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475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行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基础和主体的倾斜,严重威胁到建筑的安全使用,沉降观测至关重要。必须通过定期的测量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当沉降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时,可提前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安全事故,保证建筑安全使用。《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对建筑的沉降观测周期做了明确规定“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1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封顶后第二年,应每半年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及各点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既可终止观测。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由此可见,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是否牢固可靠、耐久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沉降观测点设置后,直接外露在建筑外墙装饰层表面,极容易被磕碰损坏,影响沉降观测的数据准确性,同时也影响到建筑外表面的美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该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主体侧壁上的外套管;套装在所述外套管内的观测点滑杆,且所述观测点滑杆与所述外套管滑动连接;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观测点滑杆外露在所述外套管一端的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为测量尺放置面,且所述顶面平行于水平面;还包括:

与所述建筑主体侧壁相对设置的装饰墙;所述外套管及所述观测点滑杆位于所述装饰墙与所述建筑主体侧壁之间;且所述装饰墙上设置有用于外露所述观测点滑杆的窗口,所述窗口上转动连接有门板。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一端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放置面。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观测点滑杆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观测点滑杆上穿设有至少两个横杆,所述至少两个横杆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建筑主体的侧壁。

优选的,还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加劲板环绕所述外套管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滑动的方式,实现观测装置的可隐藏性,在使用时,可以将观测装置拉出,在不使用时可以推入到装饰墙内,从而可以保护观测装置,避免观测装置被损坏,进而提高观测时的准确性。此外,采用隐藏式设计,提高了建筑外表面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的使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该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主体侧壁上的外套管3;套装在所述外套管3内的观测点滑杆5,且所述观测点滑杆5与所述外套管3滑动连接;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观测点滑杆5外露在所述外套管3一端的支撑板7,且所述支撑板7的顶面为测量尺放置面,且所述顶面平行于水平面;还包括:

与所述建筑主体侧壁相对设置的装饰墙;所述外套管3及所述观测点滑杆5位于所述装饰墙与所述建筑主体侧壁之间;且所述装饰墙上设置有用于外露所述观测点滑杆5的窗口6,所述窗口6上转动连接有门板。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3与所述支撑板7相对的一端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放置面。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3上设置有滑槽2,所述观测点滑杆5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2内。

优选的,所述观测点滑杆5上穿设有至少两个横杆4,所述至少两个横杆4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2内。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建筑主体的侧壁。

优选的,还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加劲板环绕所述外套管3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板1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滑动的方式,实现观测装置的可隐藏性,在使用时,可以将观测装置拉出,在不使用时可以推入到装饰墙内,从而可以保护观测装置,避免观测装置被损坏,进而提高观测时的准确性。此外,采用隐藏式设计,提高了建筑外表面的美观效果。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该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主体侧壁上的外套管3;在具体安装时,还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建筑主体的侧壁。并且还设置了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加劲板环绕所述外套管3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板1连接。

此外还包括,套装在所述外套管3内的观测点滑杆5,且所述观测点滑杆5与所述外套管3滑动连接;在具体滑动装配时,所述外套管3上设置有滑槽2,所述观测点滑杆5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2内。所述观测点滑杆5上穿设有至少两个横杆4,所述至少两个横杆4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2内。此外,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观测点滑杆5外露在所述外套管3一端的支撑板7,且所述支撑板7的顶面为测量尺放置面,且所述顶面平行于水平面;并且所述外套管3与所述支撑板7相对的一端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放置面。

此外还包括:与所述建筑主体侧壁相对设置的装饰墙;所述外套管3及所述观测点滑杆5位于所述装饰墙与所述建筑主体侧壁之间;且所述装饰墙上设置有用于外露所述观测点滑杆5的窗口6,所述窗口6上转动连接有门板。

在具体制备时,首先确定某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工程主体建筑和装饰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和数量。高度位置设置在室外地面以上500mm处,且不依附在装饰骨架上,而是单独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形成独立体系,不受装饰变形影响到主体沉降的观测,达到准确观测建筑主体沉降的目标。

确定沉降观测点的长度尺寸:根据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石材、金属幕墙)要求,各个沉降观测点位置的装饰外立面与主体结构间的距离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为200mm左右),确定各点从主体结构外伸长度尺寸(b=l-20),作为材料采购、下料依据。

4.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制作:

4.1先绘制加工图,选用外径36mm壁厚1.8mm不锈钢钢管做为外套管3,在其管壁开设5mm宽长l=140mm的纵向滑槽2,为观测点滑杆5提供滑动轨道。俩滑槽2应平分圆管,槽宽度误差控制在0至-0.5mm。槽壁内外光滑无毛刺。

4.2选用外径31.8mm壁厚2mm不锈钢钢管做为观测点滑杆5,按照加工图,在其端部用氩弧焊将厚度4mm直径40mm的不锈钢板作为支撑板7牢固焊接封口(圆形钢板与钢管同心),其上表面即是沉降观测的塔尺放置点。在滑动管上按加工图位置钻两个4.2mm园孔后,将观测点滑杆5套入外套管3上好m4×50不锈钢螺栓横杆4,螺栓丝杆端先上平垫、调整螺帽位置使滑动杆在滑槽2内滑动自如时用氩弧焊将螺帽与螺杆焊牢定位,防止螺帽松动、掉落。

4.3完成以上组装后将外套管3居中在5mm厚100×100不锈钢钢板的固定板1(预先加工4个直径12mm膨胀螺栓安装圆孔)上用氩弧焊牢固焊接,并焊接好加劲板。

5.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安装:在沉降观测点安装的主体结构相应位置,打孔安装4个m10×80膨胀螺栓,通过膨胀螺栓将沉降观测点组件牢固安装在主体结构上,待此部位外墙装饰面板安装时安装好沉降观测装饰盒(带门板的窗口6),为便于测量时塔尺的放置,装饰盒盖板为左右开启,至此完成沉降观测点的安装工作。如沉降观测点在主体结构外伸长度尺寸b超过250mm时应在外套管3下加直径20mm钢筋三角支撑,防止因悬臂过长造成观测点钢管下挠。

6.抽屉式沉降观测装置验收:沉降观测点安装完成后应随即检查,检查安装是否牢固、活动部分是否推拉灵活、外露装饰面长度是否达到预定要求、装饰盒安装是否牢固美观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安装完成并验收后应及时做好首次高程测量,并记录保存好数据,其后的观测周期均不低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要求。观测时先开锁打开装饰盒盖板,再手持沉降观测点的支撑板7向外拉出50mm,在支撑板7上直立测量塔尺配合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8.沉降观测完成、观测点保护:每点高程测量、记录完成后,即应手动将支撑板7推入沉降观测点装饰盒内,上锁保护。

9.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根据每次的高程观测数据,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研究建筑沉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从而为建筑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采用滑动的方式,实现观测装置的可隐藏性,在使用时,可以将观测装置拉出,在不使用时可以推入到装饰墙内,从而可以保护观测装置,避免观测装置被损坏,进而提高观测时的准确性。此外,采用隐藏式设计,提高了建筑外表面的美观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