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多功能检测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406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多功能检测接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多功能检测接口。



背景技术: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aserinducedfluorescencedetector,lif-d)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对超痕量物质进行分析的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和环境化学等领域中超痕量物质的检测。从结构上看,现在的lif-d大都是共聚焦型,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让激光束照射在样品上,其中的活性物质就会发射荧光,通过与发射激光相反的方向收集荧光就能得到待测物的荧光信号。

当对样品进行分离检测时,lif-d是和分离通道配合使用的,把分离通道放在检测器上,要求检测器发出的激光能够准确穿过分离通道。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分离通道的形状不是固定的,常见的分离介质有毛细管、色谱柱和微流控芯片,其中毛细管和色谱柱是呈柱状的,微流控芯片的通道则是在片状基片当中。当前国内外lif-d上的检测接口一般针对单一的分离介质,没有通用的可以对柱状和片状介质进行检测的接口,即不同的介质不兼容,不能分别放在同一接口进行检测;在激光光路的对准上也存在困难,调节光路对准费时费力,不能在短时间内让激光对准分离通道,特别是对柱状管道来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多功能检测接口。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多功能检测接口,包括二维调整平台、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设置于调整平台上并由二维调整平台经控制相对二维调整平台前后、左右移动,所述检测平台呈横向设置的u字型,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下板,上板、下板左端经竖板相连接,下板上侧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沿横向设置的导轨栏,导轨栏上设置有抽屉式平台,抽屉式平台经设置在其下端的滑块与导轨栏滑动配合,所述调整平台下侧设置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所述上板上侧面设置有微流控芯片,上板上侧面设置有对微流控芯片进行压紧的芯片压片,调整平台、上板、下板、抽屉式平台上均设置有利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射出的激光穿过的透光孔,微流控芯片上设置有分离通道,所述抽屉式平台上沿纵向设置有半圆柱状铣槽,半圆柱状铣槽穿过抽屉式平台上的透光孔,半圆柱状铣槽内可拆设置有分离柱,抽屉式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分离柱的压片。

进一步的,所述抽屉式平台上于半圆柱状铣槽两侧设置有螺孔,压片经与螺孔螺纹连接的螺丝固定在抽屉式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抽屉式平台右端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的,所述芯片压片为弹性片,其一端压紧对微流控芯片另一端与上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可以适用于不同形状的介质,如柱状的毛细管、色谱柱和片状的微流控芯片,这些分离介质都能在同一个接口上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激光光路与分离通道的对准,特别是柱状通道的对准,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流控芯片在接口上分离苯胺和对苯二胺实验测试图;

图3为分离柱12在接口上分离甲硫氨酸的实验测试图。

图中:

1-检测平台;2-微流控芯片;3-分离通道;4-激光;5-芯片压片;6-导轨栏;7-二维微调旋钮;8-二维调整平台;9-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10-抽屉式平台;11-压片;12-分离柱(毛细管或色谱柱);13-半圆柱状铣槽;14-拉手;15-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多功能检测接口,包括二维调整平台8、检测平台1,所述检测平台1设置于调整平台上并由二维调整平台8经控制相对二维调整平台8前后、左右移动,所述检测平台1呈横向设置的u字型,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板、下板,上板、下板左端经竖板相连接,下板上侧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沿横向设置的导轨栏6,导轨栏6上设置有抽屉式平台10,抽屉式平台10经设置在其下端的滑块与导轨栏6滑动配合,所述调整平台下侧设置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9,所述上板上侧面设置有微流控芯片2,上板上侧面设置有对微流控芯片2进行压紧的芯片压片5,调整平台、上板、下板、抽屉式平台10上均设置有利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9射出的激光4穿过的透光孔,微流控芯片2上设置有分离通道3,所述抽屉式平台10上沿纵向设置有半圆柱状铣槽13,半圆柱状铣槽13穿过抽屉式平台10上的透光孔,半圆柱状铣槽13内可拆设置有分离柱12,抽屉式平台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分离柱12的压片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式平台10上于半圆柱状铣槽13两侧设置有螺孔15,压片11经与螺孔15螺纹连接的螺丝固定在抽屉式平台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式平台10右端设置有拉手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片压片5为弹性片,其一端压紧对微流控芯片2另一端与上板相连接。

检测时,一次只能使用一种分离介质,如微流控芯片2或分离柱12。

对于片状的微流控芯片2来说,检测前,将微流控芯片2放在检测平台1(1)上,让微流控芯片2的分离通道3置于平台的透光孔上,用芯片压片5固定住微流控芯片2,接着打开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9,让激光透过透光孔。调节二维微调旋钮7即可让激光的光路准确地透射通过微流控芯片2的分离通道3。这样通道内的样品就能被检测器检测到,片状的微流控芯片2就能在这个接口上使用。

对于柱状的分离柱12,如毛细管或色谱柱来说,可以先将分离柱12放在抽屉式平台10的半圆柱状铣槽13内,铣槽呈半圆柱状,其半径为0.2毫米,符合大部分毛细管或色谱柱的尺寸,分离柱12可以很好的放入到铣槽当中,而不会改变位置。将压片11放下,对准两个螺孔15,用两个螺丝固定好,分离柱12相对于抽屉式平台10的位置将不会移动了。接着抓住拉手14将抽屉式平台10顺着导轨栏6放入横u型平台的中间并插到底。让激光透过透光孔,调节二维微调旋钮7,让激光对准分离柱12的柱心,即可进行检测。第二次使用时或更换分离柱12时,只需将换上去的新的分离柱12固定在抽屉式平台10上,再次将抽屉式平台10插入横u型平台的中间,就会自动对齐光路,极大地方便了样品的检测。

实验测试结果:

微流控芯片2在接口上分离苯胺和对苯二胺:

分离条件:对苯二胺和苯胺浓度为1.00×10-5mol/l,fitc浓度为5.20×10-5mol/l;电泳缓冲液20mmol/l硼砂(ph10.0)+30mmol/lsds;有效分离长度为12cm,分离电压3000v。

毛细管(分离柱12)在接口上分离甲硫氨酸:

分离条件:甲硫氨酸浓度为1.00×10-5mol/l(fitc衍生);电泳缓冲液10mmol/l硼砂;有效分离长度为8cm,毛细管内径75μm,分离电压2000v。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无论片状介质微流控芯片2不是柱状介质毛细管都能在这个接口上很好地进行光路对准并检测到样品。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