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碰撞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736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碰撞感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碰撞感应器。



背景技术:

碰撞感应器,对于汽车而言,是早就已经出现了技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但是,汽车的碰撞感应器往往是针对汽车而言,具有一定的平稳性,毕竟,汽车是按照吨数来计算重量的单位,但是,针对自行车和摩托车等驾驶而言,汽车的碰撞感应器基于其设计的机理性,是不适用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其判定的准确度也会大幅度的因此消减。

而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上升,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小汽车都步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交通必需品,是我们迫切需要和关心的事情,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

同时,随着环境的污染,世界开始支持低碳、环保的事业,但是,针对低碳、环保的自行车和电瓶车之类的产品的安全性等方便的设计却并没有跟着上去,而且原地踏步停留在单纯的保护性的头盔和单纯的骑行、代步为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针对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等便捷骑行交通工具设计的一种碰撞感应器,该碰撞感应器在发生碰撞感应之后可以简单复位,继续使用,结构稳定,灵敏度准确,使用寿命长;进一步改进之后,还具有灵敏度可调等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碰撞感应器,包括方形的碰撞主体和感应器,碰撞主体上设有开口朝上的感应凹槽,所述感应器安装于碰撞主体内的感应凹槽内;所述碰撞主体前端的内部设有弹性推部,弹性推部输出端设有弧形凸部;感应器前端设有与所述弹性推部相对应的弧形凹口;所述碰撞主体尾部的推进结构,推进结构朝向感应凹槽一侧设有与感应器尾端的端面相匹配的倾斜部;所述推进结构包括推进斜坡板和推进螺杆,所述推进斜坡板的左侧设有推进凸台,底部设有旋转腔室,所述旋转腔室与感应凹槽内的旋转杆之间具有配合,所述推进螺杆上的第一外螺纹与碰撞主体左侧的推进内螺纹相匹配,推进螺杆内端连接推进凸台;所述感应器的尾端底部设有触发凹槽,所述触发凹槽内设有导电板,所述的导电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上触点;所述碰撞主体的尾端设有活动腔室,所述的活动腔室底部设有触发弹簧固定口,内部设有触发板,所述的触发板底部设有顶部触发弹簧固定口,表面设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顶部触发弹簧固定口和触发弹簧固定口之间设有触发弹簧;所述感应器尾端的端面与感应器的底面的夹角在72~88度之间;推进斜坡板与所述感应器尾端的端面对应,感应器尾端的端面弹性相抵于推进斜坡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推进凸台的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推进螺杆上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纹路方向相反;所述旋转腔室与感应凹槽内的旋转杆之间具有配合间隙,以使推进螺杆自适应配合推进凸台。

作为优选,所述推进结构的可调角度,以旋转杆为原点,水平线为始边,其推进斜坡板为终边,左侧为可调角度开口,所述可调角度为92~108度。

作为优选,所述推进螺杆的左侧设有调节凸台,所述调节凸台的外圈设有防滑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碰撞主体内设有控制器、gps定位自动报警装置和蓄电池,所述的智能单片机和蓄电池之间呈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正极触点、负极触点和gps定位自动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正极触点、负极触点、上触点和导电板之间形成电路,产生电信号s;当正极触点、负极触点与上触点断开时,则电信号s消失,当控制器检测到电信号s消失,则触发gps定位报警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一、针对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等小型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提供新的方向,可以便于及时救援和寻找。

二、前端设有开关、尾端设有可调角度,使用方式更灵活且具有可调节功能,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碰撞力度触发调节。

三、结构简单稳定,成本较低,相对于汽车碰撞感应器,更加符合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的轻量化需求;并且发生碰撞之后,复位容易,无须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图2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图2中c的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6所示的一种碰撞感应器,它包括碰撞主体1和感应器2,碰撞主体1上设有感应凹槽15,感应器2安装于碰撞主体1内的感应凹槽15内。

如图5所示,上述碰撞主体1前端的内部设有弹性推部,弹性推部输出端设有弧形凸部3。感应器2前端设有与所述弹性推部相对应的弧形凹口20。

感应器2的尾端底部设有触发凹槽21,触发凹槽21内设有导电板24,导电板2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上触点22。碰撞主体1的尾端设有活动腔室11,活动腔室11底部设有触发弹簧固定口12,内部设有触发板6,触发板6底部设有顶部触发弹簧固定口63,表面设有正极触点61和负极触点62,顶部触发弹簧固定口63和触发弹簧固定口12之间设有触发弹簧7。

上述感应器2尾端的端面与感应器2的底面的夹角在72~88度之间;推进斜坡板91与所述感应器2尾端的端面对应,感应器2尾端的端面弹性相抵于推进斜坡板91上。

为了确保碰撞系数根据不同的轻量化交通工具的契合度,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上述的推进结构9包括推进斜坡板91和推进螺杆92,推进斜坡板91的左侧设有推进凸台911,底部设有旋转腔室912,旋转腔室912与感应凹槽15内的旋转杆14之间具有配合,推进螺杆92上的第一外螺纹与碰撞主体1左侧的推进内螺纹相匹配,推进螺杆92内端连接推进凸台911。进一步的,推进凸台911的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推进螺杆92上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纹路方向相反。旋转腔室912与感应凹槽15内的旋转杆14之间具有配合间隙,以使推进螺杆92自适应配合推进凸台911。

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纹路方向相反。即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的配合方式是顺时针旋转,则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方式是逆时针旋转,这样便可以确保,正常使用过程中,两者的旋转不会发生直接冲突,导致意外脱落或者调校不便。

为了确保可调角度的正常使用范围是否合理,同时,提供具体实施数值,推进结构9的可调角度,以旋转杆14为原点,水平线为始边,其推进斜坡板91为终边,左侧为可调角度开口,可调角度为92~108度。当可调角度等于或小于90度时,则感应凹槽15为打开状态,不需要通过前端的开关,便能实现感应器2便于安装和取出,当可调角度大于90度时,为使用状态,此时,只有发生碰撞时或者通过前端的开关,感应器2才能掉出或取出。

为了更加灵活多变的取出感应器,上述可调角度的大小与碰撞的触发力度成正比关系,角度越大则碰撞所需力度也越大,当碰撞的触发力度确定时,则不需要调节可调角度,此时,若需要拿取感应器2,则可以通过前端的开关。

为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便于调节推进螺杆,上述推进螺杆92的左侧设有调节凸台921,上述调节凸台921的外圈设有防滑结构。

为了保证正常的线路连接,确保gps定位自动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被触发,上述的碰撞主体1内设有控制器、gps定位自动报警装置8和蓄电池5,控制器可以是智能单片机4,智能单片机4和蓄电池5之间呈电性连接,上述智能单片机4与正极触点61、负极触点62和gps定位自动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为了防止开关键脱离碰撞主体,上述的限位部33可有效防止开关键31脱离碰撞主体1内。

为了确保开关能够被正常的使用,上述开关键31的底部设有斜坡,其上述斜坡与活动块32尾部的斜坡相匹配。

为了确保触发系统能够正常运作和触发,上述正极触点61、负极触点62、上触点22和导电板24之间形成电路,导电板24上分别焊接有两个上触点22,当上触点22分别接触正极触点61和负极触点62时,产生电信号s,当正极触点61、负极触点62与上触点22断开时,则电信号s消失。

当碰撞发生时,则感应板2脱离感应凹槽15,则安装在感应板2底端的导电板24连同两个上触点22便会离开正极触点61和负极触点62,此时,电信号s便会消失,当智能单片机4检测到电信号s消失,则触发gps定位报警装置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