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片内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61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片内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片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片内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

如图1,管片为弧形结构,管片包括内弧面和外弧面,内弧面对应内径,外弧面对应外径;管片的内径通常为6米左右。

现有的管片在测量内径时,往往需要将多个相同规格的管片围绕成圈,最后再对管片进行内径的测量,该测量方式需要配合多个管片进行操作,整体过程较为麻烦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片内径检测装置,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片内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检测架包括两个平行且用于夹持管片的夹持侧板,两个夹持侧板间滑移连接有检测盒,检测盒上设有用于调整两个夹持侧板间距的活动板,检测盒上设有用于抵触管片内弧面的定位轴,检测盒上还设有两个与其滑移连接、用于抵触管片内弧面的滑动轴,且滑动轴的长度小于定位轴,检测盒上设有供滑动轴测量滑移距离的刻度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测量前将管片的侧面与地面接触,通过活动板进行夹持侧板的间距调整,之后利用两个夹持侧板对管片进行夹持,管片被夹持后,调整检测盒的位置,使检测盒上的定位轴抵触至管片的内弧面,进一步的再滑移调整两个滑动轴的位置,两个滑动轴的端部同样抵触至管片的内弧面,此时再调整检测盒的位置,当两个滑动轴相对定位轴的距离相同时,记录该数值m;以检测盒为横坐标,定位轴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由于定位轴和滑动轴的长度已知,结合数值m即可获得管片内弧面的三个点位置,三点确立一个圆,由此获得管片的内径数值;本方案无需使用多个管片,单个管片即可测量内径,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轴上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一支撑轴,第一支撑轴上设有第一支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轴在移动时通过第一支撑轴以及第一支撑轮支撑,定位轴的端部得到支撑后,定位轴的倾斜度减少,因此降低了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轴上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上设有第二支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轴在移动时通过第二支撑轴以及第二支撑轮支撑,滑动轴的端部得到支撑后,滑动轴的倾斜度减少,因此降低了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夹持侧板间设有用于抵触管片外弧面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两侧连接有伸缩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架对管片的外弧面进行抵触定位,管片的两侧通过夹持侧板夹持,此时管片多个方向均受到夹持固定,检测架整体的位置相对管片的位置得到矫正;为了适应两个夹持侧板的间距调整,定位架的两侧连接伸缩杆,由此实现了定位架的长短伸缩的效果,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架包括母卡接杆和子卡接杆,母卡接杆上设有第一磁性块,子卡接杆上设有配合第一磁性块通过磁性吸合的第二磁性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母卡接杆和子卡接杆相对夹持侧板具有转动和伸缩的能力,当检测架对管片进行夹持时,先将母卡接杆和子卡接杆背向翻起,此时移动检测架可使得管片置入检测架内部,进一步再将母卡接杆和子卡接杆相向转动通过磁性吸合固定,由此增加了检测架对管片的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联动齿,检测盒在两个活动板之间设有同步齿轮,且同步齿轮与两个活动板同时啮合,活动板的端部设有第一滑动块,夹持侧板上设有供第一滑动块滑移的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同步齿轮使得两个活动板可保持同步且反向的伸缩动作,由此可使得定位轴相对两个夹持导轨处于中心的位置,此时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数据更加准确;第一滑动块与夹持导轨配合,第一滑动块在夹持导轨上的滑移较为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轴上设有穿过检测盒的第二滑动块,第二滑动块上设有用于指向刻度尺的指示箭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动块从检测盒穿出,第二滑动块上的指示箭头对刻度尺进行指示,通过刻度尺以及指示箭头获取滑动轴当前位置的读数,该指向性的指示箭头获得的读数较为准确,读数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动块的截面为“工”字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动块卡入检测盒后通过其自身结构实现了卡接,第二滑动块不易脱出,第二滑动块的滑移稳定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轴和滑动轴的端部均设有用于抵触管片内弧面的滑动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轮提高定位轴和滑动轴在接触管片内弧面时的移动流畅度,调整定位轴和滑动轴的滑移阻力更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侧板上设有供手持推动的推送手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动夹持侧板时,可借助推送手柄施力,实现了一个明确的施力点,操作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管片内径检测装置,取单个管片即可实现内径的测量,无需组装多个管片,检测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检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检测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凸显第一、第二支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检测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检测架;2、夹持侧板;201、滑槽;3、检测盒;4、定位轴;5、滑动轴;6、刻度尺;7、第一支撑轴;8、第一支撑轮;9、第二支撑轴;10、第二支撑轮;11、定位架;111、母卡接杆;112、子卡接杆;113、第一磁性块;114、第二磁性块;12、伸缩杆;13、活动板;131、第一滑动块;132、第二滑动块;17、同步齿轮;18、滑动轮;19、指示箭头;20、推送手柄;21、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2、图3和图5,一种管片内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1,检测架1包括两个夹持侧板2,夹持侧板2的外侧壁面上设有推送手柄20,两个夹持侧板2之间设有检测盒3,检测盒3内插装有两个位置上下交错的活动板13,活动板13上设有联动齿,检测盒3在两个活动板13之间设有同步齿轮17,且两个活动板13通过联动齿与同步齿轮17同时啮合,活动板13上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31,夹持侧板2上设有滑槽201,滑槽201的结构为燕尾形,第一滑动块131与滑槽201滑移连接,由此检测盒3可相对夹持侧板2前后滑移,同时两个夹持侧板2的相对距离可通过两根活动板13进行位置调整。

参考图2和图3,检测盒3上设有定位轴4和滑动轴5,定位轴4和滑动轴5的端部均设有滑动轮18,滑动轴5的长度短于定位轴4的长度。其中定位轴4位于检测盒3的中部且与检测盒3固定连接,两个滑动轴5分别位于定位轴4的两侧且与检测盒3滑动连接,滑动轴5上设有第二滑动块132,第二滑动块132的截面为“工”字形,该第二滑动块132上指示箭头19,检测盒3上设有刻度尺6,当第二滑动块132嵌入检测盒3后,指示箭头19指向检测盒3上的刻度尺6。

请参阅图3和图4,定位轴4底部均设有第一支撑轴7,第一支撑轴7上设有第一支撑轮8,滑动轴5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轴9,第二支撑轴9上设有第二支撑轮10。当检测架1进行定位轴4和滑动轴5的位置调整时,可通过第一支撑轮8和第二支撑轮10进行滚动调节,同时第一支撑轴7对定位轴4起支撑作用,第二支撑轴9对滑动轴5起支撑作用,减少定位轴4和滑动轴5端部的倾斜度。

请参阅图3和图5,两个夹持侧板2间设有定位架11,定位架11包括母卡接杆111和子卡接杆112,母卡接杆111和子卡接杆112上均连接有伸缩杆12,伸缩杆12相对母卡接杆111或子卡接杆112均具有伸缩的能力,且伸缩杆12与夹持侧板2转动连接,另外母卡接杆111上设有第一磁性块113,子卡接杆112设有第二磁性块114,当母卡接杆111与子卡接杆112相向转动且靠近时可通过磁力相固定。当母卡接杆111与子卡接杆112通过磁性吸合时,检测架1的状态可参考图4。

使用步骤:1、取待检测管片21,管片21通过其侧面(非弧形面)放置于地面上;2、通过活动板13调整两个夹持侧板2的间距,使得管片21被讲过夹持侧板2夹持,保持定位轴4处于管片21的中部,以定位轴4作为Y轴,以检测盒3作为X轴,推动检测盒3,使得定位轴4抵触至管片21的内弧面;3、调整滑动轴5的位置,使得两个滑动轴5上的滑动轮18抵触至管片21的内弧面,再读出两个滑动轴5在刻度尺6上的数值,以此获取三个坐标的位置,同时该测量结果中两个活动轴距离定位轴4的值相等,若不相等则调整两个夹持侧板2的位置;4、两个活动轴以及定位轴4的长度已知,由此获得三个点的坐标,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由此可求出管片21的内径值。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