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里程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240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里程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里程表传感器。



背景技术:

汽车里程表是用来计算里程的重要配件之一,目前的汽车里程表往往其内部的轴承采用铜钢复合材料制成,其成体结构为开口的圆筒状,且一端设有翻缘,通过间隙或过渡配合的方式安装在里程表传感器的外壳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里程表传感器的输入端是传动斜齿轮,会对扭转轴产生轴向推力,同时由于轴承在汽车里程表内部并没有做到完全的轴向固定,会产生一定的轴向间隙,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与扭转轴动力链接的磁环同步发生轴向位移,与霍尔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造成数据输出不稳定,严重的会与霍尔传感器发生摩擦损坏霍尔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轴向定位稳定牢固的里程表传感器。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里程表传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设有扭转轴,所述外壳一端设有与扭转轴相连的传动斜齿轮,所述外壳相对于传动斜齿轮的一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内设有霍尔传感器,所述滑套朝向端盖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滑套内径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设有铜基自润滑轴承,所述阶梯孔孔口处设有用于向阶梯孔内壁方向翻折、以用于固定铜基自润滑轴承轴向位置的翻缘;所述铜基自润滑轴承轴承孔内设有芯轴,所述芯轴一端与扭转轴相连,另一端设有与霍尔传感器呈间隙设置的磁环。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翻缘,在铜基自润滑轴承安装好后进行内翻固定铜基自润滑轴承,从而保证铜基自润滑轴承的轴向位置,避免出现松脱游离现象发生,同时铜基自润滑轴承使用寿命较铜钢复合材料轴承更长,整体稳定性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扭转轴朝向端盖的一端其中心设有滑孔、所述扭转轴设有滑孔的一端自端面起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芯轴相对于磁环的一端、其外壁设有与滑槽配合滑动的滑块。

上述结构中,通过扭转轴的滑槽与芯轴的滑块配合,当扭转轴在传动斜齿轮的斜齿作用下发生轴向微量位移时,能通过滑槽与滑块之间的轴向位置变化进行补偿,使扭转轴发生轴向位移时对芯轴的影响降至最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轴外壁还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一侧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铜基自润滑轴承朝向传动斜齿轮一端的端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环朝向传动斜齿轮的一面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垫片,使垫片分别与铜基自润滑轴承的两端面接触,从而减少摩擦阻力,同时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片耐磨性好,可利用其自身的自润性进一步减少摩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扭转轴表面设有定位沟槽,所述外壳及滑套上与定位沟槽对应位置处设有定位开口,所述定位开口内设有与定位沟槽配合从而控制扭转轴在滑套内轴向位置的卡簧。

上述结构中,卡簧方便扭转轴的拆卸,便于维护清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扭转轴表面自定位沟槽起朝定位开口方向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定位沟槽相连,所述外壳及滑套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位于螺旋槽相对于定位沟槽的一端。

上述结构中,注油孔用于向螺旋槽内注入润滑油,螺旋槽可将润滑油遍布到整个滑套内壁减少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翻缘,在铜基自润滑轴承安装好后进行内翻固定铜基自润滑轴承,从而保证铜基自润滑轴承的轴向位置,避免出现松脱游离现象发生,同时铜基自润滑轴承使用寿命较铜钢复合材料轴承更长,整体稳定性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套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外壳;11-滑套;111-阶梯孔;112-铜基自润滑轴承;113-翻缘;12-扭转轴;121-传动斜齿轮;122-滑孔;123-滑槽;124-定位沟槽;125-螺旋槽;13-端盖;131-霍尔传感器;14-芯轴;141-磁环;142-滑块;143定位环;144-垫片;15-定位开口;151-卡簧;16-注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5,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里程表传感器,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内设有滑套11,所述滑套11内设有扭转轴12,所述外壳10一端设有与扭转轴12相连的传动斜齿轮121,所述外壳10相对于传动斜齿轮121的一端设有端盖13,所述端盖13内设有霍尔传感器131,所述滑套11朝向端盖13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滑套11内径的阶梯孔111,所述阶梯孔111内设有铜基自润滑轴承112,所述阶梯孔111孔口处设有用于向阶梯孔111内壁方向翻折、以用于固定铜基自润滑轴承112轴向位置的翻缘113;所述铜基自润滑轴承112轴承孔内设有芯轴14,所述芯轴14一端与扭转轴12相连,另一端设有与霍尔传感器131呈间隙设置的磁环141。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翻缘113,在铜基自润滑轴承112安装好后进行内翻固定铜基自润滑轴承112,从而保证铜基自润滑轴承112的轴向位置,避免出现松脱游离现象发生,同时铜基自润滑轴承112使用寿命较铜钢复合材料轴承更长,整体稳定性更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扭转轴12朝向端盖13的一端其中心设有滑孔122、所述扭转轴12设有滑孔122的一端自端面起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滑槽123,所述芯轴14相对于磁环141的一端、其外壁设有与滑槽123配合滑动的滑块142。

上述结构中,通过扭转轴12的滑槽123与芯轴14的滑块142配合,当扭转轴12在传动斜齿轮121的斜齿作用下发生轴向微量位移时,能通过滑槽123与滑块142之间的轴向位置变化进行补偿,使扭转轴12发生轴向位移时对芯轴14的影响降至最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芯轴14外壁还设有定位环143,所述定位环143一侧设有垫片144,所述垫片144与铜基自润滑轴承112朝向传动斜齿轮121一端的端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环141朝向传动斜齿轮121的一面设有垫片144。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片144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垫片144,使垫片144分别与铜基自润滑轴承112的两端面接触,从而减少摩擦阻力,同时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片144耐磨性好,可利用其自身的自润性进一步减少摩擦。

本实施例中,所述扭转轴12表面设有定位沟槽124,所述外壳10及滑套11上与定位沟槽124对应位置处设有定位开口15,所述定位开口15内设有与定位沟槽124配合从而控制扭转轴12在滑套11内轴向位置的卡簧151。

上述结构中,卡簧151方便扭转轴12的拆卸,便于维护清洁。

本实施例中,所述扭转轴12表面自定位沟槽124起朝定位开口15方向设有螺旋槽125,所述螺旋槽125与定位沟槽124相连,所述外壳10及滑套11上设有注油孔16,所述注油孔16位于螺旋槽125相对于定位沟槽124的一端。

上述结构中,注油孔16用于向螺旋槽125内注入润滑油,螺旋槽125可将润滑油遍布到整个滑套11内壁减少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翻缘113,在铜基自润滑轴承112安装好后进行内翻固定铜基自润滑轴承112,从而保证铜基自润滑轴承112的轴向位置,避免出现松脱游离现象发生,同时铜基自润滑轴承112使用寿命较铜钢复合材料轴承更长,整体稳定性更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