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振动试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7010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振动试验方法,属电动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各类电动车辆使用量的增加,对电动车辆的使用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电动车辆自身结构特点等因素,电动车辆在运行中极易因路面产生的震动等因素导致部分零部件脱落、部分车体装配结构断裂等现象,严重威胁电动车辆的行车安全,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对电动车辆从设计到整车质量检验的整个生产环节中,均缺乏有效的实验仿真方法,因此导致当前电动车辆的设计及生产缺乏有效的指导参数,进而造成车辆设计、生产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专业的电动车检测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振动试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振动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待检测车辆定位,将待检车辆停放在震动检测设备上,并通过定位机构对车辆的车轮进行定位;

第二步,上下振动试验,完成第一步作业后,通过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震动方向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震动驱动力,并通过待检测车辆的车轮将震动驱动力传递到车身上,在进行上下震动作业时,首先对待检测车辆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及震动方向相同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20—60分钟,然后对待检测车辆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相同,震动方向相反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20—60分钟,最后对待检测车辆的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相同,震动方向相反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20—60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

第三步,水平振动试验,完成第二步作业后,首先通过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与待检测车辆轴线方向垂直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左右震动驱动力,并连续震动10—30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然后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与待检测车辆轴线方向相同的左右震动驱动力,并连续震动10—30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

第四步,实验数据采集,在对待检测车辆进行振动试验数据采集时,首先在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实践同时,对待检测车辆在震动状态中的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零部件受力情况进行同步采集,然后在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实验后,对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零部件的装配精度进行检测;

第五步,数据汇总,将第四步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对汇总后的数据与车辆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当检测数据满足车辆设计参数时,则对车辆设计方案进行定稿,并组织成品生产,当检测数据不能满足车辆设计参数时,则对车辆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并依照修改后的车辆设计方案生产全新的待检车辆,并将全新的待检车辆返回到第一步重新检测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中,在进行检测作业时,为待检测车辆内增设满足待检测车辆正常运行状态匹配的配重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中,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待检测车辆电路系统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均分别至少进行两次检测。

本发明可操作性强,数据检测精度高,可充分有效的对车辆在极复杂震动环境下运行状态进行仿真,可直接获得车辆震动条件下的运行的状态参数,便于提高电动车辆设计的合理性,并提高电动车辆的设计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电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振动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待检测车辆定位,将待检车辆停放在震动检测设备上,并通过定位机构对车辆的车轮进行定位,并在待检车辆中增加待检车辆最大承载量的配重物进行配重,并使配重物重心与待检车辆中心分布在同一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方向上;

第二步,上下振动试验,完成第一步作业后,通过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震动方向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震动驱动力,并通过待检测车辆的车轮将震动驱动力传递到车身上,在进行上下震动作业时,首先对待检测车辆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及震动方向相同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40分钟,然后对待检测车辆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相同,震动方向相反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40分钟,最后对待检测车辆的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相同,震动方向相反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40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

第三步,水平振动试验,完成第二步作业后,首先通过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与待检测车辆轴线方向垂直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左右震动驱动力,并连续震动20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然后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与待检测车辆轴线方向相同的左右震动驱动力,并连续震动20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

第四步,实验数据采集,在对待检测车辆进行振动试验数据采集时,首先在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实践同时,对待检测车辆在震动状态中的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零部件受力情况进行同步采集,然后在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实验后,对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零部件的装配精度进行检测;

第五步,数据汇总,将第四步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对汇总后的数据与车辆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当检测数据满足车辆设计参数时,则对车辆设计方案进行定稿,并组织成品生产,当检测数据不能满足车辆设计参数时,则对车辆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并依照修改后的车辆设计方案生产全新的待检车辆,并将全新的待检车辆返回到第一步重新检测作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中,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待检测车辆电路系统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本实施中,所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均分别至少进行两次检测,且第二步和第三步间连续进行一次作为一个检测组,相邻两检测组间时间间隔为5分钟。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振动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待检测车辆定位,将待检车辆停放在震动检测设备上,并通过定位机构对车辆的车轮进行定位,并在待检车辆中增加待检车辆最大承载量的配重物进行配重,并使配重物中线与加待检车辆中线间保持至少50厘米的间隙;

第二步,上下振动试验,完成第一步作业后,通过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震动方向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震动驱动力,并通过待检测车辆的车轮将震动驱动力传递到车身上,在进行上下震动作业时,首先对待检测车辆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及震动方向相同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30分钟,然后对待检测车辆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相同,震动方向相反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30分钟,最后对待检测车辆的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同时施加振幅、频率相同,震动方向相反的震动驱动力,驱动待检测车辆整体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进行震动作业,并连续震动30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

第三步,水平振动试验,完成第二步作业后,首先通过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与待检测车辆轴线方向垂直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左右震动驱动力,并连续震动15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然后震动检测设备,对待检测车辆整体施加与待检测车辆轴线方向相同的左右震动驱动力,并连续震动15分钟,然后停止震动检测设备,并使得待检车辆底盘与水平面平行分布;

第四步,实验数据采集,在对待检测车辆进行振动试验数据采集时,首先在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实践同时,对待检测车辆在震动状态中的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零部件受力情况进行同步采集,然后在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实验后,对车体及与车体连接的零部件的装配精度进行检测;

第五步,数据汇总,将第四步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对汇总后的数据与车辆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当检测数据满足车辆设计参数时,则对车辆设计方案进行定稿,并组织成品生产,当检测数据不能满足车辆设计参数时,则对车辆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并依照修改后的车辆设计方案生产全新的待检车辆,并将全新的待检车辆返回到第一步重新检测作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中,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待检测车辆电路系统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本实施中,所述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均分别至少进行两次检测,且第二步和第三步间连续进行一次作为一个检测组,相邻两检测组间时间间隔为5分钟。

本发明可操作性强,数据检测精度高,可充分有效的对车辆在极复杂震动环境下运行状态进行仿真,可直接获得车辆震动条件下的运行的状态参数,便于提高电动车辆设计的合理性,并提高电动车辆的设计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电动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