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04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条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



背景技术:

灯条是灯带的另外一种叫法,也是因其形状而得名。就跟中国的象形字一样,取其形状再加上相关联的材料而得。常见的称谓有长城灯条、LED灯条、LED软光条、光条、FPC灯条等。灯条具有发光色彩艳丽,混色均匀,不易损坏,外形美观,安全可靠,安装简单等特点。在灯条的生产厂家,生产出灯条后,会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检验,然后将合格产品投入市场进行销售。关于LED灯条的测试,有关于灯条外形测试的设备,在进行灯条检测时需要使用灯条工装进行灯条测试,测试工装需要根据产品实际测试点进行制作,并且更换过程中需要换线和连接接头,过程需要30min左右,而且存放测试工装的位置比较集中,便于管理,放在距离线体5M左右的工装库,但是该线体线长50-60M,人员走动每次需要100M左右的距离,转产效率明显降低。在现有的技术中,每套测试工装需要根据实际产品测试位置点进行制作,每种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测试间距都有差别),需要更换不同的测试工装,调试繁琐,调试时需要接线和插线,针对不同产品,测试产品参数不同,需要不同的接线方式,测试数据不准确有质量隐患,由于经常插拔线束,测试接头部分和线材部分都需要弯折,对于精度较高的测试设备,输出数据有数据偏差等质量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现有的技术中,每套测试工装需要根据实际产品测试位置点进行制作,每种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测试间距都有差别),需要更换不同的测试工装,调试繁琐,调试时需要接线和插线,针对不同产品,测试产品参数不同,需要不同的接线方式,测试数据不准确有质量隐患,由于经常插拔线束,测试接头部分和线材部分都需要弯折,对于精度较高的测试设备,输出数据有数据偏差等质量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翻边,所述底板的外壁套接有U型滑块,所述U型滑块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开有与翻边相配合的滑槽,所述U型滑块的左侧安装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右侧贯穿U型滑块的左侧延伸至滑槽的内腔左侧,所述U型滑块的右侧套接有撞针固定板,所述撞针固定板上安装有撞针,所述撞针固定板上开有测试孔,所述测试孔的底部贯穿U型滑块和撞针固定板的底部,所述测试孔位于撞针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U型滑块的左侧壁上开有与定位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纵向均匀开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采用滑块式导轨固定方式,一端通过紧固螺栓紧固,另一段端有左右双测试孔变换极限位置,满足不同间距位置调整,节省成本,减少制造工装费用,节省调整时间,方便调试,进而减少因为更换工装和保存周转过程中的线损与针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中:1底板、2撞针固定板、3撞针、4翻边、5测试孔、6 U型滑块、7滑槽、8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灯条测试万用工装,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翻边4,所述底板1的外壁套接有U型滑块6,所述U型滑块6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开有与翻边4相配合的滑槽7,所述U型滑块6的左侧安装有定位螺栓8,所述定位螺栓8的右侧贯穿U型滑块6的左侧延伸至滑槽7的内腔左侧,所述U型滑块6的右侧套接有撞针固定板2,所述撞针固定板2上安装有撞针3,所述撞针固定板2上开有测试孔5,所述测试孔5的底部贯穿U型滑块6和撞针固定板2的底部,所述测试孔5位于撞针3的左侧。

其中,所述U型滑块6的左侧壁上开有与定位螺栓8相配合的螺栓孔,便于定位螺栓8的紧固定位,所述底板1上纵向均匀开有安装孔,便于对底板1的固定安装。

工作原理:通过底板1上的安装孔将该工装安装在测试设备上,当进行测试时,将灯条放置在撞针3上,即可进行测试,当更换测试灯条时,松动定位螺栓8,滑动U型滑块6,底板1上的翻边4与U型滑块6上的滑槽7相配合,使得撞针3的位置能够调整,撞针3的位置满足灯条的测试间距时,拧紧定位螺栓8,实现对U型滑块6的定位,U型滑块6的另一端有两组测试孔5,可以使得撞针3能够变换极限位置,然后即可进行不同灯条的测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