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粉尘混凝土碳化深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80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粉尘混凝土碳化深度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粉尘混凝土碳化深度仪。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碳化值指自混凝土表面向内的碳化深度,混凝土的碳化对其强度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测量混凝土碳化深度。公告号为“CN2047882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装置,这种测试装置使用前需先在混凝土表面凿出一个凹槽,然后在需要测量的表面喷酚酞酒精溶液,二氧化碳扩散到的地方,酚酞溶液滴上去呈无色,未扩散到由于有碱性物质的存在,因此呈红色。此时将测量导杆的端部抵接在红色部分与无色部分之间,通过测量装置中电路能够根据阻抗的变化计算出碳化的深度。

一般在凿出凹槽后,混凝土碎屑会附着在凹槽中,通常情况下会将碎屑吹干净,然后混凝土粉尘在被吹走使容易弥漫在空气中,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粉尘混凝土碳化深度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气筒,所述气筒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覆盖在混凝土上的开口,所述开口处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气孔,所述气孔中设置有防止粉尘通过的滤网,所述气筒上远离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将气筒的截面密封住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不干胶,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开口的一端连接有传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开口处对准凹槽,然后移动传动杆进而推动第一密封件向开口处移动,能够使气筒内的空气流动,从气孔中流出,同时带动混凝土表面上的粉尘飘动,此时再利用传动杆使第一密封件向远离开口的方向移动,气体从气孔中流入气筒中,进而带动粉尘在气筒中飘动,当粉尘飘动到第二密封件上时能够被不干胶粘住,同时位于气孔中的过滤网能够防止粉尘从气孔中飘出。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处的侧壁向气筒的外部延伸形呈喇口状,所述开口处的侧壁由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口被扣在混凝土表面上时,开口与混凝土表明的接触面积更大,使风尘更加不容易从开口中漏出。

作为优选,所述气筒内设置有与气筒配合的第一弹簧,所述气筒的内壁上沿其周向环绕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在限位块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一密封件上靠近开口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第一密封件将气筒内的气体排出后,第一密封件能够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开口的一端移动,更加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机体的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截面呈T字形,所述气筒的底部设置有形状与导向槽相匹配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能够在导向槽中滑移,进而气筒相对机身滑移,在除尘的过程中将机体向远离混凝土的一端滑移能够防止粉尘落在机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处的侧壁上沿气筒的周向设置有隔离孔,所述隔离孔的长度为气筒的周长的一半,所述隔离孔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移腔,所述滑移腔中滑移设置有形状与滑移腔匹配的第二密封件,所述滑移腔中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滑移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滑移件上使第二密封件能够将隔离孔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朝向隔离孔外部的一侧上设置有斜面,所述隔离孔中插设有能够将开口密封的隔离片,所述隔离片上设置有便于将其取出的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混凝土表面的粉尘吸入到气筒中后,通过将隔离片插入到隔离孔中能够将开口处封住,进而防止进入到气筒中的粉尘再次飘出;同时,在将粉尘吸入到气筒的过程中,第二密封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将隔离孔封堵,进而防止粉尘从隔离孔中飘出。

作为优选,所述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移设置有滑块,所述滑槽中开设有与滑移腔连通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中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密封件和滑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密封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抵接在隔离片上,因此隔离片不容易取出,通过拨动滑块能够带动连接件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密封件移动,使第二密封件向滑移腔内移动并远离隔离片,进而使隔离片便于被取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开口处对准凹槽,然后移动传动杆进而推动第一密封件向开口处移动,能够使气筒内的空气流动,从气孔中流出,同时带动混凝土表面上的粉尘飘动,此时再利用传动杆使第一密封件向远离开口的方向移动,气体从气孔中流入气筒中,进而带动粉尘在气筒中飘动,当粉尘飘动到第二密封件上时能够被不干胶粘住,同时位于气孔中的过滤网能够防止粉尘从气孔中飘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气筒和机体的位置关系;

图2是气筒的剖视图,用于体现传动杆和第一弹簧的位置关系;

图3时隔离孔的剖视图,用于体现隔离孔和滑移腔的形状;

图4是滑移腔的剖视图,用于体现滑块与第二密封件的连接关系;

图5是实施例的爆炸图,用于体现凸块的形状。

图中,1、机体;12、除尘装置;2、气筒;21、开口;22、气孔;23、第一密封件;24、不干胶;25、传动杆;3、第一弹簧;31、限位块;4、导向槽;41、凸块;5、隔离孔;51、滑移腔;52、第二密封件;53、第二弹簧;54、斜面;55、隔离片;56、拨块;6、滑槽;61、滑块;62、导向孔;6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防粉尘混凝土碳化深度仪,如图1所示,机体1的形状大致呈长方体,机体1采用公告号为“CN204788242U”的中国专利中描述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装置。机体1的表面连接有一个除尘装置12,除尘装置12的柱体为一根外表呈圆柱形的气筒2。气筒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放置在混凝土表面的开口21,开口21处的形状呈喇口状,且该喇口状的开口21的侧壁由橡胶材料制成。开口21的周边开设有供气体流动的气孔22,气孔22中安装有用于阻挡粉尘通过的滤网,滤网采用公告号为“CN202608153U”的中国专利所描述的一种防尘透气面料制成。气筒2位于开口21处的侧壁上沿气筒2的周向贯穿开设有隔离孔5,隔离孔5的长度为气筒2的周长的一半且为半圆环形。

如图2所示,气筒2内远离开口21的一端安装有形状与气筒2的截面匹配的第一密封件23,第一密封件23由橡胶材料制成且能够将气筒2密封,第一密封件23表面的形状为与气筒2匹配的圆形,第一密封件23靠近开口21的一端的表面上粘贴有用于吸附粉尘的不干胶24,第一密封件23远离开口21的一端上连接有用于带动第一密封件23在气筒2中滑移的传动杆25。气筒2中位于第一密封件23与开口21之间沿气筒2的内壁环绕有限位块31,限位块31的形状为圆环状。限位块31与第一密封件23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的一端抵接在第一密封件23上,第一弹簧3的另一端抵接在限位块31上,能够使第一密封件23能够在第一弹簧3的作用下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隔离孔5的内壁上向内开设有形状与隔离孔5匹配的半圆环形的滑移腔51,滑移腔51内滑移连接有形状与滑移腔51匹配的半圆环形的第二密封件52,第二密封件52露出隔离孔5中的部分朝向外部的一侧上切割有斜面54。滑移腔51中安装有第二弹簧53,第二弹簧53的一端抵接在滑移腔51的内壁上,第二弹簧53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密封件52上,使第二密封件52在第二弹簧53的作用下能够将隔离孔5密封。隔离孔5的边缘转动连接有形状与气筒2的截面配合的隔离片55,使隔离片55能够插设在气筒2中并将开口21处封住。隔离片55的边缘处凸出有便于拨动隔离片55转动的拨块56。气筒2位于隔离孔5与开口21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6,滑槽6中滑移连接有滑块61,滑槽6中开设有与滑移腔51连通的导向孔62,滑块61上连接有连接件63,连接件63为钢丝,连接件63远离滑块61的一端穿过导向孔62并连接在第二密封件52上。

如图5所示,机体1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槽4,导向槽4长度方向的两端是密封的,导向槽4的截面为T字形。气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形状与导向槽4相配合的凸块41,使气筒2能够在导向槽4中滑移。

使用方法:在混凝土的表面凿出凹槽后,粉尘会附着在凹槽中,此时滑移气筒2,把开口21扣在凹槽上,使凹槽被置于开口21中。拨动滑块56,进而带动连接件63移动,使第二密封件52向滑移腔51内移动,此时拨动拨块56使隔离片55离开隔离孔5,松开滑块56,此时第二密封件52在第二弹簧53的作用下能够封堵在隔离孔5处。利用传动杆25向开口21处移动第一密封件23,使气筒2中的空气能够向气孔22处流动,气体在从气孔22中流出的同时带动混凝土表面上的粉尘飘起来,同时滤网能够防止气筒2中粉尘从气孔22中飘出。此时撤去施加在传动杆25上的作用力,第一密封件23在第一弹簧3的作用下能够返回原位,在第一密封件23向原来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气筒2内位于第二密封件52与开口21之间的空间变大,气压降低,导致外界的空气从气孔22中进入气筒2中,并向第二密封件52处流动,带动粉尘向第二密封件52处移动,粉尘飘到第二密封件52上时能够被不干胶24粘住。

操作完毕后,拨动拨块56使隔离片55滑移到隔离孔5中,隔离片55与隔离孔5上的斜面54接触时,斜面54能够将受到的部分作用力的方向改变,进而使第二弹簧53受力压缩,使第二密封件52能够向滑移腔51内部滑移,进而使隔离片55能够穿过隔离孔5进入到气筒2中,将气筒2密封住,防止气筒2中的粉尘从开口21处飘到气筒2外部。除尘完毕后,工作人员可利用机体1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碳化深度测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