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锂电池分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8823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锂电池分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锂电池分拣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新能源汽车、风光储能、电信基站储备电源、电动工具及电动摩托车等领域,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终端的使用效果。发明人研究发现,电池制造完成后,不可避免的存在自放电问题,自放电是电池的固有特性,但自放电过大则是电池故障的一种表现,现有的技术不能对锂电池的自放电大小进行准确的测量,从而导致生产出不合格的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设计出一种能够准确测量自放电大小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锂电池分拣方法特别是在电池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出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分拣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出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实用高效。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包括:将待测电池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将第一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二空荷电池,测量第二空荷电池,得到第一电压;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三空荷电池,测量第三空荷电池,得到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的步骤中,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计算公式为:k=v2/v1/t;式中k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v2为第二电压,v1为第一电压,t为第二预设时间段。

进一步地,将待测电池在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的步骤包括:对待测电池进行初步放电,形成初步空荷电池;对初步空荷电池进行深度放电,形成第一空荷电池。

进一步地,对待测电池进行初步放电,形成初步空荷电池的步骤包括:将待测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以第一预设电流进行初步放电,形成初步空荷电池。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电流为0.5至1倍待测电池的额定电流的电流。

进一步地,对初步空荷电池进行深度放电,形成第一空荷电池的步骤包括:将初步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以第二预设电流进行深度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

进一步地,第二预设电流为0.1至0.5倍待测电池的额定电流的电流。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第一预设时间段。

一种锂电池分拣方法,用于检测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并根据自放电率筛选出不合格电池,锂电池分拣方法包括:将待测电池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将第一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二空荷电池,测量第二空荷电池,得到第一电压;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三空荷电池,测量第三空荷电池,得到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按照正态分布对自放电率进行统计分析,选定自放电率超过预设值的待测电池为不合格电池。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以及锂电池分拣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将待测电池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将第一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二空荷电池,测得第一电压;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测得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由于采用了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的步骤,所以能够精准的测得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并且利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计算出自放电率,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

本发明提供的锂电池分拣方法,包括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能够精准的测得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并且利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计算出自放电率,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实用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分拣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其能够准确地测量出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该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将待测电池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

具体地,在步骤s101中,首先对待测电池进行初步放电,形成初步空荷电池;然后对初步空荷电池进行深度放电,形成第一空荷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初步空荷电池和第一空荷电池中在客观事实中均残存着部分电量,初步空荷电池中的电量比第一空荷电池中的电量多一些。

在对待测电池进行初步放电,形成初步空荷电池的步骤中,将待测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以第一预设电流进行初步放电,形成初步空荷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预设电流为0.5至1倍待测电池的额定电流的电流,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流为1倍待测电池的额定电流的电流。在该电流强度下,待测电池内的电量会以很快的速度流失,提高检测效率,但是在此电流强度下,只能做到待测电池的初步放电,待测电池内的电量会有较多的存留。

在对初步空荷电池进行深度放电,形成第一空荷电池的步骤中,将初步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以第二预设电流进行深度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预设电流为0.1至0.5倍待测电池的额定电流的电流,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流为0.1倍待测电池的额定电流的电流。在该电流强度下,初步空荷电池内的电量会以较慢的速度流失,但是在此电流强度下,可以做到初步空荷电池的深度放电,直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第一空荷电池的0%荷电状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没有电量,而是这些电量微乎其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步骤s102:将第一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二空荷电池,测量第二空荷电池,得到第一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预设时间段为12至24小时,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段为24小时,以使得第一空荷电池在搁置的状态下自然放电,释放出剩余的部分电量。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预设温度为常温,即为20至30摄氏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20摄氏度,模拟第一空荷电池在常温下自然搁置。

步骤s103: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三空荷电池,测量第三空荷电池,得到第二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预设时间段为96至120小时,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段为120小时,以使得第二空荷电池在搁置的状态下继续自然放电,释放出残余的部分电量。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预设温度为40至50摄氏度,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为50摄氏度,模拟第二空荷电池在高温下加快电量的流失。

步骤s104: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

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的步骤中,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计算公式为:k=v2/v1/t;式中k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v2为第二电压,v1为第一电压,t为第二预设时间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将待测电池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将第一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二空荷电池,测得第一电压;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测得第二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由于采用了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的步骤,所以能够精准的测得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并且利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计算出自放电率,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分拣方法,用于检测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并根据自放电率筛选出不合格电池。其能够准确地测量出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实用高效。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增加了一个步骤,该锂电池分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将待测电池放电至0%荷电状态,形成第一空荷电池。

步骤s202:将第一空荷电池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二空荷电池,测量第二空荷电池,得到第一电压。

步骤s203:将第二空荷电池在第二预设温度下搁置第二预设时间段,形成第三空荷电池,测量第三空荷电池,得到第二电压。

步骤s204:根据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二预设时间段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

具体地,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计算公式为:k=v2/v1/t;式中k为待测电池的自放电率,v2为第二电压,v1为第一电压,t为第二预设时间段。

步骤s205:按照正态分布对自放电率进行统计分析,选定自放电率超过预设值的待测电池为不合格电池。

具体地,在步骤s205中,按照常规的标准正态分布n(μ,σ^2)对自放电率k进行统计分析,预设值为3σ。若自放电率k大于预设值3σ,便可以判断该待测电池为不合格电池;若自放电率k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值3σ,便可以判断该待测电池为合格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在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按照正态分布对自放电率进行统计分析,自放电率超过预设值的待测电池为不合格电池的步骤,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判断的结果对预测电池进行分拣,将合格的电池和不合格的电池区分开来,便于做不同的处理,测量步骤简单,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可靠,实用高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