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07455发布日期:2018-06-05 20:03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测量计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两联体导向叶片的窗口,中间有一个完整的窗口,盆向和背向各有一个理论的窗口,对于整个叶片来说,就相当于两个完整窗口;三联体导向叶片的窗口,中间有两个完整的窗口,盆向和背向各有一个理论的窗口,对于整个叶片来说,就相当于三个完整窗口;多联体叶片的窗口也是此规律,中间是完整的窗口,盆向和背向各有一个理论的窗口。在测量导向叶片的排气面积值时,一般用测具测量,测量的测具设计复杂,测量误差大,操作繁琐,劳动量大,测量效率低,同时一个人无法完成测量工作,因此,寻找对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测具的设计与制造费用,降低加工测量的成本,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效率,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测量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三维UG造型的原始理论数据,将UG造型数据导入三坐标软件中;

2)借助UG数据造型的原始坐标系,在造型上选择六个的定位点,进行迭代法建立坐标系,并设定点目标半径在0.01-0.1mm,定位公差为0.03-0.05,迭代次数3-6次,找正轴为x轴,旋转轴为z轴,原点轴为y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3)根据三坐标的功能,结合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踩点编程;

4)编程凭借相应测量点的三维空间距离,即可测量出排气窗口的宽度和高度的3D距离;

5)结合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利用三坐标测量机的高级编程,进行编程赋值运算;

6)编程赋值运算出盆向和背向理论窗口的排气面积的平均值,以及中间完整窗口的排气面积值,将平均值和完整窗口的面积值相加即可得到该叶片的排气面积值;

7)测量结果的输出:采用编程指令输入文本文档需要保存的路径,使得结果自动保存在设定的路径下;

8)测量结果的保存:编程指令使得程序结束时,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操作者输入正在测量的零件号,将零件号输入后,测量的结果和零件号一起保存,一个零件的排气面积测量结束;

9)利用迭代法找正坐标系,即可进行下一件导向叶片的测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主要对两联以上的涡轮导向叶片的窗口进行测量,并利用三坐标测量机的一般程序和高级编程,通过数据处理与运算,从而输出叶片窗口的排气面积值。

本发明有效地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测具的设计与制造费用,降低了加工测量的成本,提高了测量精度,减少了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效率,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向叶片排气面积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三维UG造型的原始理论数据,将UG造型数据导入三坐标软件中;

2)借助UG数据造型的原始坐标系,在造型上选择六个的定位点,进行迭代法建立坐标系,并设定点目标半径在0.01-0.1mm,定位公差为0.03,迭代次数4次,找正轴为x轴,旋转轴为z轴,原点轴为y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3)根据三坐标的功能,结合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踩点编程;

4)编程凭借相应测量点的三维空间距离,即可测量出排气窗口的宽度和高度的3D距离;

5)结合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利用三坐标测量机的高级编程,进行编程赋值运算;

6)编程赋值运算出盆向和背向理论窗口的排气面积的平均值,以及中间完整窗口的排气面积值,将平均值和完整窗口的面积值相加即可得到该叶片的排气面积值;

7)测量结果的输出:采用编程指令输入文本文档需要保存的路径,使得结果自动保存在设定的路径下;

8)测量结果的保存:编程指令使得程序结束时,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操作者输入正在测量的零件号,将零件号输入后,测量的结果和零件号一起保存,一个零件的排气面积测量结束;

9)利用迭代法找正坐标系,即可进行下一件导向叶片的测量。

在测量导向叶片排气面积时,每次只需将叶片装夹到简易的夹具上,用迭代法找正坐标系,每当找正误差大于设定的误差时,重复循环找正,直至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时,才停止坐标系找正,开始进入下一个测量环节,程序运行到提示输入零件号,此时,只需输入测量叶片的零件编号,按回车键,即可将测量的结果,自动按程序录入的地址输入并保存在指定文本文档中,测量一件叶片完成,从头往复循环测量程序,即可对每一件导向叶片的排气面积值进行测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