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550发布日期:2018-06-30 05:3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快速进步的当代,人们采取流体的流动来代替电力,这样不仅满足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理念,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但是在流体流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势差较大,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样就会对现有的一些采取流体势能来发电的机器造成破坏,这样就存在了流体大量倾泄的危险,所以需要对流体先进行检测,而现有的流体检测装置大都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只能够测得流体流动的压力与势差,却忽略了对流体流量的测量,更忽略了对流体流动差生的摩擦带来的热量对机器的损坏,因此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流体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表面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内部的中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表面横架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内部的中间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表面缠绕有外套层,所述检测管内部的内侧壁设有压力感受层,所述检测管的表面开有流动口,所述检测部内部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检测部的底部设有流量感应器,所述检测管的表面开有流体进管,所述流体进管的端口处设有闸口,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工作台的连接处设有夹持块。

优选的,所述检测管至少为三个以上,且检测管横向平行排列,各所述检测管通过流动口互相接通。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检测管连接处设有转柱,所述检测管与转轴通过转柱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前侧壁内设有温度传感芯片,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表面设有温度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嵌有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区域的大小与检测部区域面积大小适配。

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受层与流量感应器内部均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外设设备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流体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流量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根据流体对其的压力测得流体的流量,而压力感受层能够感受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压力,而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芯片能将温度显示在温度显示屏上,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装置主体;2、工作台;3、检测部;4、转轴;5、检测管;6、流动口;7、温度传感器;8、流量感应器;9、流体进管;10、闸口;11、底座;12、夹持块;13、管道;14、外套层;15、压力感受层;16、温度传感芯片;17、温度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流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1,所述检测装置主体1的表面设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内部设有检测部3,所述检测部3内部的中间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表面横架有检测管5,所述检测管5内部的中间设有管道13,所述管道13的表面缠绕有外套层14,所述检测管5内部的内侧壁设有压力感受层15,所述检测管5的表面开有流动口6,所述检测部3内部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检测部3的底部设有流量感应器8,所述检测管5的表面开有流体进管9,所述流体进管9的端口处设有闸口10,所述检测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与工作台2的连接处设有夹持块12。

具体地,所述检测管5至少为三个以上,且检测管5横向平行排列,各所述检测管5通过流动口6互相接通。

具体地,所述转轴4与检测管5连接处设有转柱,所述检测管5与转轴4通过转柱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温度传感器7的前侧壁内设有温度传感芯片16,所述温度传感器7的表面设有温度显示屏17。

具体地,所述工作台2的表面嵌有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区域的大小与检测部3区域面积大小适配。

具体地,所述压力感受层15与流量感应器8内部均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外设设备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工作原理:该流体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是打开闸口10,使得流体通过流体进管9进入检测部3,此时流量感应器8与温度传感器7感受流体碰撞时产生的势能与热量,温度显示在温度显示屏17上,流量传输到外界设备上,然后流体进入检测管5中,经过循环流动后,压力感受层15感受流体在管壁内流动产生压力,同样将数据传输到外界设备中去,外界设备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将流体通过流体进管9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