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系统辊棒断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6722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传动系统辊棒断裂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传动设备,尤其是一种传动系统辊棒断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热处理行业及玻璃、陶瓷等其他相关行业中,加热设备的传动系统采用陶瓷或碳化硅辊棒作为主要传动部件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陶瓷和碳化硅辊棒虽然具有较好的高温强度、热变形小、成本低,传热系数小,有利于节能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抗冲击能力较低、质脆、易折断等不利的特性。如果设备运行过程中辊棒发生断裂而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件会跌落炉膛中并阻碍后续工件顺利通过而引起堆积;甚至发生相邻辊棒接连断裂,进而导致整个传动系统故障、炉衬保温损坏等严重事故损失。目前常规的方法是:(1)采用人工巡视目测检查,(2)采用光栅等自动检测装置在线监测。第一种方法限于人力,不能及时、全面监视到辊棒断裂发生,成本低但可靠性和效果差,检测的可靠性要人的技术、关注程度的一系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第二种方法较第一种的人工巡视方式有很大提高、可靠性和效果很好,但现有技术方案仍存在成本太高、安装难度大,维修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于人为巡查、可靠性更高、成本低的传动系统棍棒断裂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动系统辊棒断裂检测装置,包括辊棒,辊棒通过轴承座与机架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近开关,接近开关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与轴承座连接,辊棒伸出轴承座的一端装有检测板,检测板由半径相异的两个圆弧板构成,接近开关与检测板呈上下相对应设置;接近开关通过线路与PLC连接,PLC与报警装置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免于人为巡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可靠性更高,效果更好,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及时报警锁定损坏棍棒,避免更大的损失。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

检测板由半径相异且同心的两个圆弧板构成。

检测板的回转中心上设置有安装孔。

接近开关置于安装架的长孔上。

检测板的回转中心线与棍棒的轴线相重合。

检测板中的一个圆弧板的半径是另一个圆弧板半径的二分之一。

安装架通过螺钉与轴承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板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板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中:接近开关1;安装架2;长孔2-1;检测板3;圆孔3-1;第一半圆弧板3-2;第二半圆弧板3-3;螺栓4;螺钉5;辊棒6;轴承座7;机架8;PLC 9;报警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传动系统辊棒断裂检测装置,参见附图1至附图7中所示,辊棒6通过轴承座7与机架8连接,检测板3置于辊棒6从动端的端面,检测板3由同心且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弧板构成,该两个半圆弧板分别呈180度,见图5所示结构:检测板3包括第一半圆弧板3-2和第二半圆弧3-3,第一半圆3-2和第二半圆3-3是同圆心不等径的两个半圆,第一半圆弧板3-2的半径是第二半圆弧板3-3半径的两倍。

检测板3的回转中心设有圆孔3-1,检测板3的回转轴线与辊棒6的轴线相重合,检测板3的一端面与辊棒6的轴线垂直,检测板3通过螺栓4与辊棒6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板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数个,需要保证每个辊棒3端面的检测板3的安置方向一致。接近开关1与检测板3呈上下或左右相对应状态(根据轴承座7与安装架2连接的不同位置决定是处于左右状态还是上下状态,不是唯一的),接近开关1的轴线沿着辊棒6的径向设置,接近开关1置于检测板3的上方或下方,接近开关1置于安装架2一端的长孔2-1内,长孔2-1用于调整接近开关1的位置,安装架2的另一端与轴承座7通过2个螺钉5连接。接近开关1通过线路与PLC 9连接,PLC 9与报警装置10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传动系统运行时,检测板3随辊棒6同步旋转作圆周运动,接近开关1固定不动,接近开关1通过检测检测板3状态,检测板3为非等径圆结构(非渐变结构的等径圆,而是采用能够产生落差的非等径圆结构)实现同一周期出现通、段两种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应该有通、断两种状态,通过接收该信号,判定对应辊棒是否断裂。当接近开关1发出的信号为非周期性时,说明辊棒6出现断裂等故障,监测系系统就会因此发出声光报警,并锁定断棒位置。操作人员接收到检测系统自动发出的声光报警后,及时按处置预案以正确流程处理断裂故障辊棒。通过周期巡视检测,如果正常,每个周期内检测开关有通电、断电两种状态,如果跨周期后开关状态不变,证明此处辊棒出现异常,通知PLC并发出报警。可以很准确的锁定到损坏的辊棒。

本实施例的电气系统原理是:通过单独的PLC 9与接近开关1进行电气连接,给每一个接近开关进行编号,PLC 9与声光报警装置10相连接。辊棒的编号方法采用数组矩阵的方法完成。报警信号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传递给操作者。出现断裂故障的辊棒的定位通过报表的形式将故障辊棒的编号告知操作者,或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在人机交互截面上显示,告知操作者。

辊棒转动信号的采集与扫描方式:采用矩阵扫描的办法,进行轮询监控。信号扫描方式技术要点说明:将每台设备的辊棒分成若干组,每组内有若干个辊棒,由PLC进行逐项扫描、检测。如此可以提供足够的扫描速率,同时降低对电气元件数量的要求,进一步的降低了电气控制部分的硬件投资成本。其技术要求是在辊棒旋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内,每个辊棒要进行两次以上的扫描。并且要反映出辊棒转动的时间周期。

本实用新型以自动化检测装置替代人工巡视,可靠性更高、效果更好;与其他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应用成本低,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准确的锁定到损坏辊棒,大大降低了查找时间,及时报警锁定损坏棍棒,避免更大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