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片平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51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铜片平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铜片平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接线座是一种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用于方便接电线的产品,接线座的使用,让生活中的接线变得简单方便,能够轻易的断开和闭合。在接线座在生产时,一般通过注塑先生产出外壳,然后再向外壳内插接铜片,完成操作,但是在插接铜片的时候,外壳的放置有可能存在不平,或者在插接时出现设备上的问题,从而导致铜片在插入外壳内时会造成铜片高低不平,这种铜片插接高低不平的接线座在使用时,铜片与铜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不一样,造成导电的效率会不一样,同时,在相同的电流流经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可能会由于流经的截面小,从而产生的电热会相对较大,从而这种产品在后续使用时不能够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接线座的铜片是不是插接平整的铜片平度检测装置,这种装置能够减少次品的出货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铜片平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箱、安装在控制箱上的检测平板、均安装在检测平板上的检测模具和若干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与检测模具相匹配且检测头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检测平板上设有指示器,所述电源模块、检测头与指示器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头检测量两个铜片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通过电源模块、指示器以及检测头形成封闭路,使得检测头成为一个开关,当在同一平度时,触片导通,从而指示器发出指示,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检测头上均设有触片组,各所述触片组串联且分别与电源模块以及指示器连接,所述触片组包括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所述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之间设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片组能够对铜片平整度进行检测,两个触片之间存在间隙和防止触片之间导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竖直设置,且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端部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片平齐的设置让其检测的时候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平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位置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板以及安装条,所述支板与检测平板连接,所述支板安装在安装条的端部,所述检测头安装在安装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和安装条的设置可以让检测头进行滑动,从而能够进行调节检测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平板上安装有纵向板,所述纵向板上开设有纵向滑槽,所述支板安装在纵向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向板以及纵向槽让支板能够纵向滑动,调节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条成对设置,且成对设置的两安装条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检测头置于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对设置的安装条形成安装槽,从而能够与检测头插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头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若干凸起,所述连接块插接在安装槽内,且与凸起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和连接块能够让检测头固定在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两侧分别设有导电片且分别与第一触片以及第二触片连接,各所述安装条上均设有导电条,至于同一安装槽内的导电条设置成导电组,所述导电组之间串联,且导电组分别与电源模块以及指示器连接,所述导电片与导电条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片的设置以及导电条的设置能够让同一安装槽内的电线进行固定,不需要电线随着检测头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检测平板上的平面视图;

图3a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b是图3a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检测头的剖视图;

图5是安装条结构图;

图6是电路结构图。

图中:1、控制箱;2、检测平板;21、台阶;22、定位槽;23、凸框;24、螺纹孔;25、固定螺栓;26、开口;3、检测模具;31、模具板;32、检测孔;33、定位件;34、凸耳;4、指示器;41、指示灯;42、蜂鸣器;5、支架;51、纵向滑槽;52、安装条;521、安装槽;522、凸起;523、导电条;53、检测头;531、第一触片;532、第二触片;533、连接块;534、弹性片;535、导电片;54、支板;55、纵向板;10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铜片平度检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检测平板2、置于检测平板2上的检测模具3以及用于支撑检测平板2的控制箱1。检测模具3与待检测的工件相关,通过检测模具3为待检测的工件进行定位,为检测提供方便。在检测平板2上设有用于检测铜片平度的检测头53。为了让检测平板2与检测模具3的配合,以及方便检测头53的位置的设置,检测模具3包括模具板31、开设在模具板31上的检测孔32。可以在检测平板2上直接固定模具板31,并且开设用于安放检测头53的检测孔32,使得检测头53能够从检测孔32内露出进行检测。

在检测平板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检测模具3的开口26(如图3a所示),检测头53安装在开口26位置。检测模具3上还设有与检测平板2配合的定位件33(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件33一般采用杆状结构,检测平板2上开设有定位槽22,定位件33与定位槽22相匹配。另外一种为了方便安装的方式,在开口26内设置有台阶21,将模具板31与台阶21进行套接,从而能够让模具板31进行定位。在检测模具3两侧设置有凸耳34,方便将检测模具3取出。为了让检测模具3固定,在检测平板2上设置凸框23,凸框23上开设螺纹孔24,通过在螺纹孔24内穿设固定螺栓25对检测模具3进行固定。其中,定位槽22设置在凸框23内侧位置。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控制箱1内安装有电源模块100,检测平板2上设有指示器4,电源模块100、检测头53与指示器4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各检测头53上均设有触片组,各触片组串联且分别与电源模块100以及指示器4连接。如图6所示,指示器4设置成指示灯41或者蜂鸣器42,或者两者都设置,指示灯41能够进行刺眼提示,而蜂鸣器42能够采用声音进行提醒。触片组包括第一触片531和第二触片532,第一触片531与第二触片532之间设有间隙。第一触片531与第二触片532竖直设置,且第一触片531与第二触片532端部平齐。

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在开口26位置设有支架5,支架5包括支板54以及安装条52,支板54与检测平板2连接,且支板54置于安装条52两端。在开口26处安装有纵向板55,纵向板55上开设有若干纵向滑槽51,支板54安装在纵向滑槽51内。安装条52成对设置,且成对设置的两安装条52之间形成安装槽521,检测头53置于安装槽521内。检测头53一端设有连接块533,安装槽521内设有若干凸起522,连接块533插接在安装槽521内,且与凸起522抵触连接。使得检测头53能够固定。

连接块533两侧分别设有导电片535且分别与第一触片531以及第二触片532连接,各安装条52上均设有导电条523,至于同一安装槽521内的导电条523设置成导电组,导电组之间串联,且导电组分别与电源模块100以及指示器4连接,导电片535与导电条523抵触连接。同时,为了让检测头53能稳定的安装在安装槽521内,从而在检测头53上安装弹性片534,弹性片534置于连接块533两侧,并且与连接片配合对安装条52进行夹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