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2518发布日期:2018-06-30 11:03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的测量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外定子结构的发电机在进行内外定子同心度测量、调整时,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是在内定子1穿入外定子,即机座2后,在内定子1的铁心外壁与机座2的内壁上取标准装配时的对应点作为测量点,两侧分别取两对,即A1与B1(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1)、A2与B2(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2)、A3与B3(两者之间的距离为R1)、A4与B4(两者之间的距离为R2),将L1、L2、R1、R2与预设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测量内定子1的铁心与机座2内壁的尺寸来进行同心度的测量、调整。该种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容易引入测量误差,调整精度较差。另一种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是在内定子1穿入机座2后在机座2两端的外侧安装中心钢丝架3,两个中心钢丝架3之间拉中心钢丝4,用中心钢丝4模拟机座2中心,在内定子1的铁心内壁的一侧取两个测量点:C1、C2,另一侧取两个测量点C3、C4,测得这四个测量点到中心钢丝4的垂直距离,分别为Rt1、Rt2、Rb1、Rb2,将Rt1、Rt2、Rb1、Rb2相互对比,通过测量内定子1的铁心到中心钢丝4的距离来进行同心度的测量、调整。该种测量方法在模拟机座2的中心线时,采用机座内圆止口21作为基准,与实际关注的端面螺孔节圆存在一定的误差,且这种方法在使用C形架穿装时无法使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测量、调整的精度低,运用范围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的测量方法,所述内外定子包括内定子的铁心及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三坐标激光测量仪对内外定子进行测量建模,拟合出内外定子的中心线;

步骤2):内外定子上分别选取不干涉的位置放置蛙跳点,作为穿装后拟合的基准,穿装后用三坐标激光测量仪分别测量铁心蛙跳点、机座蛙跳点,通过蛙跳点拟合穿装前创建的内外定子模型,确定两者的位置;

步骤3):测量拟合内定子中心线与拟合机座中心线的偏差,得出实际内外定子中心的偏差情况,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后再次测量、调整直至偏差符合标准要求。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测量建模具体为:内定子选取直接影响后续装配的铁心两端的内圆上取多个测量点,多点测量后拟合出拟合铁心内圆及拟合铁心内圆圆心,再通过两端的拟合铁心内圆圆心拟合出拟合内定子中心线;机座选取两端端面上的螺孔作为测量点,多点测量后拟合出拟合机座端面螺孔节圆及拟合机座端面圆心,再通过两端的拟合机座端面圆心拟合出拟合机座中心线。

本发明通过三坐标激光测量仪,分别选取内外定子的关键位置进行测量并在计算机中建立简易模型,穿装成一体后再次测量,通过模型在计算机中拟合的方式得出同心度偏差情况,作为同心度调整的依据。

本发明在测量时选取对后续安装有直接决定性影响的位置进行测量建模,排除了测量基准不同带来的误差,且三坐标激光测量仪测量精度高,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同时由于采用蛙跳点拟合的方式来进行模拟调整同心度,只要选取的蛙跳点合理,可以不受穿装方式及工装(如前述C形穿装架)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第一种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的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第二种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的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内定子的铁心建模的示意图;

图4为机座建模的示意图;

图5为两条中心线对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一种内外定子穿装同心度的测量方法,所述内外定子包括内定子的铁心及机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三坐标激光测量仪5对内外定子进行测量建模:如图3所示,内定子1选取直接影响后续装配的铁心两端的内圆上取多个测量点T1,多点测量后拟合出拟合铁心内圆r1及拟合铁心内圆圆心D1,再通过两端的拟合铁心内圆圆心D1拟合出拟合内定子中心线l1;如图4所示,机座2选取两端端面上的螺孔22作为测量点,多点测量后拟合出拟合机座端面螺孔节圆r2及拟合机座端面圆心D2,再通过两端的拟合机座端面圆心D2拟合出拟合机座中心线l2;

步骤2:内外定子上分别选取不干涉的位置放置蛙跳点,作为穿装后拟合的基准,本实施例中铁心蛙跳点E1选取三点,分别为铁心内圆的上、下两点及铁心前侧中部的一点,机座蛙跳点E2同样选取这三个位置的点;内外定子穿装后用三坐标激光测量仪5分别测量铁心蛙跳点E1、机座蛙跳点E2,通过蛙跳点拟合穿装前创建的内外定子模型,确定两者的位置,如图5所示;

步骤3:测量拟合内定子中心线l1与拟合机座中心线l2的偏差d,得出实际内外定子中心的偏差情况,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后再次测量、调整直至偏差d符合标准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