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配料计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8325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油脂配料计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物料的进料配料计量领域,特别是一种油脂配料计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生产与生活中,大部分油脂为调和油,调和油往往由至少两种原料油按一定比例调和而成,在其生产与调和的过程中,各原料的质量配比,是保证油品品质的重点,而原料中液体物料的混合与称重,多通过反应釜和相关的称重装置,也就是在反应釜的相应位置加装静载或动载模块,通过监控反应釜剩余物料的重量,监控流出物料的重量,之后再混合以完成配料。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主要的测量方式为静载或动载模块测量,从得出测量结果到得出液体配比还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的动作延迟,往往会造成配比结果不够精确,且在多个原料罐的工况下,需工作人员专注度高,进一步的,可能要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同时监控,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调和油原料配比精确度低、人力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设计一种油脂配料计量控制系统,包括原料罐和配料罐,原料罐与配料罐间经连接管相连接,所述配料罐底部设有称重装置,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油泵,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进料阀;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称重装置间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进料阀、油泵间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设备,所述人机交互设备为触摸式显示屏。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信息存储单元以存储配料作业的信息。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由不锈钢波纹软管制成。所述进料阀为SUS304不锈钢气动球阀,其口径不大于50mm。

优选的,所述进料阀所在的支路与所述油泵所在的支路相并联,且在进料阀所在支路上串联有延时开关。所述延时开关的延时设定范围为3~5秒。

优选的,所述称重装置包括安装于底板上的传感器,传感器上设有静载压头,所述静载压头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下方的另一侧设有防倾倒螺栓,所述顶板下表面、对应静载压头的位置同心设有浮动模式限位孔,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还设有衬板,在所述衬板上设有与静载压头同心的半浮动模式限位孔和/或固定模式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衬板为L型衬板,其水平面和竖直面上各设有通过螺栓与顶板相固定的通孔,所述其水平面设有半浮动模式限位孔,所述竖直面设有固定模式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引入整套控制装置,对进料系统实现整体监控,节省管控人员,缩短控制过程中的反应时间,提升了入料精度;

(2)串并联及延时开关的设计,进一步精确了原料的入料量,连接管采用不锈钢波纹软管,防止影响计量精度;

(3)对静载模块的改进,进一步节省了设计成本,减少废料的搁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称重装置的爆炸效果立体图;

图4是图3中顶板部分的仰视图;

图5是图3中顶板部分的主视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1.原料罐;2.配料罐;3.油泵;4.进料阀;5.称重装置;6.底板;7.传感器;8.顶板;9.衬板;11.半浮动模式限位孔;12.固定模式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油脂配料计量控制系统,参见图1至图5,包括原料罐1和配料罐2,原料罐1与配料罐2间经连接管相连接,配料罐2底部设有称重装置5,连接管上连接有油泵3,连接管上设有进料阀4;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称重装置5间电路连接,输出端与进料阀4、油泵3间电路连接。

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设备,人机交互设备为触摸式显示屏。控制器还包括信息存储单元以存储配料作业的信息。

连接管由不锈钢波纹软管制成。进料阀4为SUS304不锈钢气动球阀,其口径为50mm。该管道材质的选取避免了硬链接所带来的影响称重精度的问题。

进料阀4所在的支路与油泵3所在的支路相并联,且在进料阀4所在支路上串联有延时开关。延时开关的延时设定范围为3秒。

自动配料时,触摸屏上选定配料罐2编号以及对应配料罐2进料阀4,起动配料,进料阀4打开,油泵3起动,配料罐2计量重量到达目标量-提前量,油泵3停止,延时几秒,关闭进料阀4,延时稳定几秒,记录配料重量,直至一个配料循环结束。每种物料自动配料完成,配料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目标量,实际量,误差量等必要的配料参数均储存在触摸屏内,方便查询统计,并可以通过U盘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导出到电脑,并可以通过微型打印机把数据打印出来。

在配料过程中,任意时刻可以按“配料停止”,强制结束当前配料,系统控制程序复位到初始步系统调试和应急情况处理时,采用手动模式,每个气动球阀都可以相互独立的打开关闭,油泵3也可以手动起动停止。

本实施例中,称重装置5包括安装于底板6上的传感器7,传感器7上设有静载压头,静载压头上方设有顶板8,顶板8下方的另一侧设有防倾倒螺栓,顶板8下表面、对应静载压头的位置同心设有浮动模式限位孔,在顶板8的下表面还设有衬板9,在衬板9上设有与静载压头同心的半浮动模式限位孔11和/或固定模式限位孔12。

本实施例中,衬板9为L型衬板,其水平面和竖直面上各设有通过螺栓与顶板8相固定的通孔,其水平面设有半浮动模式限位孔11,竖直面设有固定模式限位孔12。

安装过程中,按安装位置挑选适合的工作模式,衬板9处于不同的位置以达到结构要求,整个过程中,衬板9不会因为多余而丢失,也无需加工多个衬板9,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需说明的是,以上者仅系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征,稍加变化修饰而成者,亦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