的一定试剂容器吸移一次分装用试剂,并将吸移的试剂分装到移送至分装位置164的反应容器30中。然后,夹钳152再次将反应容器30装配在加热部件151。

对反应容器30完成加热后,检测单元170的夹钳172从加热部件151取出反应容器30,并将取出的反应容器30移送到分装位置163。试剂分装部件161从安放在试剂台120上的一定试剂容器吸移试剂,并将吸移的试剂分装到移送至分装位置163的反应容器30。然后,夹钳172将反应容器30装配到检测部件171。检测部件171的检测作业完成后,夹钳172从检测部件171取出反应容器30,并将其移送到废弃口173。如此废弃反应容器30,并结束对该样本的处理。

如图1(b)所示,设置于试剂台120的试剂容器支架50具有改变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设于试剂容器支架50的所有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在实施方式1中,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具有手柄530、啮合部件531、导向部件521和522、支撑部件、以及啮合止动部件。啮合部件531设在手柄530上,导向部件521和522设在支撑体52上。

手柄530和啮合部件531会改变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导向部件521和522用于使手柄530在后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顺利地移动。支撑部件支撑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并使其能够旋转。啮合止动部件在后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啮合手柄530来防止其移动。随后将就实施方式1的支撑部件和啮合止动部件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1(b)的实线箭头方向表示的是从试剂容器支架50和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后方向前方的方向。从试剂容器支架50和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后方向前方的方向对应的是从试剂台120的中心朝向外侧的方向。在以下附图中,与图1(b)同样地,后侧对应的是试剂台120的中心侧,前侧对应的是试剂台120的外侧。

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能够绕轴511旋转。轴511向与手柄53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即,向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下面设有突起512、513。使手柄530的啮合部件531位于上述突起512、513之间。手柄530在侧向视图中为l字形状的板状构件。手柄530能够在水平方向直线移动。具体而言,手柄530通过导向部件521、522被支撑体52支撑且能够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前后方向移动。此外,支撑体52上还设有与突起512相对的壁部件523。

在图1(b)的状态下推入手柄530的话,啮合部件531推突起512,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以轴511为中心轴在附图上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入手柄530直至突起512与壁部件523抵接。以此,如图1(c)所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成为以一定角度倾斜的状态。在图1(c)的状态下,手柄530向前方移动的话,啮合部件531推突起513,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以轴511为中心轴旋转。以此,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返回图1(b)的状态,即直立姿势。直立姿势是指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中心轴l0与铅直方向平行时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姿势。

如图1(b)所示,以呈直立姿势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如图1(c)所示,第二位置为:所安放的试剂容器40较位于第一位置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上安放的试剂容器40更为倾斜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位置。如参照图1(b)、(c)所进行的说明,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不限于呈直立姿势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位置,只要保证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中安放的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比第二位置小即可,该位置也可以是呈直立姿势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同样地,第二位置也不限于图1(c)所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位置,只要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上安放的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比第一位置大即可,该位置也可以是图1(c)所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

手柄530能够在图1(b)所示第三位置和图1(c)所示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啮合部件531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啮合的状态下,手柄530位于第三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位于第一位置。在啮合部件531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啮合的状态下,手柄530位于第四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位于第二位置。

在实施方式1中,啮合部件531由设在手柄530的突起构成,该突起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啮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啮合部件只要随着手柄530的动作而移动并能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啮合即可,比如啮合部件也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设在手柄530的突起、以及使该突起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啮合的构件。

在实施方式1中,如后面参照图7所作出的说明,导向部件521和522由设在支撑体52上的钩状小组件构成,手柄53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移动由这些小组件引导。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导向部件只要能引导手柄53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移动即可,比如,导向部件也可以由下述部分构成:设在支撑体52的钩状小组件、以及用于在这些小组件和手柄530之间引导手柄530的构件。

如图3(a)所示,当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40安放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如图3(b)所示,在推入手柄530并倾斜了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状态下,将试剂容器支架50装配在试剂台120,以此通过试剂分装部件161的吸移管165或试剂分装部件162的吸移管166吸移收纳在试剂容器40的试剂。

在试剂吸移作业中,吸移管165、166在铅直方向上下降并插入试剂容器40,吸移管165、166的前尖端位于试剂容器40的底部附近。吸移管165、166的吸移完毕后,吸移管165、166在铅直方向上上升并从试剂容器40拔出。

如此进行吸移作业时,如图3(b)所示,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40倾斜的话,试剂集中于试剂容器40的角附近。此外,吸移管165、166的前尖端位于聚集了试剂的试剂容器40的角附近。以此,通过吸移管165、166基本能够吸光试剂容器40收纳的试剂。因此就能减少试剂的不可用量并能实现用收纳在各种试剂容器中的试剂来进行样本分析。

如图3(c)所示,当高度高口径小的试剂容器40安放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上时,推入手柄530,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倾斜。此时,在试剂的吸移作业中吸移管165、166在铅直方向下降的话,吸移管165、166的前尖端会抵接试剂容器40的上端,无法将吸移管165、166插入试剂容器40的内部。因此,当这种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则需要如图3(d)所示地,不倾斜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而使试剂容器40保持直立姿势。

底部不平坦的试剂容器40、底部为圆锥状的试剂容器40安放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同样地,与底部形状相应地操作手柄530,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成为直立姿势或倾斜状态,以此就能通过吸移管165、166基本吸光试剂容器40收纳的试剂。因此,本发明在上述情况下也能减少试剂的不可用量。

当收纳有基本占满容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40安放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如果推入手柄530,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倾斜,则试剂容器40内的试剂有可能漫出。因此,当这种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需要使试剂容器40保持直立姿势而不倾斜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

用户将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支架50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后,与装配的试剂容器40的种类相应地,即与试剂容器40的高度、口径、底部形状、收纳的试剂量等相应地来决定是否推入手柄530。

例如,在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用户推入手柄530,使试剂容器40倾斜。在高度高、口径小的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用户不推入手柄530,使试剂容器40保持直立姿势。在底部中央高的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用户推入手柄530,使试剂容器40倾斜,在底部的周边高的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用户不推入手柄530,使试剂容器40保持直立姿势。在收纳有基本占满容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用户不推入手柄530,使试剂容器40保持直立姿势。

如此,对所有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进行了倾斜程度操作后,用户将试剂容器支架50装配在图1(a)的试剂台120。

下面参照图4~图14就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剂容器支架5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方便起见,在以下说明中,假设装配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试剂容器40为底部平坦且收纳了少量试剂的容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平面视图中,试剂容器支架50能够圆弧状地收放试剂容器40和接合器70。试剂容器支架50具有作为底座的支撑体52、设置在支撑体52上部的罩53、被支撑体52支撑且能够旋转的把手54、台座55。把手54供用户在搬运试剂容器支架50时抓握。台座55具有用于支撑接合器70的开口。

图1(b)、(c)所示轴511被支撑体52支撑,由此,五个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相对于支撑体52来说被支撑且能够旋转。五个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分别能够安放各种试剂容器40。关于支撑体52,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前侧部分被切掉,形成了开口524。通过该开口524读取试剂容器40的条形码。用户将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上并使条形码通过开口524露出。图4和图5显示了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40安放在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状态。

手柄530位于开口524的正下方位置。图4显示了向前方拉出所有手柄530后的状态。因此,所有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都不倾斜,所有试剂容器40都是直立姿势。用户可以通过推入手柄530来使试剂容器40倾斜。在图4的示例中,由于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40安放在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中,所以用户进行推入所有的手柄530的操作,使所有的试剂容器40倾斜。然后,用户将试剂容器支架50装配在图1(a)的试剂台120。

在图4和图5中,支撑体52的后方一侧装配有四个接合器70。接合器70用于安放试剂容器,该试剂容器收纳的试剂例如是易蒸发且浓度因蒸发而改变后很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试剂。装上接合器70后,使其呈相对于直立姿势来说上部向试剂容器支架50的前侧倾斜一定角度的状态。即,设在支撑体52上的接合器70的台座55相对于水平面来说倾斜一定角度。如图4所示,接合器70设置在相邻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之间的后方一侧。如图4虚线箭头所示,通过相邻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之间的间隙读取接合器70收纳的试剂容器的条形码。

如图6(a)、(b)所示,接合器70具有主体710和罩720。主体710由能够收纳试剂容器的框状构件组成。将孔眼721嵌在主体710的上部设置的轴711,以此,罩720被主体710支撑且能够旋转。设在罩720的前侧下部的孔眼722和设在主体710的前侧上部的爪712啮合,以此使罩720维持密闭状态。主体710的前侧设有开口713。通过该开口713读取接合器70中收纳的试剂容器的条形码。

罩720由上部有开口723的帽状构件组成。罩720上设置有能通过杆724旋转的盖725。通过弹簧726向盖725施加作用力,以塞住开口723。弹簧726嵌在杆724上。通过垫片727防止杆724滑落。

在接合器70安装或卸下试剂容器时,用户解除爪712与孔眼722的啮合,使罩720绕轴711旋转。以此,主体710的上面打开。用户从主体710的上方拔出试剂容器,或从主体710的上方将试剂容器安装在主体710内部。安装试剂容器后,用户向着进行密闭的方向旋转罩720。以此,爪712与孔眼722啮合,罩720变为密闭状态。

从收纳于接合器70的试剂容器吸移试剂时,通过设置在样本分析装置10的无图示的连结件打开盖725,吸移管165或吸移管166通过开口723插入内部的试剂容器。试剂吸移结束后,连结件恢复原状,盖725密闭。通过弹簧726施加的作用力,盖725被压在开口723上。以此,开口723被切实地密闭。通过如此密闭盖725就能防止试剂蒸发,防止试剂浓度变化。

如图7所示,五个用于装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放置区域52a排列成圆弧状地配置在支撑体52上。为方便起见,在图7中标有将放置区域52a在圆周方向上二等分的点划线。在平面视图中,五条点划线从一个圆弧的中心以放射状延伸。各个放置区域52a由两个壁52b在圆周方向上隔开,且通过壁52c与外界隔开。壁52c上设有开口524。各个放置区域52a的结构相同。支撑体52比如由树脂材料制成。

放置区域52a上除了图1(b)、(c)所示导向部件521和522以及壁部件523外还设有孔眼525、槽526、轴承527、突出部分528和桥部件529。导向部件521、522由从放置区域52a底面向上方立起的钩状小组件组成。壁部件523中槽526一侧的侧面与放置区域52a的底面垂直。槽526沿点划线从开口524延伸到壁部件523附近。

在圆周方向上夹着放置区域52a的两个壁52b的顶面分别设有轴承527。夹着放置区域52a的两个壁52b的内侧面与放置区域52a的底面的交界处设有在平面视图中为圆弧状的突出部分528。在平面视图中,突出部分528以山状从壁52b内侧面突出。突出部分528从放置区域52a的底面以山状隆起。突出部分528与壁52c之间留有间隙。设置桥部件529以连接两个导向部件521的上面。

如图8(a)、(b)所示,除了图1(b)所示啮合部件531之外,手柄530还具有被操作部件532、端缘部件533、端缘部件534、槽部分535、手臂部件536、前尖端部分537和突出部分538。手柄530由树脂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制成。为方便起见,图8(a)、(b)中标有表示前后左右上下的箭头。如上所述,后侧对应的是试剂台120的中心侧,前侧对应的是试剂台120的外侧。手柄530的形状左右对称。

啮合部件531从手柄530的主体的上面向上方以板状突出。手柄530主体上面设有两个啮合部件531,这两个啮合部件531相互平行地向前后延伸。两个啮合部件531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同。此外,两个啮合部件531的高度分别是一定的,且两者相同。两个啮合部件531的宽度也分别是一定的,且两者相同。两个啮合部件531之间设有槽部分535。

被操作部件532从手柄530主体前端向下方垂下。在向后方推入手柄530时,用户用手指推被操作部件532的前面。向前方拉出手柄530时,用户将手指搭在被操作部件532的后面上来拽。

端缘部件533从手柄530的主体前部分别向左右突出。端缘部件534从手柄530的主体后部分别向左右突出。此外,左侧的啮合部件531的左侧面与右侧的啮合部件531的右侧面分别设有手臂部件536。手臂部件53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后转而折向前方。手臂部件536的下面比端缘部件533、534的上面——即手柄530主体的上面高。如上所述,由于手柄530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制成,所以手臂部件536能够在左右方向弹性变形。

两个手臂部件536的前尖端分别设有前尖端部分537。在平面视图中,前尖端部分537是圆弧形状。即,前尖端部分537有圆弧状弯曲的侧面。右侧的前尖端部分537从右侧的手臂部件536向右突出,左侧的前尖端部分537从左侧的手臂部件536的前尖端向左突出。

手柄530的主体下面设有向前后延伸的突出部分538。突出部分538在手柄530的主体下面设在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关于突出部分538的高度,从后端到端缘部件533附近之间是一定的,从端缘部件533附近向前的部分则逐渐变高。突出部分53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是一定的。

被操作部件532上面的标识区域532a上带有标识,以方便用户看清手柄530是否被推入且位于第四位置。在实施方式1中,用颜色作为标识。用颜色作为标识时,标识区域532a上可以涂涂料,也可以贴标签。用作标识的颜色比如采用红色、黄色等,以保证用户易于看清。另外,作为标识的不同示例,可以对标识区域532a进行镜面加工,也可以对标识区域532a进行实现不规则反射的加工。

如图9(a)、(b)和图10(a)、(b)所示,除了轴511和突起512、513以外,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还具有开口514~516、凹部分517和突条518。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是能够安放试剂容器40的框状构件,由树脂等材料制成。为便于说明,图9(a)、(b)和图10(a)、(b)上标有表示前后左右的箭头。如上所述,后侧对应着试剂台120的中心侧,前侧对应着试剂台120的外侧。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形状左右对称。

两个轴511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主体上部分别向左右方向突出。轴511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主体上且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中央。

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下面设有突起512、513和突条518。突起512由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分512a和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突出部分512b构成。两个突出部分512b的宽度和长度相同。两个突出部分512b配置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下面的后端附近。突起513设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下面的前端附近且向左右延伸。突条518向前后延伸,并连接突起512、513。突条518配置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下面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突条518的中央部分低一些。

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前面被切掉,形成了开口514。通过开口514读取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上安放的试剂容器40的条形码。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上面前侧设有两个凹部分517。此凹部分517上设有用于以螺钉稳固图11(a)、(b)所示片簧519的孔。

如图11(a)、(b)所示,片簧519下端向外弯曲。片簧519下端位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开口516的位置。片簧519能够安放直径不同的复数种试剂容器40。直径较大的试剂容器40安装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话,片簧519向外弯曲,片簧519的端部进入开口516。此时,试剂容器40的外周受到片簧519的弹性恢复力的推押力而被定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内的一定位置。直径较小的试剂容器40安装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话,片簧519稍微接触试剂容器40的外周。以此,试剂容器40的移动受到片簧519限制,被定位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内的一定位置。

如图12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手柄530和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装在支撑体52的各放置区域52a。为便于说明,图12中用点划线箭头表示了各放置区域52a中的后方,另外,用虚线箭头表示左向和右向。

在图12中,左端的放置区域52a未设置任何构件,从左起第二个和第三个放置区域52a中设置有手柄530。从左起第四个放置区域52a中装有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右端的放置区域52a中装有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且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上安放有试剂容器40。

在被操作部件532插入孔眼525的状态下,从后方将端缘部件533、534嵌入导向部件521、522,以此将手柄530设置在放置区域52a。从左起第三个放置区域52a显示的是从后方将端缘部件533、534嵌入导向部件521、522之后的紧接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端缘部件533、534与导向部件521、522啮合,且手柄530下面的突出部分538嵌入放置区域52a的槽526。以此,手柄530被支撑体52支撑且能够向前后移动。

使手柄530从该状态向前方移动。以此,手柄530的前尖端部分537一边被放置区域52a的突出部分528推押着向内弹性位移一边越过突出部分528。这样,如从左起第二个放置区域52a那样,前尖端部分537嵌入突出部分528和壁52c之间的间隙。以此限制手柄530的移动,手柄530被定位于第三位置。

如此设置好手柄530后,如从左起第四个放置区域52a所示,将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叠加在手柄530的上面。以此,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轴511嵌入支撑体52一侧的轴承527,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被支撑体52支撑且能够旋转。此外,图10(a)的突条518嵌入图8(a)的槽部分535,图8(a)的啮合部件531把图10(a)的突起512、513夹住。

对所有放置区域52a完成手柄530和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设置作业后,如图5所示,罩53重叠在支撑体52的上面。以此,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轴511的上面被押住,轴511通过罩53来防止脱落。再将把手54和台座55安装在支撑体52上,构成图4和图5所示试剂容器支架50。

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由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轴511和支撑体52的轴承527构成的支撑部件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被支撑且能够旋转。在此,支撑部件只要能支撑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并使其可旋转即可,比如其也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轴511和轴承527、以及配置于轴511与轴承527之间的支撑构件。

下面参照图13(a)~(c)就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变更作业进行说明。在图13(a)~(c)的上半部分表示的是手柄530的状态,在图13(a)~(c)的下半部分表示的是手柄530位于上半部分的状态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状态。

如图13(a)所示,当手柄530在第三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成为直立姿势,且位于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手柄530左右的前尖端部分537分别嵌入放置区域52a的突出部分528与壁52c之间的间隙,即间隙部分52d。因此,手柄530前后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此外,手柄530的啮合部件531被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下面的突起512、513夹住。因此,限制了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旋转,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保持直立姿势。

在图13(a)的状态下,用户将试剂容器40装配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上,并推入手柄530。突出部分528配置在前尖端部分537的移动路径上,突出部分528向前尖端部分537能够弹性位移的方向突出。因此,用户推入手柄530,则如图13(b)所示,手柄530左右的手臂部件536向内弯,即向啮合部件531一侧弯,且手臂部件536前尖端的前尖端部分537移到突出部分528之上。与此相随,突起512被啮合部件531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以轴511为轴向附图上顺时针方向旋转。

用户再推入手柄530的话,如图13(c)所示,手臂部件536前尖端的前尖端部分537越过突出部分528。此时,因手臂部件536的弹性恢复力,手柄530上产生后向的推进力。随着手柄530向后方的移动,突起512再被啮合部件531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以轴511为轴向附图上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手柄530移动到图13(c)所示第四位置后,突起512抵接壁部件523,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旋转被限制。在该状态下,前尖端部分537与突出部分528的后部啮合,因此,限制了手柄530向前方移动。因此,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维持以一定角度倾斜的状态。手柄530的移动范围为图13(a)所示第三位置和图13(c)的第四位置之间的范围。

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从图13(c)的状态返回与直立姿势对应的第一位置时,用户将手指勾在手柄530的被操作部件532上,向前方拉出手柄530。以此,手柄530经过图13(b)的状态返回图13(a)的状态。此时,手柄530的啮合部件531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突起513,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向附图上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手柄530被拉出时,前尖端部分537越过突出部分528后,由于手臂部件536的弹性恢复力,手柄530上产生前向的推进力。以此,手柄530顺利返回图13(a)的状态。这样,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返回直立姿势。

手柄530的前尖端部分537嵌入间隙部分52d,且前尖端部分537与突出部分528的后部啮合,以此,手柄530的移动被限制,手柄530在图13(a)的第三位置和图13(c)的第四位置因啮合而停止移动。以此,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姿势在直立姿势和从直立姿势倾斜一定角度的姿势这两个阶段变化。即,手臂部件536、前尖端部分537和突出部分528使手柄53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因啮合而停止移动,上述部分构成了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阶段性地变化的啮合止动部件。

当用户向前方和后方移动手柄530时,如果前尖端部分537与突出部分528顶点以外的位置抵接的话,由于手臂部件536的弹性恢复力,手柄530的移动得以被促进。即,当手柄530在图13(a)所示第三位置以外的位置,且在图13(c)所示第四位置以外的位置时,会促进手柄530向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移动。因此,在图13(a)、(b)所示两个位置以外的位置上,手臂部件536、前尖端部分537和突出部分528构成了促进手柄530移动的移动促进部件。

如参照图13(a)~(c)所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向后方推入手柄530或向前方拉出手柄530这些简便的操作就能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位于两个阶段,即与直立姿势相应的第一位置、与倾斜了一定角度的姿势相应的第二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手臂部件536以及前尖端部分537和突出部分528的作用促进了手柄530的移动。以此就能防止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在预期的倾斜位置以外的位置停止。从而能够通过简易的操作顺利地将试剂容器40设定为所希望的角度。

此外,前尖端部分537的外侧面为圆弧状的曲面,突出部分528也是圆弧状的曲面,因此,前尖端部分537随着手柄530的移动而顺畅地越过突出部分528。因此,用户能够以顺畅的操作感进行手柄530的推入和拉出。

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轴511支撑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因此,能够简化用于支撑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并保证其能够旋转的支撑部件。此外,通过啮合部件531和突起512、513的啮合来使施加在手柄530的力传递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因此,能够简化随着手柄530的移动而移动的、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啮合的啮合部件。

如图14所示,手柄530被推入的状态下,手柄530的被操作部件532上面的标识区域532a被桥部件529遮挡。在图14中,中央的手柄530被向后方推入,并由此位于第四位置,其他的手柄530被向前方拉出,并由此位于第三位置。因此,只有中间的被操作部件532上面的标识区域532a被桥部件529遮挡,其他被操作部件532上面的标识区域532a露出。

如上所述,标识区域532a因上色等处理而带有标识,由此提高了可视性。由此,用户通过观察被操作部件532的周边处就能简单、切实地确认手柄530是否被推入并位于第四位置。以此就能顺利地避免忘记对手柄530进行操作,防止不恰当的操作。

如图15(a)、(b)所示,在图1(a)的测定单元100中,在试剂台120的外周部分附近配置有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比如配置于与条形码读码器140相同的圆周方向位置。在图15(a)、(b)的结构例中,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由光耦合器构成。但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也可以由其他检测用具构成。

如图15(a)所示,当手柄530在第三位置时,从光耦合器的发光部件射出的光在被操作部件532的前面被反射,并由光耦合器的受光部件接受。如图15(b)所示,当手柄530在第四位置时,从光耦合器的发光部件射出的光不会被光耦合器的受光部件接受。根据光耦合器的受光部件是否接受光就能检测出手柄530在第三位置还是在第四位置。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输出与受光部件的受光状态相应的检测信号。

如图16(a)所示,样本分析装置10具有测定单元100、运送单元200、以及信息处理单元300。测定单元100具有测定部件101、传感器部件102、驱动部件103、通信部件104、控制部件105和存储部件106。

测定部件101包括图1(a)所示检测单元170和加热台150等。传感器部件102包括条形码读码器140、210、图15(a)、(b)所示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及其他传感器。驱动部件103包括驱动图1(a)所示样本分装部件110的驱动马达、驱动试剂分装部件161、162的吸移管165、166的驱动马达、气动源等。通信部件104与信息处理单元300进行通信。控制部件105具有cpu等的演算处理回路,并按照存储在存储部件106的程序控制各部分。存储部件106包括rom、ram、硬盘等的存储介质。

信息处理单元300具有控制部件301、输出部件302和输入部件303。信息处理单元300比如由个人计算机构成。控制部件301具有cpu等的演算处理回路、rom、ram、硬盘等存储介质。输出部件302具有显示器和扬声器等。输入部件303具有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入部分。控制部件301如上述那样解析从测定单元100接收的测定结果,即从图2(a)、(b)所示的光检测器171c输出的信号,并将解析结果显示在输出部件302。信息处理单元300还通过输出部件302输出基于从测定单元100接收的信号的信息。

测定单元100的存储部件106中存着图16(b)所示表格。在表格中,用于确定试剂容器40类别的容器id和试剂容器40的倾斜位置是相对应的。倾斜位置“1”是直立姿势的位置,倾斜位置“2”是从直立姿势倾斜一定角度后得到的姿势的位置。倾斜位置比如由服务人员预先基于试剂容器40的高度和口径来设定。在更换试剂时等,试剂容器支架50新装配到试剂台120时,控制部件105参照图16(b)的表格判断各试剂容器40的倾斜状态是否合适。

控制部件105按照图17(a)所示流程图判断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

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件105驱动试剂台120,使装配在试剂容器支架50的试剂容器40位于条形码读码器140的读取位置。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件105让条形码读码器140读取位于读取位置的试剂容器40的条形码。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件105再基于来自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的检测信号检测出试剂容器40的倾斜位置。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件105从存在存储部件106的图16(b)的表格获取通过读取条形码获取的、与试剂容器40的容器id对应的倾斜位置,并比较获取的倾斜位置和从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的倾斜位置。

当步骤s104中判断为否时,即,如果从表格获取的倾斜位置和从检测信号检测出的倾斜位置不一致时,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件105进行针对该试剂容器40的错误通知处理。当步骤s104中判断为是时,即,如果从表格获取的倾斜位置和从检测信号检测出的倾斜位置一致,则控制部件105跳过步骤s105,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件105判断是否对作为判断对象的所有试剂容器40结束了倾斜程度判断。当步骤s106判断为否时,即,如果尚未结束对所有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判断,则控制部件105使处理返回步骤s101,对下一个试剂容器40进行同样的处理。以此,控制部件105对被设为判断对象的所有试剂容器40进行倾斜程度判断。

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件105向信息处理单元300发送检测出了倾斜程度错误的试剂容器40的收纳位置和试剂容器40的种类。接到这一结果后,信息处理单元300的控制部件301使输出部件302显示用于向用户报告倾斜程度错误的界面。比如,控制部件301使输出部件302显示图17(b)所示界面。

图17(b)的界面包括用于显示试剂台120中试剂容器的配置情况的布局图像310、以及倾斜程度错误的检测结果320。布局图像310上带有用于确定三个试剂容器支架50的文字,且检测出了倾斜程度错误的试剂容器40的收纳位置处带有一定颜色。为便于说明,在图17(b)中,在检测出了倾斜程度错误的试剂容器40的收纳位置处标有斜线的阴影部分。检测结果320显示了检测出的倾斜程度错误的总数和各试剂容器支架50中的倾斜程度错误的数目。即,在图17(b)的界面中,在布局图像310中检测出倾斜程度错误的收放位置上标上颜色,并在检测结果320中显示检测出的倾斜程度错误的总数和各试剂容器支架50中倾斜程度错误的数目,将这些信息作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是否合适的相关信息。

用户通过参照图17(b)所示界面就能知道倾斜程度不恰当的试剂容器40,且能够采取纠正倾斜程度的措施。倾斜程度错误的通知界面不限于图17(b)所示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外,倾斜程度错误的报告方法也不限于用界面报告这一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语音,又如通过指示器进行显示等。

当检测出了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错误时,控制部件105中止样本测定。因为如图3(c)所示,如果高度高、口径小的试剂容器40误以倾斜状态装配,在此时执行测定的话,吸移管165、166会抵接试剂容器40的上面,有可能造成破损等。控制部件105会中止测定直到所有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变得恰当。用户纠正了检测出倾斜程度错误的全部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后,控制部件105开始针对样本的测定作业。

另外,当试剂容器40为图3(a)、(b)所示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时,不论试剂容器40倾斜还是不倾斜,吸移管165、166都不会抵接试剂容器40的上面。因此,对于这种试剂容器40,即使其以直立姿势装配并由此检测出倾斜程度错误,对测定作业本身不会造成障碍。因此,对于这种错误,也可以一边进行错误通知一边推进测定作业。在17(b)的界面中进行显示时,比如也可以在布局图像310中通过改变颜色等方法将不能推进测定作业的倾斜程度错误和能推进测定作业的倾斜程度错误区分开来。

如图13(a)~(c)所示,前尖端部分537因手臂部件536弯曲而出现弹性位移,但也可以使突出部分528向外弹性位移。

此外,平面视图中的突出部分528的形状不限于图7所示圆弧形状,也可以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在手柄530移动方向上不对称的山形等其他形状。平面视图中的前尖端部分537的形状也不限于图8(a)、(b)所示圆弧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椭圆、梯形等其他形状。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基于来自倾斜程度检测部件540的检测信号自动控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

如图18(a)、(b)所示,测定单元100中配置有用于驱动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的驱动件600。驱动件600使手柄530向以下方向移动:向后方推入的方向和向前方拉出的方向。

驱动件600具有底座601、移动部件602、齿轮603、马达604、升降部件605、以及手柄606。移动部件602被底座601支撑并能在前后方向移动。马达604的驱动力通过齿轮603传递到移动部件602。升降部件605设置在移动部件602上,且其具有使手柄606升降的升降件。升降件比如包括起重器和凸轮等配件、驱动马达等驱动源。

如图18(a)所示,当高度低、口径大的试剂容器40装配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需要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位于呈倾斜状态的第二位置。此时,在手柄606位于最下方位置的状态下,驱动件600使移动部件602位于最前方位置。在该状态下,驱动件600使手柄606上升到最上方位置,然后,使移动部件602向后方移动一定距离。以此,如图18(b)所示,向后方推入手柄530,使其位于第四位置,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位于第二位置。

如图19(a)所示,当高度高、口径小的试剂容器40装配到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时,需要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位于呈直立姿势的第一位置。此时,在手柄606位于最下方位置的状态下,驱动件600使移动部件602位于最后方位置。在该状态下,驱动件600使手柄606上升到最上方位置,然后,使移动部件602向前方移动一定距离。以此,如图19(b)所示,向前方拉出手柄530,使其位于第三位置,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位于第一位置。

按照图20(a)所示流程图,控制部件105进行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校正作业。在图20(a)的流程图中,将图17(a)的流程图的步骤s105置换为步骤s110。图20(a)所示流程图的其他步骤与图17(a)一样。

当步骤s104判断为否时,即,当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不恰当时,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件105对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进行倾斜程度校正处理。倾斜程度校正处理与前文参照图18(a)、(b)和图19(a)、(b)所说明的内容相同。控制部件105对所有对象试剂容器40进行倾斜程度校正。

这样,在测定单元100中自动进行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校正,由此就能顺利地向样本测定作业推进。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收到倾斜程度错误的通知后,用户需要暂时从试剂台120取出试剂容器支架50,操作手柄530,然后再次将试剂容器支架50装配到试剂台120。在实施方式2中,不经过这种作业而自动校正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以此就能减少用户的工作量,且能够顺利地向样本测定作业推进。

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件105除了进行倾斜程度校正处理之外,也可以向信息处理单元300发送进行了倾斜程度校正的试剂容器40的收放位置和该试剂容器40的容器id。此时,与错误通知同样地,信息处理单元300使输出部件302显示图20(b)所示界面。在该界面中,在布局图像330中通过上色等方式来显示进行了倾斜程度校正的试剂容器40的收纳位置,此外,进行了倾斜程度校正的试剂容器40的总数和各试剂容器支架50中的倾斜程度校正数目显示在检测结果340的区域中。以此,用户能够掌握进行了倾斜程度校正的试剂容器40。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具有手柄580、啮合部件582、导向部件572、支撑部件、啮合止动部件、以及凸轮部件。在实施方式3中,对实施方式1、2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追加了后述凸轮部件,此外,手柄580、啮合部件582、导向部件572、支撑部件、啮合止动部件也与实施方式1、2不一样。实施方式3的啮合部件582设在手柄580上,导向部件572设在支撑体57上。

手柄580和啮合部件582用于改变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倾斜程度。导向部件572使手柄580在后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顺利地移动。支撑部件支撑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且使其能够旋转。啮合止动部件使手柄580在后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因啮合而停止移动。凸轮部件将手柄580水平方向的旋转移动转换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向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旋转移动。随后就实施方式3的支撑部件和啮合止动部件的详情进行说明。

支撑体57具有圆弧状弯曲的一对端缘部件571。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具有与一对端缘部件571啮合的一对圆弧状导向槽561。通过端缘部件571和导向槽561啮合,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被支撑体57支撑且能够倾斜。即,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被端缘部件571和导向槽561所构成的支撑部件支撑且能够倾斜。另外,支撑部件只要能支撑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并保证其可倾斜即可,比如,其也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端缘部件571、导向槽561、以及配置于端缘部件571和导向槽561之间的支撑构件。

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与实施方式1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同样地由框状构件构成。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前面设有用于读取试剂容器40的条形码的开口562。

如图22(a)所示,手柄580的端部在平面视图中为圆形的圆弧部分581。圆弧部分581的外周面设有三个低洼处583。支撑体57的下面设有供圆弧部分581嵌入的圆弧状的凹部分,即导向部件572。导向部件572的前侧设有与导向部件572相连的狭缝573。如图22(b)所示,圆弧部分581嵌入导向部件572,且片簧590插入狭缝573。片簧590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分591。片簧590安装到狭缝573,则片簧590的突出部分591嵌入圆弧部分581的外周上设置的三个低洼处583中的某一个。以此限制手柄580的旋转。在三个低洼处583分别嵌在片簧590的突出部分591的位置处限制了手柄580旋转。

手柄580能够在水平方向旋转移动。手柄580的旋转范围是片簧590的突出部分591分别嵌入三个低洼处583中两端的低洼处583这两个旋转位置之间的范围。中间的低洼处583配置于两端的低洼处583的中间位置。

如图22(a)所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下面设有圆弧状的槽部分563。如图21(a)所示,手柄580的上面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球状的啮合部件582。在图22(b)的组装状态下,手柄580的啮合部件582嵌入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槽部分563。因此,在图21(b)的组装状态下,手柄580旋转的话,槽部分563的侧面被啮合部件582推动,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下部向后方移动。以此,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从直立姿势变为向前侧倾斜。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具有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用于将手柄580水平方向的旋转移动转换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向与水平方向交叉方向的旋转移动。在实施方式3中,凸轮部件由导向槽561、端缘部件571、槽部分563、以及啮合部件582构成。

在图23(a)中,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位于与直立姿势对应的第一位置,手柄580位于第三位置。在图23(a)的状态下使手柄580旋转,则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向前侧倾斜。如参照图22(b)所作出的说明,通过片簧590的突出部分591与手柄580的三个低洼处583的啮合,手柄580在三个旋转位置受到限制。因此,用户能够根据突出部分591嵌入低洼处583时体验到的操作感将手柄580定位于三个旋转位置。以此,用户能够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位于三个位置,即与直立姿势相应的第一位置和两个倾斜位置,即相较于第一位置来说有所倾斜的第二位置。

如图23(a)所示,呈直立姿势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位置是第一位置。如图23(b)所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使所安放的试剂容器40相较于位于第一位置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所安放的试剂容器40有所倾斜的状态下的位置是第二位置。如参照图21(a)~图23(b)所作出的说明,实施方式3的倾斜程度变更部件500也用于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不限于呈直立姿势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位置,只要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所安放的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比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小即可,该位置也可以是呈直立姿势的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同样地,第二位置也不限于图23(b)所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位置,只要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所安放的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比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大即可,第二位置也可以是图23(b)所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位置以外的位置。

手柄580能够在图22(b)所示第三位置和不同于图22(b)所示状态的旋转位置——即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啮合部件582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啮合的状态下使手柄580位于第三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位于第一位置。在啮合部件582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啮合的状态下使手柄580位于第四位置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位于第二位置。

片簧590的突出部分591与手柄580的低洼处583构成了使手柄58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因啮合而停止移动的、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倾斜程度阶段性地变化的啮合止动部件。

在实施方式3中,啮合部件582由设置在手柄580的突起构成,该突起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啮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啮合部件只要随着手柄580的移动而移动并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啮合即可,比如其也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设置在手柄580的突起、以及使该突起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啮合的构件。

在实施方式3中,导向部件572由设置在支撑体57的圆弧状的凹部分构成,手柄58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移动由该凹部分引导。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导向部件只要能引导手柄58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即可,比如其也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设置在支撑体57的圆弧状的凹部分、以及用于在该凹部分和手柄580之间引导手柄580的构件。

用户操作手柄580,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位于与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所安放的试剂容器40相适的位置。以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通过吸移管165、166基本吸光试剂容器40中收纳的试剂。因此,能够减轻试剂的不可用量,且能用收纳在各种试剂容器中的试剂进行样本分析。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实施方式3中,最好也在测定单元100设置用于检测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倾斜程度的倾斜程度检测部件,并向用户报告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是否合适。此时,比如在手柄580的三个旋转位置上设置光耦合器,基于来自各光耦合器的检测信号就能检测出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倾斜位置。以此,用户就能顺利地纠正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

另外,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在实施方式3中,最好也在测定单元100设置用于驱动手柄580的驱动件并自动校正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可以采用通过能够升降和水平移动的手柄使手柄580旋转的结构。以此,能够省去用户纠正试剂容器40的倾斜程度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向样本测定作业推进。

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56的倾斜程度阶段性地变化的方法也可以不是限制手柄530、580的移动的方法,比如也可以采用限制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56本身的移动的方法。

此外,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56的倾斜程度在实施方式1中在二个阶段变化,在实施方式3中在三个阶段变化,但也可以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1的倾斜程度在三个以上的阶段变化,另外,也可以在实施方式3中使试剂容器安放部件56的倾斜程度在两个阶段或四个以上阶段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