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流通道的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4543发布日期:2018-07-04 02:4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具有对流通道的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灶具的具有对流通道的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智能灶具的感温探头有三种结构:第一种为感温帽与外套直接连接的结构,这种结构因无阻隔,外套所受火焰的高温辐射热量直接传给感温帽,导致测量精度低,难以判断锅内温度。第二种结构在第一种结构的基础上,在外套外侧加一个开口向上的隔热套,这种结构尽管可降低火焰对感温帽的辐射,但因隔热套的外径加大后表面积增大,吸收热量增加,影响测试精度。第三种结构在第一种结构的基础上,在外套外侧加开口向下的隔热套的结构,这种结构同样可降低火焰对感温帽的辐射,但因隔热套的外径加大后表面积增大,吸收热量增加,降低了探头的测量准确性。

并且,对于上述三种结构的温度传感器,在烹饪时,测温头与锅底接触,处于燃烧器的中心,测温头附近腔体内的空气温度很高;而支撑组件及导向杆组件下端位于灶具底壳,其腔体内空气温度相对会低些,从而使温度传感器内部腔体的温度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测温头附近腔体内的空气对测温头进行高温辐射,影响测温头的测量精准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温度传感器腔体内空气对测温头的高温辐射,提高测温头对锅底温度测量准确性的具有对流通道的温度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对流通道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包括测温头、外套、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外套的上端与所述测温头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的下端滑动套接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所述导向组件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外套内并与所述外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组件的下端穿出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外套的上端开设有通气口,该通气口与所述导向组件的内腔形成第一对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外套的顶部向外弯折形成翻边,所述测温头套接固定于所述翻边,所述通气口设置于所述翻边。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外套内并与所述外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上端穿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导向杆的下端穿出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内腔及所述通气口形成第二对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弹性连接件,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穿设于所述外套下端,所述导向杆的下端穿出所述支撑杆,所述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套内,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外套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缺口,该通气缺口与所述外套内腔、通气孔及通气口形成第三对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件,所述外套的下端向内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形成卡位结构的限位凹台,所述通气缺口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

优选地,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测温头与所述外套之间。

优选地,所述通气口的开口高度大于所述外套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测温头采用热电偶测温头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测温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套的上端开设有通气口,使导向组件的内部腔体与外套上的通气口形成第一对流通道,使温度传感器内部腔体空气温度更加均匀,有效降低了温度传感器内部腔体的温度;即降低了温度传感器腔体内空气对测温头的高温辐射,提高了测温头对锅底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对流通道的温度传感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图,其中,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热电偶线和速接头;

图中:1、测温头;2、外套;21、翻边;22、通气口;23、限位凹台;3、支撑组件;31、支撑杆;311、限位件;3111、通气缺口;32、弹性连接件; 41、导向杆;42、固定件;421、通气孔;5、隔热板;6、热电偶线;7、速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对流通道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包括测温头1、外套2、支撑组件3和导向组件。其中,外套2的上端与测温头1固定连接,外套2的下端滑动套接于支撑组件3的上端,导向组件的上端设置于外套2内并与外套2固定连接,导向组件的下端穿出支撑组件3,并且在外套2的上端开设有通气口22。从而使导向组件的内部腔体与外套2 上的通气口22形成第一对流通道,使温度传感器内部腔体的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降低导向组件腔体内空气对测温头1的高温辐射。

如图2所示,为了降低火焰及高温烟气对外套及温度传感器内部部件及内部腔体的热传导和热辐射,外套2的顶部向外弯折形成翻边21,测温头1 套接固定于该翻边21,通气口22则设置于该翻边21。根据PV=nRT(其中:P 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气体密度减小时,压强减小,由于外套外部温度比内部腔体温度低,会形成负压区。因此通过开设通气口22,使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和外部形成压力差,一方面通过负压对流降低了传感器周围的高温烟气温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传感器周围火焰和高温烟气对外套的热传导和热辐射。

如图3所示,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件42和导向杆41,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杆31和弹性连接件32,弹性连接件32采用弹簧连接件。支撑杆31的上端设置于外套2内并与外套2滑动连接,固定件42设置于外套2内并与外套2固定连接,导向杆41的上端穿入固定件42而位于固定件42内,导向杆41的下端穿出支撑杆31,弹性连接件32设置于外套2内,并且弹性连接件32的一端与固定件42连接,弹性连接件32的另一端与支撑杆31连接。

为了进一步降低该温度传感器内部腔体的空气温度对测温头1的高温辐射,从而提高测温头1测量的准确性。在固定件42上开设有通气孔421,并在支撑杆31与外套2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缺口3111。支撑杆31的内腔、弹性连接件32内腔、通气孔421及通气口22形成第二对流通道,通气缺口3111、外套2的内腔、通气孔421及通气口22形成第三对流通道。通过该第二对流通道及第三对流通道使温度传感器的内部腔体温度场更加均匀,降低温度传感器内部腔体内的空气对测温头1的高温辐射。

为了防止外套2向上滑动时脱离支撑杆31,在支撑杆31的上端设置有限位件311,通气缺口3111设置于该限位件311,而外套2的下端向内设有与该限位件311配合形成卡位结构的限位凹台23,通过该限位件311及限位凹台23防止外套2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脱离支撑杆31。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1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件311套设于支撑杆31并通过该限位凸起卡接固定于支撑杆31的上端。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311也可以与支撑杆31一体成型或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

为了减少外套2上的热量传递给测温头1,从而进一步提高测温头1对锅底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还设置有隔热板5,隔热板5 位于测温头1和外套2之间,其上表面与测温头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其下表面与翻边21的外表面紧密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口22的开口高度大于外套2的厚度,但是实际使用中,该通气口22的具体高度及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测温头1采用热电偶测温头,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测温头1也可以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测温头。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热电偶线6和速接头7,热电偶线6穿设于导向杆41及固定件42内,并且热电偶线6的一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热电偶测温头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热电偶线6的另一端穿出导向杆41与速接头7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当灶具不坐锅时,温度传感器高出锅支架;待坐锅后,测温头1和外套2沿支撑杆31向下移动使测温头1的上表面紧贴锅底。当灶具点火燃烧后,测温头1的温度会随着锅底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下的热电偶线6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传给控制器,以此测出锅底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