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7522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雷达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扫描测距装置是一种使用准直光束,通过飞行时间(timeofflight,简称为tof)等方法进行非接触式扫描测距的设备。目前,通常的光学扫描测距装置包括:光发射模块、光学镜头、接收并处理信号的芯片、电机、轴承及导电滑环。光发射模块发出光束,光学镜头位于光发射模块的光路上,经过准直的光束发射到被测物体表面,遇到障碍物后光束被反射到接收芯片上,接收芯片通过测量发射到接收之间的时间、相位差、已知光速,即可求出被测物体到装置的距离。目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环境扫描、规划路径、避障导航、安防检测等。

目前,市场上针对这类光学雷达进行距离测量和校准的检测装置,是由电机、驱动器为控制系统构成的,控制检测装置移动来进行针对距离上面的测试。但是市场现有的检测装置大多整个系统不够完整,控制系统不够智能,结构上多使用金属件来搭建结构,重量大而且稳定性不高。用户使用不便并且制造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控制系统集成度低并且结构上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待测测距装置、配合待测测距装置进行测量的测距目标、与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相连接的驱动结构、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结构和待测测距装置相连接的控制系统;

所述待测测距装置在每一个与测距目标呈设定间距的检测点位处测出测量距离或测量光强,所述控制系统对每个检测点位接收到的实际距离与测量距离或实际距离与测量光强进行分析计算以对待测测距装置进行修正补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控电路和与中控电路相连接的上位机,所述中控电路连接驱动结构,所述上位机连接待测测距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中控电路上还连接有实时显示中控电路的操作故障的显示屏。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为导向轴组件或导轨导向组件;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与设定测试路径平行或重合的导轨和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为与导轨的纵向脊相配合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上;

或者,所述导向件为与导轨的纵向槽相配合的纵向脊,所述纵向脊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上;

或者,所述导向件为抵接在导轨外侧或导轨内侧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上或测距目标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向轮包括与导轨相垂直的固定轴和可转动的套设在固定轴上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抵接在导轨外侧或内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分别与中控电路相连接的前置行程开关和后置行程开关,所述测试路径的起点设置有与前置行程开关的弹性触点相匹配的前挡板;所述测试路径的终点设置有与后置行程开关的弹性触点相匹配的后挡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器和驱动电机,所述中控电路还连接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驱动器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与中控电路相连接的光电门测距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分别与驱动器和中控电路相连接的电源,所述电源通过电压转换模块连接待测测距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用于安装待测测试装置、控制系统和驱动结构的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包括顶层板、底板和连接并支撑顶层板和底板的框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车架结构下方还连接有轮轴结构,所述轮轴结构包括转轴和套装在转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转轴上连接有驱动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顶层板上还设置有升降测试台,所述待测测距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测试台上,且通过升降测试台升降调整其高度或通过升降测试台旋转调整其测试角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顶层板上还设置有宽度可调的夹具,以放置不同规格的上位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框架由角钢焊接而成。

一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待测测距装置或测距目标沿设定测试路径经过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

步骤二、所述待测测距装置至少在每一个检测点位对测距目标进行测距,输出测量距离或测量强度;

步骤三、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每个检测点位对应的实际距离和测量距离或者实际距离和测量强度的顶层板进行分析计算;

步骤四、上位机根据分析计算对待测测距装置的计算模块进行修正补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步骤一中测试路径上设定有起点和终点,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检测装置或测距目标运行至起点和终点时,中控电路收到起点和终点的触发信号;

开始测量时,待测检测装置或测距目标先回到设定起点,并向中控电路发出触发信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检测装置或测距目标在自起点至终点或者最后一个检测点位过程中至少包括一个具有加速段、匀速段和减速段的运行阶段。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真实距离的记录由控制系统对驱动结构设定的参数和运行时间得出;

或者,所述真实距离由光电门测距结构测出并发送信号至中控电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步骤五,通过在同一检测点位同时用光电门测距结构测距和控制系统根据驱动结构参数记录实际距离,校对驱动结构的误差。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使用钣金件来搭建小车的结构,该小车不仅能完成车体的精准移动,而且能完成多种测试模式下的行走模式,并且能进行自身的故障判定,同时可以对检测装置进行稳定电压供电。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并可以与待测测距装置紧密结合,在结构上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与市场现有的测试小车相比,专业性更高,用户体验更好。并且对于行走距离的控制精度在毫米级别。整台检测装置的制作成本与市场现有的产品相比非常低廉,同时在可靠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检测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装置中控电路控制连接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检测装置工作过程中移动顺序图。

1、升降测试台;2、金属按钮开关;3、夹具;4、顶层板;5、框架;6、中层板;7、显示屏;8、底板;9、轮轴结构;10、导向轮;11、驱动电机;12、前置行程开关;13、驱动器;14、中控电路;15、上位机;16、待测测距装置;17、后置行程开关;18、编码器;19、电源;20、电压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一种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配合待测测距装置16进行测量的测距目标、与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相连接的驱动结构,以及分别与所述驱动结构和待测测距装置16相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和测距目标的间距通过驱动结构进行调整。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为光学测距装置,所述光学测距装置包含但不限于脉冲法激光测距装置、相位法激光测距装置或者三角测量法光学测距装置。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的测试范围覆盖测距目标在设定的测试路径上的任意点位。

所述驱动结构驱动与其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依次经过设定的测试点位,所述控制系统对每个检测点位接收到的实际距离与测量距离或实际距离与测量光强的距离进行分析计算以对待测测距装置16进行修正补偿。

通过待测测距装置16、测距目标、驱动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置,实现了待测测距装置16在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的测量,并与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的真实距离进行对比,充分利用了待测的光学测距装置16高效快速测距的特性,从测量结果这个整体数据上对待测测距装置16进行性能评价和修正补偿。测量方式简单,测量效率高,准确性好,便于性能评价和修正补偿的建模。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控电路14和与中控电路14相连接的上位机15,如图2所示,所述中控电路14连接驱动结构的驱动器13,所述中控电路14通过所述上位机15连接待测测距装置16。每一个测试点位的确定通过驱动器13的驱动参数得出。所述驱动电机11按照驱动器13的驱动参数进行运行,所述中控电路14通过对驱动器13的运转控制对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进行准确定位。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测距目标在同一位置的测量数据的恒定性,所述测距目标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与待测测试装置相对的面为测试面,所述测试面与测试路径相垂直。

为了进一步的准确控制所述驱动器13和电机的运行参数,所述中控电路14还连接有编码器18,所述编码器18与所述驱动器13相连接。所述中控电路14通过编码器18具体记录驱动电机11转动的圈数,并通过圈数、每一圈所运行的距离以及运行的起止时间准确计算出待测测距装置16和测距目标的真实距离。

为了便于进一步的检测和维修,所述中控电路14上还连接有实时显示中控电路14操作故障的显示屏7。例如,在检测装置的电池电量过低时,显示屏7会提示lowvoltagewarning。优选的,所述显示屏7上显示有中控电路14的具体电路图,所述中控电路14上的每一个故障点都会在相应的电路图中的对应位置显示,并发出报警声,及时通知测试人员。在具体应用中,也可将显示屏7与上位机15的显示器合二为一。

为了保证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的测试路径的稳定性,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可以是导向轴组件,所述导向轴组件包括与测试路径相平行的导向轴和与导向轴相连接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连接在与所述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上;或者所述导向结构还可以是导轨导向组件,所述导轨导向组件包括与设定测试路径平行或重合的导轨和与导轨相配合的导向件。

为了节省检测装置的占用空间,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为导轨导向组件,所述导向件为与导轨的纵向脊相配合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上;或者,所述导向件为与导轨的纵向槽相配合的纵向脊,所述纵向脊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上。或者,导向件为抵接在导轨外侧或导轨内侧的导向轮10。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运行的平稳性,所述导向件优选为抵接在导轨外侧或导轨内侧的导向轮10,所述导向轮10设置在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16上或测距目标上。所述导向轮10包括与导轨相垂直的固定轴和可转动的套设在固定轴上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抵接在导轨外侧或内侧。

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分别与驱动器13和中控电路14相连接的电源19,所述电源19通过电压转换模块20连接待测测距装置16。具体适用时,所述电源19为24v电源19,所述电压转换模块20将电电压为24v的电源19转换为12v电源19并提供给待测测距装置16。当然,具体的电源19电压及相应的转换电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如图2所示,其中,gnd(地信号)、com(连接端口)、232t(rs232驱动的发送端)、232r(rs232驱动的接收端)、编码信号(编码器18输出的脉冲)分别指传输信号的格式。在控制系统上,整个控制系统非常完整。对于小车行走的精度通过编码器18反馈的脉冲进行实时控制,编码器18与驱动电机11通过中控电路14形成一个闭环伺服系统,前置行程开关12与后置行程开关17分别给出起点与终点信号。随着小车的行走,编码器18会给出对应的脉冲,中控电路14将反馈的脉冲进行换算成毫米。本发明采用的编码器18是500线,即一秒反馈500个脉冲,一线对应2mm。对小车行走的控制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开启检测过程的全程测量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沿设定测试路径经过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

步骤二、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开启检测过程的全程测量状态,在每一个检测点位和非检测点位测量其与测距目标的距离并输出测量距离或测量光强;

步骤三、上位机15根据每个检测点位的定位信息,筛选出与每个检测点位相对应的测量距离或测量光强,并对接收到的每个检测点位对应的实际距离和测量距离或者实际距离和测量光强进行分析计算;

步骤四、上位机15根据分析计算对待测测距装置16的计算模块进行修正补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只在设定的检测点位进行测量,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沿设定测试路径经过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

步骤二、上位机15根据每个检测点位的定位信息,对应指令待测测距装置16对测距目标进行测量;所述上位机15根据驱动器13的设定参数直接设定待测测距装置16对测距目标的测量触发和间隔,待测测距装置16每一次输出的测量距离或测量光强与每一个检测点位的真实距离一一对应;

步骤三、上位机15对每个检测点位的真实距离和测量距离或者实际距离和测量强度进行分析计算;

步骤四、上位机15根据分析计算对待测测距装置16的计算模块进行修正补偿。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为了实现检测装置起点和终点的自动定位,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分别与中控电路14相连接的前置行程开关12和后置行程开关17,所述测试路径的起点设置有与前置行程开关12的弹性触点相匹配的前挡板;所述测试路径的终点设置有与后置行程开关17的弹性触点相匹配的后挡板。所述前置行程开关12触碰到预先设置于所述待测检测装置移动路线起点处的前挡板后会发送起点信号给所述中控电路14模块;所述后置行程开关17触碰到预先设置于所述待测检测装置移动路线终点处的后挡板后会发送终点信号给所述中控电路14模块。

与实施例1的所述检测方法不同的是,开始测量时,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先回到设定起点,并向控制系统发出触发信号。无论检测装置在测试路径上的任一位置,都会在开始测量时朝着起点的方向运行,以完成检测装置的自动定点起步,保证每一次测量都是从同一点起步。所述测试路径指的是涵盖检测装置的所有可检测的测试长度的硬件的测试通道,设定的测试路径指的是在测试路径的范围内根据具体的检测需要设定的其中一段或全部的测试通道。

检测装置测试时自动回起点的方法,既保证了检测装置每次测量具有同一起点,同时又避免了因为每次设定的测试路径长短不同,需要人工搬运回起点或者需要在上位机15上修改检测点位,操作更为简便快捷,测试更为准确。

为了进一步的节省测量时间,提高测量效率,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检测装置或测距目标在自起点至终点或者最后一个检测点位过程中至少包括一个具有加速段、匀速段和减速段的运行阶段。

优选的,与驱动结构相连接的待测检测装置或测距目标在自起点至终点或者最后一个检测点位过程中包括二个具有加速段、匀速段和减速段的运行阶段。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2的不同的是,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中控电路14或上位机15相连接的光电门测距结构。所述光电门测距结构与待测测距装置16的测试路径平行。通过具有待测测距装置16的移动的车架结构或者测距目标上在光电门测距结构上运行所形成的光电门信号,以及所述光电门信号每个测试间隔电平反转1次的运行规律,从而使中控电路14能够记录待测测距装置16和测距目标之间的真实距离,同时中控电路14能够通过光电门测距结构的检测导轨上的黑白条纹,每个测试间隔记录一次待测产品的测量数据,将实际行走距离和待测产品测试距离传递给上位机15,通过上位机15对待测产品进行标定并把标定后的数值通过上位机15端的软件写入待测产品中,实现对待测产品的校准。

与实施例1-2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驱动结构驱动与其连接的待测测距装置16或测距目标沿设定测试路径经过每一个设定的检测点位;检测点位的真实距离由光电门测距结构测出并发送信号至中控电路14或上位机15。

步骤二、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在上位机15的指令下,在每一个检测点位测量其与测距目标的距离并输出测量距离或测量光强;

步骤三、上位机15对每个检测点位对应的实际距离和测量距离或者实际距离和测量强度进行分析计算;

步骤四、上位机15根据分析计算对待测测距装置16的计算模块进行修正补偿。所述真实距离由光电门测距结构测出并发送信号至中控电路14。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检测装置的准确率,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五,通过在同一检测点位同时采用光电门测距结构测距和控制系统带动驱动结构记录实际距离,校对驱动结构的误差。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待测测试装置、控制系统和驱动结构的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包括顶层板4、底板8和连接并支撑顶层板4和底板8的框架5。具体实施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所述顶层板4和底板8之间加装至少一个中层板6。框架5、顶层板4、底板8和中层板6的设置,使得检测装置的部件分布更合理,进一步的节省了检测装置的空间占用。

所述车架结构下方还连接有轮轴结构9,所述轮轴结构9包括转轴和套装在转轴两端的车轮;所述转轴上连接有驱动结构。所述轮轴结构9的设置使得检测装置的运行更为平稳,运行速度更快,提高测试的可重复性和测试的效率。

所述编码器18、驱动器13和中控电路14设置在底板8上,所述顶层板4上还设置有两个金属按钮开关2,其中一个控制检测装置的供电,另外一个用于控制待测测距装置16的供电,两个金属按钮开关2均连接电源19。所述显示屏7设置在中层板6上。

所述电源19为24v电源,待测测距装置16和与其相连接的金属按钮开关2之间还连接的电压转换模块20,将电压为24v的电源19转换为12v并提供给待测测距装置16,具体的电源19电压及相应的转换电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所述车架的整体尺寸长*宽*高为455mm*350mm*608mm,在结构上框架5采用12根l型角钢作为主要支撑焊接而成,顶层板4和中层板6由pmma为主要承重材料制作而成,pmma透明度优良,有突出的耐老化性;它的比重不到普通玻璃的一半,抗碎裂能力却高出几倍;它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机械强度;对酸、碱、盐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且又易加工;可进行粘接、锯、刨、钻、刻、磨、丝网印刷、喷砂等手工和机械加工,加热后可弯曲压模成各种亚克力制品,pmma是本申请优选的材料,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可选择其它类型的材料比如,玻璃、木头等。所述底板8由承压性能和散热性较好的铝板制成,以保证固定在底板8上的机构运行稳定,散热均匀。

为了底板8、中层板6和顶层板4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所述中层板6包括由4根角钢组成的边框,所述边框优选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边框的四个角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5的4根竖直设置的角钢上,所述顶层板4和底板8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5的上下两个分别由4根角钢组成的尺寸一致的顶框和底框上,所述底框、顶框以及4根竖直设置的角钢,最终组成一个稳定的两层或多层框架5结构。

所述顶层板4上还设置有升降测试台1,所述升降测试台1包括固定杆以及可沿固定杆上下方向活动的测试台面,所述测试台面沿水平方向以固定杆为中心旋转,所述升降测试台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测试台面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待测测距装置16设置在所述测试台面上,且通过升降测试台1升降调整其高度,同时也可通过升降测试台1旋转其测试角度,以满足专业的光学测试使用。

优选地,待测测距装置16放置在测试台面上,且所述测试台面上放置有用于定位并固定待测的测距装置的定位件,以保证不同待测测距装置16测试位置一致。

理想状态下,检测装置位于起点时,待测测距装置16放在测试台面上测出距离值为0的检测点位处的测量距离等于小车通过编码器18脉冲信号测出的真实距离。

由于在大数据量测试时无线传输不能支持实时传输,这时有线传输方式十分必要,而有线传输时检测装置带着传输线跑会容易造成传输线脱落,测试工作间断的情况。如果只是把上位机15简单搁置在顶层板4上,上位机15在检测装置运行时因为与顶层板4的硬性碰撞会较易掉落,因此,在所述顶层板4上还设置有宽度可调的夹具3,以放置不同规格的上位机15。优选的,所述夹具3可绕垂直于水平面的轴旋转,以适用操作者在不同角度操作上位机15,优选的,所述夹具3的夹持底面与顶层板4成锐角,以保证上位机15在夹具3和顶层板4的共同作用下不会因检测装置运行或震动而脱出夹具3。在小数据量测试时可使用无线传输,远程控制测试,此时夹具3就可以不用。

在车架结构上,采用铝板作为底层板,l型角钢作为主结构的框架5大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运动过程中对于上部的影响。并且可以使用l型角钢的内侧进行走线,可以大大增加检测装置的使用的寿命,在中控电路14为pcb电路板结构,且所述pcb电路板结构外有加亚克力保护板,使检测装置可以适应工厂等严苛的环境。

具体测试时,起点处设置有一块测试用的测距目标,优选的所述测距目标为白板,所述白板的设置用以保证待测测距装置16放到检测装置上后其沿测试路径中任意检测点位所发出的光束能打到白板上,测量出待测测距装置16与测距目标所在的起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时,首先分别打开位于顶层板4上的两个金属按钮开关2,其中一个控制整个小车的供电系统,另外一个用于控制待测产品的供电系统,按下会看到两个按钮开关亮起,并会听到“嘀”声响起,同时放置在中层板6上面的显示屏7会亮起,代表检测装置运行正常。

打开检测装置的上位机15的控制程序,进行待测测距装置16的配置,以及填入目的测试距离、测试精度、测试间隔和测试次数等参数,完成后开始测试,与此同时,上位机15将测试距离、测试精度、测试速度等数据传递给中控电路14。所述目的测试距离为设定的检测点位。

具体测试过程如图3所示,以测试导轨全长30米为例,所述导轨两端的设定的起点和终点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首先摁下电源19开关,检测装置运行返回起点的a过程,即安装有待测测距装置的车架结构先以慢速行走到起点,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系统向驱动器13发出均匀的脉冲,驱动器13控制驱动电机11匀速驱动车架结构行走,直到到达起点,前置行程开关12碰到前挡板,从而给中控电路14一个到达起点的信号。在收到这个信号时,中控电路14判定车架结构已经回到起点,此时会听到检测装置连续发出两声“嘀”声,a过程运行完毕;然后检测装置进行第一运行阶段b的过程,在过程b中,中控电路14会向驱动器13发出加速的信号,驱动器13驱动电机11不断的加速,电机带动车架结构的轮子加速行驶,同时轮轴系统中的轴实现整个车架结构的联动。在车架结构加速到程序预先设定的速度之后,开始匀速行走,在接近终点时控制系统开始控制驱动器13进而控制电机以减速(减速点经过程序对测试距离的计算以保证小车行走的平稳性),在经过减速后,检测装置的后置行程开关17会在终点处碰到预先设置的后挡板,给出一个触发信号,中控电路14判定车架结构到达终点,完成第一运行阶段b。行走的过程中,编码器18会不断的向中控电路14发送可以表示距离的脉冲,中控电路14将其换成毫米,根据初始在上位机15设定的测试间隔(比如1毫米或5毫米等),控制系统会在完成每个间隔的移动控制后,向上位机15发送一个信号。上位机15在收到这个信号时会触发待测测距装置16进行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存储,将每一个检测点位的实际距离跟测量距离或测量光强发送给电脑,之后通过编码器18测得的实际距离修正待测测距装置16的测量准确度,并将修正表保存至待测产品中。到达终点之后,也会听到检测装置发出两声“嘀”声,同时车架结构开始开始第二运行阶段c的运行,开启反向行走模式,同样执行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回到起点处。这种测试模式下,在测试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