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56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道路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



背景技术:

道路工程主要包括道路网规划和路线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排水工程等。世界各国高等级公路大多采用沥青路面,因其具有良好性能。沥青材料是一种非晶质高分子材料,它由液态凝结为固态,或由固态熔化为液态时,没有明确的固化点和液化点,通常采用条件的硬化点和滴落点来表示,沥青材料在硬化点至滴落点之间的温度阶段时,是一种黏滞流动状态,在工程实用中为保证沥青不致由于温度升高而产生流动的状态,因此,取滴落点和硬化点之间温度间隔的87.21%作为软化点。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 0606-2011执行。运用正确的试验手段和方法、先进的仪器设备准确测试沥青的各方面的物理力学性能尤为重要。

在多次重复各种沥青软化点试验后,发明人发现仅用现有的设备刮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刮模过程中沥青特别容易黏到手套上或手上;

二是,试样表面不易刮平,导致测试结果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其能够方便地将装有沥青样本的试样环固定且便于刮模操作,进而减少因刮模带来的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一种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其包括试样环,以及相互配合的底板和顶板。试样环的外壁中央具有环绕一圈形成的环形凸起,试样环的顶部与环形凸起形成第一阶梯轴,试样环的底部与环形凸起形成第二阶梯轴。顶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阶梯轴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二阶梯轴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试样环的顶面不低于顶板平面和第一配合部平面,试样环的底面不低于底板平面和第二配合部平面。

这样的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具备试样环。试样环外壁具有相对的第一阶梯轴和第二阶梯轴。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还具有相互配合的底板和顶板。顶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阶梯轴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二阶梯轴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这样底板和顶板就可以将试样环牢牢地夹在中间,使用时就可以直接拿着底板和/或顶板就可以完成刮模操作。同时,试样环的顶面不低于顶板平面和第一配合部平面,试样环的底面不低于底板平面和第二配合部平面,这样沥青试样都能完全地装满试样环内壁围合的容纳空间,当刮模操作时,高于试样环顶面的沥青能够轻易且完整地被刮除。这样的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刮模时需要拇指按压试样环而导致黏到手套上或手上,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提高了试验环境的整洁度;另一方面,底板和顶板夹紧试样环的方式,使得刮模时试样环更加稳定,操作者刮模时不会产生因为晃动或刮模操作空间小带来的刮模误差,进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配合部为开设在顶板上的贯穿孔,顶板的厚度与第一阶梯轴的高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得顶板的顶面与试样环的顶面齐平,保证了刮模时可以轻易地把高于试样环顶面的沥青刮去从而满足试验要求;另一方面,因为顶板的顶面与试样环的顶面齐平,刮模时,可以沿着顶板顶面移动刮刀就能轻易地将试样环顶面多余的沥青刮去,且较大的操作空间,保证了操作者能够完整地将高于试样环顶面的沥青刮除,进而减小了刮模误差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配合部为开设在底板上的贯穿孔,贯穿孔的深度与的第二阶梯轴的高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底板的底面与试样环的底面齐平,保证了试验期间向试样环内壁围合的容纳空间装满试样沥青时,沥青能够被限制只在试样环底部及试样环顶部(高于顶部的会被刮刀挂除)。因为底板的底面与试样环的底面齐平,这样试样环与底板的接触面积更大,试样环也被放置地更稳定,这样也减小了刮模误差,进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配合部为开设在底板上的凹槽,凹槽的深度与的第二阶梯轴的高度相同。第二配合部为凹槽,且凹槽的深度与的第二阶梯轴的高度相同,这时候,凹槽的底部的作用于现有技术中装填沥青时设置在试样环下方的底板。这样,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包括了现有技术中试样环和底板的功能,这种集成式的设计减少了操作者的操作步骤,进而减少因刮模带来的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底板靠近顶板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的高度与试样环的环形凸起的高度一致,这样方便当顶板和底板夹紧试样环时,支撑部起到支撑底板和顶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可以将原先顶板和底板夹紧试样环而作用在试样环第一阶梯轴和第二阶梯轴上的作用力分散在支撑部,减少了顶板和底板对试样环的磨损,提高了试样环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底板和顶板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应用广泛的特点,使用螺纹连接可以轻松地将底板和顶板连接紧固,进一步保障了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底板的一端和顶板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底板的另一端和顶板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可以通过翻折底板和/或顶板而实现将试样环夹紧或释放,进一步提高了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便捷性,省时省力,方便操作者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顶板上均布有六个第一配合部,底板上均布有六个第二配合部。多个第一配合部和多个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使用,使得操作者可选择性地满足多个试样环通过试验的要求,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满足单次或大批量试验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底板、顶板和试样环由黄铜制成。黄铜制成的产品,保证了沥青不会与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本身发生理化反应,减小了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底板的表面粗糙度不小于 Ra0.8um。这样的粗糙度可以保证甘油滑石粉隔离剂能够很好地涂覆,便于试样环及试样环中的沥青试样能够方便地从取下,这样也达到了减小了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其包括试样环,以及相互配合的底板和顶板。试样环外壁具有相对的第一阶梯轴和第二阶梯轴。顶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阶梯轴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二阶梯轴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这样底板和顶板就可以将试样环牢牢地夹在中间,使用时就可以直接拿着底板和/或顶板就可以完成刮模操作。同时,试样环的顶面不低于顶板平面和第一配合部平面,试样环的底面不低于底板平面和第二配合部平面,这样沥青试样都能完全地装满试样环内壁围合的容纳空间,当刮模操作时,高于试样环顶面的沥青能够轻易且完整地被刮除。这样的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刮模时需要拇指按压试样环而导致黏到手套上或手上,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提高了试验环境的整洁度;另一方面,底板和顶板夹紧试样环的方式,使得刮模时试样环更加稳定,操作者刮模时不会产生因为晃动或刮模操作空间小带来的刮模误差,进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试验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标:100-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10-试样环;111-环形凸起;112-第一阶梯轴;113-第二阶梯轴;120-顶板;121-第一配合部;130-底板;131-第二配合部;133-支撑部;140-铰链;150-连接孔;16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为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的装配图。从图1 中可以看出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包括试样环110(图中未示出),以及相互配合的底板130和顶板120。

参照图2,试样环110为环状圆柱体。试样环110的外壁中央具有环绕一圈形成的环形凸起111,试样环110的顶部与环形凸起111形成第一阶梯轴112,试样环110的底部与环形凸起111形成第二阶梯轴113。

参照图3和图4,顶板120上设置有与第一阶梯轴11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121,底板130上设置有与第二阶梯轴113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31。且试样环110的顶面不低于顶板120平面和第一配合部121平面,试样环 110的底面不低于底板130平面和第二配合部131平面。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1为开设在顶板 120上的贯穿孔,顶板120的厚度与第一阶梯轴112的高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得顶板120的顶面与试样环110的顶面齐平,保证了刮模时可以轻易地把高于试样环110顶面的沥青刮去从而满足试验要求;另一方面,因为顶板120的顶面与试样环110的顶面齐平,刮模时,可以沿着顶板120顶面移动刮刀就能轻易地将试样环110顶面多余的沥青刮去,且较大的操作空间,保证了操作者能够完整地将高于试样环110顶面的沥青刮除,进而减小了刮模误差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31为开设在底板 130上的凹槽,凹槽的深度与的第二阶梯轴113的高度相同。第二配合部 131为凹槽,且凹槽的深度与的第二阶梯轴113的高度相同,这时候,凹槽的底部的作用于现有技术中装填沥青时设置在试样环110下方的底板130。这样,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包括了现有技术中试样环110和底板130的功能,这种集成式的设计减少了操作者的操作步骤,进而减少因刮模带来的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顶板120上均布有六个第一配合部121,底板130上均布有六个第二配合部131。多个第一配合部121和多个第二配合部131相互配合使用,使得操作者可选择性地满足多个试样环110通过试验的要求,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满足单次或大批量试验的要求。

底板130靠近顶板120的表面上设置有支撑部133。支撑部133的高度与试样环110的环形凸起111的高度一致,这样方便当顶板120和底板130 夹紧试样环110时,支撑部133起到支撑底板130和顶板1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可以将原先顶板120和底板130夹紧试样环110而作用在试样环110第一阶梯轴112和第二阶梯轴113上的作用力分散在支撑部133,减少了顶板120和底板130对试样环110的磨损,提高了试样环110的使用寿命。

图5为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的装配示意图。

参照图5,底板130的一端和顶板120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底板130 的另一端和顶板120的另一端通过铰链140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顶板120上开设连接孔150,连接孔150为贯穿顶板120的通孔;底板130上开设有对应的连接孔150,底板130上的连接孔150为贯穿的螺纹孔。将螺钉160穿过顶板120的连接孔150旋进底板130的连接孔150即可将顶板120和底板130锁紧(参照图6)。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可以通过翻折底板130和/或顶板120而实现将试样环110夹紧或释放,进一步提高了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的便捷性,省时省力,方便操作者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底板130、顶板120和试样环110由黄铜制成。黄铜制成的产品,保证了沥青不会与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 本身发生理化反应,减小了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底板130的表面粗糙度不小于Ra0.8um。这样的粗糙度可以保证甘油滑石粉隔离剂能够很好地涂覆,便于试样环110及试样环110中的沥青试样能够方便地从取下,这样也达到了减小了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的目的。

在使用时,参照图1、图5和图6,底板130和顶板120就可以将试样环110牢牢地夹在中间,刮模时就可以直接拿着底板130和/或顶板120就可以完成刮模操作。同时,试样环110的顶面不低于顶板120平面和第一配合部121平面,试样环110的底面不低于底板130平面和第二配合部131 平面,这样沥青试样都能完全地装满试样环110内壁围合的容纳空间,当刮模操作时,高于试样环110顶面的沥青能够轻易且完整地被刮除。具体地,现有技术的沥青软化点试验的试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沥青完全充满试样环110,所以往试样环110里浇筑的沥青是略高于试样环110的,就需要用刮刀,刮去多余沥青。在实际刮模过程中,操作者是用手去拿住试样环 110,沥青就容易黏到手上、手套上;同时因为试样环110体积短小使得刮除后的试样面并不平整,这样会影响试验精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操作者把试样环110固定在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内,然后浇筑沥青,且试样环110顶面和顶板120高度是一致的,用刮刀贴着顶板120 向一侧运动,就能保证沥青顶面刚好和试样环110顶面在一个平面。然后取出试样环110(这时试样环110内是充满沥青的)进行软化点试验。

这样的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刮模时需要拇指按压试样环110而导致黏到手套上或手上,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提高了试验环境的整洁度;另一方面,底板130和顶板120夹紧试样环110的方式,使得刮模时试样环110更加稳定,操作者刮模时不会产生因为晃动或刮模操作空间小带来的刮模误差,进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打开底板130和顶板120将试样环110释放出来,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试验步骤。

在不使用时,底板130、顶板120和试样环110,等待下一次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31为开设在底板130上的贯穿孔,贯穿孔的深度与的第二阶梯轴113的高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底板130的底面与试样环110的底面齐平,保证了试验期间向试样环110 内壁围合的容纳空间装满试样沥青时,沥青能够被限制只在试样环110底部及试样环110顶部(高于顶部的会被刮刀挂除)。因为底板130的底面与试样环110的底面齐平,这样试样环110与底板130的接触面积更大,试样环110也被放置地更稳定,这样也减小了刮模误差,进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底板130和顶板120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应用广泛的特点,使用螺纹连接可以轻松地将底板130和顶板120连接紧固,进一步保障了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的稳定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其包括试样环110,以及相互配合的底板130和顶板120。试样环110外壁具有相对的第一阶梯轴112和第二阶梯轴113。顶板120上设置有与第一阶梯轴11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121,底板130上设置有与第二阶梯轴113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31。这样底板130和顶板120就可以将试样环110牢牢地夹在中间,使用时就可以直接拿着底板130和/或顶板120就可以完成刮模操作。同时,试样环110的顶面不低于顶板120平面和第一配合部121 平面,试样环110的底面不低于底板130平面和第二配合部131平面,这样沥青试样都能完全地装满试样环110内壁围合的容纳空间,当刮模操作时,高于试样环110顶面的沥青能够轻易且完整地被刮除。这样的沥青软化点试样环夹模组件100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刮模时需要拇指按压试样环110而导致黏到手套上或手上,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提高了试验环境的整洁度;另一方面,底板130和顶板120夹紧试样环110的方式,使得刮模时试样环110更加稳定,操作者刮模时不会产生因为晃动或刮模操作空间小带来的刮模误差,进而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