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72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色纱染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棉纺纱线时,纱线的强度是产品品质良好的重要标准。目前对于棉纺纱线进行强度测试时,通常使用拉拽的方式对其进行施力,检测其能够承受的最大拉扯力,但是目前对纱线的拉扯力进行检测,通常是人工进行,效率低下且过于依赖人工经验,无法对纱线能承受的最大拉扯力准确的进行测量。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973704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对纱线进行耐拉试验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的伸缩杆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夹持头,所述伸缩电机和夹持装置之间设置有受力传感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录像成型装置,通过录像成型装置对物料断裂的情况进行拍摄。但是现有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还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以及不便于移动和试验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还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以及不便于移动和试验的问题。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包括横梁,左端支撑杆,右端支撑杆,底板,移动轮,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旋转电机装置,底板滑轨,移动试验车装置和控制柜,所述的横梁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左端支撑杆和右端支撑杆焊接在底板的上部;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设置在横梁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设置在横梁的右端;所述的底板滑轨螺栓安装在底板的上部;所述的移动试验车装置设置在底板滑轨上;所述的控制柜螺栓安装在右端支撑杆的右下部;所述的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包括滑轨,夹装夹子,受力传感器,伸拉电机,伸拉电机安装板,滑块和螺母;所述的滑轨螺栓安装在横梁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夹装夹子通过受力传感器安装在伸拉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伸拉电机的左右两部分别通过伸拉电机安装板螺栓安装在滑块的下部;所述的滑块卡接在滑轨上;所述的滑块的上部焊接螺母;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安装板,螺杆和轴承,所述的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安装板螺栓安装在横梁的右端;所述的螺杆螺纹连接在螺母内一端连接轴承,另一端联轴器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的轴承镶嵌在横梁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试验车装置包括橡胶轮,安装轴,移动试验车,中空块,棉纺纱牵引块,穿纱孔和止动销,所述的橡胶轮分别通过安装轴安装在移动试验车的底部;所述的中空块分别焊接在移动试验车的左右两部;所述的棉纺纱牵引块卡接在移动试验车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棉纺纱牵引块上开设穿纱孔。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试验车是通过止动销贯穿中空块插接在底板滑轨上的限位孔内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柜包括显示屏,PLC,一级控制开关,二级控制开关,报警器和稳压电源,所述的显示屏和PLC分别设置在控制柜的内侧上部;所述的一级控制开关和二级控制开关并列安装在控制柜的内侧左下部;所述的报警器和稳压电源并列设置在控制柜的内侧右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显示屏电性连接PLC输出端;所述的一级控制开关和二级控制开关分别电性连接PLC输入端;所述的报警器电性连接PLC输出端;所述的稳压电源和PLC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伸拉电机电性连接PLC输出端;所述的受力传感器电性连接PLC输入端;所述的旋转电机电性连接PLC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的显示屏具体采用液晶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的报警器具体采用声光报警器。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的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滑轨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设置有三对;所述的限位孔之间的开设间距设置为十厘米至十五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广泛应用于色纱染织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的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设置有四个,有利于便于移动和操作,以使操作更加方便进而减轻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滑轨,伸拉电机,伸拉电机安装板,滑块和螺母的设置,有利于保证检测精度以及可以进行多角度伸拉检测实验。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滑轨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设置有三对;所述的限位孔和限位孔之间的开设间距设置为十厘米至十五厘米,有利于起到限位和紧固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安装板,螺杆和轴承的设置,有利于左右对棉纺纱进行伸拉,以使检测更加准确。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橡胶轮,安装轴,移动试验车,中空块,棉纺纱牵引块,穿纱孔和止动销的设置,有利于保证对棉纺纱的伸拉实验检测更加精准,增加检测功能。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显示屏,一级控制开关,二级控制开关以及报警器的设置,有利于实时集显示、控制和警示于一体,提高智能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电机装置和底板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试验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横梁,2-左端支撑杆,3-右端支撑杆,4-底板,5-移动轮,6-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61-滑轨,62-夹装夹子,63-受力传感器,64-伸拉电机,65- 伸拉电机安装板,66-滑块,67-螺母,7-旋转电机装置,71-旋转电机,72-旋转电机安装板,73-螺杆,74-轴承,8-底板滑轨,81-限位孔,9-移动试验车装置,91-橡胶轮,92-安装轴,93-移动试验车,94-中空块,95-棉纺纱牵引块, 96-穿纱孔,97-止动销,10-控制柜,101-显示屏,102-PLC,103-一级控制开关,104-二级控制开关,105-报警器,106-稳压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的棉纺纱耐拉试验装置,包括横梁1,左端支撑杆2,右端支撑杆3,底板4,移动轮5,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6,旋转电机装置 7,底板滑轨8,移动试验车装置9和控制柜10,所述的横梁1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左端支撑杆2和右端支撑杆3焊接在底板4的上部;所述的移动轮5 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4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6设置在横梁1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7设置在横梁1的右端;所述的底板滑轨8螺栓安装在底板4的上部;所述的移动试验车装置9设置在底板滑轨8上;所述的控制柜10螺栓安装在右端支撑杆3的右下部;所述的可移动伸拉电机装置6包括滑轨61,夹装夹子62,受力传感器63,伸拉电机64,伸拉电机安装板65,滑块66和螺母67;所述的滑轨61螺栓安装在横梁1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夹装夹子62通过受力传感器63安装在伸拉电机64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伸拉电机64的左右两部分别通过伸拉电机安装板65螺栓安装在滑块66 的下部;所述的滑块66卡接在滑轨61上;所述的滑块66的上部焊接螺母67;所述的旋转电机装置7包括旋转电机71,旋转电机安装板72,螺杆73和轴承74,所述的旋转电机71通过旋转电机安装板72螺栓安装在横梁1的右端;所述的螺杆73螺纹连接在螺母67内一端连接轴承74,另一端联轴器连接旋转电机71的输出轴;所述的轴承74镶嵌在横梁1的左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试验车装置9包括橡胶轮91,安装轴 92,移动试验车93,中空块94,棉纺纱牵引块95,穿纱孔96和止动销97,所述的橡胶轮91分别通过安装轴92安装在移动试验车93的底部;所述的中空块 94分别焊接在移动试验车93的左右两部;所述的棉纺纱牵引块95卡接在移动试验车93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棉纺纱牵引块95上开设穿纱孔96。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试验车93是通过止动销97贯穿中空块94插接在底板滑轨8上的限位孔81内进行固定,有利于保证对棉纺纱的伸拉实验检测更加精准,增加检测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控制柜10包括显示屏101,PLC102,一级控制开关103,二级控制开关104,报警器105和稳压电源106,所述的显示屏 101和PLC102分别设置在控制柜10的内侧上部;所述的一级控制开关103和二级控制开关104并列安装在控制柜10的内侧左下部;所述的报警器105和稳压电源106并列设置在控制柜10的内侧右下部,有利于实时集显示、控制和警示于一体,提高智能化控制。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显示屏101电性连接PLC102输出端;所述的一级控制开关103和二级控制开关104分别电性连接PLC102输入端;所述的报警器105电性连接PLC102输出端;所述的稳压电源106和PLC102电性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伸拉电机64电性连接PLC102输出端;所述的受力传感器63电性连接PLC102输入端;所述的旋转电机71电性连接PLC102 输出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显示屏101具体采用液晶显示屏。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报警器105具体采用声光报警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轮5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的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5设置有四个,有利于便于移动和操作,以使操作更加方便进而减轻劳动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底板滑轨8上设置有限位孔81;所述的限位孔81设置有三对;所述的限位孔81之间的开设间距设置为十厘米至十五厘米,有利于起到限位和紧固的作用。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轮5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的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5设置有四个,有利于便于移动和操作,以使操作更加方便进而减轻劳动强度;所述的底板滑轨8上设置有限位孔81;所述的限位孔81设置有三对;所述的限位孔81和限位孔81之间的开设间距设置为十厘米至十五厘米,有利于起到限位和紧固的作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