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距离测量方法、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3532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距离测量方法、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是关于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移动终端、距离测量方法、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可以配置摄像头模组,通过摄像头模组实现拍摄目标物的功能。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经常要求终端具有测距功能,即要求测量摄像头模组与拍摄的目标物之间的距离,例如当终端为车载终端时,拍摄的目标物为前方的车辆,要求测量摄像头模组与车辆之间的距离,进而提示驾驶员该距离。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摄像头模组和距离传感器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案:参见图1,当要测量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时,用户需要保持终端的俯仰角固定,该俯仰角是指摄像头模组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即垂直于终端的屏幕的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距离传感器可以发出一束测距信号,终端可以获取该测距信号传输至目标物上的位置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

b=a×cosα;

其中,b表示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a表示测距信号传输至目标物上的位置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α表示俯仰角。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这种距离测量的方案要求测距过程中终端的俯仰角保证固定,故难以应用在移动终端中,应用范围狭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距离测量方法、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距离测量的方案要求终端的俯仰角保持固定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

所述传导部件上设置有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所述第一传导结构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导结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

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发射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用于将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测距信号传导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外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设计了一种与距离传感器的发射端对应设置的传导部件,传导部件中第一传导结构的轴线与第二传导结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能够将距离传感器的测距信号传导至移动终端的外部,基于该预设角度和移动终端发射的测距信号,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同时移动终端无需在测距过程保持俯仰角固定,灵活性强,应用范围较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或激光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由导光的材料制成,所述传导部件除了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以外的部分由不可导光的材料制成;或,

所述距离传感器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由不隔音的材料制成,所述传导部件除了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以外的部分由隔音的材料制成;或,

所述距离传感器为微波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由不隔电磁波的材料制成,所述传导部件除了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以外的部分由隔电磁波的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由透明玻璃制成;或,

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所述第二传导结构为通孔。

本设计中,传导部件由塑料和玻璃等廉价的材料即可制成,成本很低,较为经济实用,可适用于手机等小型设备,应用范围较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微波距离传感器中的任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终端为可提供增强现实功能的终端;和/或,

所述移动终端为可提供虚拟现实功能的终端;和/或,

所述移动终端为车载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距离测量方法,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所述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在一次距离测量的过程中,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所述测距信号经由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基于所述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分别为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是指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目标物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测量出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测距过程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打破了测距过程中移动终端必须保持俯仰角固定的限制,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俯仰角,所述俯仰角是指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是指所述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画面的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之间的差值;

基于所述俯仰角和所述第一高度,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俯仰角,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俯仰角:

其中,β表示俯仰角,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高度和所述俯仰角,计算所述第三距离,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高度和所述俯仰角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三距离:

x=d/tanβ;

其中,x表示第三距离,d表示第一高度,β表示俯仰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第一高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

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一比例,所述第一比例是指所述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一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所述虚拟坐标系为所述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

计算所述第一比例和所述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一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中,获取所述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第一比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当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所述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所述直线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获取所述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基于所述映射坐标点以及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所述虚拟坐标系;

其中,所述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所述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所述指定线段的起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所述指定线段的终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所述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当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一距离;

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三距离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和旋转角度;

基于所述加速度和所述旋转角度,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基于所述移动轨迹,计算所述第三距离的变化量;

计算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变化量的和值,得到变化后的第四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所述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所述第三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尺寸测量方法,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所述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在一次尺寸测量的过程中,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所述测距信号经由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基于所述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分别为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可以测量出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满足了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需求。同时,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物的外轮廓上的多个关键点;

基于所述多个关键点、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多个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是指对应关键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

基于所述多个关键点、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至少一个宽度,所述至少一个宽度中的每个宽度是指所述多个关键点中两个相邻关键点在真实世界中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基于所述多个第三高度和所述至少一个宽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物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关键点、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多个第三高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

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二比例,所述第二比例是指所述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三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所述虚拟坐标系为所述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

计算所述第二比例和所述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三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所述第三高度与所述第二高度之间的第二比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当前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所述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所述直线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获取所述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基于所述映射坐标点以及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所述虚拟坐标系;

其中,所述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所述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所述指定线段的起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所述指定线段的终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所述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包括:

当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一距离;

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目标物的尺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所述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所述尺寸。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距离测量装置,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所述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一次距离测量的过程中,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所述测距信号经由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分别为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是指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目标物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俯仰角,所述俯仰角是指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第一高度,所述第一高度是指所述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画面的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之间的差值;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俯仰角和所述第一高度,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俯仰角:

其中,β表示俯仰角,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高度和所述俯仰角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三距离:

x=d/tanβ;

其中,x表示第三距离,d表示第一高度,β表示俯仰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一比例,所述第一比例是指所述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一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所述虚拟坐标系为所述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计算所述第一比例和所述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一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绘制模块,用于每当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所述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所述直线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映射坐标点以及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所述虚拟坐标系;

其中,所述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所述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所述指定线段的起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所述指定线段的终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所述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当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一距离;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三距离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和旋转角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加速度和所述旋转角度,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移动轨迹,计算所述第三距离的变化量;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变化量的和值,得到变化后的第四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所述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所述第三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所述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一次尺寸测量的过程中,控制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所述测距信号经由所述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分别为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的外轮廓上的多个关键点;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关键点、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多个第三高度,所述第三高度是指对应关键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多个关键点、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获取至少一个宽度,所述至少一个宽度中的每个宽度是指所述多个关键点中两个相邻关键点在真实世界中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第三高度和所述至少一个宽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物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计算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二比例,所述第二比例是指所述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三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所述虚拟坐标系为所述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计算所述第二比例和所述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三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绘制模块,用于每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当前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所述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所述直线时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映射坐标点以及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所述虚拟坐标系;

其中,所述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所述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所述指定线段的起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所述指定线段的终点与所述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所述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距离传感器发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一距离;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所述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所述第三时间点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所述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所述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所述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所述尺寸。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尺寸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拍摄目标物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拍摄目标物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绘制虚拟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绘制虚拟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尺寸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距离测量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尺寸测量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公开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的结构侧视图,该移动终端在具有摄像头模组的基础上,还包括距离传感器201和传导部件202,另外,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屏幕、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其他通用部件。其中,距离传感器201和传导部件202以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设置,例如,距离传感器201设置在传导部件202上方,距离传感器201更靠近于移动终端的屏幕,传导部件202更靠近移动终端的后壳。距离传感器201和传导部件202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底部,例如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的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插口附近。

(1)距离传感器201。

该距离传感器201可以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用于发射测距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测距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均朝向传导部件202。

其中,该距离传感器201可以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则测距信号是指红外线信号,发射端是指红外线发射端,例如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接收端是指红外线接收端,例如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或者,该距离传感器201可以为激光距离传感器,则测距信号是指激光信号,发射端是指激光发射端,例如激光二极管,接收端是指激光接收端,例如光电二极管。或者,该距离传感器201可以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则测距信号是指超声波信号,发射端是指超声波发射端,例如超声波发射电路,接收端是指超声波接收端,例如超声波接收放大电路。或者,该距离传感器201可以为微波距离传感器,则测距信号是指电磁波信号,发射端是指电磁波发射端,例如电磁波发射天线,接收端是指电磁波接收端,例如电磁波接收天线。

(2)传导部件202。

传导部件202在外观上可以类似于两个梯形体的组合,传导部件202上设置有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与距离传感器201的发射端对应设置,例如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可以位于发射端的下方。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可以理解为距离传感器201所发射的测距信号的传播通道,即用于将距离传感器201的测距信号传导至移动终端的外部,而传导部件202中除了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以外的部分不可传导测距信号,即会阻碍和衰弱测距信号。另外,第一传导结构2021的轴线与第二传导结构202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传导部件20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四种设计。

在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适用于距离传感器201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或激光距离传感器的情况,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由导光的材料制成,该导光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玻璃、透明塑料、浅颜色玻璃、浅颜色塑料等。传导部件202除了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以外的部分由不可导光的材料制成,该不可导光的材料可以为深颜色塑料等。

在实施中,可以采用不可导光的材料制造出一块形状为双梯形体的物体,在该物体上凿穿两个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通孔,再在两个通孔中分别嵌入导光的材料,将该物体作为传导部件202。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适用于距离传感器201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的情况,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由不隔音的材料制成,该不隔音的材料可以为玻璃、导声胶或者其他超声波传导介质,传导部件202除了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以外的部分由隔音的材料制成,该隔音的材料可以为泡沫、吸音棉等。

在实施中,可以采用隔音的材料制造出一块形状为双梯形体的物体,在该物体上凿穿两个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通孔,再在两个通孔中分别嵌入不隔音的材料,将该物体作为传导部件202。

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适用于距离传感器201为微波距离传感器的情况,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由不隔电磁波的材料制成,该不隔电磁波的材料可以为绝缘体,传导部件202除了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以外的部分由隔电磁波的材料制成,该隔电磁波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等。

在实施中,可以采用隔电磁波的材料制造出一块形状为双梯形体的物体,在该物体上凿穿两个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通孔,再在两个通孔中分别嵌入不隔电磁波的材料,将该物体作为传导部件202。

在第四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均为通孔,通孔中有空气,而空气可以导光、不隔音、不隔电磁波,保证适用于任一种类型的距离传感器。而对于传导部件202除了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以外的部分来说,其材料由距离传感器201的类型确定,即距离传感器201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或激光距离传感器时,其材料为不导光的材料,距离传感器201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时,其材料为隔音的材料。距离传感器201为微波距离传感器时,其材料为隔电磁波的材料。

基于以上各种可能的设计,当距离传感器201发射一束测距信号后,测距信号到达传导部件202时,由于传导部件202中除了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以外的部分的阻碍,仅能经由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传输至移动终端外部,而无法经由传导部件202中除了第一传导结构2021和第二传导结构2022以外的部分传输至移动终端外部,最终达到有两束夹角为预设角度的测距信号发射出移动终端外部的效果。

后续过程中,基于该预设角度和测距信号,采用下述图3所示实施例或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即可准确地测量出摄像头模组与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之间的距离,采用下述图4所示实施例或图10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即可准确地测量出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

针对移动终端的具体类型和实际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以下三种设计。

在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移动终端可配置为提供增强现实功能的终端,例如为增强现实头盔、增强现实眼镜等,又如为安装了增强现实应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在运行增强现实应用的过程中提供增强现实功能。

以下阐述移动终端提供增强现实功能的两种实际应用场景:

场景1、在摄像头模组拍摄某个目标物的过程中,移动终端可以测量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以及目标物的尺寸,将距离、该尺寸与目标物的图像进行合成,显示合成后的图像,达到在目标物的图像的基础上叠加显示目标物的尺寸与距离的显示效果,增强娱乐性、趣味性。

场景2、当要在真实世界的图像叠加显示某个虚拟物体的图像时,可以选取真实世界中某个物体作为可参考的目标物,摄像头模组可以拍摄该目标物的图像,移动终端可以测量目标物的尺寸,根据目标物的尺寸以及虚拟物体与目标物的尺寸的比例关系,计算虚拟物体的图像的尺寸,生成该尺寸的虚拟物体的图像,再将真实世界的图像与虚拟物体的图像进行合成,显示合成后的图像。那么,合成的图像中虚拟物体的尺寸与目标物的尺寸的比例合理,而不会出现虚拟物体的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达到更加逼真的增强现实效果。

例如,假设当前真实世界的图像为包括沙发的卧室,当要在沙发上叠加显示小猫时,如果小猫的图像比沙发还大,或者出现其他小猫的图像过大或过小的情况,都会造成显示效果非常虚假的情况。而采用本公开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以沙发为目标物,测量沙发的尺寸,根据小猫与沙发之间的比例,计算小猫的图像应当显示的大小,在沙发上显示该大小的小猫的图像,达到逼真的显示效果,从而带来沉浸式的增强现实体验。

场景3、当移动终端运行实景游戏时,可以基于本公开提供的移动终端,获取真实世界中每个物体的尺寸和摄像头模组与每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基于每个物体的尺寸和距离等数据构建游戏场景,该游戏场景非常逼近于真实世界,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移动终端可以为可提供虚拟现实功能的终端,例如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眼镜,又如安装了虚拟现实应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

以移动终端为虚拟现实头盔为例,移动终端提供虚拟现实功能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为:在用户佩戴虚拟现实头盔的过程中,虚拟现实头盔会显示虚拟世界的图像,导致用户看不到真实世界中的物体,存在用户与真实世界的物体产生碰撞的风险。而采用本公开提供的方法,可以将用户周围的物体作为目标物,摄像头模组可以拍摄目标物,移动终端可以测量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较近时,移动终端可以提示用户,避免用户误碰撞到目标物。

在第三种可能的设计中,移动终端可以为车载终端。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摄像头模组可以拍摄车辆前方的目标物,车载终端可以测量目标物的尺寸、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按照预设提示方式对该尺寸和距离进行提示,例如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投影出该尺寸和距离,以增强行驶过程的安全性,避免车辆碰撞到目标物。

相关技术提供的测距方案中,要求测距过程中终端的倾斜角度保证固定,该测距方案难以应用在位置和俯仰角经常发生变化的移动终端中,应用范围狭窄。且该方案通常要求发射功率很大、精度很高,故成本很高,仅适用于大型测距仪,而难以应用在手机等小型设备中,实用性差。而对于目前在屏幕下方设置距离传感器的手机等小型设备来说,只能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近距离内是否存在人脸,而无法得到人脸与摄像头模组之间的具体距离。并且这种距离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最多几十厘米,一旦人脸与手机距离较远,精度就会极低,无法感知人脸是否存在,更无法完成测量的过程,应用价值较低。另外,目前业界尚未提供测量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的具体方案,无法满足一些应用场景中获取目标物尺寸的需求。

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设计了一种与距离传感器的发射端对应设置的传导部件,传导部件中第一传导结构的轴线与第二传导结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能够将距离传感器的测距信号传导至移动终端的外部,基于该预设角度和移动终端发射的测距信号,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同时移动终端无需在测距过程保持俯仰角固定,灵活性强,应用范围较广。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该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在一次距离测量的过程中,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该测距信号经由该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302、基于该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和该第二距离分别为该距离传感器与该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303、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该第三距离是指该摄像头模组与该目标物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测量出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测距过程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打破了测距过程中移动终端必须保持俯仰角固定的限制,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包括:

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俯仰角,该俯仰角是指该摄像头模组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第一高度,该第一高度是指该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画面的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与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之间的差值;

基于该俯仰角和该第一高度,计算该第三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俯仰角,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该俯仰角:

其中,β表示俯仰角,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高度和该俯仰角,计算该第三距离,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高度和该俯仰角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三距离:

x=d/tanβ;

其中,x表示第三距离,d表示第一高度,β表示俯仰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第一高度,包括:

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

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一比例,该第一比例是指该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一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该虚拟坐标系为该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

计算该第一比例和该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该第一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在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中,获取该第一高度与该第二高度之间的第一比例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每当该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该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该直线时该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获取该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该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基于该映射坐标点以及该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该虚拟坐标系;

其中,该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该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该指定线段的起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该指定线段的终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该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包括:

在该移动终端当该距离传感器发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该第二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该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一距离;

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该第三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该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当该第三距离发生变化时,获取该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和旋转角度;

基于该加速度和该旋转角度,获取该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基于该移动轨迹,计算该第三距离的变化量;

计算该第三距离和该变化量的和值,得到变化后的第四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该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该第三距离。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尺寸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该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该方法包括:

401、在一次尺寸测量的过程中,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该测距信号经由该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402、基于该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和该第二距离分别为该距离传感器与该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403、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可以测量出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满足了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需求。同时,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包括:

获取该目标物的外轮廓上的多个关键点;

基于该多个关键点、该第一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多个第三高度,该第三高度是指对应关键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

基于该多个关键点、该第一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至少一个宽度,该至少一个宽度中的每个宽度是指该多个关键点中两个相邻关键点在真实世界中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基于该多个第三高度和该至少一个宽度进行计算,得到该目标物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多个关键点、该第一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多个第三高度,包括:

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

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二比例,该第二比例是指该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三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该虚拟坐标系为该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

计算该第二比例和该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该第三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该第三高度与该第二高度之间的第二比例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每当该摄像头模组当前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该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该直线时该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获取该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该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基于该映射坐标点以及该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该虚拟坐标系;

其中,该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该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该指定线段的起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该指定线段的终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该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包括:

当该距离传感器发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该第二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该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一距离;

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该第三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该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目标物的尺寸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该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该尺寸。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该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详见上述图2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在一次距离测量的过程中,处理器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

处理器可以和距离传感器电性连接,通过电信号与距离传感器进行通信,当摄像头模组拍摄目标物时,处理器可以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以便基于测距信号计算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其中,目标物是指摄像头模组对准拍摄的人或物体,可以为成像预览页面中取景框的图像对应的物体。

其中,当距离传感器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时,测距信号是指红外线信号,当距离传感器为激光距离传感器时,测距信号是指激光信号,当距离传感器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时,测距信号是指超声波信号,当距离传感器为微波距离传感器时,测距信号是指电磁波信号。

测距信号是经由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的:当测距信号传输至传导部件时,会受到传导部件中除了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以外的部分的阻碍,分别经由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传输至移动终端外部,落至目标物的参考平面。

其中,参考平面可以为移动终端下方的水平面,是衡量移动终端的相对高度的标准,即,移动终端与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即为移动终端在以参考平面为地面的三维空间中的高度。参考平面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确定。例如,当移动终端位于户外,移动终端下方的水平面为地球表面时,则地球表面即为参考平面。又如,当移动终端位于办公室,移动终端下方的水平面为地板表面时,则地板表面即为参考平面。

针对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的具体时机,处理器可以在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例如,可以当接收到对摄像头模组的启动指令时,启动摄像头模组,显示成像预览页面,并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又如,在摄像头模组已经启动的状态下,当接收到对前台显示页面的切换指令,将前台显示页面切换为成像预览页面时,可以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当然,处理器也可以在其他时机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例如,可以当检测到对成像预览页面的点击操作时、当检测到对取景框的拖拽操作时发射测距信号。

502、处理器基于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分别为距离传感器与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为了区分描述,将测距信号经由第一传导结构传输至移动终端外部的部分称为第一子信号,将第一子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外部落至参考平面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测距信号经由第二传导结构传输至移动终端外部的部分称为第二子信号,将第二子信号传输至移动终端外部落至参考平面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其中,第一子信号与移动终端共面,第二子信号与移动终端所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由于第一传导结构的轴线与第二传导结构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第一子信号与第二子信号之间的夹角也会为预设角度。

处理器基于第一子信号,可以获取距离传感器与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处理器基于第二子信号,可以获取距离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二距离。示例性地,参见图6,其示出了移动终端拍摄目标物的侧视示意图,移动终端的顶端用点m表示,移动终端的底端用点n表示,则移动终端为线段mn,第一子信号落至参考平面上的位置用点p表示,第二子信号落至参考平面上的位置用点q表示,则第一距离即为线段np的长度,第二距离即为线段nq的长度。

针对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方式,处理器可以预先存储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当发射测距信号时,根据该传输速度以及测距信号的传输时长,计算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中,当测距信号为红外线信号或激光信号时,该传输速度指光速,测距信号为超声波信号时,该传输速度指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当测距信号为电磁波信号时,传输速度是指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具体来说,当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时,处理器可以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第一距离。其中,该第一传输时长为第一子信号的发射过程和返回过程共计经过的时长,第一乘积为第一子信号发射过程的路程和返回过程的路程的和值,而发射过程和返回过程的路程相等,因此第一乘积的一半即为第一距离。

同理地,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测距信号时,可以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第三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可以计算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第二距离。其中,该第二传输时长为第二子信号的发射过程和返回过程共计经过的时长,第二乘积为第二子信号发射过程的路程和返回过程的路程的和值,而发射过程和返回过程的路程相等,因此第二乘积的一半即为第二距离。

示例性地,假设距离传感器为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测距信号为红外线信号,距离传感器在t1发射测距信号,在t2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测距信号,在t3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测距信号,则第一距离=3×108(m/s)×(t2-t1)/2,第二距离=3×108(m/s)×(t3-t1)/2。

503、处理器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获取俯仰角,俯仰角是指摄像头模组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摄像头模组的轴线是指穿过摄像头模组的透镜中心和图像传感器中心的直线,为与移动终端的屏幕垂直的直线。摄像头模组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也可以称为倾斜角度或者其他角度。

俯仰角、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之间成三角函数关系,处理器可以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计算俯仰角,以便后续基于俯仰角计算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示例性地,参见图7,俯仰角为角β,第一距离为np的长度a,第二距离为nq的长度b,预设角度为γ,可以根据a、b和γ计算出β。

针对计算俯仰角的具体方式,处理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俯仰角:

其中,β表示俯仰角,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504、处理器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获取第一高度,第一高度是指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画面的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与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之间的差值。

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画面是指摄像头模组当前对准的平面,当前拍摄画面的中心点是指目标物表面的一点,是摄像头模组的轴线延长时会与目标物表面相交的点,也即是成像预览页面中取景框的中心点所映射的真实世界的点。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与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之间的差值、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俯仰角可以唯一确定一个三角形,这三者中的任一者可以基于其他二者以及三角函数关系进行计算得到。

示例性地,参见图7,中心点是指点d,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de与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ce之间的差值dc、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cn和俯仰角β之间构成了△dcn,dc、cn和β中的任一者可以基于其他二者以及三角函数关系进行计算得到。

为了便于描述,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与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之间的差值称为第一高度,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三距离,本实施例会基于第一高度和俯仰角来获取第三距离。而为了获取第一高度,可以获取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第二高度),通过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和第一高度的比例关系得到第一高度。

第一高度的获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一至步骤三。

步骤一、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计算第二高度。

示例性地,参见图7,可以基于a、b和γ,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h。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步骤二、在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中,获取第一比例,第一比例是指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一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虚拟坐标系为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

处理器可以预先建立一个与真实世界成等比例映射关系的虚拟坐标系,在该虚拟坐标系中获取映射的第一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作为第一比例。其中,该虚拟坐标系可以为与真实世界等大的坐标系,即由真实世界1:1映射而来,也可以为真实世界缩小或放大后的坐标系。

针对建立虚拟坐标系的具体过程,在一次距离测量的过程中,由于人手抖动、环境影响等因素,移动终端的位置会轻微抖动,导致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发生变化,则每当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处理器可以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获取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再基于映射坐标点和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虚拟坐标系。其中,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直线时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其中,针对多条直线与映射坐标点,参见图8,该多条直线是指z1和z2(图中仅是以两条直线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可以绘制n条直线),处理器每当获取到一个俯仰角时,可以绘制一条与水平方向之间夹角为俯仰角的直线,进而得到多条直线。其中,每条直线穿过摄像头模组与绘制该直线时当前拍摄画面的中心点,由于获取多条直线的时长极短,摄像头模组的高度可以认为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些直线会相交于一点,这一点由摄像头模组的位置映射而来,可以将该点作为摄像头模组在虚拟坐标系映射的映射坐标点。

在确定映射坐标点后,处理器可以基于该映射坐标点以及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按照以下预设条件即可绘制出与真实世界等比例的虚拟坐标系:虚拟坐标系中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指定线段的起点与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指定线段的终点与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视场角。

其中,当要绘制与真实世界等大的虚拟坐标系时,则建立虚拟坐标系时,可以要求虚拟坐标系中映射坐标点的高度等于第二高度。当要绘制真实世界放大或缩小的虚拟坐标系时,则建立虚拟坐标系时,可以要求虚拟坐标系中映射坐标点的高度为放大或缩小的第二高度。

示例性地,参见图9,映射坐标点用o表示,俯仰角用β表示,基于β绘制的直线用z表示,第二高度用h表示,视场角用fov表示,建立与真实世界等大的虚拟坐标系的具体过程可以为:以o为原点,绘制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再绘制函数表达式为:y=-h的直线l1,l1即为参考平面在虚拟坐标系中的映射。之后,以o为顶点,z为角平分线,分别绘制fov的两边,fov的下边会与l1相交于一点e,e即为当前拍摄画面的底端所映射的点。再经过点e绘制一条垂直直线l2,取fov的上边与l2的交点f,f即为当前拍摄画面的顶端所映射的点,线段fe即为当前映射画面所映射的指定线段。

在该坐标系中,x轴与l2相交于一点c,c即为当前拍摄画面中与摄像头模组等高的点,dc即为第一高度,ce即为第二高度,处理器可以计算dc与ce之间的比例,得到第一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虚拟坐标系的一次建立过程是在极短时间段内进行的,这一期间默认摄像头模组的真实高度未发生变化。为了保证精确性,在实施中,可以设置预设时长阈值,每隔预设时长阈值,获取多条直线,建立虚拟坐标系,当时间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则重新建立虚拟坐标系。另外,为了防止异常数据的误差,绘制多条直线后可以选取其中接近于重合的直线,获取这些直线的交点作为映射坐标点,而舍弃偏差较大的直线,以减小误差。

步骤三、计算第一比例和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第一高度。

由于虚拟坐标系与真实世界为等比例映射的关系,映射在虚拟坐标系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真实世界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相同,那么,在计算得到虚拟坐标系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第一比例以及第二高度之后,只需计算第一比例和第二高度的乘积,即可得到第一高度。

示例性地,参见图9,处理器可以在虚拟坐标系中计算出dc/ce后,计算h*dc/ce,得到dc映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即中心点d的真实高度与摄像头模组o的真实高度之间的差值。

505、处理器基于第一高度和俯仰角,计算第三距离。

第一高度、俯仰角和第三距离之间成三角函数关系,处理器可以基于第一高度和俯仰角,采用三角函数关系进行计算,得到第三距离。例如,处理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对第一高度和俯仰角进行计算,得到第三距离:

x=d/tanβ;

其中,x表示第三距离,d表示第一高度,β表示俯仰角。

506、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处理器在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第三距离。

可选地,处理器在得到第三距离后,可以在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第三距离,以便用户可以获知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增强娱乐性和趣味性。另外,处理器还可以采用其他提示方式对该第三距离进行提示,例如播放包含该第三距离的音频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摄像头模组拍摄目标物的过程中,摄像头模组与拍摄的目标物之间的第三距离可能随着移动终端的移动产生变化,处理器可以实时地按照上述过程重新计算当前的第三距离,也可以移动终端的移动引起的第三距离的变化量,根据变化量对第三距离进行补偿。

根据第三距离的变化量对第三距离进行补偿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一至步骤三。

步骤一、当第三距离发生变化时,处理器获取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和旋转角度。

移动终端可以配置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处理器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电性连接,从而获取到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采集到的数据。当移动终端移动,产生一定的加速度时,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处理器可以获取该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从而感知到移动终端的移动。当移动终端移动,产生一定的角速度时,陀螺仪可以采集到移动终端的角速度,处理器可以获取陀螺仪的角速度,从而感知到移动终端的旋转。

步骤二、基于加速度和旋转角度,获取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处理器可以实时地或周期地记录时间点,根据当前时间点的加速度、上一次记录的时间点的加速度、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计算该时间长度期间的移动终端位移的大小,根据当前时间点的旋转角度、上一次记录的时间点的旋转角度、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计算该时间长度期间移动终端位移的方向,根据位移的大小和位移的方向获取移动轨迹。

步骤三、基于移动轨迹,计算第三距离的变化量。

移动终端可以获取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连线的方向,即确定第三距离的方向,获取移动轨迹在该方向上的变化量,得到第三距离的变化量。

步骤四、计算第三距离和变化量的和值,得到变化后的第四距离。

通过计算第三距离和变化量的和值,得到第四距离,实现了对第三距离进行补偿的效果,当移动终端与目标物之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基于该方法获取精确的当前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测量出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测距过程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打破了测距过程中移动终端必须保持俯仰角固定的限制,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通过获取摄像头模组的真实世界的高度以及俯仰角,基于三角函数关系即可计算出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准确性高,同时运算量较小。

进一步地,在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可以在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尺寸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该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详见上述图2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01、在一次尺寸测量的过程中,处理器控制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

本步骤与上述步骤501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1002、处理器基于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分别为距离传感器与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本步骤与上述步骤502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1003、处理器获取目标物的外轮廓上的多个关键点。

本步骤10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一和步骤二:

步骤一、获取目标物的外轮廓。

处理器可以采用类似于抠图的方式,从成像预览页面中提取目标物的外轮廓。具体来说,处理器可以确定成像预览页面中取景框的中心点,将包含该取景框的中心点的物体的图像作为目标物的图像,或者当获取到对成像预览页面上某一位置的确认指令时,将包含该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作为目标物的图像。在得到目标物的图像后,处理器可以采用边缘提取算法,对该目标物的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得到目标物的轮廓。

步骤二、从目标物的外轮廓上选取多个关键点。

处理器得到外轮廓后,可以选取外轮廓上最高的点、最低的点、最左的点、最右的点、高度产生突变的点、宽度产生突变的点作为关键点,也即是选取外轮廓的极值点和拐点作为关键点,得到多个关键点。

1004、处理器基于多个关键点、第一距离和预设角度,获取多个第三高度,该第三高度是指对应关键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

对于多个关键点中的每个关键点,以关键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称为第三高度为例,处理器可以采用以下步骤一至步骤三获取任一关键点的第三高度:

步骤一、基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计算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

本步骤与上述步骤503中的步骤一类似,处理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对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步骤二、在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中,获取第二比例,第二比例是指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三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虚拟坐标系为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

处理器可以预先建立一个与真实世界成等比例映射关系的虚拟坐标系,在该虚拟坐标系中获取映射的第三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作为第二比例。其中,该虚拟坐标系可以为与真实世界等大的坐标系,即由真实世界1:1映射而来,也可以为真实世界缩小或放大后的坐标系。其中,建立虚拟坐标系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步骤503中的步骤二,在此不做赘述。

示例性地,参见图9,以关键点为g点为例,gc为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三高度,ce为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二高度,处理器可以计算gc与ce之间的比例,作为第二比例。

步骤三、计算第二比例和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第三高度。

由于虚拟坐标系和真实世界之间为等比例映射的关系,映射在虚拟坐标系的第三高度、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真实世界中的第三高度、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相同,那么,在计算得到虚拟坐标系中第三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第二比例、真实世界的第二高度之后,只需计算第二比例和第二高度的乘积,即可得到第三高度。

示例性地,处理器可以在虚拟坐标系中计算出gc/ce后,计算h*gc/ce,得到gc映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即关键点g在真实世界的高度。

1005、处理器基于多个关键点、第一距离和预设角度,获取至少一个宽度,至少一个宽度中的每个宽度是指多个关键点中两个相邻关键点在真实世界中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本步骤1005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一至步骤三。

步骤一、确定虚拟坐标系中当前拍摄画面所映射的指定线段中与摄像头模组处于同一高度的指定点。

处理器可以绘制一条穿过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且方向与参考平面的映射直线平行的直线,该直线会与当前拍摄画面所映射的指定线段相交于一点,可以将该点作为指定点,该指定点在虚拟坐标系中的高度与摄像头模组在虚拟坐标系中的高度相同。

参见图9,点o为映射坐标点,l1为参考平面在虚拟坐标系中的映射,x轴即为穿过点o且方向与l1平行的直线,x轴与指定线段fe相交于点c,可以将点c作为指定点。

步骤二、对于多个关键点中的两个相邻关键点,获取这两个相邻关键点的第三比例,该第三比例是指虚拟坐标系中这两个相邻关键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与指定子线段的长度之间的比例,指定子线段是指指定点与指定线段的终点组成的线段。

指定子线段的起点为指定点,指定子线段的终点为指定线段的终点。由于指定点在虚拟坐标系中的高度与摄像头模组在虚拟坐标系中的高度相同,则虚拟坐标系中指定子线段的长度与虚拟坐标系中摄像头模组的高度相同,则指定子线段映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等于第二高度。指定子线段可以作为计算宽度过程的参考,当要确定虚拟坐标系中任意一段线段映射在真实世界中的长度时,只需计算出任意一段线段与指定子线段之间的比例与第二高度之间的乘积,即可得到任意一段线段映射在真实世界中的长度。例如,参见图9,指定线段为fe,指定子线段为线段ce,线段ce映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等于h,虚拟坐标系中任意两点组成的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该线段与ce之间的比例确定。

结合该构思,对于任两个相邻关键点,处理器可以获取虚拟坐标系中这两个相邻关键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与指定子线段的长度之间的比例,作为第三比例,基于第三比例和第二高度即可计算这两个相邻关键点所确定的宽度。

步骤三、计算第三比例和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宽度。

由于虚拟坐标系和真实世界之间为等比例映射的关系,映射在虚拟坐标系中的两个相邻关键点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与指定子线段的距离的比例关系与真实世界中的两个相邻关键点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二高度的比例关系相同,那么,在计算得到虚拟坐标系中线段长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第三比例、真实世界的第二高度之后,只需计算第三比例和第二高度的乘积,即可得到宽度。

1006、处理器基于多个第三高度和至少一个宽度进行计算,得到目标物的尺寸。

本步骤1006可以包括以下两种设计。

在第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直接将目标物的外轮廓视为规则的矩形,在得到多个关键点的第三高度和相邻关键点之间的宽度后,直接计算最高的关键点的第三高度与最低的关键点的第三高度的差值,作为目标物外轮廓的高度,再获取最左的关键点和最右的关键点之间的距离,作为目标物外轮廓的宽度,计算外轮廓的高度和外轮廓的宽度的乘积,作为目标物的尺寸。

在第二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采用类似于定积分求面积的方式,将目标物的外轮廓作为多个矩形的组合,计算多个矩形的面积的和值得到目标物的尺寸。

具体来说,上述获取关键点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其他方向,将外轮廓分割为多个矩形,将每个矩形的顶点作为关键点。之后,对于每个矩形,获取矩形的上顶点的第三高度、下顶点的第三高度,计算这两个顶点的第三高度之间的差值,得到矩形的高度。同时,根据左顶点和右顶点之间的差值,获取矩形的宽度,计算矩形的高度和宽度的乘积,得到矩形的尺寸,再求取分割的所有矩形的尺寸的和值,得到目标物的尺寸。

1007、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处理器在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尺寸。

可选地,处理器在得到第三距离后,可以在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尺寸,以便用户可以获知目标物的尺寸,增强娱乐性和趣味性。当然,处理器还可以采用其他提示方式对尺寸进行提示,例如播放包含尺寸的音频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相结合,即,在摄像头模组拍摄目标物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在获取目标物的距离的同时,还获取目标物的尺寸,在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目标物的距离和尺寸。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可以测量出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满足了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需求。同时,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通过获取摄像头模组的真实世界的高度以及俯仰角,基于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目标物的尺寸,准确性高,同时运算量较小。

进一步地,在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可以在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目标物的尺寸,增强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距离测量装置的框图,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该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该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101、获取模块1102和计算模块1103。

控制模块1101,用于在一次距离测量的过程中,控制该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该测距信号经由该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获取模块1102,用于基于该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和该第二距离分别为该距离传感器与该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计算模块1103,用于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第三距离,该第三距离是指该摄像头模组与该目标物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测量出摄像头模组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测距过程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打破了测距过程中移动终端必须保持俯仰角固定的限制,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计算模块1103,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俯仰角,该俯仰角是指该摄像头模组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该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第一高度,该第一高度是指该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画面的中心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与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之间的差值;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该俯仰角和该第一高度,计算该第三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该俯仰角:

其中,β表示俯仰角,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计算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高度和该俯仰角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三距离:

x=d/tanβ;

其中,x表示第三距离,d表示第一高度,β表示俯仰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一比例,该第一比例是指该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一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该虚拟坐标系为该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计算该第一比例和该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该第一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

绘制模块,用于每当该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该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该直线时该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该获取模块1102,还用于获取该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该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该映射坐标点以及该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该虚拟坐标系;

其中,该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该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该指定线段的起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该指定线段的终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该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模块1102,用于在该移动终端当该距离传感器发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该第二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该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一距离;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该第三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该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模块1102,还用于当该第三距离发生变化时,获取该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和旋转角度;

该获取模块1102,还用于基于该加速度和该旋转角度,获取该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该计算模块1103,还用于基于该移动轨迹,计算该第三距离的变化量;

该计算模块1103,还用于计算该第三距离和该变化量的和值,得到变化后的第四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该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该第三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距离测量装置在测量距离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距离测量装置与距离测量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尺寸测量装置的框图。应用于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传导部件,该传导部件上设置有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该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201、获取模块1202和计算模块1203。

控制模块1201,用于在一次尺寸测量的过程中,控制该距离传感器发射测距信号,该测距信号经由该第一传导结构和第二传导结构发射;

获取模块1202,用于基于该测距信号,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和该第二距离分别为该距离传感器与该摄像头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的参考平面上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

计算模块1203,用于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测距信号和预设角度可以测量出摄像头模组当前拍摄的目标物的尺寸,满足了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需求。同时,测量目标物的尺寸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俯仰角可以自由变化,提高了灵活性,扩展了应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计算模块1203,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该目标物的外轮廓上的多个关键点;

该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该多个关键点、该第一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多个第三高度,该第三高度是指对应关键点在真实世界的高度;

该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该多个关键点、该第一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获取至少一个宽度,该至少一个宽度中的每个宽度是指该多个关键点中两个相邻关键点在真实世界中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该多个第三高度和该至少一个宽度进行计算,得到该目标物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计算该摄像头模组在真实世界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基于已建立的虚拟坐标系,获取第二比例,该第二比例是指该虚拟坐标系中映射的第三高度与映射的第二高度之间的比例,该虚拟坐标系为该真实世界的等比例映射;计算该第二比例和该第二高度的乘积,得到该第三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单元,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和该预设角度进行计算,得到该第二高度:

其中,h表示第二高度,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γ表示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

绘制模块,用于每当该摄像头模组当前的俯仰角发生变化时,基于当前的俯仰角绘制直线,得到多条直线,该多条直线中每条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绘制该直线时该摄像头模组的俯仰角;

该获取模块1202,还用于获取该多条直线的交点,作为该摄像头模组的映射坐标点;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该映射坐标点以及该摄像头模组的视场角,建立该虚拟坐标系;

其中,该虚拟坐标系符合以下预设条件:该当前拍摄画面映射为指定线段,该指定线段的起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该指定线段的终点与该映射坐标点相连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该视场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获取模块1202,用于当该距离传感器发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当第一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计算该第二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一传输时长的第一乘积,将该第一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一距离;当第二次接收到返回的该测距信号时,记录当前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计算该第三时间点与该第一时间点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传输时长;计算该测距信号的传输速度与该第二传输时长的第二乘积;将该第二乘积的一半作为该第二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当显示成像预览页面时,在该成像预览页面中实时显示该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尺寸测量装置在测量尺寸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尺寸测量装置与尺寸测量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距离测量方法和/或尺寸测量方法。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内存(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光盘(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