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供电的溢油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521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供电的溢油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供电的溢油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石油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长,海洋石油开采、运输业因此也快速发展起来,但是石油在开采及运输过程中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极高,一旦发生溢油对海洋造成的污染不可估量,因此对溢油事故的监测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现在使用的溢油监测装置存在水下驻留安装不牢固,缺少自动供电功能导致使用条件受限制,发电功能易受天气因素影响导致无法使用,溢油监测视野部全面,且监测效果差等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供电的溢油监测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存在水下驻留安装不牢固,缺少自动供电功能导致使用条件受限制,发电功能易受天气因素影响导致无法使用,溢油监测视野部全面,且监测效果差的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一种具有自动供电的溢油监测装置,包括:桩基、塔杆、电池盒、悬臂、壳体、护罩、支架、太阳能板、回旋法兰、机舱、导流罩、尾舵、发射器、蓄电池、步进电机、旋转架、调节架、探测仪、发电机、风轮;所述塔杆设置在桩基的顶端,且塔杆与桩基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电池盒设置在塔杆的上部,且电池盒与塔杆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悬臂设置在塔杆的上部,且悬臂与塔杆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悬臂的一端,且壳体与悬臂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护罩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且护罩与壳体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塔杆的外围,且支架与塔杆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且太阳能板与支架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回旋法兰设置在塔杆的顶端,且回旋法兰与塔杆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机舱设置在回旋法兰的上部,且机舱与回旋法兰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导流罩设置在发电机的一端,且导流罩与发电机通过销柱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尾舵设置在机舱的一端,且尾舵与机舱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发射器设置在电池盒的内部,且发射器与电池盒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电池盒的内部,且蓄电池与电池盒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步进电机与壳体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旋转架设置在步进电机的底端,且旋转架与步进电机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架设置在旋转架的内部,且调节架与旋转架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探测仪设置在调节架的中间,且探测仪与调节架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机舱的内部,且发电机与机舱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风轮设置在导流罩的外部,且风轮与导流罩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桩基为圆柱状,且桩基的内部设置有喇叭状龙骨。

优选的,所述护罩为半圆状,且护罩为高透明亚克力材质。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呈方形阵列状排列设置在塔杆的外围,且太阳能板与蓄电池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旋法兰为圆形法兰盘,且回旋法兰的上部镶嵌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发射器为无线信号发射器,且发射器与探测仪通过线性方式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架为U形状,且调节架与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测仪为红外线热成像仪,且探测仪与蓄电池通过线性方式相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桩基与塔杆,利用浇筑而成的桩基与塔杆连接配合,使该装置具有水下驻留安装牢固性能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发电机与太阳能板,利用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板的配合使用,使该装置具备自动供电功能,且应对各种不同天气因素时皆具备发电功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探测仪,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所投射的扇形红外线周界覆盖探测功能及时监测海面是否发生溢油状况。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步进电机、旋转架及调节架,利用步进电机配合旋转架与调节架进行角度旋转调节,使该装置具备广角探测视野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水下驻留安装牢固性能高,可自动供电且应对各种不同天气因素时皆具备发电功能,红外线探测视野全面且监测效果好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桩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桩基1、塔杆2、电池盒3、悬臂4、壳体5、护罩6、支架7、太阳能板8、回旋法兰9、机舱10、导流罩11、尾舵12、发射器301、蓄电池 302、步进电机501、旋转架502、调节架503、探测器504、发电机1001、风轮1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动供电的溢油监测装置,包括:桩基1、塔杆2、电池盒3、悬臂4、壳体5、护罩6、支架7、太阳能板8、回旋法兰9、机舱10、导流罩 11、尾舵12、发射器301、蓄电池302、步进电机501、旋转架502、调节架 503、探测仪504、发电机1001、风轮1101;塔杆2设置在桩基1的顶端,且塔杆2与桩基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电池盒3设置在塔杆2的上部,且电池盒3与塔杆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悬臂4设置在塔杆2的上部,且悬臂4与塔杆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壳体5设置在悬臂4的一端,且壳体5与悬臂4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护罩6设置在壳体5的底部,且护罩6与壳体5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支架7设置在塔杆2的外围,且支架7与塔杆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太阳能板8设置在支架7的上部,且太阳能板8与支架7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回旋法兰9设置在塔杆2 的顶端,且回旋法兰9与塔杆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机舱10设置在回旋法兰9的上部,且机舱10与回旋法兰9通过轴承相连接;导流罩11设置在发电机1001的一端,且导流罩11与发电机1001通过销柱嵌入方式相连接;尾舵12设置在机舱10的一端,且尾舵12与机舱10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发射器301设置在电池盒3的内部,且发射器301与电池盒3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蓄电池302设置在电池盒3的内部,且蓄电池302与电池盒3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步进电机501设置在壳体5的内部,且步进电机501与壳体5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旋转架502设置在步进电机501 的底端,且旋转架502与步进电机501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调节架503设置在旋转架502的内部,且调节架503与旋转架502通过转轴相连接;探测仪504设置在调节架503的中间,且探测仪504与调节架503通过螺丝拧接方式相连接;发电机1001设置在机舱10的内部,且发电机1001与机舱10 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风轮1101设置在导流罩11的外部,且风轮1101 与导流罩11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桩基1为圆柱状,且桩基1的内部设置有喇叭状龙骨。

具体的,护罩6为半圆状,且护罩6为高透明亚克力材质。

具体的,太阳能板8呈方形阵列状排列设置在塔杆2的外围,且太阳能板8与蓄电池302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回旋法兰9为圆形法兰盘,且回旋法兰9的上部镶嵌有轴承。

具体的,发射器301为无线信号发射器,且发射器301与探测仪504通过线性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调节架503为U形状,且调节架503与步进电机501通过联轴器相连接。

具体的,探测仪504为红外线热成像仪,且探测仪504与蓄电池302通过线性方式相连接。

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

使用该装置时,在近岸水下利用桩基1将塔杆2安装固定并确认牢固,在天气良好时太阳能板8进行发电,当天气恶劣时可利用风力使发电机10进行发电,起到双重发电的作用便于应对不同天气环境,当探测仪504在探测视野内监测到海面发生溢油状况时,通过发射器301发送至中央监控人员处及时通知抢险救援人员做出相对救援措施便于及时处理险情。

综上所述:该一种具有自动供电的溢油监测装置,通过设置桩基与塔杆,解决了该装置在水下驻留安装不牢固的问题;通过设置发电机与太阳能板,解决了该装置无法具备自动供电功能的问题;通过设置红外线探测仪,解决了该装置探测视野不全面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