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廓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77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廓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粗糙度轮廓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廓仪。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各种机械加工零件的检测仪器已显日益紧缺,粗糙度轮廓仪恰恰特别适用轴承、齿轮、传动轴等机械零件的粗糙度及形状误差的测量,已得到广泛使用;现有的轮廓仪一般测量装置安装好后就不易拆下,整台仪器安装好后出厂,在运输途中容易将驱动箱碰坏,运输不方便;而且现有的轮廓仪夹持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灵活性较差,如果工件装卡的位置不理想,只能拆卸并重新装卡工件,如此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轮廓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廓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廓仪,包括底座、立柱、测量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端开设有插槽,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插销所述插销插入安装在插槽内,所述插槽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且顶板卡接在插槽内,所述插销的底面与顶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插销的右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插槽的右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插入安装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左端卡接在卡槽内,且卡柱的右端伸出安装孔,所述卡柱的中部侧表面一体成型有卡沿,且卡柱通过卡沿卡接在安装孔内,所述卡柱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卡沿的右表面,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内腔右侧表面;

所述立柱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所述测量装置滑动卡接在第一滑道内,所述测量装置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左端卡接有测量头;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板和滑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一T型滑块,所述第一T型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内,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板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二T型滑块,且第二T型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内,所述滑板的左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卡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槽的右表面,所述滑块的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且连接柱与滑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连接柱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动夹板,所述滑板的上表面右端固定安装有定夹板。

优选的,所述动夹板的左表面和定夹板的右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卡齿。

优选的,所述卡柱的右端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指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立柱和底座为可拆卸结构,方便拆卸组装,防止在运输途中容易将检测装置碰坏,运输方便;通过底板、滑板、定夹板和动夹板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使夹持装置夹持固定方便快捷,而且移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安装结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插槽、102、第一弹簧、103、顶板、104、安装孔、105、卡柱、1051、指环、106、卡沿、107、第二弹簧、108、第一滑槽、2、立柱、21、连接板、22、插销、23、卡槽、24、第一滑道、3、测量装置、31、测量杆、32、测量头、4、夹持装置、41、底板、411、第一T型滑块、412、第二滑槽、42、滑板、421、第二T型滑块、422、安装槽、423、滑块、424、连接柱、425、动夹板、426、定夹板、427、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轮廓仪,包括底座1、立柱2、测量装置3和夹持装置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右端开设有插槽101,所述立柱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插销22所述插销22插入安装在插槽101内,所述插槽1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02,所述第一弹簧1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103,且顶板103卡接在插槽101内,所述插销22的右表面开设有卡槽23,所述插槽101的右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04,所述安装孔104内插入安装有卡柱105,所述卡柱105的左端卡接在卡槽23内,且卡柱105的右端伸出安装孔104,所述卡柱105的中部侧表面一体成型有卡沿106,且卡柱105通过卡沿106卡接在安装孔104内,所述卡柱10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07,所述第二弹簧107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卡沿106的右表面,且第二弹簧10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孔104的内腔右侧表面,安装使,将插销22插入插槽101内,第二弹簧107使卡柱105卡入卡槽23内,使立柱2固定,运输携带本时,通过指环1051向外拉动卡柱105,使卡柱105的左端抽出卡槽23,第一弹簧102弹起顶板103,顶板103顶起插销22,向上抽出插销22,将立柱2与底座1拆分,方便运输携带;

所述立柱2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24,所述测量装置3滑动卡接在第一滑道24内,所述测量装置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测量杆31,所述测量杆31的左端卡接有测量头32,可以通过检测装置3、检测杆31和检测头32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

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底板41和滑板4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08,所述底板41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一T型滑块411,所述第一T型滑块411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108内,所述底板4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412,所述滑板42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二T型滑块421,且第二T型滑块421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412内,所述滑板42的左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22,所述安装槽422内卡接有滑块423,所述滑块423的右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427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427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槽422的右表面,所述滑块423的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424,且连接柱424与滑板42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连接柱424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动夹板425,所述滑板42的上表面右端固定安装有定夹板426,向左拉动滑块423,使动夹板425向左移动,将工件放置在滑板42的上表面,松开滑块423,通过动夹板425和定夹板426夹持固定工件,通过第二T型滑块421和第二滑槽412前后滑动滑板42,通过第一T型滑块411和第一滑槽108左右滑动底板41,调节夹持装置4位置,进而调节工件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动夹板425的左表面和定夹板426的右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卡齿,使工件固定更加稳定。

具体而言,所述卡柱105的右端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指环1051,方便拉动卡柱105。

工作原理:使用本新型时,向左拉动滑块423,使动夹板425向左移动,将工件放置在滑板42的上表面,松开滑块423,通过动夹板425和定夹板426夹持固定工件,通过第二T型滑块421和第二滑槽412前后滑动滑板42,通过第一T型滑块411和第一滑槽108左右滑动底板41,调节夹持装置4位置,进而调节工件位置,通过检测装置3、检测杆31和检测头32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检测;运输携带本新型时,通过指环1051向外拉动卡柱105,使卡柱105的左端抽出卡槽23,第一弹簧102弹起顶板103,顶板103顶起插销22,向上抽出插销22,将立柱2与底座1拆分,方便运输携带。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