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光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556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塑料光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光纤布设维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光纤由于成本低廉、易弯曲、易接续的特点,施工布设方便,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短距离支线,如光纤入户的家庭内接线、车辆内数据传输等。

在塑料光纤出现纤芯损坏时,由于其易接续的特点,可采用裁除损坏段并接续的方式进行维修,但由于目前缺乏对塑料光纤纤芯断点定位检测设备,该维修方式难以实现,实际工作中往往直接抛弃有断点的塑料光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定位塑料光纤纤芯断点的检测设备,方便对故障塑料光纤进行纤芯断点定位维修。

塑料光纤检测装置,包括:手柄、中轴、轨道凸轮、转轮和刺针组件;其中,手柄通过中轴与轨道凸轮固定连接,转轮通过中轴与手柄可转动连接;转轮为圆盘状容器,其外缘外表面为凹型卡槽,外缘壁上均布有多个刺针孔;刺针组件由针体、针尾和刺针光纤组成,针体前端有空腔,刺针光纤由该空腔向后引出,针体后端连接针尾,针尾上设置有针尾连接器,该针尾连接器与轨道凸轮滑动配合连接,针体滑动连接安装在刺针孔内,刺针光纤末端连接转轮侧壁并由转轮侧壁处穿出,手柄上设置有光感探头,光感探头位于刺针光纤末端外。

对故障光纤进行检测时,光纤卡在凹型卡槽内,并在光纤一端输入光信号,手持手柄拖动设备沿光纤滑过,凹型卡槽配合光纤同步运动、转轮相对手柄转动,该过程中,刺针组件相对中轴转动,并在针尾、轨道凸轮的配合下沿刺针孔往复运动,对光纤外套穿刺并使刺针光纤顶部接触光纤包层;当设备经过光纤损坏段时,由于损坏的纤芯会向包层漏光,接触光纤包层的刺针光纤会接收传递较强的光信号,掠过光感探头时由光感探头接收并报警,从而确定光纤损坏位置,实现设备功能。

优选的,转轮外缘壁于刺针孔处向内凸出,形成刺针导轨,提高对刺针组件的限位稳定性,防止刺针组件晃动折断。

本设计还应包括光纤限位卡轮,光纤限位卡轮通过支架连接在中轴上,光纤限位卡轮位于转轮凹型卡槽外侧,从而使光纤夹持在光纤限位卡轮与凹型卡槽之间,防止光纤与凹型卡槽相对滑动损坏刺针组件。

优选的,本设计还包括记号装置,记号装置固定连接在手柄上,位于转轮凹型卡槽外侧,在感光探头接收到检测光信号时,由记号装置自动对相应的光纤区域进行标记,方便后续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塑料光纤纤芯断点、坏点的检测定位,使局部损坏的光纤可以在进行维修后继续使用,有效降低了相关设备布设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塑料光纤检测装置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塑料光纤检测装置具体实施例刺针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手柄1、光感探头101、中轴2、轨道凸轮3、转轮4、凹型卡槽401、刺针孔402、刺针导轨403、光纤限位卡轮5、记号装置6、刺针组件7、针体701、针尾702、刺针光纤703、空腔704、针尾连接器705。

具体实施方式:

塑料光纤检测装置,包括:手柄1、中轴2、轨道凸轮3、转轮4、光纤限位卡轮5、记号装置6和刺针组件7;其中,手柄1通过中轴2与轨道凸轮3固定连接,转轮4通过中轴2与手柄1可转动连接;转轮4为圆盘状容器,其外缘外表面为凹型卡槽401,外缘壁上均布有多个刺针孔402,转轮4外缘壁于刺针孔402处向内凸出,形成刺针导轨403;刺针组件7由针体701、针尾702和刺针光纤703组成,针体前端有空腔704,刺针光纤703由该空腔704向后引出,针体701后端连接针尾702,针尾702上设置有针尾连接器705,该针尾连接器705与轨道凸轮3滑动配合连接,针体滑动连接安装在刺针孔402内,刺针光纤703末端连接转轮4侧壁并由转轮4侧壁处穿出,手柄1上设置有光感探头101,光感探头101位于刺针光纤703末端外。

光纤限位卡轮5通过支架连接在中轴2上,光纤限位卡轮5位于转轮4凹型卡槽401外侧;记号装置6固定连接在手柄1上,位于转轮凹型卡槽401外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