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030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穿绝缘管敷设以其电缆通道狭窄,城市建设频率高,相对于电缆隧道(电缆沟)造价省、施工简单易行,能对各个地方的地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的特点,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是运用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但穿绝缘管敷设的高压电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破坏等原因,经常出现外部绝缘损伤的情况;一旦穿管电缆的外部绝缘损伤,必须立即维修或更换,否则一旦电缆外部绝缘层遭到进一步的损坏,将会引起主电缆损坏、大面积停电等重大事故,后果极其严重。

但是,由于电缆穿绝缘管敷设,这种布置方式给电缆绝缘层出现故障后的精确定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仅消耗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影响电力电缆投运工期,会造成不良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定位准备、时间短、省时省力的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装置,是本实用新型要决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定位准备、时间短、省时省力的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装置,故障定位测试主机和数字式故障定位接收器,其中,所述故障定位测试主机包括控制器、高压信号发生器、电压测量模块、供电模块、显示模块、接地报警模块、电桥灵敏调节模块、电桥平衡调节模块,所述高压信号发生器、电压测量模块、供电模块、显示模块、接地报警模块、电桥灵敏调节模块、电桥平衡调节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故障定位测试主机的机体上还包括输出接线端子;

所述数字式故障定位接收器包括,高压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强度检测单元、信号显示单元和供电单元。

进一步,所述显示模块和显示单元均包括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采用可视LCD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微电脑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供电模块和供电单元均包括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的是高压智能电桥进行测距,误差为±0.2%L+2m,因此只需要输入电缆全长,测试完毕彩色液晶屏直接显示故障距离及故障/全长的比例等信息,操作简便,无需人工计算,故障定位测试主机采用大功率高压直流信号源,可用于护层直流耐压试验及高阻接地故障的烧穿,数字式故障定位接收器具有信号波形显示、故障点方向指示等功能。抗干扰能力强,简单直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具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装置中故障定位测试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部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压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装置,故障定位测试主机1和数字式故障定位接收器2,其中,所述故障定位测试主机1包括控制器11、高压信号发生器12、电压测量模块13、供电模块14、显示模块15、接地报警模块16、电桥灵敏调节模块17、电桥平衡调节模块18,所述高压信号发生器、电压测量模块、供电模块、显示模块、接地报警模块、电桥灵敏调节模块、电桥平衡调节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故障定位测试主机的机体上还包括输出接线端子;

所述数字式故障定位接收器包括,高压信号接收单元、信号强度检测单元、信号显示单元和供电单元。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采用的是高压智能电桥进行测距,误差为±0.2%L+2m,因此只需要输入电缆全长,测试完毕彩色液晶屏直接显示故障距离及故障/全长的比例等信息,操作简便,无需人工计算,故障定位测试主机采用大功率高压直流信号源,可用于护层直流耐压试验及高阻接地故障的烧穿,数字式故障定位接收器具有信号波形显示、故障点方向指示等功能。抗干扰能力强,简单直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和显示单元均包括显示屏,通过显示屏可以直观的显示,另外,所述显示屏采用可视LCD显示屏,通过可视LCD显示屏,可以在太阳下也可以清楚的看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器采用微电脑控制器,所述供电模块和供电单元均包括锂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